對腓力來說,講道的內容就像有什麼東西衝襲入他的頭腦,與他的思緒融合。如果內容引人入勝,他會喜歡所引用的故事、滲透出的幽默和傳道人的個性。但他發覺,每當沒有親臨現場的人詢問他今日講道的內容時,他總是不知所措,對講道的內容說不出一二;或者當傳道人表述得足夠清楚時,他或許能夠告訴你今天講了些什麼。但他想不起來今天的經文是什麼,今日的信息和經文有什麼聯繫。
愛麗是個善於思考的人。她提前閱讀主日要宣講的經文,所以當大家開始閱讀經文的時候,她已經開始思考傳道人今天要講些什麼了。當傳道人開始宣講時,她會注意傳道人是如何從經文中得出這些論點。她是那種在講道結束後會上前問傳道人他論述的第二點從何得出的人(有時真是讓人招架不住的類型)。傳道人可能真招架不住!
腓力是個懶惰的人,而愛麗則很聰明。聆聽講道不是個被動接受的過程,相反是個主動參與的過程。除非我們想被洗腦,否則我們不該在關注或聆聽一件事物時,把我們的理智判斷放在一邊。如果我們在看電視和電影時會思考,當傳道人帶著神所託付的權柄在講道時, 我們更加應該保持清醒。我們需要檢驗傳道人所傳之道是否是該段經文所要表述的,是否在講道中忠於所託付他的權柄。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聆聽,並不時問自己他所講的是否是這段經文所說的。
最近,我和我的朋友馬可談起他的教會,他們的牧師們會在講道中談論各種新奇的事物。他們會從聖經開始,但隨後就開始天馬行空起來。馬可最近才發現積極主動聆聽的重要。我問他:「最近你的教會生活如何?」他回答說:「我被你害慘了!之前傳道人說什麼我就聽什麼,但我現在總是看著聖經思想他們說的話,然後問自己:『他 這點是從哪裡得出來的?』」這真是個好問題:他是從哪裡得出這一點的?如果傳道人能證明他是從聖經裡的某處得出這一論據,我一定會謙卑降服在神話語的主權下。但如果不是如此,那只是人的一個自圓其說的觀點而已。
有些人覺得如果他前面有筆和紙,並認真做筆記會有助於聽道。準確地記錄傳道人講了什麼並對照聖經的經文使他們全神貫注並從中得益。有些則覺得記筆記會使他們分心,他們寧可全神貫注地聽。無論你採用哪種方法,記得總要問自己:傳道人的這點是從哪裡得出的?我們不是在問傳道人的溝通技巧是好或者壞,我們是在問講道的內容是否將經文所指的內容全盤託出並得其精髓。
不僅是那些經過專業學術訓練的人能積極聆聽。當然,他們或許因為精於研讀書本,在研讀聖經時能夠手到擒來地使用這些技巧。但其實每個人都能讀懂聖經,只要使用的是他們能夠讀懂的語言,有清楚的表述,每個人都能從經文裡面看出傳道人所宣講的要點是來自聖經,還是只是在借題發揮而已。
這是神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做成的工作,給我們悟性使我們能聽明白、想清楚,分辨所傳講的內容是否忠於聖經。依照本性我們想不明白,所以我們要禱告求祂的工作做成在我們裡面。
聽道建議:
1. 當朗讀經文時,仔細地閱讀或聆聽。
2. 你覺得這段經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它可能不斷重複,或用比喻警句的方式出現,或貫穿在整段經文中。講道的中心是否和這段經文的主旨一致?
3. 在經文中有沒有讓人驚奇的地方?比如:一些經文是我們並未期待看到的,或用我們未曾想到的方式表述出來。
4. 這段經文原本是寫給誰的?我們和他們的處境類似嗎?尤其是當這些經文的原始讀者早於基督的話,我們需要謹慎地將自己和他們對照,我們不能直接應用在自己身上。畢竟,這不是直接寫給我們的。這是為著我們的益處寫的,但我們不 是直接的第一讀者。
5. 你覺得作者為何要寫這段經文?他想要藉此在讀者中達成怎樣的效果?
6. 像馬丁路德那樣禱告:「主啊,教導我,教導我,教導 我。」
作者:Christopher Ash
作者Christopher Ash是英國倫敦科恩山培訓課程的總監。
翻譯肢體:周怡
許可聲明: 本平臺內容歸健康教會九標誌版權所用。如果你想在微信等網絡使用,請務必註明內容出處。
我該如何提高對聖經神學的理解?
倚靠小組與罪爭戰
什麼是成功的宣教事工?怎樣評估?
小小一餐意深廣
羅賓弟兄書評:約翰派博《讓萬國都歡呼》
▼▼▼▼▼ 下載眾多電子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