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23歲的成名作!

2021-02-08 意林星空ART

繪畫教程 | 藝術留學 | 名畫鑑賞 | 畫師分享

藝術課堂 | 粉絲投稿 | 星空好物 | 星空周刊

出名要趁早,許多人大學畢業之後事業才剛剛開始起步。可是相同年齡的米開朗基羅,已經擁有震撼世界的代表作了!


年少成名的米開朗基羅,除了年輕時具備一線藝術家的才華外,他也很懂得如何把握住每一次來之不易的創作機會,將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打造成了精美的藝術品。


佛羅倫斯派的米開朗基羅是怎麼走紅的?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是什麼?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哀悼基督》,一起回到文藝復興時期吧

《哀悼基督》

1498年

175cm

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米開朗基羅是憑藉《哀悼基督》這件偉大的藝術作品,迅速的走紅,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


雕刻《哀悼基督》的時候,米開朗基羅才剛剛23歲,耗時三年才完成這件藝術品。


米開朗基羅一生雕刻了三件名為《哀悼基督》的雕塑,但是最有名的《哀悼基督》是今天我們提到的這件雕塑。


後兩件雕塑是米開朗基羅在晚年完成的,其中有一件雕塑米開朗基羅臨終前還在打造,因此有許多傳言說那一件雕塑米開朗基羅最後沒有完成。


《哀悼基督》講述了耶穌在經過了十字架上的折磨,最終離開了人世,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溫柔的把耶穌抱在了懷裡,帶著沉痛悲傷的心情,接受了耶穌死亡的事實。


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對於這個人物的塑造,米開朗基羅將她雕刻的比耶穌還要年輕許多。


因為米開朗基羅想要呈現出一個聖潔女人的形象,讓瑪利亞的青春永駐,所以這件雕塑與以往藝術作品裡瑪利亞的形象,有很大的出入。


《哀悼基督》是米開朗基羅接受了紅衣主教的邀請,為教堂所作的一件命題雕像。


但是這件雕像的創作背後,還有一段隱喻故事。


文藝復興的領導者薩伏納羅拉遭到了迫害,被宣判了死刑。這件事情對於米開朗基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此《哀悼基督》這件雕塑可以理解為米開朗基羅對於此事的看法。


雕塑裡描繪的內容,是母親瑪利亞永遠失去了她的兒子耶穌。而現實裡,國家也永遠失去了薩伏納羅拉。對於這個殘酷的事實,所有人理應進行著悲傷的哀悼。

《哀悼基督》是典型的三角形構圖,為了讓這件雕塑更加穩定,米開朗基羅為瑪利亞雕刻了繁重的衣裙,從而承載了耶穌軀體的重量,形成了穩固的效果。


為了完成《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找了很多的模特,畫了很多草稿,最後才開始進行雕刻。

耶穌的聖痕在他的腹部上,米開朗基羅處理的十分唯美,但也感覺到了耶穌的痛楚。


米開朗基羅將瑪利亞的神情,刻畫的溫柔恬靜,但越是平靜的表情,背後越是隱藏著巨大的悲傷。


《哀悼基督》是米開朗基羅唯一留下簽名的作品,他的籤名在瑪利亞的束帶上。其實一開始雕塑是沒有籤名的,但是這總被誤認為是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米開朗基羅只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1972年一名男子拿著錘子瘋狂的砸向《哀悼基督》雕像,致使聖母瑪利亞的左臂掉落下來,臉部也遭到了嚴重的毀容。


雕塑掉落的碎片多達50餘塊,被在場的圍觀群眾們全部拿走。隨後,《哀悼基督》的修復工作也開始展開,專家們取下了《哀悼基督》後方的石頭進行修補,力求復原成原作的效果。


《哀悼基督》被毀之後,保護措施從原來簡單的圍欄變成了現在的防彈玻璃。


《哀悼基督》是一件看完會流淚的雕塑作品,明明瑪利亞在隱忍著悲傷,讓事情平靜的告一段落。可是為什麼看到這件雕塑的我們,卻早已經哭了呢?


《哀悼基督》別名「聖母憐子圖」,瑪利亞也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呀,她永遠失去了她的兒子,卻還在強撐著,真的是越看越覺得心酸呀!


米開朗基羅的23歲,為我們帶來了《哀悼基督》!即便有太多的悲傷,也請平靜下來再做告別吧!

- end -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刪

官方微信,歡迎聯繫:ylxk18669

為全國粉絲提供線上繪畫教程

為藝術愛好者提供美術/藝術知識

為藝術留學生提供專業作品集指導

為學生成長、藝術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相關焦點

  • 雕塑鑑賞: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
    羅曼羅蘭詩一般的語言描述的,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雕塑《哀悼基督》。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由大理石雕刻而成,創作完成於1498 年,現收藏在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這件作品是米開朗基羅23歲時開始創作的,卻令他一舉成名,在世界雕塑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 聖周默想: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03疏密對比
    宣召:詩篇142:1-7;獻詩:讚美詩383首《耶穌我來歌》上次我們通過《哀悼基督》2的整體結構進行了分享,今天,我們繼續通過米開朗基羅
  • 【名畫入門】喬託 《哀悼基督》
    喬託 《哀悼基督》我們講西方古典繪畫必須從中世紀晚期義大利畫家喬託開始,因為他被視為西方繪畫之父。這幅《哀悼基督》堪稱喬託的代表作。畫中,一群基督教故事中的神聖人物圍著死去的基督,哀坳不已。喬託 《哀悼基督》局部
  • 【名畫欣賞】02《哀悼基督》
    喬託採用自然而又強烈的效果讓聖母的臉靠近基督。藉由灰色巖石上的斜線以及眾人同方向的視線、肢體表情,引導觀者視線落在死亡基督及日夜哀傷的母親頭部。全作的故事與情感核心,大膽描繪伏在基督身上抱頭凝視已逝基督的瑪利亞,流露出濃烈、深摯的情感。畫作除人物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外,構圖也突破了中世紀平面而抽象化的程式,以左下角的基督與聖母為焦點核心,展開了一個表現心靈與情感的動人場景。
  • 米開朗基羅:天資遭人嫉妒,受寵還惹來了麻煩!
    有一回吉蘭達約被一幅「基督讓約翰洗禮」的題材畫所困擾,通宵未眠,他吼著:「我讓這題材嚇倒了嗎?」米開朗基羅便自己來試畫基督的形象,一周後他拿著自己的畫稿給吉蘭達約看時,老師大吃一驚,但卻說:「佛羅倫斯是不會接受工人式的基督的。」孩子自信地微笑著:「基督本來就是一個木匠」然而,幾天之後吉蘭達約將基督的構圖展示給大家時,米開朗基羅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裡:「這是我畫的基督呀。」他委屈,他感到受了欺騙。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米開朗基羅雕塑《被縛的奴隸》二、一個時代雕塑藝術的巔峰巨匠——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的巨匠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雕塑《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非常注重人體的解剖與人物情感的處理,尤其對人體解剖具有極為科學的準確性和深度
  • 34、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的創作
    後來米開朗基羅又在1535年至1541年之間為教堂畫了【最後的裁決The Last Judgment】。1505年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委託米開朗基羅為他雕刻墳墓雕像。位於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稱聖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他們的合作並不算愉快,米開朗基羅同時輾轉在幾項工作中,常與教皇激烈爭吵。到1513年2月朱利葉斯二世去世時,墳墓工作幾乎沒有進展,本來有40個人物要雕刻,然而到1545年最終米開朗基羅只完成了三個。
  • 《名言啟示錄》米開朗基羅的情感糾葛
    在文藝復興這個講究容貌漂亮和儀容的時代,米開朗基羅恐怕就要算是個最不受歡迎的人了
  • 基督下葬 一個凡人的葬禮
    再次進入禮拜堂,我來到了我心儀的另一幅畫面前:《哀悼基督》。《哀悼基督》,喬託。          在「基督受難」的系列圖像中,參與人數最多的是「哀悼基督」。各福音書對此的描述有差異。但基本參與者包括聖母瑪利亞、其他三位瑪利亞(抹大拉的瑪利亞、革羅罷的妻子瑪利亞、使徒雅各的母親瑪利亞),以及為耶穌收屍的兩個男人:亞利馬太的約瑟和法利賽人尼哥德慕。
  • 18歲那年,天才藝術家們都在幹什麼呢
    王希孟可謂是有獨特的藝術天賦,13歲時被選入了當時宋徽宗所建立的宣和畫院,得到宋徽宗的親自指導,18歲完成了這幅傳世的作品《千裡江山圖》。全幅為 12 米的長卷,高低起伏的山脈,盡收眼底,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雖然是一幅長卷,但是單獨把一個畫面提出來也能成為獨立的整體,這就是《千裡江山圖》的獨特之處,作品獨特的手法,造就了宋代青綠山水畫的最高峰。
  • 當米開朗基羅遇到達·文西 文藝復興為後人留下哪些啟迪
    而這位「巨人」就是被譽為瘋狂的「怪人」的米開朗基羅從26歲開始創作、歷時三年完成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大衛》。大衛,是《聖經》中的英雄少年,他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力士巨人歌利亞,不僅捍衛了祖國的尊嚴,更保護了城市中的人民。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學院美術館因偉大的米開朗基羅的偉大作品《大衛》而出名,這個走廊也無數次出現在電視畫面中。大衛雕像,米開朗基羅26歲時用了將近3年時間(1501-1504)完成的大作,石材是一位佛羅倫斯著名雕刻家四十多年前認為報廢的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