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織品中的愛馬仕:緙絲藝術展在滬開幕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解說】價值兩套北京四合院的「民國第一書」緙絲典籍《纂祖英華》、1950年後未公開展覽過的緙絲《蓮塘乳鴨圖》……3月25日,「一眼千年」緙絲藝術展在上海中心開幕。數件與緙絲相關的珍品亮相現場,向觀眾展現緙絲的藝術。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Linda告訴記者,由於價值高昂且對溫、溼度要求較高,近年來,以緙絲為主體的展覽頗為稀少。希望借著此次展覽,讓觀眾了解緙絲技藝,讓「緙絲活在當下」。

  【同期】(策展人 Linda)我們希望通過作品以及中國民國第一奇書的到來以及現場的表演,以及我們染織劑的顏色色階,包括真金線、羽毛線,這些所有緙絲的配件的展示,讓大家再次認識到緙絲技藝的可貴可愛和可傳承性。

  【解說】緙絲,又稱「刻絲」。因其彩緯間換梭產生的「縫隙」像刀刻過的一樣而得名。自宋元以來,緙絲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因其工藝極為複雜,藝術感染力強,而享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盛名。Linda表示,與女紅及織錦不同,緙絲需一次成形,且要求緙絲藝人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及色彩敏感度。

  【解說】此次展覽還展出了數件古今融合的作品。如與臺北故宮博物館共同打造的臺北故宮典藏系列作品,在保留緙絲技藝和藝術感的同時,用現代設計的手法調整構圖,使之與當下的審美完美契合。Linda希望,通過傳統與現代對話,吸引更多收藏家的關注,把緙絲更好的傳承下去。

  【同期】(策展人 Linda)其實我覺得非遺傳承在當下是要有它的消費和收藏的人群,所以我們在這次色彩的時候並不僅僅從工藝上來展覽告訴大家什麼是緙絲。我們恰恰是從收藏家的角度,歷史上有名的收藏家角度來把緙絲串聯起來。

  【解說】據悉,此次展覽為《與大師同行,讓藝術走進生活》系列藝術展之一。活動主辦方寶庫匠心館館長葉柏風表示,系列展覽匯集了旗袍、玉雕、紫砂、青瓷等眾多工藝門類,以現代設計美學創新中國傳統工藝,致敬匠人匠心。

  【同期】(寶庫匠心館館長 葉柏風)在我們大師同行這個構架裡邊說,逐漸把更多的品類告訴更多的關注這個(品類)發展的一些藝術愛好者。

  記者 徐明睿 上海報導

責任編輯:【盧巖】

相關焦點

  • 漢風藏韻——李巍先生珍藏唐卡藝術展
    「漢風藏韻——李巍先生珍藏唐卡藝術展」將於1月6日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幕。展覽由廣西博物館協會主辦、廣西民族博物館承辦、東方瑰寶(北京)藝術品有限公司協辦,包括彩繪唐卡、緙絲唐卡、刺繡唐卡、織錦唐卡、木雕唐卡、銅板唐卡等六方面的內容,展示140餘件風格各異、精美曼妙的唐卡藝術作品。
  • 緙絲 真正稱得上「雕刻時光」的藝術品
    而「緙」呢,就是織法的一種,中國古代字書《玉篇》中釋為「織緯也」,緙絲織制時以小梭根據紋樣變換緯向的彩色絲線,成品只露緯絲不露經絲。宋代莊綽《雞肋篇》寫道:「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刻絲。」把緙絲放在逆光下觀看,光線穿透織物,可以觀察到許多緙織過程中留在紋樣色彩邊緣的空隙,有如用刀在絲面上刻出圖案,也因這一比喻,才稱為「刻絲」,但正確的表達還應寫作「緙絲」。
  • 足不出「滬」就能了解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在TX淮海開幕
    足不出「滬」就能了解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在TX淮海開幕 2020-12-01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藝|緙絲,一座古城的文藝復興
    楊曉璨正在練習緙絲技術。定州崇文街,思本堂緙絲藝術館。華麗的屏風,精巧的團扇,彩色絲線編織的草蟲花卉栩栩如生,絲織品的質地在秋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是緙絲。上面的圖案不是繡上去,而是織出來的。」緙絲,織中聖品,一項至今無法為機器取代的絲織工藝。提起絲綢,人們想到的往往會是溫婉的江南,很少有人知道,歷史上河北曾是衣被天下的絲織品產地,而緙絲這門冠絕絲紡織業的技藝,就是源自定州這座華北平原上的北方古城。這是一段失落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定州曾經的驕傲。
  • 《羋月傳》第61集提到的緙絲,在誠品蘇州遇見.
    當下熱播的《羋月傳》,第61集裡面,提到了緙絲繡羅衫,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緙絲,一睹蘇州緙絲名家馬慧娟之名作~緙絲,又名「刻絲」。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有雕琢縷刻的效果,富雙面立體感,是中國漢族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中國是緙絲工藝的發源地,80年代,日本緙絲工藝沒落,日本人來中國找人做緙絲和服腰帶,馬慧娟在這種機緣下由做刺繡轉為學緙絲。
  • 緙絲藝術 | 從回鶻到大宋皇室
    緙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 微型藝術展讓滬人足不出「滬」深度「遊」香港
    中新網上海11月27日電 (記者 繆璐)「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27日在上海拉開序幕,本次展覽通過40件富有「香港故事」的微型藝術作品,讓上海民眾足不出「滬」,就可盡賞香港的獨特人文魅力。
  • 蔡國強遠行而歸,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蔡國強的第一部VR作品同時展出 蔡國強《為「夢遊紫禁城」所作火藥草圖》,2020年,火藥、墨、紙,裝裱於木質六屏屏風,230 x 465 cm 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開幕
  • 陸平原《箱中奇遇》藝術展在上海「愛馬仕之家」揭幕
    11月22日,上海「愛馬仕之家」在燈光藝術妝點著的寫意節日空間中舉辦了聖誕慶祝酒會,藝術家陸平原先生受邀創作冬季主題櫥窗,並將櫥窗概念延展至四樓展覽空間,以《箱中奇遇》個人藝術展全面呈獻趣致盎然的美學故事。
  • 陶都宜興紫砂藝術展在滬舉辦 近百位大師183件精品力作亮相
    近日,2020「中國陶都 陶醉中國」宜興紫砂藝術展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宜興市委書記沈建介紹說,宜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教授之鄉」「書畫之鄉」,更是享譽中外的「中國陶都」「世界制壺中心」,紫砂藝術是宜興厚重文化的象徵。7000多年的制陶史源遠流長,紫砂、均陶、彩陶、精陶、青瓷「五朵金花」交相輝映,尤其是紫砂最為璀璨奪目,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緙絲:一寸緙絲一寸金
    緙」字之義,在梁顧野王所撰《玉篇》中稱為「織緯」,也就是畫面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出的圖案正反兩面皆同。由於不同顏色緯線所織成的圖形彼此不相關聯,因此會在圖案形狀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所以緙絲又稱為「刻絲」。
  • 緙絲
    王玉祥把畫面「翻譯」成緙絲技法。在唐代袈裟中尋找失落的技術「1998年我為日本民主黨製作當時黨主席菅直人辦公室裡的緙絲黨旗。2009年,又為第93代首相鳩山由紀夫及妻子製作了緙絲腰帶。」王玉祥做過多年研究所的領導,講起一生中那些驕傲的成績,感情充沛,用詞精準。史書上記載日本的海空大師曾從唐朝帶回「犍陀縠子袈裟一頂」,這件樹皮紋緙絲袈裟現藏於京都護國寺,日本客戶也尋到他複製了兩件。
  • 2020第三屆中國幼兒原創藝術展開幕啦
    2020第三屆中國幼兒原創藝術展開幕啦 2020-11-19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比利時「無邊視界」國際兒童藝術展在布魯塞爾圓滿開幕
    2020比利時「無邊視界」國際兒童藝術展在布魯塞爾圓滿開幕  展覽國家:比利時-布魯塞爾  展覽主辦:歐洲少兒藝術聯盟、Yidée ACCK 比利時藝念少兒藝術文化創意  展覽協辦:AECFC法中文化交流協會、喵嗚巴黎  展覽出品:LPGA小畫家環球國際藝術展  展覽承辦:Rain Art Gallery  展覽時間:2020年9月5日——6日  開幕式:2020年9月5日11:00—19:00  展覽地點:371A, Chaussée Saint-Pierre 1040 Bruxelles
  • 夢之秘境:上海「愛馬仕之家」夏季櫥窗與閆曉靜藝術展揭幕
    7月11 日,上海「愛馬仕之家」攜手華人藝術家閆曉靜女士,呈現《寄夢》夏季櫥窗及《夢之秘境》藝術展。展覽呼應愛馬仕「由夢而啟,乘夢前行」之年題,以當代女性視角,將中國傳統文化智慧與西方當代藝術語境詩意結合,踏上一段超越時空直抵內心本源及宇宙法則的幻境之旅。
  • 長三角青年藝術展開幕,高校以藝術介入城市文化
    長三角青年藝術展開幕,高校以藝術介入城市文化 澎湃新聞記者 陸林漢 2020-12-19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 茂名市第一屆攝影藝術展隆重開幕
    茂名網訊 1月1日,茂名市第一屆攝影藝術展在茂名市圖書館隆重開幕,向新年獻禮,為攝影人及廣大市民群眾獻上一場光與影的盛宴。藝術展自2020年10月啟動徵稿以來,得到了全市攝影人的熱烈響應,共收到全市170位作者來稿作品1745件,其中:紀實類628幅,藝術類723幅,手機類316幅,專題類78幅。
  • 展覽| 在上海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開幕
    展覽 | 在上海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開幕 2020-12-01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趙豐|江南緙絲與畫史名跡等裡的古代絲綢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從墓葬出土的戰國漆盒、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青銅器、墓室寺觀壁畫、緙絲、中國畫史名跡《搗練圖》等古代藝術中與絲綢或絲綢相關文物為例,還原古代絲綢面貌,呈現中國絲綢設計藝術的發展。絲綢是中國的一大發明。但一般人都把它看成是一種技術發明。但事實上,絲綢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遠不止此。
  • 蘇州緙絲名家匠品.緙絲刺繡香囊(或荷包)-運用緙絲和刺繡技藝!
    香包,古稱香囊,其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闢芷、秋蘭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裡既指香包,也含佩帶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裝滿香草的佩幃帶在身上,這說明香包早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是一種飾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