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價值兩套北京四合院的「民國第一書」緙絲典籍《纂祖英華》、1950年後未公開展覽過的緙絲《蓮塘乳鴨圖》……3月25日,「一眼千年」緙絲藝術展在上海中心開幕。數件與緙絲相關的珍品亮相現場,向觀眾展現緙絲的藝術。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Linda告訴記者,由於價值高昂且對溫、溼度要求較高,近年來,以緙絲為主體的展覽頗為稀少。希望借著此次展覽,讓觀眾了解緙絲技藝,讓「緙絲活在當下」。
【同期】(策展人 Linda)我們希望通過作品以及中國民國第一奇書的到來以及現場的表演,以及我們染織劑的顏色色階,包括真金線、羽毛線,這些所有緙絲的配件的展示,讓大家再次認識到緙絲技藝的可貴可愛和可傳承性。
【解說】緙絲,又稱「刻絲」。因其彩緯間換梭產生的「縫隙」像刀刻過的一樣而得名。自宋元以來,緙絲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因其工藝極為複雜,藝術感染力強,而享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盛名。Linda表示,與女紅及織錦不同,緙絲需一次成形,且要求緙絲藝人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及色彩敏感度。
【解說】此次展覽還展出了數件古今融合的作品。如與臺北故宮博物館共同打造的臺北故宮典藏系列作品,在保留緙絲技藝和藝術感的同時,用現代設計的手法調整構圖,使之與當下的審美完美契合。Linda希望,通過傳統與現代對話,吸引更多收藏家的關注,把緙絲更好的傳承下去。
【同期】(策展人 Linda)其實我覺得非遺傳承在當下是要有它的消費和收藏的人群,所以我們在這次色彩的時候並不僅僅從工藝上來展覽告訴大家什麼是緙絲。我們恰恰是從收藏家的角度,歷史上有名的收藏家角度來把緙絲串聯起來。
【解說】據悉,此次展覽為《與大師同行,讓藝術走進生活》系列藝術展之一。活動主辦方寶庫匠心館館長葉柏風表示,系列展覽匯集了旗袍、玉雕、紫砂、青瓷等眾多工藝門類,以現代設計美學創新中國傳統工藝,致敬匠人匠心。
【同期】(寶庫匠心館館長 葉柏風)在我們大師同行這個構架裡邊說,逐漸把更多的品類告訴更多的關注這個(品類)發展的一些藝術愛好者。
記者 徐明睿 上海報導
責任編輯:【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