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2020河南考古有哪些重要新成果

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密碼

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匯報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拼起一幅從古至今的中原文明畫卷。

「人從哪裡來?文化從哪裡起步?這些都是需要考古人回答的課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說,2020年河南省在田野考古、文物保護、科技考古等領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中華文明進程、夏文化研究等國家重大研究課題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深溝斷崖處驚現「象牙化石」

「今年2月23日,唐河縣湖陽鎮亢寨村廉莊組村民在河道清淤過程中發現象牙化石。接到報告後,我們第二天就組織文物考古研究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鳳劍回憶起當初的發現仍難掩喜悅,除了最初發現的象牙化石,在取土現場又發現部分象牙臼齒化石。

當時仍處於疫情肆虐時期,考古人員卻毫不遲疑地對該地點展開發掘清理工作,驚喜再次襲來:又發現了一根完整的大象門齒,和取土時發現的象牙位於同一位置,兩根象牙交錯在一起。「象牙表層石化呈棕褐色,長3米左右,根部最粗處直徑20釐米。根據象牙臼齒和門牙初步推測為菱齒類納瑪象。」王鳳劍說。

考古人員還在該地點附近採集了打制石器28件,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等類型。

專家從採集的化石和石器初步判斷,廉莊古生物化石及其它遺存的時代可能屬於中更新世晚期或晚更新世早期,當時的人類約為猿人晚期或者智人早期。同時,這些舊石器地點的發現為研究更新世時期南陽地區古生物、氣候、環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古人砌牆蓋房用什麼材料

1921年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展開的第一次發掘,標誌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近百年來,此地已經歷三次考古發掘,今年8月22日,仰韶村遺址啟動第四次發掘。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再次破解了諸多「文明密碼」:發現有房址、墓葬、灰坑葬、窖穴、灰坑、灰溝、道路等豐富遺蹟,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遺物。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該遺址首次發現了大量紅燒土草拌泥及類似「水泥」混凝土牆壁地面等房屋建築材料。「這些發現刷新了業界對仰韶村遺址及豫西地區仰韶文化房屋建築類別、形制、建造技術等方面的認識。」該遺址發掘負責人李世偉說。

在他看來,第四次發掘進一步深化了對整個遺址文化內涵、分期及年代的認識,完善了仰韶村遺址聚落布局、功能分區和聚落形態演變信息。同時為多學科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契機,將填補仰韶村遺址發現近百年來多學科研究的空白。

僅存的東周王城城牆如何「呵護」

牆體表面長了大量野生植物,牆體表面布滿衝溝、裂隙且遍布土蜂窩……會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閆海濤向大家展示的這張照片,是5年前位於洛陽王城公園一角僅存地面的東周王城時期的一段殘牆,如果他不特別說明,這跟廢棄的土堆沒有任何區別。

5年前,整個城牆遺址處於野外露天環境中,與民居、市場等混雜在一起,居民生產、生活等活動很容易傷害到城牆本體。

「曾經總長1.3萬米的城牆,現存長度不足20米。」閆海濤說,關於這道城牆,東周王城歷史上有明確記載,具有歷史標誌和建築標本作用,是研究東周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東周時期僅存的一處夯土遺蹟。

為了搶救這處珍貴的遺蹟,全面展示東周王城城牆本體獨具特色的價值內涵,發揮其對公眾教育和服務的功能作用,閆海濤以及他的團隊歷經5年的辛苦付出,採取防風化處理、土坯回填等保護措施,讓東周王城城牆煥發了新活力,成了歷史、文物、文化等知識的教育場所。

商取代夏是怎樣的徵伐路線

任何一個朝代的更替,都難以避免殘酷戰爭和流血犧牲。商取代夏的過程也不例外。「商人是自東向西推進,最終滅夏,因此,鄭州西郊就是商滅夏徵途上的戰略要地,而此地發現的鄭州白寨城址對於商人滅夏的討伐路線研究無疑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鄭州白寨遺址發掘負責人張家強說。

2018年,鄭州市中原區啟動白寨安置區項目,按照考古前置的原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區域進行了系統勘探調查,確認了遺址存在壕溝和夯土城牆,白寨遺址應為商代二裡崗時期城址,城址面積20萬平方米。

從鄭州商代「亳都」版圖看,其作為都邑居中,周邊建造了一系列的防禦設施,形成了穩固的防禦體系。「南方,望京樓遺址建造了商代城邑;西北方,摧毀大師姑二里頭城並設立據點;東方,梁湖遺址已經具備了軍事防禦體系的性質;西方,白寨城址距離鄭州商城11.9公裡,其性質應為拱衛早商都城的軍事堡壘。」張家強說。

專家認為,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作為二裡崗時期的東西重要都邑,其性質和關係歷來是學者研究的熱門課題。同為二裡崗文化時期的白寨城址正處於鄭州商城西陲,西望偃師商城,其發現將對探討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的關係提供重要的考古學材料。

來源:河南日報

相關焦點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大咖」帶你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
  • 河南靈井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近日,Archaeology(《考古》)雜誌評選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李佔揚教授團隊在河南靈井發現的鳥雕像化石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據悉,自該雜誌2006年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河南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6日,從河南省文物局發布的消息得知: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選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通報信息表明,入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的微型鳥雕像,距今13500年,是國內最古老的雕塑。
  • 小布播報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在線...
    小布播報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在線辦,就近辦,河南政務服務地圖幫… 2020-12-07 0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鳥身線條簡潔流暢,形態完美,靜中富有動感……12月6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這個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栩栩如生的微型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據悉,這個評選結果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Archaeology》雜誌公布,稱靈井鳥雕是「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河南考古再次以昂揚自信的姿態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今年6月11日,一個來自中國、法國等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公布了靈井鳥雕這項重大考古成果。這個鳥雕具有1.35萬年歷史。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近日,該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以下為入選項目的詳細介紹: 1. 埃及吉薩省塞加拉地區發現的木乃伊彩繪木棺
  • 2020年重磅考古新聞大盤點!
    3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 「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考古Archaeology》雜誌是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公眾考古」要挖點啥寶貝
    中國文化報駐河南記者 陳關超 張瑩瑩「挖啥呢?」「又挖出寶貝了?」「走,撿銅錢去。」……近年來,考古與普通人的距離近了不少,隨之而來的是公眾考古的熱度水漲船高。,公眾和社會媒體獲得一定的發言權,其對文化遺產的看法、觀點有了影響力,如曹操高陵考古。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01 考古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中華5000多年文明是怎麼起源、形成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實證夏代存在的信史考古發現是什麼?「三皇五帝」究竟是確有其人還是神話傳說?……這些都是事關中華文明歷史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的重要問題。
  • 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被評為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已連續出版70餘年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自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評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通報信息顯示,入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的微型鳥雕像,距今13500年,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塑。它將中國藝術中鳥類的表現提前了8000多年,屬中國最早的雕刻藝術。
  • 首次發現「水泥」混凝土牆壁!河南這個考古遺址公園明年開放,再現...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考古發掘單位供圖12月14日,2020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在三門峽開幕,來自全省51個考古項目在此「扎堆兒PK」,考古人分享、探討最新的遺址考古成果。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我們需要了解過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來的100年。」這句考古界的名言,既闡明了考古學的價值,也道出了考古學的魅力。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
  • 《考古學報》2020年1-4期目錄索引
    來源:《考古學報》2020年第4期 該刊創辦於1936年,是中國學術界創辦最久、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學術期刊之一,被公認為中國考古學期刊的最高代表,在中外學術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良好聲譽。不僅是國內外各考古機構、各大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必備典藏,也是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出版物,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刊物。《考古學報》向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兼重政治正確與學術標準。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5月5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錄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大學項目負責人:王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