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2020-12-06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

「我們需要了解過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來的100年。」這句考古界的名言,既闡明了考古學的價值,也道出了考古學的魅力。

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這也是該項目繼今年1月當選「2019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後,再一次被考古界認可其突出價值與重大意義。

別出心裁的雲考古

考古最高獎是這樣PK的

今年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周年,為配合全國疫情防控工作,評委會首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進行「20進10」的終評會。

5月1日至5月5日,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的負責人輪流在網絡直播間裡進行演講,介紹各自考古項目的情況。全國網友可以隨時進入直播間,與21位專業評委一起品鑑20位考古學者的精彩講解,見證中國考古界最高獎的首次「雲PK」。

這無疑是中國考古評選史上的一次創新,它成功拉近了考古學與普通民眾之間的距離,網友除了能像上網課一樣了解20個考古項目的「尖板眼」,還能在直播中聽到各位評委臨場「抽查提問」,請各位演講人回答「如何應對盜墓」「如何發現墓地新線索」等有趣提問,考古學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最終,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成功實現「20進10」,與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共同當選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濾波圖

填補曾國考古的空白

關注考古新聞的人,一定都聽說過湖北的棗樹林墓地。

它位於隨州市曾都區文峰社區,2018年3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隨州博物館和曾都區考古隊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墓地已勘探發現的86座春秋曾國墓葬進行考古發掘。

項目負責人郭長江

作為棗樹林墓地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郭長江參與了此次終評網絡PK。他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聽到評委公布名單時念出「湖北」二字,他既難掩激動,也覺得在情理之中,「因為棗樹林墓地的發現確實非常重要,而且我們考古隊的工作做得非常踏實,大家都信心滿滿。」

據介紹,棗樹林墓地處春秋中晚期,其墓葬形制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向為東西向,布局較為嚴謹。

M190(曾公求)槨室正射影像

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級貴族墓和低等級貴族墓可分為5座「甲」字形大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其中5座「甲」字形大墓分三組由北及南排列。

M191(曾夫人漁)槨室正射影像

三組大墓墓主人身份也通過出土的青銅器銘文得以確認,分別為:曾公求及其夫人漁、曾侯寶及其夫人羋加、曾侯得。這也是首次明確發現曾侯夫婦合葬墓。

這三組大墓是經過科學考古發掘、棺惇結構和器物組合等保存最好的春秋中期諸侯級墓葬,填補了曾國考古不見春秋中期曾侯的空白,有助於完善曾國世系及研究春秋中期諸侯墓葬。

CK5(曾公求)車坑正射影像

在墓地的墓葬隨葬器物中,年代較早的形制大體與周原地區相近,較晚的則有了很明顯的楚文化風格,這說明在春秋中期曾國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轉變,為探討曾、楚、周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實物資料,對研究春秋中期曾國乃至周文化體系青銅禮器的變革、構建南方青銅文明意義巨大。

M190(曾公求)出土銅器組合照

6000字銘文解答「曾隨之謎」

據郭長江介紹,棗樹林墓地共出土青銅器2000餘件,其中400多件青銅禮樂器上有銘文,共發現近6000字銘文,是迄今考古出土數量最多的一批銘文資料,「它包含的歷史信息非常豐富,是我們這個考古項目的一大亮點。」

M190(曾公求)編鐘組合

三位曾侯及曾侯寶夫人羋加墓均出土了編鐘,其中,羋加墓是春秋時期曾國考古中唯一出土編鐘的夫人墓,足見這位夫人昔日的威儀及權勢。而從羋加墓出土的銘文可知,在曾侯寶離世後,其夫人羋加曾直接統治曾國,這段歷史也給了後人無盡的想像空間。

M190(曾公求)禮器組合

郭長江告訴記者,羋加墓出土的銅缶上有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楚王嫁女入隨國的嫁妝),說明楚國將「曾」稱為「隨」,但羋加實際上又是曾侯夫人,這充分證明曾即為隨,從而為學術界長期爭論不休的「曾隨之謎」畫上了句號。

CK5(曾公求)車坑出土神人馭龍雙通車構件

同時,羋加墓出土的編鐘銘文中還有「帥禹之堵」「以長辝夏」,是首次經科學考古發掘在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發現「禹」「夏」銘文,說明當時的周人對「禹」和「夏」的共同認知,為研究曾國地望、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提供了新材料。

M190清理銅器工作照片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委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信立祥認為,棗樹林墓地是曾國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它的出現彌補了春秋中期曾國的缺環,以考古發掘最完整的材料構建了中國周代封國中最重要的文化序列,構建了江漢地區青銅文化的一個標尺,在曾國乃至兩周考古領域研究具有重大意義,「把它評為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至名歸。」

M191(曾夫人漁)銅鬲銘文照

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以時代早晚為序)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

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

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

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

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5月5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錄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京大學項目負責人:王社江
  • 甘肅第五個,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月5日下午揭曉,我省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也是我省繼敦煌漢懸泉置遺址、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和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之後,第五個入選「十大考古」的遺址。
  •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榜上有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1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5日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我省的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榜上有名。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分別是: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和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每日甘肅網4月7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4月6日正式揭曉,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20個終評項目之列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下)
    《考古公開課》前兩期節目為大家介紹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七處遺址,本期《考古公開課》將繼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為大家奉上「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最後三個遺址,各遺址的考古項目負責人也將在考古現場為大家做深度的解讀。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平糧臺、南海1號等入選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結束,從20個初評入選項目中選出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入圍項目和其發掘意義進行了整理和介紹(資料來自中國文物報社)。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01 考古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中華5000多年文明是怎麼起源、形成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實證夏代存在的信史考古發現是什麼?「三皇五帝」究竟是確有其人還是神話傳說?……這些都是事關中華文明歷史的重大問題,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的重要問題。
  • 昌吉一處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9—2020年 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 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咱們昌吉州的 奇臺石城子遺址被評為
  • 甘南一地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近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我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下頜骨化石研究成果在古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獲得科技部「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教育部「2019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Science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Archaeology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河西走廊地區採玉史...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河西走廊地區採玉史可追溯至3700年前透閃石玉原石 資料照片金塔縣採集的馬鬃山玉料資料照片甘肅肅北馬鬃山玉 資料照片記者從省考古研究所獲悉,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編譯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員 劉斌 《考古Archaeology》雜誌是美國考古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 2019年考古「奧斯卡」初評啟動 「南海I號」等獲提名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1月3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當天啟動初評。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T23方等36個項目入選。
  • 考古界的時尚Icon 人稱「人間香奈兒」
    Ins:vintage_egyptologist如果將科琳·達內爾Colleen Darnell稱為考古界最時尚的
  • 2019「博物館界奧斯卡」揭曉,北京這三家博物館捧杯
    博物館界奧斯卡——「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新鮮出爐,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憑藉《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捧回特別獎。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憑藉《傳媒行業與傳媒教育發展歷程展》獲得精品獎,首都博物館和青海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山宗·水源·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獲得優勝獎。香山革命紀念館中,《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題展覽展區。新華社發這場評比是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
  • 考古2019︱科技考古:多學科集成創新,構建學科體系藍圖
    【編者按】2019年中國考古精彩紛呈,成果眾多。在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即將揭曉之際,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欄目特別邀請9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者,撰寫10篇總結性稿件,對去年中國的重大考古發現做全時段、全方位梳理,以饗讀者。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88期):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熱點新聞 / Headlines【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4月25日,由省文物局指導,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9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在鄭州市通過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會上評選出「2019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分別為:靈寶城煙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