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5日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我省的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榜上有名。
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分別是: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和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2019年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個年頭,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此次活動創新地採用了網絡會議的方式舉行。央視新聞客戶端、微博頭條、抖音、騰訊等媒體平臺進行了全程直播。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旱峽玉礦遺址項目負責人陳國科告訴記者,能獲此殊榮感到非常高興,這要感謝所有參與此次考古項目的專家和工作人員的共同辛勞和努力。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其與馬鬃山徑保爾草場玉礦、寒窯子玉礦遺址的發現,證實了自公元前兩千紀初至公元前後河西走廊西部地區的玉料開採活動,對了解中國西部地區玉料來源、開採玉礦的族群、玉礦採集群體的聚落形態、早晚不同時期玉礦開採者的生產組織和管理模式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發現也為深入認識早期「西玉東輸」及「玉石之路」的形成,探討中國西北地區古代文化與中原地區和周邊地區的關係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同時,這一發現也為尋找河西走廊北山及祁連山兩地軟玉成礦帶提供了證據,為尋找可能存在年代更早的玉礦遺址提供了線索。
評審專家在直播中點評:「雖然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玉文化,但是對於玉礦的來源,我們一直不太了解。我們欠缺真正能把玉礦和出土的玉聯繫起來的證據和途徑,而旱峽玉礦遺址把玉礦和採礦的工藝研究的比較透徹,給我們追溯玉文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靜 圖片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