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榜上有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0-12-13 蘭州日報

1

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5日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我省的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榜上有名。

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分別是: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和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2019年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個年頭,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此次活動創新地採用了網絡會議的方式舉行。央視新聞客戶端、微博頭條、抖音、騰訊等媒體平臺進行了全程直播。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旱峽玉礦遺址項目負責人陳國科告訴記者,能獲此殊榮感到非常高興,這要感謝所有參與此次考古項目的專家和工作人員的共同辛勞和努力。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其與馬鬃山徑保爾草場玉礦、寒窯子玉礦遺址的發現,證實了自公元前兩千紀初至公元前後河西走廊西部地區的玉料開採活動,對了解中國西部地區玉料來源、開採玉礦的族群、玉礦採集群體的聚落形態、早晚不同時期玉礦開採者的生產組織和管理模式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發現也為深入認識早期「西玉東輸」及「玉石之路」的形成,探討中國西北地區古代文化與中原地區和周邊地區的關係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同時,這一發現也為尋找河西走廊北山及祁連山兩地軟玉成礦帶提供了證據,為尋找可能存在年代更早的玉礦遺址提供了線索。

評審專家在直播中點評:「雖然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玉文化,但是對於玉礦的來源,我們一直不太了解。我們欠缺真正能把玉礦和出土的玉聯繫起來的證據和途徑,而旱峽玉礦遺址把玉礦和採礦的工藝研究的比較透徹,給我們追溯玉文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靜 圖片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每日甘肅網4月7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4月6日正式揭曉,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20個終評項目之列
  • 甘肅第五個,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出土戈壁料。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月5日下午揭曉,我省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也是我省繼敦煌漢懸泉置遺址、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和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之後,第五個入選「十大考古」的遺址。
  •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河西走廊地區採玉史...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河西走廊地區採玉史可追溯至3700年前透閃石玉原石 資料照片金塔縣採集的馬鬃山玉料資料照片甘肅肅北馬鬃山玉 資料照片記者從省考古研究所獲悉,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5月5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正式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現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記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 「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這句考古界的名言,既闡明了考古學的價值,也道出了考古學的魅力。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這也是該項目繼今年1月當選「2019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後,再一次被考古界認可其突出價值與重大意義。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相關資料,一起欣賞感悟!02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年5月5日,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平糧臺、南海1號等入選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結束,從20個初評入選項目中選出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入圍項目和其發掘意義進行了整理和介紹(資料來自中國文物報社)。
  • 2019年考古「奧斯卡」初評啟動 「南海I號」等獲提名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1月3日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當天啟動初評。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一號坑T23方等36個項目入選。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昌吉一處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在12月5日結束的「2019—2020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記者了解到,2019—2020年,新疆穩步推進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實施
  • 北京文博|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揭曉
    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終評結果於南京博物院舉行的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揭曉。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結果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獎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為新中國奠基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下)
    《考古公開課》前兩期節目為大家介紹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七處遺址,本期《考古公開課》將繼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為大家奉上「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最後三個遺址,各遺址的考古項目負責人也將在考古現場為大家做深度的解讀。
  • 剛剛,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揭曉
    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17日,由15位專家組成的終評評審委員會,根據《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辦法》,在審閱終評入圍項目申報材料、聽取項目演示匯報和交流評議的基礎上,通過實名投票,產生了本屆「十大精品」獎項名單。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等領導同志蒞臨終評活動現場,給予了關心指導。南京市公證處對終評會進行了現場公證。
  • 世界著名期刊選出過去10年十大考古發現 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該十大考古發現分別為克羅埃西亞文迪亞洞穴(2010)、中國陝西新石器時期的石峁城(2011)、秘魯萬查基託—拉瑪斯奇穆遺址(2012)、英格蘭萊斯特理察三世的墳墓(2012)、加拿大北極圈皇家海軍「埃裡伯斯」號和「恐怖」號的殘骸(2014)、南非新星洞穴納萊迪人(2015)、柬埔寨雷射掃描高棉帝國首都吳哥(2015)、希臘皮洛斯獅鷲戰士之墓(2015)、埃及薩加拉木乃伊作坊
  • 剛剛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揭曉
    第十七屆(2019年度)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    「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按照中央關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部署,本屆「十大精品」終評、頒證階段嚴格控制活動規模,努力完善應急預案,首次嘗試採用「線上+線下」「實體+網絡」的活動模式,湖北武漢兩個入圍終評項目以網上演示、視頻連線答問交流的方式在終評匯報會現場完美呈現。    5月16日,29家入圍終評的項目單位進行了演示匯報和現場交流。
  • 「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考古Archaeology》雜誌是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河南「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甘南一地考古成果: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近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我州夏河縣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下頜骨化石研究成果在古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獲得科技部「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教育部「2019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Science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Archaeology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