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幸福感?——積極心理學中的PERMA幸福理論

2021-03-02 溫州醫科大學心理衛生中心


過去,心理學家將幸福的概念歸納為:

享樂論——「快樂就是幸福」為核心,認為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我們的一切取捨都從快樂出發,我們最終目的是得到快樂。

實現論——源自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幸福是人的自我實現」,認為幸福是人潛能的實現,更接近於人生的豐盛。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幸福的概念從注重主觀感受轉為對多維度進行定義和測量。心理學家對於「幸福」的解讀傾向於多維度的複合概念。

由此,關於如何提升幸福感,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了幸福模型 PERMA理論。它更好地把幸福融入生活中,使人類有共通的語言和標準來追求、評估幸福。

P=積極情緒 
E=投入   
R=人際關係 
M=意義  
A=成就  

這個元素也許是與幸福最明顯的聯繫。專注於積極情緒不僅僅是微笑,這是保持樂觀並從建設性角度看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能力。

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提出了「擴展和建構」的重要理論。即當人們體驗積極情緒時,比如愉悅、滿足、敬畏、自豪、愛,會發生很多有利於人類這個物種延續下去的事情,包括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擴展了對自身環境的認知,對別人更感到好奇,這反過來有助於構建人際關係。

無論如何,樂觀和積極對健康有很多好處。為此,我們如何區分愉悅和享受?快樂與滿足身體生存需求有關,例如口渴,飢餓和睡眠。享受來自智力的刺激和創造力。例如,當孩子完成一輛需要專心的樂高玩具車時,他們可能會對工作充滿喜悅和滿足感。

這種積極情緒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人們享受生活中的日常任務,並通過保持對最終結果的樂觀態度來堅持自己將面臨的挑戰

滿足我們參與需求的活動會向身體注入積極的神經遞質和激素,從而增強人的幸福感。正如快樂的人們會投入到生活的各種活動中去,他們通常參與某些艱難的、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使得他們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覺得時間仿佛停止了。

人們會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樂趣,無論是演奏樂器,運動,跳舞,在工作中從事有趣的項目,甚至只是業餘愛好。而恰恰就是這種參與感擴展了我們的智力、技能和情感能力。

事實上,許多上班族並沒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這將預示著生產效率低下、情緒低落、跳槽率高等現象。

與這種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現象鬥爭的一種方法便是「工作形塑(job crafting)」。這是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的賈斯汀·伯格、簡·達頓和艾米·瑞澤斯尼夫斯三人聯合創造的一種練習。當我們可以直接地在工作中運用自己最重要的優勢時,便會體驗到更強的投入感。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的克裡斯·彼得森經常說,「對幸福的每一次研究,其結果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他人很重要。」

我們在促進愛情,親密關係以及與其他人之間強烈的情感和身體互動的人際關係上茁壯成長。與父母,兄弟姐妹,同齡人,同事和朋友的積極關係是整體歡樂的關鍵因素。牢固的關係還可以在需要彈性的困難時期提供支持與幫助。

Mitch Printein博士解釋了對人腦疼痛中心的研究。基本上,當我們處於孤立的危險中時,我們的疼痛中心就會被激活。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孤立是我們為了生存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

這些激活中心就像體內的火災報警器一樣,阻止人們繼續感覺到這種痛苦,並且理想情況下,幫助我們與某人或一群人重新建立社交聯繫。從神經學上講,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屬於一個群體,它使我們感到安全和受到重視,並且已經持續了數百萬年。

幸福的人們不只是生活得快樂或者積極投入生活。他們還覺得人生有意義,並且懷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更高目標。

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種形式。它可能來自於對自己孩子的愛、為他人突破障礙、擁有一項他人急需的技能並為他人服務,或者是給他人帶去希望。

有意義的人生充滿著熱情,因此,堅毅地追求值得的目標,是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興旺繁榮的重要部分。

在生活中有目標和抱負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成就感。您可以嘗試製定可實現的具體目標,而努力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就已經可以給您帶來滿足感;當您最終實現這些目標時,就會感到自豪和成就感爆棚。

研究發現,人們希望做些事情,而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對此,自我決定理論指出,想要實現成功,必須讓人們感覺自己能夠遊刃有餘、熟練掌控身邊的環境。

然而,並非所有成就都能帶給人們幸福。追求一些體現了膚淺渴望的外在目標(比如金錢和名譽),或者以別人夢想的目標為自己的追求,並不會給人們帶來滿足的成就感或幸福感。

首先,我們建議您經常參考模型的5個元素。

找到使您快樂並能使您充分參與的事物。

您甚至可以將目標設定為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挑戰自己。

著重於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並找到與他人聯繫的方式,即使起初並不自然。

找到您生活的意義,以及賦予您目標感的事物。

要知道,這一模型並不是在告訴我們要做出什麼選擇或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是研究促進幸福的因素,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過上與自己的價值觀和興趣相稱的更充實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幸福心理學五要素 PERMA
    要將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就要關注PERMA五要素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何被觸發,並且注意你可以創造哪些最佳的條件以追求目標、滋生熱情以及培育堅毅。┃積極情緒 Positive Emotions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是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傑出研究者之一。她提出的簡單問題「積極情緒有什麼好處?」催生了一套被稱為「擴展和建構」的重要理論。
  • 你知道什麼是PERMA嗎? | 幸福心理學五要素
    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心理學由幾個相互交織的要素構成,這五個要素可以縮寫為的PERMA。P=積極情緒 Positive EmotionsE=投入   EngagementR=人際關係 RelationshipsM=意義   MeaningA=成就   Achievements要將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就要關注PERMA五要素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何被觸發,並且注意你可以創造哪些最佳的條件以追求目標、滋生熱情以及培育堅毅。
  • 【積極心理學培訓】第五趟幸福列車即將啟程!賦能自我,怒放生命,積極心理學互值理論創始人鄧婷·博延頓博士親自領航,歡迎登機!
    中美教育研究協會怒放生命積極心理學學院第五趟幸福列車即將啟程啦!🚄積極心理學互值理論創始人被聘為亞洲學習型組織聯盟智庫專家、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委員、加拿大社區情緒健康心理專家和幸福正念導師。 講課風格:注重互動體驗性,善於啟發、調動學員自主學習積極性;並將冥想有機融合於授課中, 讓您聽課專注,在平和輕鬆的氛圍中高效學習。
  • 讀懂積極心理學,追求你想要的人生
    最近,我讀了一本用心理學角度來解讀幸福的著作——《遇見幸福》。本書作者喻豐,是武漢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導,國內知名的青年學者及心理學專家。他在這本書中,通過34篇有關積極心理學的文章,詳細闡述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歷程、研究背景及相關概念與理論。
  • 大飛機「雲課堂」:如何將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幸福心理學由幾個相互交織的要素構成,這五個要素可以縮寫為的PERMA。 要將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就要關注PERMA五要素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何被觸發,並且注意你可以創造哪些最佳的條件以追求目標、滋生熱情以及培育堅毅。
  • 對話心理學家喻豐:積極心理學成了正能量霸權嗎?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喻豐在最新出版的隨筆集《遇見幸福》中稱,他在西安交通大學講授積極心理學課程時,「凡選課必過千人,凡上課必擠滿教室」,教室裡不僅有選課的學生、旁聽的同學,還有心理學同行甚至外地來的愛好者……積極心理學火爆的另一面,是社會上湧現出了多種多樣、令人眼花繚亂的幸福方法論。受到認可的學院派積極心理學和雞湯民科的區別在哪裡?
  •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積極天性研究中心成立 助力青少年積極人格培養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主要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希望人類的積極天性,能夠讓成年人、讓老師們、讓教育工作者、讓所有人能夠發現生命的意義。
  • 從《美麗心靈》談幸福與財富無關丨積極心理學
    從《美麗心靈》談幸福與財富無關丨積極心理學 2020-01-08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心理健康服務】積極情緒的力量——應對疫情的積極心理學練習
    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在《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提到:讓我們生機勃勃的積極情緒包括喜悅、感激、寧靜、興趣、希望、自豪、好玩、激勵、敬畏和愛。積極情緒是非常個人化的,它能令你眼神活潑、面龐柔和、微笑洋溢在臉上。芭芭拉稱上述十種積極情緒是調色板上十種色彩,它們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不妨讓每一種色彩都在我們眼前展現,去感受積極情緒的力量。那麼如何培養積極情緒呢?
  • 如何提升我們的基礎幸福水平?
    我們通常願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同時也十分羨慕他,期望成為一個像他這樣樂觀快樂的人,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處境。而這似乎是一種天生的能力,有的人仿佛天生就很快樂,能夠保持著很高的幸福水平;而有的人天生就很焦慮、悲觀,時常沉浸在不快和陰鬱之中。人們在日常生活所呈現的幸福狀態,積極心理學中稱之為基礎幸福水平。
  • 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擺脫壞情緒?
    平時幸福感高,心理資源較為豐富的戰友,受負面情緒影響較小,可能只是一時低落。但心理資源較為匱乏,容易受負面情緒衝擊的戰友,就可能出現心理失衡。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能幫助戰友們找到本身擁有的心理資源,儘快擺脫壞情緒。因此,無論個人實踐還是集體組織,平時都可以進行積極心理小練習。
  • 心理學:適度撫摸和擁抱身邊的人,對身體有積極影響
    所以這些親密接觸(擁抱、撫摸)對人們的心理方面有哪些積極影響呢?1、親密接觸有利於雙方關係更進一步心理學相關研究發現,人們在與戀人親密接觸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與催產素。多巴胺會讓人們感到快樂、幸福、情緒悸動,產生興奮愉悅的感覺,此時人們的幸福感會增高。催產素是給人們帶來一種安心的感覺。
  • 積極心理學|《美丘》:撥開愛情外衣,學會幸福才是作品最深主題
    她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令人欽佩,盪氣迴腸的愛情裡更多是教會我們該如何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並用盡一切力氣,為自己追尋人生意義和目標,締造飽滿濃烈幸福。接下來,我將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書帶給我們的故事和啟示,幫助更多重病中消極低迷者重新審視生命意義,學會如何主動締造並獲得幸福。
  •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讓生活更快樂恬淡|學點心理學,自助助人
    造成這種偏見的原因是,心理學是1879年才開始的年輕的學科,而且一開始研究的還只是消極和病態心理,到20世紀90年代,積極心理學才漸漸興起。我們普通人學習心理學的目的就是,如何把積極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有意義。
  • 愛情心理學:揭示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心理學是一門解釋愛情的知識,需要學習和運用。為什麼我們看到我們喜歡的人會心跳加快,為什麼戀愛中人總是甜蜜的,為什麼單相思是最痛苦的,為什麼初戀是美麗的,為什麼分手是痛苦的,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戀愛的原因有很多,各種愛是理解愛的關鍵,如何把握愛是我們應該做的。
  • 彭凱平: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心理康復和成長
    那麼,在災難或疫情發生後,人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呢?彭凱平指出,長期以來,心理學都在試圖引導人們調節、控制、管理自己的心態,但這其實是錯誤的方向。彭凱平告訴大家,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魏格納做了一個實驗,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像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腦海中都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
  • 清華彭凱平教授主編塞利格曼系列經典《真實的幸福》《塞利格曼自傳》等:「希望」開創「人類第二個軸心時代」的心理學巨匠
    傳統的心理學則非常像是一種應急的技術手段,自然而然地成為處理這些並不積極的心理結果的良方。的確,傳統心理學在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這並不夠。從誕生之日起,心理學就不止有療愈創傷這一項功能。它還有幫助人類心靈成長、認知提升與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追求最真實的幸福的功能。
  • 75「積極自我」自尊|價值觀如何影響了你的自尊?
    我是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認證指導師的培訓學員。傳播幸福的科學讓你們收穫幸福與美好是我的追求和使命。每天10分鐘,期待能夠與你幸福相遇。今天我們來談談影響我們自尊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我們的價值觀,然後我會綜述一下如何獲得更積極的自我。
  • 居民幸福感與收入漸背離 如何追尋有尊嚴的幸福
    「幸福了嗎?」央視名嘴白巖松在新書中問。「富人抱怨,窮人抱怨,上面不安,怕下面鬧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總鬧些大事」每個階層都有不幸福的理由,但在彼此的對望中又都是幸福的「他者」。  幸福感為何沒有與收入同步提升  各階層的對視是對自身幸福度的檢視。  影響幸福指數升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貧富差距。
  • 36「積極情緒」如何獲得積極情緒,提升工作效率?(員工篇)
    我是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認證指導師的培訓學員。傳播幸福的科學讓你們收穫幸福與美好是我的追求和使命。每天10分鐘,期待能夠與你幸福相遇。昨天被邀約給企業老闆和員工分享:如何在復工後擁有積極情緒,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才有了今天和明天的分享。今天是員工篇,明天是管理者和老闆篇!當然今天的內容對老闆和管理者也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