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學五要素 PERMA

2021-03-02 心理學空間網


幸福心理學五要素 PERMA

卡羅琳·亞當斯·米勒

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心理學由幾個相互交織的要素構成,這五個要素可以縮寫為的PERMA。

P=積極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E=投入   Engagement
R=人際關係 Relationships
M=意義   Meaning
A=成就   Achievements

要將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就要關注PERMA五要素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何被觸發,並且注意你可以創造哪些最佳的條件以追求目標、滋生熱情以及培育堅毅。

積極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芭芭拉·弗雷德裡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是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傑出研究者之一。她提出的簡單問題「積極情緒有什麼好處?」催生了一套被稱為「擴展和建構」的重要理論。

她在一項已經獲獎的研究中發現,當人們體驗積極情緒時,比如愉悅、滿足、敬畏、自豪、愛,等等,會發生很多有利於人類這個物種延續下去的事情,包括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擴展了對自身環境的認知,對別人更感到好奇,這反過來有助於構建人際關係。

幸福的「微小時刻」(例如,停車找到合適停車位時我們感受到的快樂;由於某種令人興奮的經歷而感到敬畏;孩子平生第一次做好了某件事情時我們內心充滿了自豪感;或者當我們盡最大的努力使得某件重要事情得以發生時的成就感,等等)累加在一起,創造了一系列的積極性。

弗雷德裡克森和其他研究者發現,若是我們體驗到的積極情緒是消極情緒的五倍之多,那我們的人生將有更大的可能變得豐富多彩、積極主動、心懷使命、並且激情澎湃。

做到這一點,可以採用兩種方式:要麼通過你的行動與思考來刻意地創造積極情緒和微小的積極時刻,要麼在美好的事情正在發生時讓自己停下腳步並注意到它們的發生。

不幸福的人和幸福的人一樣,身邊都有許多積極的事情發生,但兩者的差別是,幸福的人有意識地在美好事情發生時歡迎這些時刻,不讓它們匆匆溜走。有人說,不幸福的人甚至不會注意到進門的時候有人正在替他們扶著門,因此,當你身邊正在出現一些美好的事情時,不要錯過歡迎並欣賞它們的機會。

投入Engagement

快樂的人們會投入到生活的各種活動中去,並且不會經常像不快樂的人那樣感到厭倦或沮喪。他們通常參與某些艱難的、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使得他們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覺得時間仿佛停止了。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沒有注意到身邊發生了什麼,或者我們覺得時光飛逝,以至於我們不相信一整天很快就過完了,那麼,我們便是在做積極的事情,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同時使我們自己變得更好。

我們理應感受到日子飛快掠過的地方通常是我們的工作場所,因為大部分人要花大量的時間工作,並且在此期間遠離家人和朋友。因此,如果你沒有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這種情況可能會把你拖垮。

事實上,許多上班族並沒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這將預示著生產效率低下、情緒低落、跳槽率高等現象,每每遇到這種情況,組織機構會聘請諮詢師來解決這個問題。

與這種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現象鬥爭的一種有望成功的方法是「工作形塑(job crafting)」這是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的賈斯汀·伯格(Justin Berg)、簡·達頓(Jane Dutton)和艾米·瑞澤斯尼夫斯(Amy Wrzesniewski)三人聯合創造的一種練習。當我們可以更直接地在工作中(以及我們的個人生活中)運用最重要的優勢時,便會體驗到更強的投入感。

DOI: 10.1002/job.645

此外,我們還可以將我們的目標與正在做的事情協調一致來提升投入感。

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

在對幸福的研究中,最有力的成果之一是如果某人沒能與他人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係,便不能認為是具有豐盈生活的人。

數十年來負責哈佛格蘭特研究的醫學博士喬治·維蘭特(George Vaillant)發現,在生命後半段,在情感上蓬勃發展的人,會在生活中與家人和朋友構建並保持積極的關係。因此,維蘭特總結道:「幸福就是愛。句號。」

我之前提到的我的導師,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的克裡斯·彼得森經常說,對幸福的每一次研究,其結果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他人很重要。」

堅毅的人們保持熱情並堅持不懈,通常是因為他們在自己身邊建立並保留了一個團隊,而且,他們不僅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還支持其他人。如果你想幸福和堅毅。PERMA五要素中的這個要素,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意義Meaning

幸福的人們不只是生活得快樂或者積極投入生活。他們還覺得人生有意義,並且懷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更高目標。

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種形式。它可能來自於對自己孩子的愛、為他人突破障礙、擁有一項他人急需的技能並為他人服務,或者是給他人帶去希望。

有意義的人生充滋著熱情,因此,堅毅地追求值得的目標,是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興旺繁榮的重要部分。

┃成就Achievements

有些人之所以不大讚同成就是豐盈人生一部分的觀點,但這通常是因為他們對成就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在PREMA五要素中,成就並不是關於勝利或者奪得第一名;相反,它關於實現有意義的、有使命感的目標。

研究發現,人們希望做些事情,而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對此,自我決定理論指出,想要實現成功,必須讓人們感覺自己能夠遊刃有餘、熟練的掌控身邊的環境。

然而,並非所有成就都能帶給人們幸福。追求一些體現了膚淺渴望的外在目標(比如金錢和名譽),或者以別人夢想的目標為自己的追求,並不會給人們帶來滿足的成就感或幸福感。

研究還發現,最幸福的人們每天醒來後都致力於實現明確而艱難的目標,這些目標超出了他們的舒適區,不但贏得了最佳的成果,而且還可以帶來最高水平的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

大家都在學,長按圖片試聽

胡婷婷:正念訓練營

許夢然:心理減肥術

朱建軍解夢課 99元/24期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什麼是PERMA嗎? | 幸福心理學五要素
    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心理學由幾個相互交織的要素構成,這五個要素可以縮寫為的PERMA。P=積極情緒 Positive EmotionsE=投入   EngagementR=人際關係 RelationshipsM=意義   MeaningA=成就   Achievements要將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就要關注PERMA五要素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何被觸發,並且注意你可以創造哪些最佳的條件以追求目標、滋生熱情以及培育堅毅。
  • ——積極心理學中的PERMA幸福理論
    ▼過去,心理學家將幸福的概念歸納為:享樂論——以「快樂就是幸福」為核心,認為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我們的一切取捨都從快樂出發,我們最終目的是得到快樂。實現論——源自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幸福是人的自我實現」,認為幸福是人潛能的實現,更接近於人生的豐盛。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幸福的概念從注重主觀感受轉為對多維度進行定義和測量。心理學家對於「幸福」的解讀傾向於多維度的複合概念。
  • 國學心性指導師學員對《五形心理學》的體會與感悟
    韓老師的《五形心理學》把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心理學相結合,把心理學本土化,更適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這本書由淺入深,讓讀者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有了較深的理解。《五形心理學》以原有教材《五字心學》為理論基礎,增加了五字心法和傳中老師親身實踐兩部分內容,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教科書。「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聖化的數字,它是大宇宙與小宇宙種種關係組合的代碼,如五元、五方、五金、五官、五臟、五行、五道、五戒等。而五形心理學就是以傳統文化為視角,大道至簡,教人修心養德、糾偏改錯、自省覺悟。
  • 用心理學玩轉老年人的幸福魔方
    因此如何孝養老化中及急速老化中的父母,就變成為人子女的根本難題,而答案就在老人心理學中。通過上周龍崗區「書香萬家·幸福港(龍崗)灣」家庭教育心理學線上直播課堂《家庭心理學》「孝養心理學」章節,我們了解到老人身心發展的特點,我們需要幫助身為老人的父母科學認識自身的身心特點並規劃、管理好人生的第二春乃至第三春,安享快樂而智慧的老年生活。
  • 概念比較3:五遍行與心理學相關概念比較4:想與認知
    概念比較3:五遍行與心理學相關概念比較4:想與認知 上接《概念比較3:五遍行與心理學相關概念比較3:受與情緒、情感》(點擊閱讀) 4、想與認知 想心所大體相當於現代心理學中哪個或哪幾個心理要素呢?他認為:「當前想與五識形成的是感覺,當前想與五不同緣意識形成的是知覺,過去未來想及言說隨眠想與獨散意識形成的是表象,隨覺想與獨散意識形成的是概念。至於想心所與第七識和第八識形成的,也是與感覺同類的直覺認識(即現量認識)。
  • 從幸福到更幸福的五個方法
    如果成功不能讓我們感到幸福,那到底什麼能使我們感到幸福呢?本文是被譽為「哈佛最受歡迎導師」沙哈爾在北大的演講節錄,在演講中他提出了讓我們感到更加幸福的五個方法,與讀者共享。成功與幸福之間的關係:Happiness→Success(幸福→成功)非常高興今天下午能夠到這裡來演講,人們都把哈佛大學稱為北美的北大。
  • 大眾心理學專著《夠得著的幸福》首發,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冬日暖陽,微雪初霽的島城,疫情後時代如何開啟幸福生活的大眾心理學專著《夠得著的幸福》首發式在青島上冊《探索成長路,尋覓幸福密碼》從心理學角度幫助人們認識自我、了解「冰山下」不自知的優勢、資源及影響幸福的障礙與桎梏,利用所介紹的工具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性格成因,從而改變內在環境,釋放
  • 從《美麗心靈》談幸福與財富無關丨積極心理學
    從《美麗心靈》談幸福與財富無關丨積極心理學 2020-01-08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愛情心理學十三課,愛人的五功能
    有一位著名詞作者許常德,出了一本散文集,發表了他對婚姻的最新看法:他認為婚姻的一夫一妻制是不合理的,根據人性,在愛的親密關係裡,我們有五種需要,這些需要不可能由一個人來滿足,所以我們都需要五個情人。思想成熟,很會做飯,謹慎細緻,攝影技術高超……這些都是可以學習的地方,每個人都需要在愛裡看到自己的進步,才能更加肯定,這愛是值得的,珍貴的。 + 第五種功能:性。無論是倫理學還是心理學,都指出性是愛情和婚姻的重要條件,這是人的生物本能,也是愛情中最美妙的部分。當然也就是愛人的重要功能。安全而固定的性關係,是愛情親密的重要基礎。
  • 有關心理學的4本書籍,心理學最終目的是讓生活過的成功健康幸福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著作。「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的思想精華和最激動人心的內容,幫助你解決你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務活動與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並有效地影響他人;如何擊敗人類的生存之敵——憂慮,以創造一種幸福美好的人生。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ISBN:978-7-115-54959-4作者:曹雪敏 著定價:49.8元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曹雪敏,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生、門薩會員。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
  • 跟韋老師一起學習成語心理學《幸福三十六計》
    和韋老師一起學習成語心理學《幸福三十六計》成語雖然是一種文學現象,但卻飽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它是歷史的縮影,中華民族發展的每一歷程,在成語中幾乎都有反映。歷史是人創造的,因此歷史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人活動的心理軌跡。
  • 《分手心理學: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新世相《出軌心理學課》講師。   她曾在媒體專訪中表示:我自初中起就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心理諮詢師,因為我相信心理學可以讓人類更幸福,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藉助科學、藉助心理學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更幸福。
  • 有書五周年共讀大會召開,心理學者許川向公眾推廣積極心理學
    「成長的力量」有書五周年共度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心理學者許川應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積極心理,創造幸福的科學》主題演講,給與會觀眾展示了積極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作為心理學者和自媒體專家,許川一直致力於情感和成長知識科普和服務,從2013年起就陸續在微博、今日頭條、喜馬拉雅、騰訊視頻、百度、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普及心理學知識,並通過電視媒體和行業高峰論壇,向大眾講授婚戀方法,傳遞幸福正能量。7月23日,許川登上湖南衛視《我是大美人》,向觀眾傳遞異地戀經營和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
  • 「一見鍾情」或「日久生情」,愛情的長久,離不開「愛的五要素」
    就是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提出的「愛的五要素」。愛的五要素包括:給予、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其核心要素是給予。了解是五要素的基礎,沒有了解就沒有就不可能有尊重。沒有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的實現關心,對別人願望的響應也是盲目的。正是有了了解,謝娜才篤行她的傑哥會越來越優秀。
  • 心理學:淺談愛情三角理論—構成愛情的3個要素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各位,不妨花幾分鐘時間認識一下心理學上一個比較有名的愛情理論。 愛情三角論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協會羅伯特.史坦伯格教授在1986年發表的一個理論。在愛情三角論中,羅伯特把愛情比喻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端分別由親密(intimacy)、 激情(passion)、 承諾(commitment)這三大元素構成。
  • 最不正經的心理學書籍:《幸福女人一定要懂的愛情心理學》
    (文/亦濃)看到書名,我以為是一部比較正經的心理學書籍,當然是教給女人如何經營愛情的心理學書籍。翻開內容才知道,這哪裡是什麼心理學書籍呢?分明是一部溫暖的愛情故事書好不好?如果你想從中得到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教義,那是不用想了,她沒有,沒有耳提面命,她就只有軟語溫聲。閒暇之餘,尋一處靜謐之所在,躺一把搖椅、煮一壺清茶、沐浴一抹陽光,慵懶休閒,午後小憩時此書可以作為閒心小趣之佐料。
  • 中國品牌代表們:品牌建設離不開五要素
    起草企業代表欖菊日化集團副總裁陳紹洪、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質量管理中心總經理王明、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王曉強、北京慧眼食珍集團董事長李衛偉就品牌評價標準核心中的「五要素」包括有形要素、質量要素、創新要素、服務要素、無形要素髮布自己的品牌建設觀念。
  • 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哈佛大學告訴我們:幸福,完全無關財富、名聲或者拼命工作;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好的關係背後應該是好的人,健康穩定的身心關係。唯有對愛與夢想的信仰不可辜負,唯有對此虔誠的靈魂才配得上擁有幸福。幸福是什麼?弘一大師的八字箴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積極心理學之父Seligman提出了一個更全面的幸福模型:PERMA模型,來詮釋幸福的要素。幸福的第一個要素,是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
  • 為何有人要假裝幸福?心理學:摘下幸福的假面,才能擁有幸福!
    為何有人要假裝幸福?心理學:摘下幸福的假面,才能擁有幸福!01雅和凡是在網絡上認識的。那時凡剛好結束一段感情,而雅也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結束了一段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剛認識的那段時間的確很美好。兩人第一次矛盾爆發是在孩子降生以後,那時候,家裡的家務活突然多了起來,兩個人天天為誰做家務鬧彆扭,可以說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後來,到寶寶七八個月的時候,雅無意中在QQ上加了一個好友,這個人原來是她一個久未謀面的男同學。於是她心生一計,決定和這個老同學約會,以此報復凡對她的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