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堂課》:想做知識變現,我建議先看看這本書

2021-01-11 遊子木說電影

最近幾年知識付費成了人們熱衷討論的新話題,有的人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月入過萬,有的人寫講書稿收入不菲,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知識運營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收穫百萬粉絲,為什麼他們能夠源源不斷的輸出知識,而你卻連一篇書評都要想好久好久?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知識輸入的訣竅,換言之就是會閱讀,懂得如何將書上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秋葉老師的《閱讀七堂課》就是這樣一本介紹閱讀方法的書,書中告訴我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掌握這些高效閱讀的方法,能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營養,提升自己的學識和競爭力。

書中告訴我們對待不同類型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單是這一個觀點就刷新了我的認知,以往看書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書,買回來以後統統都是從書的第一頁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得快的話兩三天就看完了,看的慢的話有時候拖上十天半個月才看完,但每次看完以後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別人問這本書怎麼樣的時候也只知道說還不錯,一般般,沒法說出具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閱讀7堂課》的作者秋葉老師從2013年開始做職場在線教育,曾多次開設閱讀、寫作、時間管理等職業技能方面的訓練營,幫助眾多學員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者曾在訓練營中做過一個關於閱讀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不會閱讀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讀不完,二是讀不懂,三是不會用。作者針對每個學員的困難逐個提供解決之法後又將在各種閱讀方法整理成書,方便更多的讀者學習。

全書圍繞讀完、讀懂、會用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閱讀的方方面面,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全書的第一個章節:如何讀完一本書。作者根據書的不同類型向我們介紹了十種閱讀方法,分別為: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讀法、逆讀法、框讀法、精讀法、圖讀法、樹讀法。

一、勵志暢銷類書籍該怎麼讀?

一本書寫出來,一定有作者的邏輯。我們要把作者的邏輯從一本書裡提煉出來,變成自己能夠說清楚的核心觀點,這是有挑戰的事情。對於勵志暢銷書這類書籍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使用秋葉老師介紹的:煉讀法。

那什麼是煉讀法呢?

簡而言之就是將一本書讀薄,但我們不僅要把書中的金句摘抄出來,還要爭取用幾句話把作者的觀點、背後的思維邏輯依據提煉出來。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話把書裡的觀點講給別人聽得時候,你會發現書裡的知識已經融入了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

作者在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提煉書籍內容的三大結構:

結構1、觀點—問題—例證

① 作者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② 作者提出這個觀點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③ 作者給出的精彩例子是什麼?

結構2、問題—自答—升華

① 這本書解決了哪一個問題?

② 我之前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的?

③ 書中的答案是什麼?

結構3:背景—目的—原因—結果

① 誰出的書?(背景)

② 他想要做什麼?(目的)

③ 他為什麼這麼做?(原因)

④ 他最後達到了什麼成就?(結果)

煉讀法的好處是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比如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後就會對別人說《閱讀7堂課》這本書主要向我們闡明了閱讀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技巧後不僅能夠讓我們快速的吸收書本中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書籍為自己賦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就我關注人裡面就有很多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秋葉老師,鼴鼠的土豆,笑微讀書、極簡丹、樊登讀書、彭小六等都是這方面傑出代表!

使用這種提煉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的書中的重點知識,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勵志暢銷類書籍,因為該類書籍往往是少量乾貨+大量案例或雞湯的形式,有時候整本書的重點總結下來可能幾頁紙就可以搞定。而對於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的經典名著類型的書籍則不太實用。

二、 經管社科類書籍該怎麼讀?

講領導力、溝通力、企業管理、宏觀經濟這種書籍都屬於經管、人文社科類圖書,這種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容廣而博,在讀這些書的時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對待這類書籍作者推薦我們使用:框讀法。

那什麼是框讀法呢?

所謂框讀法:就是不要滿足於了解作者的觀點和論據,更要理解作者思考問題背後的框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面對陌生領域的書籍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來閱讀:

第一步:快速閱讀目錄,初步了解這本書是講什麼問題的。

第二步:閱讀書的序言、推薦序、前言、後記

第三步:快速通讀全書

框讀法其實就是我們在拿到一本書的時候先從宏觀的角度了解這本書大概講了些什麼內容,通常人們在寫序言的時候都會先將書籍閱讀幾遍,然後根據書的內容介紹其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和主題框架,而我們則可以帶著這個框架在通讀的過程中補充各個枝幹內容。

這種方法就像是我們通過內容去反推作者在構思這本書的時候寫的主題大綱,我有個同事寫文章特別厲害,每次寫一篇文章只需要幾十分鐘的時間,有一天我就問,我說為什麼你寫文章的速度可以這麼快,而我往往幾天也寫不出一篇。

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其實寫文章都是有套路有框架的,只要你知道的框架越多,在寫的時候一步一步的一套格式就可以,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變換其中的內容,那麼寫起來自然就一氣呵成。閱讀也是這樣的道理,一個人懂得知識框架越多,可以分析利用讀書框架的角度也越多,比如試試用心理學框架,歷史學的框架,管理學的框架去拆解一本書,那麼便會樂趣無窮,一個人積累的知識框架越多,對好書和壞書的鑑賞力也就越強。

三、 提升閱讀能力的書要怎麼讀?

提升閱讀能力的書有些什麼特點?會給我們介紹很多種方法、很多個技能對不對?就像這本《閱讀7堂課》光是閱讀方法就介紹了十種,每一種方法又包含了幾大步驟,那麼我們除了使用煉讀法以外還可以使用另一種方法:圖讀法。

那什麼是圖讀法呢?

所謂圖讀法就是我們將書中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書中的核心思想和精華梳理成一個思維導圖、讀書筆記PPT或者手繪。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提煉知識的同時開發自己的右腦,發揮我們的形象化表達和展示的能力。

思維導圖的製作步驟和之前的框讀法有點類似,同樣都是要先找準全書的框架,將內容的枝幹先畫出來,然後在逐步的完善枝葉部分。比如這樣:

當我們在製作導圖的時候,不僅是自我思考,自我梳理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對原有知識的輸出過程,經過這樣一進一出後,我們便能對書中的知識掌握百分之七八十。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需要將一篇文章的內容製作成思維導圖,領導聽說我會,便打電話給我讓我幫他弄一下。拿到文章大概瀏覽幾分鐘後,我便將內容分成了幾個大的方向,然後在根據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補充一些細節,結果不到一個小時不僅把圖畫好,還將文章中的內容記得清清楚楚的,這要是放在平時讓我單獨看文章的話估計看完後立馬就忘了,但經過自己親手梳理一遍,又有圖形輔助後面不管是哪個領導問起我那次製作了些什麼內容我都能通過圖形回憶起來,這便是思維導圖的魅力。

《閱讀7堂課》中說:讀書不一定要追求有用,但一定要有方法,沒有掌握讀書的方法,盲目的攀比讀書數量,其實是一種獲得安全感的自我安慰方式,並不值得鼓勵。書中總共介紹了十種閱讀技巧,我在此僅就其中的三種做詳細介紹,如有興趣歡迎在評論中共同探討或者購買書籍詳讀。

#讀書#

另外《閱讀7堂課》除了向我們介紹如何讀完一本書的10中閱讀方法外,還向我們介紹了如何讀懂、如何活用書籍兩大方面,關於這兩部分的內容我們下期繼續討論,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遊子木講故事,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閱讀7堂課》:閱讀,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這句話來源於我期待已久的一本書——《閱讀7堂課》,作者是秋葉和秦陽,本書以7堂課的形式,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如何高效閱讀:方法篇:10種方法讓你高效閱讀;批判篇:帶著自己的頭腦去閱讀;聯機篇:藉助網絡放大你的閱讀視野;框架篇:主題閱讀助你成為閱讀高手;賦能篇:通過閱讀讓自己和他人成為更厲害的人;複利篇:用閱讀打造你的個人品牌
  • 《閱讀7堂課》:不是讀書難,而是你不會讀書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不能好好閱讀,但其實,閱讀不是拿起書讀就好了,真正的閱讀其實是有技巧的。最近看了一本書叫《閱讀7堂課》這本書是由秋葉和秦陽所著,書中主要為大家分享,如何去閱讀一本書。其實,我們很多人,有時候讀書沒耐心,有時候讀書後無法吸收。
  • 《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新的一年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發了過去一年閱讀的總結,並計劃在來年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可卻很少有人說自己真正get到了多少技能。所以,讀書的目的,從來不是為讀而讀,而是你把書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7堂課》這本書,你將學會怎樣把一本書」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提升自己的實際技能。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秦陽。
  • 《8堂課,手把手教你讀書變現》快速閱讀是實現讀書變現的前提
    讀書變現,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快速閱讀#的問題,為什麼?假設同一本書,兩個人寫,第一個人15天寫出初稿,第二個人5天就寫出了初稿,誰的變現能力更強?有人說,幾個小時讀完一本書是騙人的,根本記不住書中要點,那反過來說,用一個月讀完一本書的人就記住書中要點了嗎?
  • 《閱讀7堂課》:針對不同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文末有思維導圖
    秋葉大叔新出版了一本《閱讀7堂課》,在這本書裡,秋葉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給出了不同的閱讀方法。10種閱讀方法幾乎涵蓋了所有品類的書籍。比如在我們休閒的時候,拿出一本書,目的是為了消遣放鬆。所以這個時候不必拘泥於用什麼方法閱讀,只要能夠讓大腦休息即可。不過休閒消遣類的書籍也並不是對自己沒有幫助的。閱讀這樣的書籍,可以讓我們大腦獲得放鬆,了解當下流行的趨勢。
  • 《8堂課,手把手教你讀書變現》一本書變現2300元,看我怎麼做的
    ……以上都是書衍生出來的「產品」,當我們閱讀這些文章或者購買平臺會員,這些產品就變現了,創作這些產品的人就會獲得收益。想一想你為什麼願意花時間閱讀那篇文章?為什麼忍不住買了書?是因為,這些產品讓你有共鳴或者感覺有價值,對嗎?記住這種感受!
  • 《8堂課,手把手教你讀書變現》先導課
    簡單講一下我的故事:2019年,我關閉了經營多年的企業,負債百萬,生活一下就安靜下來,往日圍繞在身邊的人好像一夜之間蒸發了。也應了那句話「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為了生存,這期間,我做過社交電商、網賺、做短視頻,還學過攝影,加起來光學費和入門費就花了將近6000元,但回報不到200元。
  • 洋蔥閱讀法:分享就是一種變現能力(下)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裡提到了自己讀書的方式。我在讀書時既不追求數量,也不要求讀完。我的做法是:當我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能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作者用什麼樣的思路解決問題?在這個解決方案背後,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識?我還能把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在什麼領域?
  • 《寫作7堂課》:讓寫作成為你人生最值得的投資
    我以前對此話不以為然,直到遇見《寫作7堂課》。在書的開篇,作者秋葉大叔就問了一個直擊人心的問題:「如果寫作不能幫你賺錢,那你還會學習寫作嗎?」難道學習寫作不就是為了掙錢嗎?我心裡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就叫對一個領域建立全局視角,一開始就擁有整體意識。當我們站在全局思考,就能一點點畫出這樣的知識框架樹。比如,我最近要研究某短視頻平臺的運營方式,可以先初步建立對這個平臺的整體認識,採取框架式思維做思維導圖,看到一個知識點,就把相關的知識分門別類的歸納。
  • 在讀完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閱讀這件事都需要學習
    7、找出作者的解答一本實用性的書籍,勢必有作者想解決的問題,並試著提出解方,如果作者一開始提出了問題,最後卻沒有告訴你如何解決,那這就是一本不成功的書。8、在你說出我同意或我不同意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說:我了解了上面的規則都是如何去理解作者的敘述,理清其敘事邏輯,找出作者的解方,那現在很強調的批判性思考呢? 難道書本上說什麼都要照單全收?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如果你也想提升閱讀能力,這3本書不妨拿來讀一讀,相信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收穫。主題閱讀2:時間管理目的:合理分配每天的24小時,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標時間就像一張網,你撒在哪裡,你的收穫就在哪裡。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寫作技巧,就像閱讀能力一樣,從我們學會讀和寫起就一直是如影隨形。從開始寫段落、日記、隨筆,到後來寫說明文、議論文,甚至大學的學術論文、下班後的公文這期間,有人寫得開心,有人寫得痛苦,有人寫得敷衍,還有人和我一樣,寫得隨意。是的,自從三年前我恢復了閱讀的習慣,我就開始嘗試事後思考和書評的輸出,以鞏固信息和知識的輸入。
  • 如何深度閱讀一本書?
    學會正確閱讀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是提升職場技能,還是提高個人能力,解決某個問題。比如想提升溝通能力,那就找出相關書籍,進行主題閱讀。1、在等人或坐車時,收聽相關書籍書評或拆書稿,原文朗讀等。費曼式讀書法如果你能向一個沒讀過這本書的人,給他講清楚這本書寫了什麼內容,那你就是讀懂了這本書,即以講促學。一、輸出倒逼輸入假如你需要給部門員工培訓「開口營銷」,就需要圍繞這個主題做主題閱讀。
  • 《個人品牌7堂課》|如何快、準、狠打造出個人品牌
    最近看了《個人品牌7堂課》這本書,這本書提供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思路,教大家去運營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作者秋葉大叔在書中提到了打造個人品牌的7P模型:「選賽道、找定位、貼平臺、定產品、挑渠道、調運營、搭團隊。」
  • 寫出爆款卻賺不到錢,你需要學習《個人品牌7堂課》
    終於寫出了百萬+的爆款,以為自己要紅了,誰知三天一過,一切照舊,看看收益,只有可憐的兩位數。心有不甘,跑去頭部大號取經,從頭看到尾,也看不出所以然,有的內容甚至還不如自己的,你百思不得其解,只得默默繼續更新,一邊寫,一邊感慨,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網絡時代,自媒體瘋狂生長,成為體量超大的產業,他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養活了無數人。
  • 想靠寫書評變現,可1個月只能讀1本書,怎麼辦?
    很多人想靠寫書評變現,卻在閱讀階段就止步不前。如果你一個月只讀一本書,憑藉這個速度想要實現變現,真的很難。你可能會說,讀書讀得快沒啥好處,它會影響我們對文本的吸收能力,也體驗不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再說了,我的閱讀能力已經定型了,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的。
  • 想寫拆書稿,先看完這篇文章
    拆書稿又叫共讀稿,還有人叫拆解稿、拆讀稿,就是把一本書精讀了以後,拆解成5篇、7篇、或10篇文章,目前來說,平臺上都是100元一篇,拆解成7篇大概是700元這樣的收入。所以上面視頻中的那位朋友所說的一篇500元,到底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除了拆書稿,還有其它的幾種讀書產品,比如說聽書稿、書評、讀後感、書單,都算是讀書產品。
  • 「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認知天性》這本書由三位作者合作完成,馬克麥克丹尼爾和亨利勒迪格三世是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也是記憶研究領域的專家;彼得布朗則是一位擅長科普寫作的作家。專業背景和專業作家的相互加持,讓這本書既有滿滿的心理學專業乾貨,語言上也實現了故事性和練達嚴謹的結合。這本書中的很多內容,顛覆了我們對於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認知。
  • 《秋葉特訓營寫作7堂課》:寫作遇到難題?秋葉大叔幫你破解
    除了靈感枯竭,在寫作這條道路上,有很多人還會遇到其他的難題,最近看到的《秋葉特訓營寫作7堂課》這本書,恰好可以解決一些寫作過程中最常見的難題。這本書總結了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式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復盤式寫作7種高效寫作的好習慣。
  • 《寫作7堂課》聯機式寫作:一招解決「寫文沒素材」的困擾
    但對於新媒體時代,越來越日常的寫作能力要求,「十年磨一劍」的長期規劃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求了,但這不代表你可以繞過積累直接走捷徑。為了滿足基本的寫作需求,你可以試試秋葉在《寫作7堂課》中提出的「聯機式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