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麗水山居圖」城市設計國際競賽頒獎典禮舉行。來自OLIVIER GREDER(個人選手)的《麗水式 共生城市之變革》方案獲得大賽二等獎。他的規劃會有哪些獨到之處?一起來看。
▲《麗水式 共生城市之變革》方案視頻
設計思路
方案以恢復自然、鄉村和現代社會的共生狀態為方向,重新營造可以體驗的城市化環境,一種同創造力和發展相協調的慢節奏環境,使「山水」與現代交融,探索麗水從一個城市化的工業社會走向一個共生的、可持續的社會。
方案提出,通過一套限制性強有力的規劃來恢復自然、鄉村和現代社會的共生狀態。
白 巖
方案建議,將新落成的安置房轉換成為一個混合用途的區域,設想白巖三山鎮保護性用地戰略,使整個白巖地區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小白巖成為整個四都-白巖農業生態系統的母親鎮,建設三個小型混合用途城鎮,提供非凡的城市體驗。這個屬於天空,被廣闊而美麗的風景環繞的架構,將有利於城市愛好者漫步。
四 都
方案建議在四都山丘上建設由五個山谷組成的小鎮網絡,其如一個宏觀的神經元裝置,一個巨大的生態社會系統為創意階層和IT產業人員提供最佳安頓之所。農田得到保護和復興,城市總體設施可供三萬人口居住。
方案建議將碧湖「智谷」項目搬遷至四都格致之城。自然、山谷小鎮和村落的共生組合創造未來幾十年最獨特的生活和工作場所。
古 城
方案認為,古城島、中岸半島及環繞四周的河岸是統一的整體。這裡屬於蓮都的下遊通道。可激活中岸會展公園的都市空間和古城島山水休閒的靜思和冥想空間,成為集會展、體育、商務和酒店於一體的都市聚合器。
處於南明湖公園與夏河塔之間的古城島是山水休閒佳處。打通古城、中岸、南明山之間的連結,擺脫環城公路的幹擾,會得到一個充滿活力的都市空間。
古 堰
方案提議用回溯歷史的態度,以一座新塔來完事和結束場地,使具有標誌性的場地,提供望江遠眺的縱深視野。
古堰聚生態創意、下鄉寫生、休閒娛樂為一體,匯聚35個藝術家工作室、一個藝術展覽中心和若干藝術相關項目,成為從堰頭漫步至大港頭以及登塔觀景的絕佳之處。
該方案認為,通過重新統一場地,獲得如下結果:復興和保護總共30個村莊和13平方公裡的農業用地,其中包括已被佔領使用的2平方公裡,修復了2座城市,在山谷和山脈中建立了一個9座城市的網絡。在接近自然與自然交錯疊加的城市裡再次體驗城市性。
個人介紹
OLIVIER GREDER是一名法國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在2016年來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任教之前,他是法國一家建築和城市設計事務所G.STUDIO的合夥創始人和主持建築師,此事務所創立於2001年,專注於生態設計。在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任教的四年裡,通過城市設計和城市化的實踐來教授建築學。
文 劉奇 藍敬 圖 程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