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新規四周年 是這樣「熬」過來的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 大洗牌、浴火重生!基金子公司新規四周年,是這樣「熬」過來的

記者 李樹超

基金子公司新規實施4年,淨資本約束下的子公司規模連續17個季度下降。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行業資管總規模3.66萬億元,比歷史頂峰時期11.15萬億元縮水近七成,部分中小子公司甚至業務停擺,團隊解散,行業經歷了慘烈大洗牌。

不過,在行業經歷大變局的同時,子公司在股權投資、資產證券化、投顧業務、公募Reits等主動創新項目上繼續探索,經過整改規範後的子公司有望重新煥發行業生機和活力。

四年規模萎縮近七成

基金子公司大洗牌

2016年11月底,證監會下發《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下稱「新規」),並於當年12月15日起施行。如今,子公司新規實施4年,多家子公司正在形成新的業務生態。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資管計劃產品數量為5168隻,資管總規模為3.66萬億元。相比2016年三季末新規實施前的1.6萬隻產品、11.15萬億的歷史峰值,產品數量減少1.09萬隻,資管規模縮水67.15%。近四年基金子公司經歷了慘烈的市場洗牌和業務轉型之路。

據記者了解,在基金子公司整體規模「大瘦身」,行業的兩極分化也在加劇,具備較強股東背景、資金實力的公司仍佔據較大優勢。

華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頭部的銀行系基金子公司資本金比較雄厚,可以依託股東方開展存量的通道業務,維持業務和團隊運行,並且還在積極開拓主動管理業務,業務轉型相對從容。而缺乏強大股東背景的中小子公司,雖然也遵照要求增加了註冊資本金,但除了存續通道業務和團隊的維持外,沒有新增主動管理業務,基本處於停擺狀態。

「我們的子公司存量規模不足百億,從歷史峰值的600多億元大幅萎縮,公司業務和團隊也大幅減少。」據該人士稱,目前不少中小公募旗下的子公司多處於停擺狀態,除了存量產品和相關管理人員仍在繼續運作外,沒有新增業務,部分子公司可能會考慮完全退出市場。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所在公募的子公司通道業務基本出清,目前團隊主要在參與一些主動管理業務,從轉型的陣痛中找到了新方向。據他了解,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在轉型上壓力會更小一些,「股東新增的資本金,可以保留較大規模的存量通道業務,也為基金轉型爭取了時間。」

公開數據顯示,當前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在行業佔據較大優勢。

從三季度月均規模來看,建信資本規模有4515.77億元,位居子公司規模首位;農銀匯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月均規模分別為3663.9億元、3083.13億元。目前,月均規模超千億的基金子公司還剩10家,其中8家為銀行系公司。

開啟主動管理業務轉型

創新業務或重新激活行業活力

在充分去通道化之後,基金子公司也在積極轉型,布局主動管理的業務方向。

浦銀安盛基金的子公司——上海浦銀安盛資產管理公司當前的投資範圍已涵蓋股權、債權、資產收益權等法規允許的資產管理業務。2015年底,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突破千億。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三季度月均規模為2414.74億元,在基金子公司資管行業名列前茅。

浦銀安盛資管表示,近一年來,浦銀安盛資管在推動央企混改合作、助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項目開發、全球性業務布局等方面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比如,2019年,與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國新保理共同開展的50億元「國新保理-浦銀安盛資管央企供給側改革供應鏈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創新項目成為行業首單央企供給側改革供應鏈創新產品。此外,浦銀安盛資管也充分發揮資管公司在投資範圍、股東資源方面的優勢,為不同的客戶群體提供多樣化的資產管理產品,滿足了廣大客戶對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市場部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目前,他所在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主要布局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參與籌備公募Reits等主動管理業務,公司的轉型較快,很快切換了業務重心,也相應調整了公司的人才隊伍。

多位行業人士分析,隨著公募Reits、基金投顧等創新業務的開拓,基金子公司有望成為新業務的載體,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華南上述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評價,公募Reits需要通過資產支持證券和項目公司等載體,穿透取得基礎設施項目完全所有權或特許經營權。目前部分公司要借道券商等具備較多資源和經驗的渠道去獲取項目。如果基金子公司作為載體,基金公司的項目合作流程將更為順暢。這一舉措可能將讓更多基金公司去激活停擺的子公司,重新煥發生機。

事實上,在今年8月,證監會發布核准紅土創新基金設立子公司的批覆,該子公司名為深創投紅土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註冊地為深圳市,註冊資本為1.2億元,業務範圍為私募資產管理(限從事基礎設施領域資產支持證券業務)。這是時隔4年,再有基金子公司申請獲受理,尤其是該機構將公募Reits作為業務重心,顯示出行業對子公司在公募Reits創新業務中的作用寄予厚望。

表1:基金子公司資管業務規模變化一覽

相關焦點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1年,基金子公司總算緩口氣,548...
    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規模已降至487億元,「千億陣營」和 「百億陣營」的數量均大幅減少。2018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發布。同年7月,「資管新規」細則發布,基金子公司內部進行了多輪相關培訓,有的公司還專門聘請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對公司所有員工進行詳細解讀和答疑。
  • 資管新規延期的背後,ppp項目、永續債成理財子公司攔路虎?
    而專為資管新規設立的理財子公司因面臨期限匹配的規定也致使其去「無力」去承接這些老產品。久期長的PPP項目、永續債等成為資管新規「攔路虎」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
  • 第一張外資基金銷售牌照已發放一周年
    來源:證券時報11月20日,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意才」)在青島海爾洲際酒店舉行了獲批基金銷售牌照一周年慶典活動。2019年的11月20日,意才正式獲批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業務範圍為基金銷售),這是2017年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後,中國證監會發放的第一張外資基金銷售牌照,是我國第一家獲得基金銷售牌照的外資銀行子公司,也是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成立以來,首家獲批的外資基金銷售機構,被業界公認為中國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的最新成果之一。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金融機構獲「喘息」空間 整改壓力猶存
    「目前約14家銀行已設立理財子公司,資管新規過渡期的延長,有利於理財子公司的成熟與發展,有助於母行到理財子公司的平穩過渡。」趙璐說。 一位公募基金產品部總監表示:「本次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
  • 淨值轉型過半 理財子公司掘金資本市場
    業內人士預計,在資管新規下,為了獲得較穩定的高額回報,同時面向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理財子公司參與權益類資產是未來趨勢,五年後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或將達到10%以上。業內人士預計,在資管新規下,為了獲得較穩定的高額回報,同時面向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理財子公司參與權益類資產是未來趨勢,五年後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或將達到10%以上。
  • 原基金公司女老總包愛麗 或履新首家合資銀行理財子公司匯華理財
    據基金君獲悉,公募基金行業女高管包愛麗或將加盟東方匯理和中銀理財合資籌建的首家合資銀行子理財公司(批覆函顯示是匯華理財)。不過暫時未見相關公告。近兩年,伴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成立,先後有戴京焦、付強等基金行業人士加盟,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還在招兵買馬,可能未來還將有基金行業資深人士加盟銀行理財子公司。
  • 中金公司:變革從內部開始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路徑推演
    新規首次對代銷機構尾隨佣金的上限做出了明確規定。規定指出,基金銷售機構對於向個人投資者銷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客戶維護費佔基金管理費的約定比率不得超過50%。新規出臺以前,尾隨佣金的比例一般和渠道的話語權息息相關,通常渠道話語權較強的代銷機構(比如銀行)收取的尾隨佣金比例較高。整體看來,本次限制雖然主要影響尾傭比例較高的銀行渠道,但是短期內的壓力可控,且管理辦法目前不具有追溯性,主要適用於新發產品。
  •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牽頭報告:建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
    7月7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在線上發布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此報告由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牽頭,報告研究了資管新規出臺後監管理念、規則、產品壓降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報告建議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在2020年到2022年期間,每年壓降比例不低於30%。
  • 獨家:南方基金、博時基金向證監會遞交材料,欲設立銷售子公司
    證監會官網站信息顯示,南方基金、博時基金於近期遞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子公司審批》。從審批進度來看,證監會11月17日接收了南方基金遞交的材料,於11月24日發出補正通知;緊接著,12月2日,證監會接受了博時基金遞交的材料。
  • 基金投顧一周年的痛點與難點!「混戰」一觸即發 18家機構進展如何
    上述《通知》也是監管部門的首次明文規定,獲批機構可以代客戶作出公募基金投資決策,並執行相關交易申請。在《通知》發布之後,首批業務試點機構為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和嘉實基金等五家公募或旗下子公司。
  • 再融資新規落地兩個月 3家公募「嘗鮮」定增|公募基金|上市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距離今年2月14日證監會公布並實施再融資新規2個月,近日,上市公司世紀華通公告非公開發行結果,國泰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旗下公募基金、職業年金、社保基金等多條產品線各有斬獲,嘗鮮再融資新規後的公募定增首單。
  •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如何應對募資困境?
    截至2018年6月底,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規模達7.95萬億元。隨著2017年底資管新規的推出,監管總體趨嚴;同時,受到宏觀經濟調整和去槓桿政策的影響,私募股權基金受到顯著影響,特別是在募資方面,面臨顯著困境。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上半年,從基金數量看,2018年上半年新募集的基金數量約為1021支,同比下降近9%。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權益類產品漸熱或成理財子公司「吸粉」關鍵
    更多理財子公司參與權益市場 資管新規的誕生促使銀行理財業務回歸到代人理財的本質,理財子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起了這一職責。理財子公司具有獲客、引流、創利的戰略意義,自身具備強大資產管理能力的理財子公司將開始布局權益市場,充分展現自身的投研優勢,從而獲取更多的高質量客戶,提高盈利能力。
  • 中國聯通子公司擬設立5G產業母基金
    12月24日晚,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中國聯通間接控股子公司聯通創投擬發起設立聯通5G產業母基金,並作為有限合伙人認購基金60億元的基金份額。中國聯通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旨在依託公司在5G領域和垂直行業的先發優勢,以服務和支持5G產業發展為宗旨,兼顧資金使用效率和保值增值原則,通過投資子基金或直投方式布局5G產業生態及相關應用領域,有利於拓展公司投資渠道,優化公司投資結構,基金投資領域與公司主營業務存在較強的協同關係,有助於公司在更大範圍內尋求併購及投資標的。此外,公告稱資金來源為聯通創投自有資金。
  • 股權、創投基金喜迎減持新規:十萬億管理規模 佔據私募七成江山
    原標題:十萬億管理規模,佔據私募七成江山,股權、創投基金喜迎減持新規,不過最受益的另有其人 摘要 【股權、創投基金喜迎減持新規:十萬億管理規模 佔據私募七成江山
  • 重組過會6月陡增 併購基金「新玩法」另闢蹊徑
    徐彪認為,去年6月,重組新規出臺使得借殼上市的難度加大,市場「炒殼」情緒得到有效限制,但也波及到了上市公司一般的資產重組行為。雖然新規給出了新老劃斷的過渡期安排,但去年的併購仍然整體放緩。  實際上,眼下除了併購重組審核提速,審批程序也在簡化。
  • 首發規模是去年的4.3倍,「固收+」基金為何突然火了?
    而前6名為偏股混合型基金或普通混合型基金。根據公告,該基金在短短三天引來近200億資金的追捧,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達到17.55萬戶,戶均認購11.31萬元。第一財經也注意到,近來多隻「固收+」基金髮布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比如某「固收+」產品更是一度兩次調整募集截止日。
  • 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 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涉及超過90萬億資金的資管新規延期終於靴子落地:過渡期將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7月31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央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又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要來了,註冊資本50億,或將落戶北京
    今年5月21日,民生銀行相關人員在上交所「上證e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資管新規後,我行立即開始比照監管規定,規劃並啟動理財業務轉型工作。2018年6月,我行第七屆董事會第十會議通過《關於本公司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決議,授權開展相關發起設立工作。同期,我行開始啟動理財子公司籌建申請的各項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