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思維」,名創優品的財富密碼

2020-12-26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阿爾法工場研究院(ID:alpworks)作者:牛楚雲

12月18日,名創優品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2020年9月30日)。作為上市後的首份財報,名創優品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營收20.72億元(單位下同),環比增長33.4%;毛利潤5.22億元,環比增長37.7%;按Non-IFRS,調整後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02億元,較Q2增長了140.8%。

在實體經濟受挫、全球經濟周期波動的2020年,名創優品(NYSE:MNSO)實現了營收和利潤雙增,外界對於這種增長的解讀,無外乎創新的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卓越的供應鏈整合能力。然而穿透更深一層,名創優品的最根本的財富密碼,在於其根本性的「上遊思維」。 01 「上遊思維」的必要性 英國供應鏈專家馬丁·克里斯多福曾在1992年做出一個預判: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進入21世紀,馬丁的預判成為了現實,供應鏈成為了企業構建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以小米為例,小米對供應商的標準是「品質高、價格低」。在具體的合作過程中,小米與供應商一起參與產品設計。通過制定企業標準,將品控貫穿始終,並對工廠進行全方位評估,建立預警機制。

在供應鏈模式上,小米「縮短供應鏈長度」,找專業的代工廠為其代工,直接對接生產商與用戶,減少中間的代理商及流轉環節。布局上,小米廣撒網,以分散過度依賴某些供應商的風險。

2015年,與小米合作的國內供應商超過上百家,其中上市公司就達到了12家。隨著出貨量的增大,供應商的利潤增加,小米與供應商的關係更加牢固。此後,小米還通過投資的方式,獲得更低的價格和更穩定的供應鏈。

在實現了用戶積累和供應鏈積累後,小米開始布局生態鏈,進一步通過向上遊滲透,觸達更廣泛的下遊,以智能硬體布局物聯網,實現「人與物的連接——人與人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loT就是這一思路下的產物。

通過對生態鏈的構建,小米打破單一形象,成為行業難以被替代的存在。

對上遊的滲透與把控,從而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可以統稱為「上遊思維」。這一商業模式逐漸為許多企業所採用,即使是網際網路平臺型公司亦不例外。

平臺型公司字節跳動為例,最初只做內容分發,不涉及內容生產。隨著公司發展、業務增長,字節跳動意識到,必須要有優質的產品內容,對內容生產者進行管理,也就是通過把控上遊,才能獲得競爭力、構建壁壘。

由此,字節推出「頭條號」,內容生態逐漸形成。實際上,字節跳動向上遊滲透的核心,同樣是介入生產過程,與生產者共同參與,從而獲得主動性。

從小米和字節的案例來看,幾乎所有企業在經歷「由小變大」的過程中,都要經歷向上遊的延伸,並實現對上遊的有效管理,讓自己獲得主動性,從而轉化為競爭力。

可以說,「上遊思維」是企業的必要策略之一。而在零售領域,貫徹「上遊思維」的企業同樣存在。 02 「上遊思維」貫穿名創優品策略 2013年,在日本旅遊的葉國富看到大量生活家居專營店,店裡的產品不僅質量好,而且設計美觀,價格便宜,絕大多數都是「中國製造」。葉國富大受啟發,結合其在零售行業多年的經驗,憑藉「哎呀呀」在產品、供應鏈、渠道方面的經驗,葉國富回國後便創辦了名創優品。

從「哎呀呀」到名創優品,不變的是低價——後者仍然以「十元」為主流價格,變的是更豐富的品類、更廣泛的門店布局,以及更高的供應鏈水平。 截2020年9月,名創優品擁有超過8000個核心SKU。海量SKU的背後,由一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撐。 名創優品從超過600家供應商採購商品。廣泛採購是為了降低依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據資料顯示,名創優品的單一供應商供貨比例低於10%。

在選擇供應商方面,名創優品只選最優的,諸如瑩特麗、奇華頓,服務的都是國際品牌。瑩特麗Dior、YSL、Chanel 的彩妝供應商;奇華頓則Hermes、Dior、Chanel的香水供應商。在低成本、高效率滿足品牌方生產需求方面,他們更勝一籌。

圖來自中信證券 在流程上,名創優品參與從產品設計到發貨的全部過程。在開發環節,通過對市場趨勢和潮流的把握,預估市場需求,最終下單並形成規模化採購,規模化採購的優勢在於能夠保證供應商的訂單。在合作模式上,名創優品與供應商實行買斷版權,形成獨家貨品。

另一方面,名創優品以「快速結算,不投欠款」的原則維持與供應商的長久合作關係。2020年財報顯示,公司應付帳款周轉天數為31.4天,與美國的Dollar Tree 30天、Seri的33天水平相當,高於Dollar Genera的48天。

名創優品這種「工廠直達門店」的模式,實際上大幅壓縮了履單時長,從而加快了庫存周轉。

不同於傳統的「備貨型生產」,名創優品的供應商根據銷售狀況「以需定產」,實現反向定製,從而減少了庫存壓力,降低庫存周轉時間。

在截至2019年6月30日和2020年的財年中,公司的平均庫存周轉時間分別為63天和78 天,低於無印良品、Dollar General和Dollar Tree。

圖來自中信證券

在上遊,名創優品形成了一套「以量制價、買斷定製、不壓貨款」的供應鏈方法論。而它不僅僅是一家「供應商友好」企業,也是一家「加盟商友好」企業。在中遊,名創優品並沒有走上大規模直營的道路,而是以加盟實現「雙贏」。 參照H&M、ZARA、優衣庫等國際品牌的模式,名創優品推行「貨品保證金制」:加盟商在一次性繳納75萬元的「保證金」後,每次入貨不再收取貨款。 在這種合作模式中,加盟商承擔了「資方」的角色,而名創優品負責門店的管理及運營。由於貨源、庫存的管理由後者承擔,為加盟商規避了庫存壓力和市場經營的風險,可謂免除後顧之憂。這種模式的回報率要高於傳統的買斷制。  在「次日分潤」的機制下,加盟商可以實現12~15個月的快速回本。而較高的收益率又提升了加盟商的合作意願,由此形成正向循環。截至今年6月,在742位零售合伙人中,有 488位加盟名創長達3年以上,佔比達到65.7%。名創優品的品牌忠誠由此可見。 在傳統的加盟模式中,由於品牌方只收取品牌使用費和負責出貨,而加盟商負責運營管理,割裂式的合作反而會導致惡性循環:加盟商因自身利益而損害品牌的長期價值。而名創優品實行的「零售合伙人制」,既把控了質量,又保證了品牌力不受損害,還能實現快速擴張,可謂一舉多得。

2015年開放加盟後,在「強管控、輕資產」的模式下,名創優品實現快速擴張。截至2020年6月30日,國內共有 2526家加盟門店。

對於名創優品來說,貨品保證金保障了公司充足的現金流——截至2020年6月30日,加盟商的貨品保證金累計達到17.7億元,幫助企業實現對上遊的反哺,讓企業聚焦產品升級及供應鏈升級。

從上遊到中遊,名創優品形成了一套方法論及有效機制,最終輻射下遊。

通過廣覆蓋、多SKU、性價比搶佔消費者心智。在消費者心中,名創優品形成了「三高三低」——高顏值,高品質,高頻率;低成本,低加價,低價格」的印象。正因如此,「偶發性消費觀」逐漸形成。

與可比的零售商或商超比,其獨特性在於,名創優品幾乎隨處可見,且品類多,而大型超市對地理位置有限定;與無印良品等相比,名創優品的優勢在於價低;與電商相比,名創優品贏在實效與購物體驗。 03 平臺型新零售公司的稀缺價值 基於對供應鏈的把控,名創優品獲得了技術、客戶、數據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實現了規模擴張。名創優品將這一套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複製到海外市場,再配合「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名創優品逐漸在海外市場形成勢力。

截至2020年9月30日,名創優品在全球逾85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超過4335家門店的零售網絡其中,海外市場超過1697家。

圖來自東吳證券

截至2019年,公司在全球創造了190億元人民幣GMV,在全球品牌品種零售市場中佔5.2%,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更重要的是,在「上遊思維」上形成能力溢出的企業,具備了將能力進行複製,從而改造行業的能力。

小米正是因為基於上遊的把控,實現對供應鏈的改造。「高標準取代低標準」,那些對消費者需求「視而不見」或「產品貴且差」的供應商逐一淘汰。行業產生鯰魚效應,最終走向正循環。

回顧中國實體雜貨零售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在2013年以前,這一細分行業還是以「夫妻店」為主,顧客主要來自周邊的社區,進貨渠道較為單一,主要的供應商是當地的批發市場。

2013年以後,隨著名創優品的迅速崛起,門店選址轉移至人流密集的商業步行街、百貨、購物中心等,進貨渠道轉向產業帶工廠,供應鏈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而變化。

零售商與供應商一起參與設計、研發和定價,以更豐厚的條件促進雙方持久的合作,不僅提高了後者的積極性,更提升了零售商的競爭力。名創優品對於供應鏈的把控,打破行業原有規則和格局,提高整體效率,最終賦能行業。

實際上,小米的生態鏈就是一種「價值放大器」,被納入生態鏈的公司與小米形成優勢互補。例如,一些研發能力強但銷售能力一般的公司,小米為其提供銷售渠道、客戶群和品牌背書;那些具備銷售能力,但研發實力較弱的公司,小米能夠技術賦能。

名創優品深耕供應鏈的道理亦是如此。最近,名創優品推出的潮玩平臺TOP TOY,不僅要從上遊搶佔優質設計資源,更是孵化、培養從小到大的設計師,為其展現名創優品的評價價值,從而形成優勢互補。

由此來看,名創優品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家零售商,更是一個超級平臺。作為唯一的「平臺型新零售公司」,其稀缺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釋放。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淘寶一元店對狙名創優品:狹路相逢,得供應鏈者勝
    事實上,巨頭可謂眼光毒辣:阿里布局的十元店賽道,近幾年在名創優品的開拓下,從無名之輩成為了坐擁帝國財富密碼、讓無數人眼紅的風口。而此次阿里下場對狙名創優品,意味著資本即將大規模入侵十元店賽道:一場資本和供應鏈的巔峰對決即將展開。
  • 全球消費之殤:名創優品穿越周期的密碼是什麼?
    同時,名創優品賦予承銷商456萬股ADS超額配售權,IPO定價區間為16.5-18.5美元/ADS,擬融資額度為(包含超額配售權)5.76億-6.47億美元。 連同超額配售權發行股份,以17.5美元的發行區間中值計算,名創優品估值約為54億美元。
  • 名創優品上市:「 貧民窟女孩 」 堆出的 300 億財富神話
    時隔 2 年,鮮有融資的名創優品再一次宣布融資的消息,只不過這次是 IPO。10 月 15 日晚,名創優品正式在美國紐交所上市,IPO 發行價 20 美元,開盤報 24.4 美元,較發行價上漲 22%。
  • 名創優品葉國富:財富增值不靠工資,股權激勵才是看得到的好處
    12月6日,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名創優品創始人兼CEO葉國富透露,名創優品今年 10 月上市,通過股權激勵了超過 400 人,創造了十幾個億萬富翁。「我們很多小姑娘現在身價超過 5 個億,千萬富翁一大堆。要講實際的,講虛的沒有用。
  • 市值百億的「十元店」,名創優品憑藉哪些產品思維成功?
    開遍大街小巷的名創優品大家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這家10元店是怎樣成功上市的嗎? 本文將用產品思維對名創優品的成功進行解構:它的核心數據是什麼?用戶需求是什麼?它的產品如何?產品力、渠道、產品本身的迭代怎樣?商業邏輯的可行性在何處?以及為什麼成功的是名創優品?
  • 名創優品的擴張邏輯
    杜博奇,名創優品唯一「官方」傳記《名創優品沒有秘密》的作者,據其透露,2014年開始接觸名創優品時便有很多人質疑它的模式,當時「市場上學習模仿的已經有很多,最後只有它活下來了」。
  • 阿里「1元店」衝擊名創優品,線下新零售或將重新洗牌
    這些零售集合店的品牌也是五花八門,優尚誠品、MIDIO、韓流尚品、T館等品牌不勝枚舉,其中,被稱為「國內最大10元店」的名創優品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名創優品低價擴張,迅速鋪開,甚至開始籌謀上市:9月24日,名創優品已經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
  • MINISO名創優品
    MINISO名創優品是廣東賽曼投資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品牌。產品以時尚休閒生活百貨為主,囊括創意家居、健康美容、潮流飾品、文體禮品、季節性產品、精品包飾、數碼配件等。2018年9月30日,名創優品與騰訊、高瓴資本籤署戰略投資協議,獲得10億元投資。1狀況編輯目前,MINISO名創優品在亞洲地區正式營業的店鋪達數百家。
  • 名創優品躍龍門,然後呢?
    這樣的描述和真實的葉國富差別並不大,據一位已經離開名創優品的內部人士透露,葉國富確實是一位極具野心的創始人,而上市計劃,也幾乎誕生於名創優品創立之時。  連續狂奔7年之後,名創優品接連獲得了騰訊、高瓴資本的投資,並終於叩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按照上市後名創優品的市值計算,葉國富個人身家已經超過了342億元人民幣。
  • 名創優品,購買生活好物的首選之地
    傳統的百貨商店,品類不齊全、種類不豐富,同時還存在質量問題,但是名創優品的出現,引發了大家的購物浪潮,也成為購買生活好物的首選之地。它是這樣一家門店,靠平價崛起,截止到2019年底在全球已有3900多家門店,這就是名創優品。
  • 名創優品的「野望」
    名創優品上市,然後呢?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名創優品正式以「MNSO」為股票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開盤報價24.4美元,較20美元的發行價上漲22%。現在的名創優品,已經在全球開出3800多家店鋪,其中國內2300多家,海外1400多家。取得現在的輝煌成績,葉老闆表示名創優品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誠然,名創優品就是靠著這樣的方式來不斷吸引著消費者。
  • 深度解析名創優品虧損的秘密
    名創優品的「名」與「優」 創始人葉國富表示:「名創優品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說起來很容易,要做到很難。我們就要做難而有價值的事情,這就是名創優品存在的意義。」 那麼,名創優品是如何把這件難而有價值的事情做好的呢?
  • 名創優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標1400多倍!
    2018年,名創優品成立設計研究院,籤約芬蘭、丹麥、挪威、西班牙、韓國等全球知名設計師團隊,並不斷孵化出更多簡約、自然、富有質感的原創產品。 與此同時,名創優品的產品也更多來自於大品牌代工廠生產。早前葉國富曾對媒體直言,「名創優品的眼線筆對標的是美寶蓮,牙刷對標的是高露潔,刀叉則對標的是雙立人。」這也更多說明,名創優品對於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
  • 從山寨到被山寨,名創優品沒有秘密
    葉國富的財富來自兩次成功的創業:2005年創辦的飾品連鎖企業「哎呀呀」,2010年達到3000家店鋪和12億元年零售總額;2013年創辦的生活方式日用品連鎖企業「名創優品」,2020年全球門店數量超過4200家,年收入達到89.79億元。
  • 名創優品葉國富:性價比感動不了90後 激勵員工給工資還要給股權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2月6日下午消息,在今日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名創優品創始人、CEO葉國富在開幕主題論壇上圍繞「尋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進行的分享。2.0時代是性價比時代,從優衣庫、小米和名創優品崛起,性價比時代到來。現在是3.0時代,需要回到以IP和文化創意的產業。「今天產品創新如果只是講性價比,感動不了90後的消費者。」他說。二是店鋪的創新。一個高質量的店鋪一定是盈利的店鋪,而店鋪要盈利就要離顧客近一點、小一點。「社區團購再幹一兩年,500平方以上的超市基本上沒戲了。
  • 想薅名創優品的羊毛,結果也沒省下來錢
    如今,名創優品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全球自有品牌綜合零售GMV為520億美元,其中名創優品以27億美元的GMV獨佔5.2%,排名第一。 今年9月24日,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
  • 致癌、山寨、P2P……名創優品在爭議中走向成功
    上市之前,以這種方式「出圈」,名創優品頗為尷尬。爭議不斷的名創優品名創優品,一直爭議不斷。作為一個國產品牌,但是卻借勢知名的外國品牌快速獲得認知度。而上市前夕,名創優品已經果斷剝離了跟P2P的關係。名創優品的互金業務主要通過其法定代表人林宗友、創始人葉國富共同設立的廣東賽曼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賽曼投資」)及其子公司展開。早在2017年,就有媒體質疑分利寶輸血名創優品。
  • 名創優品,與泡泡瑪特終有一戰
    名創優品創始人兼執行長葉國富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如今的產品創新如果只是講性價比,感動不了90後的消費者」。於是,在今年10月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的名創優品,在近日宣布推出上市後首個新品牌TOPTOY,要做泡泡瑪特上市熱潮聲中的一匹黑馬。
  • 名創優品狂奔後自省
    商品被檢出致癌物而嗆聲藥監局後,名創優品終於打開「天窗」說質量。10月27日,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公開表示,名創優品推出檢測標準體系,將品質戰略作為公司的第一戰略。這份「姍姍來遲」的檢測體系似乎牽動著名創優品接下來的主神經。然而,上市後的名創優品想要借力資本狂奔,繞不過盈利與競爭的坎兒。
  • 名創優品的品質革命:價廉如何也能物美?
    名創優品的發展歷程或許能夠解答這個疑問。 過去七年間,價格優勢是讓名創優品打下平價市場的關鍵因素。錨定十元這個價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年輕人能享受富有設計感、高品質的商品。 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形容其商業模式為,「比它(名創優品)品質好的沒有它便宜,比它便宜的沒有它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