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和田玉好?相信很玉友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有的說羊脂玉好,有的說純籽料好,有的說雕刻精美的和田玉好,其實針對目前什麼玉好,目前來說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截止目前和田玉主要分為四大類:山料、山流水料、籽料、戈壁料,幾十種細分類,如:羊脂玉,碧玉,墨玉,青玉等。
與其去爭論什麼樣的和田玉好,還是不如去先把和田玉潛在的坑先去了解了,只有把這些坑或者誤區都大致了解了,你才能不會與好玉失之交臂!
那麼該如何去判斷自己是否進入了某一個誤區呢?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和田玉那些容易上當的誤區吧!
誤區一:白玉為王
在人的審美中,人們對白色的定義往往是很美好的,認為白色是純淨的,純潔的,也是代表一種極致!那麼白色真的就一定好麼?相信玩玉的人都知道,和田玉的顏色大致可以分為白色、青色、黃色、綠色、黑色、糖色六個色系,這六個色系又各有不同,具體如何不同今天就不一一贅述了,其實,不論什麼色系的和田玉,每一個色系都是有精品乃至極品玉石的。不過總會有一些人陷入以白為尊的誤區,對其他色系視而不見。
其實,和田玉的好壞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來評估,不能單以顏色來判斷。
很多時候應該優先考慮玉質,是不是足夠的潤、糯、油,一般質地油潤細膩、老熟厚重、瑕疵少的和田玉都是極品,顏色倒是其次的。
總得來說,顏色只有建立在對細度、淨度和潤度的判定之後再去考慮才有意義。
誤區二:棗紅皮才最好
皮色同樣也是和田玉最容易判斷失誤的一大因素,有些朋友在玩籽料時,過於注重皮色,覺得只有大火的棗紅皮、灑金皮等,適合收藏、把玩。
實際上,玩玉首先要看的是玉質!只要玉質好,質地細膩油潤,它就是一塊好玉。
好的皮色當然是錦上添花,但是空有皮色沒有玉質,也是遺憾。不論是盤玩還是觀賞,玉質都是參考的首要因素之一!
肉好、皮好、形好是優等料;肉好、形好、皮不好也是上等料;肉好、皮好、形不好應是中等料;肉、皮、形都不好則是劣等的。
誤區三:雕工無所謂
「好馬配好鞍,玉不琢不成器」就是這個道理。一塊優質的好玉,不經過精心雕琢,始終是璞玉,即使其形再好,也只有經過處理以後才能麻雀變鳳凰的!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玉都必須去雕琢,這個要看自己的追求了,畢竟有的玉友喜歡原生美
看重玉質無可厚非,說玉不琢,大美無形,也不無道理。
但是對於愛好收藏成品的朋友來說,收藏的作品必須是料、工俱佳!
甚至在玉石圈裡,很多玉質不是太好的料子,被玉雕大師精心設計後成為傳世之品,也不在少數。
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收藏路漫漫,由簡入難,玩之有道!
誤區四:先買夠了量再說
經常在一些商店裡看到次等玉石,有些朋友就是為了便宜可勁去買,也不管玉品質如何,買回來再說,這種「撿漏型」的想法不可取。
一分價錢一貨,優質的和田玉,自然價值更高。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鐵餅,然後砸死人!
像有些攤位上堆滿了垃圾籽料,它們就像大白菜一樣,在露天臨時搭建的棚子下讓人隨意挑選,價格相當便宜。
這些料子大多是用劣質的韓料,俄料,或者卡瓦石仿製,但還是很多人抱著僥倖心理,前來尋寶。
誤區五:古玉就是貴
古玉在拍賣中價格屢創新高,致使一部分人只認古玉,覺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間。
其實,玉器價值的衡量很大程度還是取決於用料和雕工。
年代久遠只是從歷史的角度來體現玉器的文化價值。
綜合來看,如果古玉沒有很好的題材和歷史內涵,其價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現代玉雕大師的作品也屢創拍價新高。
我們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準投資熱點,必有升值空間。其實玩玉途中不僅僅只有這五個誤區,大大小小的誤區還是很多的!只是這些誤區更適合去參考!
大家玩玉途中都遇見了哪些誤區呢?歡迎評論區留言溝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