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童鞋五大誤區觀念
誤區1:買大一號的鞋子、孩子可以穿比較久?
正解:過大的鞋子,無法提供良好的穩定度,孩子需要花費更多力氣,容易累,也容易摔倒。
誤區2:挑比較軟的鞋,孩子穿得比較舒服?
正解:對於足弓還在發育的孩子,太軟的鞋欠缺支撐效果,足弓反而會因此容易塌陷,造成3歲以後有扁平足的情況發生。
誤區3:娃娃鞋很時髦,沒有注意孩子的腳是寬版還是窄版?
正解:大多數孩子腳的脂肪墊都較厚,也就是俗稱的「肉腳」,腳較寬,硬是要穿楦頭較窄的鞋,腳 很容易磨損受傷,腳趾頭也會變形。
誤區4:夏天很熱,都穿涼鞋去活動?
正解:孩子的活動量大,但涼鞋的支撐性通常都很差,長時間穿或穿著追逐跑跳是相當不利於足弓發育的。
誤區5:大家都説矯正鞋好,孩子就該提早穿?
正解:愈硬的鞋其舒適性和可活動性就會愈差,矯正鞋是針對孩子關節韌帶較鬆,或者已經有足弓塌陷丶足跟歪斜的孩子穿的。一般的孩子穿矯正鞋,反而會不好活動,而且足底的力氣不易建立。
選童鞋的六大基本原則1.鞋底不可過軟
鞋底應夠硬,能支撐孩子的體重,特別是在追逐跑跳的活動時,也能夠有吸震的效果,足弓才不易塌陷。
2.足踝支撐性佳
鞋兩側的後半部要夠硬,才能有效支撐孩子的足跟,不易因跑跳活動而歪斜。
3.鞋筒高度與外踝同高
孩子的骨骼尚未生長完成,過高的高筒鞋是不適合的,因為孩子如果不小心「拐」到腳,很可能就會發生骨折。
4.楦頭寬度合宜
可以讓五根腳趾舒適的放入鞋中,不會壓住腳掌的最寬處,甚至可將鞋中的鞋墊抽出來,直接比對孩子的腳!
5.擁有可調式鞋帶(最好有兩條以上)
鞋子黏緊一些,才能幫助孩子的足弓支撐。
6.大小剛剛好
選購鞋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試穿,孩子的腳往前挪到鞋尖後,後方任然可放入大人的一根手指,才算是合適的大小。也要讓孩子穿著鞋現場走一圈、跳一跳,看看鞋子脫下來後腳上有沒有壓出紅點。
另外,買鞋子最好挑黃昏的時間點去,因為一天之中,早上的腳最小,黃昏以後,腳會比早上多0.5號左右。
更多資訊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