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成長與鞋子有著密切的關係
扁平足、足內外翻、X形腿……不少家長都為寶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這些足部問題而頭疼。統計數據表明,99%的嬰兒出生後的腳是健康的,但當他們長大成人後,腳部健康的卻不足20%,輕者長時間行走腳部產生明顯疼痛感,重者可影響正常行走,甚至達到必須手術治療的程度,而90%的腳部問題都與兒童時期穿鞋有著密切的關係。
研究調查顯示,所有腳部健康問題都是由「腳型不正」開始,而引起腳型不正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長忽視了0-14歲是兒童足部骨骼生長成型期,給孩子穿了結構不穩
固、易扭曲等不健康的童鞋。
誤區1.鞋底太軟
根據兒童的腳部生理生長特點,腳型要到14歲才能發育成型: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可選擇鞋底相對柔軟的薄底或軟底學步鞋,可以刺激足弓發育,而對於3歲以上的兒童來說,長期穿著軟底鞋會對腳型的發育造成傷害,容易造成扁平足。扁平足使人行走時所產生的壓力偏向內側,容易引起腳部疲倦及疼痛,如果就診不及時,長期下去就可能引起腳底筋膜勞損、筋膜炎等症狀,從而進一步引發膝關節疼痛和腰酸背痛。
誤區2. 成人款式
不少家長給孩子選擇一些與大人鞋子相似的潮鞋,但長期穿著這樣的鞋子也會導致孩子患扁平足。兒童的雙足在結構、功能方面有所不同,並且會隨著骨骼的發育和習慣性姿勢而發生變化,因此,不論造型還是材料都要與成人有所區別,否則可能導致扁平足、後足外翻、X形腿及八字腳等兒童常見足部問題的發生。
誤區3. 大碼的鞋子
很多孩子都喜歡穿大人的鞋子到處走,家長也經常會有這樣的誤區喜歡買大一碼的鞋子孩子的腳不會擠著,而且孩子的腳長的很快。本來孩子走路就不是特別穩定,長期這樣,導致足底在離地時,腳在鞋子裡面滑動,走路走不快。
如何為孩子選好鞋?
Step 1. 大小要合適
作用:將腳舒適的固定在鞋內
給孩子穿上新鞋後,如果足跟和後鞋幫可以放進去大人的一個小手指,就說明是合適的,否則就是過大或過緊。
Step 2. 後幫要硬挺,包腳
作用: 控制跟骨,保持足在鞋內的穩定性
由於兒童骨骼、關節、韌帶正處於發育時期,平衡穩定能力不強,鞋後幫如果太柔軟,腳在鞋中得不到相應的支撐,會使腳左右搖擺,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還可能養成不良的走路姿勢。因此,童鞋的後幫應硬挺、包腳,以減少腳在鞋內的活動空間。
Step 3. 鞋面柔軟,透氣性好
作用:保護足趾、足背
童鞋的頭部應適當硬度,以抵抗硬物對腳趾的衝撞,但腳背處的鞋面要柔軟,以利於腳部的彎折。18歲之前最好少穿皮鞋,皮鞋的鞋幫較硬,容易磨損孩子的跟腱部位;孩子愛動,皮鞋的彈性差,不利於孩子運動。此外,皮鞋的材質大部分都不合格,透氣性差,容易造成黴菌滋生。
Step 4. 鞋底硬度要適當
作用:有力支撐腳掌,保護足弓
童鞋鞋底要有適當的軟硬度,但過軟的鞋底不能支撐腳掌,易使寶寶產生疲勞感。很多童鞋的彎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腳的腰窩處,這樣容易傷害寶寶比較嬌弱的足弓。科學的彎折部位應位於腳前掌的蹠趾關節(約鞋底前三分之一),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
Step 5.鞋底厚度要合適
作用:舒適防震
在行走時,鞋隨著腳部的運動需不斷地彎曲,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尤其對於愛跑愛跳的寶寶來說,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腳的疲勞,並進而影響到膝關節及腰部的健康。兒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應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間。
溫馨提醒
※如果的孩子鞋子磨損過快,家長需要注意,這往往並不是孩子穿鞋「費」,而是說明孩子的腳可能已經出現畸形,要趕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如果孩子的鞋磨損、變形了,不要心疼,趕快換掉,因為變形的鞋也會影響足部的正常發育。家長在買鞋的時候,切忌買「大鞋」和「小鞋」,不合適的鞋不要硬穿。
如需幫助,歡迎致電足踝生物力學——武漢嘉會靈素生物力學工作室諮詢,我們專業提供足部健康評估、康復訓練指導、康復輔具適配、個性化選鞋指引等服務。
歡迎來電諮詢:18963990719 18871887836
武漢嘉會靈素生物力學工作室
武昌區徐東大街群星城匯金中心K3-2-804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