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聽話到底好不好?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比不聽話更糟糕

2020-12-12 跟北房三間聊教育觀

有一種好叫沒得到的都是好的。拿孩子舉例,家長理想中的好孩子就是自己孩子改掉缺點以後的樣子。

先有期待之後就有願景,沒有家長喜歡不聽話的孩子,沒沒看到孩子不聽話,甚至跟自己對著幹,家長恨不得對上帝許個願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的確,從正常角度來看,聽話的孩子更讓家長省心,但是我始終覺得家長忽略了一個細節就是理想中聽話的孩子其實是得具備一個前提。

孩子聽話是因為信任還是服從

我做家庭教育以來見過無數不聽話的孩子,也有極個別特別聽話的「問題」孩子。給我感覺是不聽話的孩子反而好解決,最令我頭疼的恰恰是那些十分聽話的「問題」孩子。

這些聽話的孩子比較不善於表達,同時還體現出對於我的不信任,在為數不多幾次跟這類聽話孩子溝通時候我會做很多準備工作,記得有一次一個家長領著一個好像不會說話的孩子來做諮詢,我給他們分開做詢問的時候,到了孩子的時候他似乎根本聽不見我說話,但是我又很快注意他對於母親好像存在很嚴重的畏懼。

最後是我桌上一塊畫素描用的可塑橡皮吸引了他,我說把橡皮送給他的時候,他才願意開口跟我講話。一直以來父母對他都管教很嚴格,每天孩子就活在一種被監視的環境裡,對周圍的一切都不再信任。

很多孩子看似聽話,實際上只是一種被動服從的表現。我剛才舉的例子是孩子已經進入了爆發期引起了家長的重視,那麼還沒有到爆發期依然忍受著這種煎熬的孩子到底有多少?我不得而知,每每想到這些孩子在家提心弔膽,身心受到了嚴重不良影響父母卻不自知,我就感覺很後怕。

不止一次我提出來新一代到底怎麼了,學霸厭學了,就連過去運動天賦爆表的差生如今也不運動了;女孩越來越蠻橫了,男孩越來越沒有擔當;熊孩子越來越多,聽話的孩子越來越「可怕」。

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我起初認為多半是因為源自父親的陪伴過少,畢竟父親教育力量代表了智慧了勇氣,在接下來幾個月的時候,太多超出我之前認知的案例湧現我才發現不單父親教育缺失,母親教育也不得當,這才是最可怕的問題。

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和前幾年相比,如今的家長特別害怕家庭教育出現問題,在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孩子身上的同時,一方面遏制了一些不良結果的產生,另一方面卻按倒葫蘆起了瓢,孩子被過度關注的同時,所剩下的只有服從。

正常來講家長所期待的聽話孩子是有主見同時還能聽取大人意見,願意主動接受大人意見的孩子。而在教育實操過程中,家長卻一再給孩子灌輸一種無條件服從的習慣性格。

不論是在小區還是周末的遊樂場,我總能聽到家長對孩子呵斥,動不動就指出孩子哪裡不對,很少願意聽取孩子的辯解,這種心理壓抑從一開始就植入在孩子的心中。

表面上家長是為了孩子好,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為什麼我明明看到的是家長為了在孩子身上去找做家長的權威,為了讓自己以後更省事?表面上孩子確實聽話了,但又有誰會真正去體會孩子此時此刻的內心感受呢?

我們曾經也有童年,沒有誰的童年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都經歷過類似的情形,父母只看到了表面就對自己下定論,還不願意聽自己解釋,甚至會用一個答非所問的方式來斥責自己,現在這種情況恰恰就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你感受到了嗎?

今日總結:

前幾天有人恭維我說我很會教孩子,我只是笑著說:「我只是想在孩子身上看到本該屬於我的未來。」每個孩子本身都代表了無盡的可能,他們有表達的權力,家長更有聆聽他們的義務。

教育和管理是兩回事,至少我沒見哪個管理學博士可以直接變成教育專家,說明兩者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別,管理是通過找尋方法讓整體進入共同協作的節奏,而教育則是將一個點逐漸延申最終並軌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有時候真的會忍不住餵孩子一頓竹筍炒肉。小編想說,餵孩子一頓竹筍炒肉,雖說能治住一時,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小編覺得教育孩子其實是可以用更溫和的一種方法。當然,在孩子惹爸爸媽媽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難保持冷靜的,小編建議,爸爸媽媽在被惹生氣的時候,可以先去一邊平復一下情緒,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儘量用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和孩子進行溝通。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家長總拿孩子跟別的孩子比,孩子不服氣。家長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愛拿孩子出氣,所以孩子不聽話。孩子說的話家長不聽,甚至連解釋也不行,所以孩子就不聽話了。家長太囉嗦,讓孩子厭煩,就賭氣不聽話。家長提出的要求太高太嚴,孩子做不到。也有一些是孩子的原因,如:當時孩子的心情不好。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孩子正在生氣,心太煩,誰的話也不愛聽。
  •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更聽話?讀懂依戀理論,你就明白了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進入到幼兒園之後有不少父母都會感到非常擔心,生怕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裡面適應不了,所以在放學之後有不少父母都會圍著老師爭先恐後的問自己孩子到底表現什麼樣。
  • 伯爵書院孩子不聽話怎樣管教
    伯爵書院孩子不聽話怎樣管教?前幾天附近超市買東西,排隊結帳時,前面是一對母子。孩子看到收銀臺旁放著各色恐龍蛋的玩具,指著說要買。媽媽倒是爽快,說:「好啊,你自己選一個顏色吧!」孩子很堅定地指了指紫色,媽媽說:「幹嘛要紫色?你是男孩,選一個藍色或者綠色好不好!」
  • 孩子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好事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無需大驚小怪,更不要憂心忡忡。因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孩子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好事。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最後會趨於平衡,孩子好商量會聽話,但也不至於麻木無主見。但父母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導致惡性循環:你越管,孩子越不聽,最後劍拔弩張,天天吼罵,親子關係緊張。
  • 李玫瑾:聽話老實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學習好的孩子大多是比較老實和聽話的孩子。在一個班裡,那些看起來非常聰明卻"活潑"的孩子其實不是學習的料。李玫瑾教授談孩子的學習李玫瑾教授曾經就一次講座中提到,在一個班上其實優生和後進生他們是一個群體。各有各的特點。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他們往往具有這樣的特質:老實和聽話。
  • 孩子不聽話,父母暴怒情緒失控
    或者對於一些因為睡覺前不去上廁所而經常尿床的孩子,父母也很容易情緒暴走:「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睡覺前少喝水,上好廁所再睡覺。你怎麼就是不聽話,看吧,又尿床了。」這個時候,家長已經氣得快發瘋。這些時刻,我們很容易受孩子行為的影響,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除了這些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還會遇到不少其他被孩子氣得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
  • 小學生口罩繩斷裂,堅持用牙咬著戴,孩子太聽話真的好嗎?
    可是孩子們上學必須佩戴口罩,有的孩子比較調皮,趁老師不注意就悄悄的摘下口罩透透氣,被老師發現當然免不了提醒「警告」。不過,大部分孩子還是比較聽話懂事,自覺遵守學校規定,堅持佩戴口罩。前幾天,網上一則短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一名小學生口罩繩子斷了卻堅持咬著戴,老師看到是又好氣,又好笑。
  • 詭異心理學:做父母的,最大的悲哀,就是有一個「聽話」的孩子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地用所謂的「聽話」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因為「懂事」意味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好。
  • 孩子不聽話、愛頂嘴,家長要明白,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出家長的教育
    怪孩子不聽話,不如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好教育培養好孩子 ,老友小丁最近經常的向我哭訴,說他家六歲的兒子總是給自己找茬,對著幹,很是不聽話,小丁訓斥兒子挑食,吃飯時嘴不停的說話,兒子不僅不聽話,還反過來跟小丁頂嘴,說你不是也不愛吃肥肉,不愛吃西紅柿嗎?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在這個年齡段狠心管,孩子聽話懂事
    相反,有些家長很溫柔,在孩子出現行為偏差時,總喜歡給孩子講道理,長篇大論,甚至還會翻舊帳,這樣孩子只會無比的厭煩,時間長了,就會不耐煩,不願意聽爸媽的絮叨。還有些家長,總會給孩子講述自己的辛苦,試圖感動孩子,以達到讓他們聽話的目的。
  • 心理學家:別再讓孩子「乖乖聽話」了,人可以本分,但不能老實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中國家長的觀念裡,「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為聽話意味著沒有麻煩、省時省力,家長只需要按時按點滿足孩子必要的生活需求,他們就可以順利長大。乍一聽,這似乎很完美,但實際上,父母偷得懶最終都會反噬到孩子身上。
  • 五六歲小孩非常不聽話,打了怕留下陰影,不打不聽話,怎麼辦?
    山東省金牌心理諮詢師芳飛老師解答:你這個問題提出的非常好,只是重點有點模糊。你能意識到打孩子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說明你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關注的。但同時,你也迷茫應該怎麼讓他聽話。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回答你的問題。
  •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因為你說了太多廢話!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只會在意,家長的實際行動對他會造成什麼實實在在的影響。給他一個切實的能看到的後果,他才會知道到底什麼是不被允許的。 比如,當孩子又在亂寫亂畫的時候。與其一直叨叨不要畫在床上、不要畫在身上,不如直接走過去,給他一張紙讓他畫在紙上。如果不聽,繼續畫,就沒收畫筆,今天上午不能再用。
  • 「恐怖的3歲」來了,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父母該如何教育?
    說到「恐怖的3歲」,很多父母談之色變,因為這個歲數的孩子,實在是太能作了,不僅不聽話、難管教,還總愛作妖、惹事生非,變成了眾多父母最想要逃避的「熊孩子」。到底「恐怖的3歲」有多恐怖?如果沒有管教好的話,孩子今後會變成一個「出口成髒」的壞小孩,在家不尊重父母,在外不尊重老師,小嘴一張,得罪一大片人。·孩子喜歡「唱反調」處於「恐怖的3歲」時期的孩子,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時時刻刻都要和自己的父母唱反調。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運用「邊門效應」,比你打罵一萬遍更有效
    孩子聽不聽話,其實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願意聽從管教的話,一般來說不僅不良習慣無法很好地糾正,就連學習問題家長都很難勸導,然而,孩子之所以會有這麼叛逆,和家長處理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 全球1/5青少年有心理問題: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得抑鬱症嗎?
    今天看到有個人在網上擔憂地問出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越是聽話的孩子,就越容易得抑鬱症?我家孩子特別聽話,我很擔心。如果他說的「聽話」是指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 違背自己的心意,去聽別人的話,按照別人的命令或者想法做事情,那麼抑鬱症確實與「聽話」有關係,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積壓情緒,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 《感化院》:解讀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如何正確矯正不聽話孩子
    孩子不聽話,一些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非常規的學校或機構進行行為改正,比如一些戒網癮的治療中心,會出現在這樣地方的孩子。往往是在父母看來沉迷網絡不能自拔,不務正業,影響學習的孩子。但非常規的教育可能帶來很多不好的後果,除了行為之外,內心的創傷更以引起重視。通過電影《感化院》,家長們或可以從中得到啟發。
  • 揭開娃不聽話真相,非暴力溝通是應對神器,兩大情緒策略緩解對立
    其實我也不例外,在女兒很小的時候也經常遇到不聽話的情況,但實踐出真知,經過幾年的「摸爬打滾」,這一路走來,我也找到了一些化解這些教育困境的應對方法,這些應對方法或許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但至少能給我們家長如何應對孩子「不聽話」難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 媳婦的領口太低了,讓她穿衣服又不聽話,遇見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1、盯仔細了,不然等下認不出來2、不知道誰送的生日禮物,姑娘你至於笑得合不攏嘴嗎?3、剛開始看還真的以為這個老外會用筷子4、沒事兒幹,拿小孩兒來玩一下5、穿的衣服太多,脫不下來急哭了6、媳婦的領口也太低了吧,讓她穿衣服又不聽話,遇見這種情況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