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運用「邊門效應」,比你打罵一萬遍更有效

2020-12-13 小意觀育兒

孩子聽不聽話,其實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願意聽從管教的話,一般來說不僅不良習慣無法很好地糾正,就連學習問題家長都很難勸導,然而,孩子之所以會有這麼叛逆,和家長處理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不聽話時,家長錯誤的處理辦法:

一、只會命令孩子

很多家長完全不把孩子當成自主獨立的個體,因此,在面對孩子的想法的時候,不僅不會給予重視,還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導致孩子無法以自己的思考去面向這個世界。

然而這樣強迫孩子聽從自己命令的教育方式,要麼讓孩子的叛逆心理愈演愈烈,要麼導致孩子屈從家長的教育方式,然後逐漸地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終淪為我們熟知的巨嬰或者媽寶。

二、過於苛刻孩子

有些家長可以說是雞蛋裡挑骨頭,即使孩子完成了他們囑咐的任務,這類家長仍舊會覺得不夠好,並且不斷地責備孩子。雖然以這類家長的意思,是想讓孩子在反覆高難度的鍛鍊下訓練出更好的能力。

然而孩子並不是機器人,無法經受各式各樣的指責而沒有半點誇獎,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自然也會逐漸生出叛逆的心理,以此來反抗家長各種物理地指責。

三、喜歡跟孩子講大道理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不按照實際出發,而是想跟孩子講道理,或者通過嚇唬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然而,這樣的做法並不是聰明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很容易對這種不切實際的大道理感到厭煩。

如果要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切中實際出發,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而不會因為那些彎彎繞繞的道理對家長的教育產生叛逆心理。

不過對於孩子的叛逆心理,育兒專家自然有自己的方式應對,他們表示,家長應當善用邊門效應,這樣的話才能"無形之中"化解孩子的叛逆危機。

什麼是"邊門效應"?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用直接而且強烈的形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方式就像是一種命令,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因此,為了讓孩子能接受家長的想法,家長應當用更加委婉的方式來影響孩子的行為和習慣。

而邊門效應,指的便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用更加委婉的教育形式,在無形當中逐漸影響孩子的行為。

這樣的話,就能把已經有苗頭的叛逆危機給摁熄了,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將邊門效應活學活用,應用於教育孩子當中?

如何將"邊門效應"運用在教育中?

第一步:用孩子的思維溝通

上面講過,家長總是喜歡用上位者的姿態和孩子的溝通,然而這樣的溝通方式有距離感,無法真正走到孩子的內心,因此,家長不妨用更加靈活的方式,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溝通。

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更加敞開心扉,家長也可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避免孩子心生憤懣而逐漸變得叛逆。

第二步:靈活表達問題

孩子其實是可以通過一些巧妙的溝通方式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當孩子犯錯誤的事實,家長可以避開一些大道理的方式教育,而是選擇更加柔和的形式。

比方說通過第三者的角度或者繪本內容,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的話,親子之間的矛盾就不會因為複雜的溝通方式而變差,孩子的叛逆問題也能逐漸得到解決。

第三步:引導孩子意識到後果

實際上,孩子之所以會再犯錯,完全是沒意識到自己犯下錯誤的後果,因此他才會選擇再繼續犯錯。那麼,記住應當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會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有了這樣一次經驗的話,孩子下次再碰上諸如此類的問題,就會選擇更加聰明的方式去應對,而不是再繼續犯錯了。那麼,家長就不會因為一而再再而三地訓斥孩子而導致親子關係逐漸疏離。

總結:

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因此家長一定要記住不要把孩子當成什麼都不懂的兒童,否則到時候只會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複雜化,最終走向嚴重的爭吵和矛盾。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家長可以參照以上幾個辦法來"化解"。

相關焦點

  • 國際不打小孩日:比打罵更有效的方式很多,決不能「一打了之」
    03面對講道理不聽的孩子,非得一打了之?提高孩子親子歸屬感更有效很多父母打孩子的原因,歸結起來只有一個孩子不聽話。換而言之可以理解為「孩子犯錯」、「講道理不聽」等等。可面對這種情況,必須用打罵的方式來對待嗎實際上,可供我們選擇的處置方式遠比打罵來得更有效。一:想要認清教育的本質,避免打罵孩子,要先看透「心理法則」①魚缸法則:養在魚缸的魚永遠比養在池塘的魚小,父母要給予孩子「成長空間」,別讓孩子拘束在父母威嚴的打罵管教之下。
  • 孩子叛逆不聽話總是作對怎麼辦?這樣做,比家長喊一萬句都有效!
    「不知為什麼,聽話的孩子學會了生氣,總是和我對著幹。最近天氣很冷,我讓他穿毛衣,他說:"沒這個必要。「他的頭髮很長。我說。"你的頭髮都長得遮住眼睛了,既礙事又沒顯得沒精神,去理髮店理個頭髮吧。「他立即反駁說:「我喜歡這樣!反正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會給你一個「不」字。
  • 孩子發脾氣的4個真相,6招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家長別立馬批評打罵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責罵孩子:你這個壞孩子,總是這麼不聽話!威脅孩子:你不乖乖的,我就不要你了!馬上閉嘴,要不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在教養孩子這一條路上,父母遇到過不少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其中最為讓父母頭痛的就是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小編甚至聽到有父母調侃: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一頓就好!小編聽到以後只覺得哭笑不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精明,跟爸爸媽媽鬥智鬥勇,有時候真是故意跟爸爸媽媽作對。
  • 孩子不聽話,總是撒謊怎麼辦?比起打罵,父母用這3招應對更管用
    這讓作者心裡有些不開心,媽媽又詢問他「我騙了你你是不是不開心,這就是你撒謊我的感覺」。不料作者還是很嘴硬的說道:不開心不是因為你騙人,而是因為被打了。這句話的代價就是他又被打了10下。孩子對於說謊總是樂此不疲,張口就來,這讓父母感到很無奈。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說的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彼此的親子關係就會陷入懷疑之中。同時又害怕自己的孩子由此品行有失,走向錯誤的人生方向。成年人難免會出現撒謊的行為,孩子也不例外。
  • 孩子不寫作業怎麼辦?打罵是下策,手把手教你讓娃愛上學習
    孩子不寫作業,打罵是下下之策孩子不寫作業的時候,如果我們打罵,孩子首先會覺得恐懼和害怕,之後會出於避免被打罵的心理去寫作業,並非真正地端正了學習態度,還可能更加厭惡學習,產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心理學領域有個著名的"小阿爾伯特實驗",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①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現在很多孩子不聽話,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而且振振有詞。不聽話總是讓家長煩惱的,家長說:「孩子實在是讓我生氣,真是恨不得打他幾下,可打了以後又是自己心疼。」「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得我的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的,只有我衝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兩句。」
  • 孩子不聽話,父母暴怒情緒失控
    孩子喜歡到處亂塗亂畫,無論是床單上、牆紙上,還是沙發上,無一倖免,到處都是彩筆的痕跡。我們父母也不止一次地阻止過,告訴孩子不要到處亂畫。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最終演化成父母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暴走的情緒,一邊怒吼一邊打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說了多少次都沒用。」
  •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心理學「邊際效應」:問題根源要這樣解決
    舉個通俗的例子——當你感到餓的時候,你的面前出現了一定數量的麵包,你就會覺得自己得把這些麵包都吃完才夠。因此,當你嘗試第一個的時候,你會覺得它很好吃。然而,當你第二個、第三個這樣吃下去,一直到飽了以後,你再看桌面上剩下的麵包,就怎麼樣都提不起興趣了,甚至你可能暫時還不想再看到這些麵包呢!這就是"邊際效應"。
  • 比打罵更可怕的,是讓孩子絕望的冷暴力:靜音模式的家庭有多可怕
    正因於此,朱元璋對這方面有一種特殊的執著,他希望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就給大兒子朱標找了一個很有才能的老師——宋濂,同時對他說道:「如果我兒子不聽話,你可以狠狠揍他,不死即可。」「棍棒教育」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文/小庚庚爸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使用打罵教育。每當看到孩子調皮搗蛋,不聽教誨,並且總是屢教不改時,相信很多家長都特別的頭疼。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過於調皮任性,有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憑什麼別人都能看電視,我就不能?」媽媽:「別人都做完作業了,考試都95分以上,你才考多少分,你還要看電視?」孩子:「不讓我看電視,我不喜歡你了,哼!」你家是否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家長了解「白熊效應」,孩子才能更懂你的話
    要出門的時候也是拖拖拉拉,閨蜜急的在門口大喊:"你快點!校車快到了!"結果小熙動作更慢了。放學寫作業,小熙有喜歡咬筆頭的習慣,閨蜜也曾提醒過很多次:"不要咬筆頭,這樣不好。"結果小熙咬的更頻繁了,恨不得是一直含著筆頭。閨蜜被自家"熊孩子"氣的嗷嗷叫,欲哭無淚的說到底怎麼辦啊!
  • 孩子對批評左耳進右耳出,家長可用「語義效應」與孩子有效溝通
    但是大家發現了沒有,有的孩子不管家長怎麼教育,軟硬不吃,就是聽不進去,妥妥的「熊孩子」一枚。孩子對批評左耳進右耳出,無計可施的家長不妨了解一下「語義效應」,輕鬆化解和孩子的溝通問題,讓教育更有效。在家長和孩子之間也是這樣,溝通無效,孩子不聽話,往往是雙方都需要冷靜下來,好好思考的狀態,對此,家長不妨換個思路,「直言不諱」行不通,可以試試其他方法。一、什麼是「語義效應」?有一種表達技巧叫做「得失感」,也就是說,當我們用不同說話方式的時候,所傳遞的信息是不一樣的。
  • 孩子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好事
    除非你養了一個機器人寶寶。只有那沒有靈魂,沒有獨立思考的機器,才會按照既定的程序行動。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無需大驚小怪,更不要憂心忡忡。因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孩子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好事。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最後會趨於平衡,孩子好商量會聽話,但也不至於麻木無主見。
  • 孩子叛逆期教育方法,十三歲孩子不聽話實在不想管了,家長要瘋了
    孩子到了叛逆期怎麼辦?孩子一天比一天不聽話,說一句頂嘴一句,家長學校怎麼管都管不了,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家長最為頭痛的事情,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教育,有的放任不管,有的棍棒打罵,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反而孩子更變本加厲。
  • 如今老師不會打罵學生,更不會嚴厲批評,家長反倒不樂意了
    ——洛克近些年我國的經濟在飛速發展,對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說到老師和學生的話題就非常有趣了,相信很多80後和90後的孩子都深有體會,以前的老師會經常打罵學生,嚴厲批評都是小事,到了如今都變成了素質教育,老師既不會嚴厲批評更不會打罵,雖然是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考慮,但是很多家長缺不樂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 孩子愛罵人說髒話?打罵冷處理都沒用,這4個方法也許可以幫你
    "詛咒敏感期"對於孩子的意義就在於學會語言使用的社會規範。所以,冷處理由於父母的放任不管反而會錯過教會孩子"語言規則"的絕佳時期。除了這個方法,父母們在面對孩子的雷人語言的時候,常用的方法還有比如:講道理、說教、打罵,但這些方法的效果依然也沒什麼用。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
  • 孩子喜歡撒謊怎麼辦?不要一味打罵,正確的方法幫助家長引導孩子
    其實許多孩子喜歡說謊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家庭的因素,有許多家長從小便對孩子非常嚴苛,這邊讓孩子非常畏懼家長的責罰打罵,長期以往他們便習慣用說謊來逃避責任。讓孩子學會敢於承認錯誤,敢於承擔責任家長們在知道孩子說謊後應該採用主動的態度讓孩子學會主動承認錯誤,讓他們敢於承擔自己所犯下過錯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