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養生主」

2021-01-07 中國金融新聞網

  在《莊子》內七篇中,《養生主》最為短小,但在膾炙人口程度上,卻似乎最高。《逍遙遊》宏闊飄逸,《齊物論》深邃玄奧,《養生主》則精妙靈動,其中「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更是精彩絕倫。

  《養生主》第一段是全章總綱,後面的文字,都是對它的注釋和演化。

  開篇便是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字面上說的是對求知的態度,而實際上指的是人的欲望——吾生也有涯,而欲也無涯,用有限生命去追求無盡欲望,註定虛空而悲涼。由此引出第一個關鍵詞——「減欲望」。

  人類自私貪婪的欲望膨脹,是諸多混亂的起點。所以從老子到莊子,無不推崇「減欲」。減欲,往小了說,能讓個人和群體保持冷靜理性,能讓身心愉悅平靜;往大了說,利於社會和諧文明,利於自然生態均衡。

  不管是人的一生,還是企業團體的發展歷程,在能量的消耗、心力的分布上,乃至事情的得失、情緒的喜憂上,基本都是守恆的:在此處此時發生或增加了欲望,在他處他時就停止或減少了欲望;聚焦此事此物,會錯過他事他物;此處此時有所得,在他處他時會有所失;此時認為是得,或許將來發現是失,此時認為是利,或許將來發現是害。因此管理者要提醒自己,不要盲目擴張,不要一味貪利,不要過度糾纏得失。

  基本欲望是客觀存在的,但一旦膨脹過「度」,就必定「殘身傷性」——殘害了自己和他人的身體與心靈;即便最好的結果,可能也不過只是自娛自樂和他人的熱鬧談資,其中所有的得失利害相互抵消歸零,「食盡鳥投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生命有限而欲望無涯,在提出這一人生悖論後,莊子給出了「緣督以為經」的解決之道,目的是「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古今許多注釋都把它和中醫氣功聯繫起來,引申到人體脊柱督脈的行氣導引、周天運行。我們不在這個層面討論,而把這段話提煉為三個字——「抓主幹」——閉上眼睛認真誠懇地思考五分鐘,問自己最喜歡的、最想用心去做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督」者,總管、主導、樞紐之義。自上而下,貫通一事、貫注一事,一通則百通。當全身心投入到一件喜歡的事情時,會自動自覺地屏蔽幹擾,並把原本追逐的紛亂事物當成次要的、無趣的身外之物,根本無暇顧及,繁雜的欲望自然就減了下來,當這樣的過程不斷發生時,就會最大限度地豐富生命、撫慰心靈。就像西班牙人的一句俗語:當沉浸在足球「同城德比」的興奮中時,不會在意明天的工作和今天的晚餐。

  「緣督以為經」,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要「抓主幹」——抓住最主要能讓你專注的東西:不是升職加薪,不是鑽營名利,不是繁瑣俗務,不是飛短流長,而是在比較長的一段時期裡,可能是十幾年,可能是幾十年,有一件安身立命的東西,或許是藝術,或許是技術,或許只是單純的一項遊戲娛樂,但必須能讓你投入思想和情感,有修煉、有提升、有創造,甚至迭代升級。不管水平高低,只要身在其中,精神就是愉悅輕鬆的,心靈就是自在自足的。

  在某種意義上,「人無癖不可交,因其無至性也」;人沒有專注喜好也不可交,因其無真情也。而無真性情、真愛好的人,往往易陷入追逐低層次欲望的惡性循環中,自己不會真正快樂,還經常會傷害到別人。同理,一個不專注、無特質、少情趣的企業,也會內部缺乏凝聚力,外部缺乏競爭力。

  「抓主幹」就是管理者的「養生之主」「立業之主」。

  大到一個國家,必須「抓主幹」。漢代文景之治是史上清明盛世之一,漢文帝劉恆最愛的名言就是老子的「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他治國抓的主幹就是一個「儉」字。劉恆在位23年,勞民傷財的事情一概不批,大樓宇小亭臺一概不搞;皇宮上下一律穿著粗樸衣履;不僅詔告天下禁擾民、禁送禮、禁浪費、禁厚葬,而且真地是從每一位皇室貴族做起,節儉起來比老百姓還偏執嚴苛。

  企業團體亦然,要知道自己安身立命的東西是什麼,再由此發展出一種特質與特色,然後牢牢抓住這個主幹,堅持下去,不動搖不善變,不離不失。近年來一個概念火爆全球,叫作「一萬小時理論」,就是說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投入五千個小時,你就能上道了、入流了;如果投入一萬個小時,你就絕對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因此,沒有不可攻克和提升的短板,也沒有不能塑造和磨礪出的特色。

  特別是在當代社會,消費選擇個性化、興趣關注分散化、受眾圈層碎片化、產業分工精細化,只有獨到的特質與創新才是生存發展的硬通貨。所以,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與特色,然後不斷拓展、深挖,做強做精。在這樣的「抓主幹」中,企業也就同樣可以「保身」「全生」「盡年」,獲得長久發展,贏得對手尊重,吸引受眾的持久關注。

  揭示出「抓主幹」和「減欲望」這兩個關鍵後,莊子正式開講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將解牛過程完全變成了一種舞蹈般的動作美學,一場行為藝術表演。文惠君情不自禁發問:「太棒了!你的技術怎麼會高超到這個地步?」庖丁答曰:「我所追求的、運用的是道,我是把道灌注和融入到技術中,統攝和指導技術的使用。那麼這個「道」是什麼——仍然是「抓主幹」。我們來看其中幾個關鍵句。

  第一個關鍵句: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見全牛」就是做事無主幹,「未見全牛」就是心中有主幹。

  初看牛時,頭尾足身全部映入眼帘,所有局部不斷形成分散與幹擾,看這裡又擔心那裡,解決此處又顧忌別處,最終不僅每個局部細節都成了艱苦「戰場」,而且在整體「戰役」上也失敗了。就像剛剛接觸籃球運動的人,所見的是各種眼花繚亂的動作,交替痴迷於變相、胯下、背後、連招等運球練習中,幾年之後不僅動作四不像,而且真正的籃球基本功幾乎毫無增長;殊不知只需按照最簡單的科學方法原地運球,抓住「球手感應」這個主幹,堅持短短幾個月,這些複雜動作都可以很快地迎刃而解。

  企業管理亦然,如果沒有一以貫之的企業理念,沒有主線和主幹,沒有核心目標,那麼所遇之事就都成了分散的幹擾項,只會越兼顧越混亂,並且陷入局部糾纏和內耗,割斷工作的連續性與整體性。而一旦確立主幹,明確方向特色,堅定安身立命之本,所有分散的東西都將逐漸被核心場力的強勁漩渦牽引,自然地整合,納入軌道,為主幹服務。

  第二個關鍵句: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這句話描述的就是一種潛意識思維下的下意識行為。就像足球比賽時靈光乍現的傳球和千鈞一髮之際的射門,沒有時間觀察思考和規劃準備,而是長期積澱下的正確反應,一切都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如果能將主幹思維融入血液,堅守企業理念與特質,在複雜的競爭與環境中遇到各種突發情況,就都能不假思索地以主幹為重、以主幹規定行動、「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第三個關鍵句: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遊刃有餘」成語即出於此。

  庖丁說,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那是他們用蠻力硬割而磨損的;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那是他們硬砍把刀折斷的,但是他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卻依然鋒利雪亮,這是因為他根本不會讓刀碰觸到那些阻隔之處,而是時刻發現骨骼關節筋脈之間的間隙與餘地,刀鋒只在這些空間中遊走。

  那麼,問題來了,「有間」指的是什麼,「無厚」指的又是什麼?

  「有間」,指的是有空間有餘地,也指的是有矛盾有衝突;「無厚」,指的是無形態、無對立、無強為。用管理的「無厚」,解決現實問題的「有間」。

  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用這句話理解「無厚入有間」再合適不過。無形之物連無間隙之物都可穿透,更不用說滲透入「有間」之物了,而這個無形之物所比喻的就是「無為」。

  對於企業管理來說,對紛爭和問題,有空間去運作,有方法技巧去化解,靠的就是「無為」。

  一方面,抓好主幹,企業會變得專注、凝聚、理性,全力固根本,全力攻特色,「無為」其他;另一方面,抓好主幹,才能自然形成「無利害」的「無為」心態,進而清晰地分析出所遇問題的破綻、處理問題的樞紐、解決問題的路徑,然後順勢而為,待機而動。

  「無為」指的是不要多為和亂為,不要盲目和多變,而應把主要精力用在團體發展的主幹與主線上,用在營造和諧平穩的環境上,自然會帶動員工的積極作為。

  「無為」指的是減少欲望、減少幹涉、減少權謀。不要強為和妄為,不要幹涉和侵犯,而是引導工作進入良性循環,就像老子所說的,最高級的管理者是讓人們意識不到你的存在,讓人們覺得周圍一切不是經過設計的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當保持這種無為的時候,管理者和員工就都能夠像莊子描繪的庖丁一般,在企業團體的生存發展中更加遊刃有餘。

相關焦點

  • 莊子《養生主》繼承了老子哪些養生思想
    《養生主》是《莊子》書中很著名的一篇文章,它包含了莊子的養生思想。莊子的養生思想和老子相似,都提倡順其自然,不強求。莊子筆者總結了莊子《養生主》中繼承自老子的五條養生思想。01,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說,對名利地位過於追求,會極大地勞累自己。
  • 讀《養生主》看莊子教你如何養生
    《養生主》的養生之道生而為人,我們共存天地之間,出生和死亡僅僅是一瞬間的事情,出生做不了主,男精女血,媾精而成,不想來也得來,死亡同樣如此,到了一定時候,不想撒手也得撒手。拿佛教和道教比較,二者同樣看到了人生的無常,卻走了不同的路子。佛教重來世,世事無常,看開放下,種下善因,希冀於來世求得善果。道教重今生,講的是我命由我,不屬天地。
  • 奇異博士女主回歸,續作走恐怖風,網友:不愧是時間管理者的女人
    今日,奇異博士女主瑞秋·麥克亞當斯宣布回歸奇異博士續作《奇異博士2》,即使目前還不確定她的戲份比重,網友還是紛紛留言說看到漂亮姐姐好開心。瑞秋·麥克亞當斯主演過多部經典作品,如《戀戀筆記本》、《時間旅行者的妻子》、《時空戀旅人》等。
  • 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小節的內容,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開篇講到,管理者經常受到種種的壓力,迫使他不得不花費一些時間在非生產性的和浪費時間的事務上,我相信我們各位管理者也深有感觸。今天儘管是從31頁開始,一直到40頁,看起來有9頁的文字,當然相對內容還是很清晰,比較簡潔明了,而且中間穿插了一些故事。
  • 管理者的五項基本活動
    《管理的實踐》一書中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我們可以把管理者的工作獨立出來,這部分獨立出來的工作可以分為五種基本活動。 第二種緊接著第一種,管理者需要組織工作。只是制定目標是不夠的,管理者還需要分析達成目標需要的活動和方案。這在OKR中即為制定的O分解衡量O是否達成的關鍵成果,再制定對應的人員來負責每一個關鍵成果代表的模塊,關鍵成果的負責人可以根據OKRs-E的框架在關鍵成果下再細化執行動作,讓整個目標可以更具體,便於管理者掌握整個工作的進展情況。
  • 總經理總監,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越管理 1、有效的管理者是指做的努力是與目標一致的 2、是一種以目標與導向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 3、卓有成效是可以通過學習自我管理而實現的 成功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掌握自己的時間,統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二、我能貢獻什麼,貢獻的表現 1)直接成果 2)樹立新的價值觀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發展路徑、階段、職位不同,側重點就有所偏移,並非懂技術的人成不了管理者。 1.基層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必然是業務、技術水平在團隊中是佼佼者,否則根本沒法帶領團隊,基層管理者是最基礎的「單位元」,如果基層管理者業務、技術都不行,那公司根本沒法向前發展,團隊也一定是墊底的團隊。
  • 優秀管理者的10個特徵
    你確定自己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嗎?如果不是,那你要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呢?本文作者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10個特徵,一起來看看~這個項目的目標就是研究到底管理者是否在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優秀管理者的行為到底是怎樣的,績效好的團隊和績效不好的團隊的差異何在。這場研究耗時三年,對超過5000名管理者的行為和團隊績效進行了深入的跟蹤和分析。
  •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一、成語解釋編輯庖丁解牛  【成語解釋】庖丁解剖了全牛。二、成語典故【出處】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三、詞語辨析【正音】庖:不能讀作「pāo」或「bāo」。  【辨形】庖:不能寫作「皰」。
  • 如何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又有華為、阿里巴巴等一系列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高新企業的實例,更有與現在數位化變革息息相關的內容,貼合當下管理者的需求,不少內容頗有新意。諸如:強調了管理者理論學習的必要條件,但個體的經驗更為重要;從中國文化角度構建管理理論的學習框架;從面向未來視角把握管理的核心,強調了五大戰略;從組織角度和變革的要求,談人的能力培養;從知識結構和認知模式論述了作為管理者的層次和修為;落到管理者身上,進一步闡述驅動機制、行為模式、認知方式等。
  • 人工智慧與財富管理者信義義務的調適
    對於採用的人工智慧是否適應財富管理的要求與需要,財富管理者應承擔信義義務。適格性證明需要一套行業公認的標準,在財富管理者採用符合標準的人工智慧系統的情況下,即可認定財富管理者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已履行了信義義務。其二,對於人工智慧在財富管理中的管理與決策行為。如果能證明符合一般的專業財富管理者的行為標準,即可認為財富管理者履行了信義義務。
  • 「至誠專一」,莊子《養生主》思想,原來講的是這個道理
    莊子在寫《逍遙遊》之後有《齊物論》,這是應當的;那麼《齊物論》之後有《養生主》,那也肯定是理由的。所以,我認為,要正確的領會《養生主》的思想,那麼就要從前兩篇的思想開始。在解讀前兩篇文章時,我曾講過,《逍遙遊》的核心就是對「人類具有認知局限」這個狀態的發現和解決,《齊物論》則是在《逍遙遊》的基礎上,更精細的揭示「造成人類認知局限的原因」,以及提出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 幹國祥細讀《養生主》(1)詮庖丁解牛
    《養生主》,不可能逆《逍遙遊》指出的生命境界,僅僅為了保全生命,而去追求苟且偷生,所求後世意義上的「養生」。莊周一直很清楚,肉身固然捨得珍惜,但它畢竟脆弱無常,追求肉身,不可能有什麼超越,更不必說與永恆為一。所以,《養生主》的要義,依然是超越物我之分、萬物一體的大道體驗。
  • 管理者如何進行角色定位
    那麼今天所闡述的管理者角色定位,無論你現在處在何種位置,都可進行對照,已是管理者的可以完善自己,未是的可以提前稍作準備。目前公司有很多管理者,都是通過晉升機制或者領導賞識而直接提拔上來,那麼之前往往是專業崗位的精英或有一技之長,並且工作態度亦是不錯,但提拔到管理崗位之後,很多出現了不適應,甚至連原本擅長的專業問題也不斷在出現紕漏,從而導致無奈離職,而出現這種結果的一大原因,便是在面臨角色轉換時出現了問題。
  • 特殊時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就此,德魯克先生早在1985年元旦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寫前言時就已經明確地點出,他這樣寫到:現代社會及其運轉的成效,也許還包括其生存的能力,也越來越取決於各類機構中管理者的成效。危機面前,大大小小各類機構的管理者的有效性都在經受著考驗。說到管理者的有效性,那麼,我們就要先弄清楚誰是管理者?
  • 普通管理者VS高級管理者,管理差距一目了然!
    作為公司的重要組成人員,管理者一直以來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而身為公司的管理者,自然要比其他員工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通管理者和高級管理者的區別。工作中一旦出現問題,普通管理者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並且不能及時做出調整。而對於帶領團隊而出現的挫敗感導致的負面情緒更是讓普通管理者不能接受。因為在他們眼裡,事情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高級管理者不會與員工有明確的等級觀念。
  • 領導者與管理者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管理是職業,領導是呼喚……由管理者發展為領導者需要您調整價值觀和行動,否則很難成為負責人。因為董事會對您的期望很高,對您報告的期望不僅要求管理技能,而且還要求領導能力和個人價值觀,這需要時間和經驗來建立。
  • 中層培訓 | 如何做個承上啟下的中層管理者
    這說明中層管理者在企業裡的重要性。運用帕累託原則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企業中有20%的人員決定了企業80%的效益,而這20%的人員中,有80%以上是中層管理者。 承上啟下的「軸承」 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管理者,在組織運行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 寧高寧:管理者把員工看成什麼,他就是什麼
    團隊執行力差,可能是因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員工經常因家事耽誤工作,可能是管理者不夠關懷員工;不能容忍員工評議,可能是自己確實存在某些不足等等。當我們面對「不喜歡」時,恰恰就是發現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
  • 阿里架構新調整:年輕一代管理者就任淘寶、天貓總裁
    據了解,新任命的業務總裁均為70後80後年輕管理者。蔣凡曾是創業公司創始人,加入阿里後推動了淘寶走向數據驅動,帶領團隊構建了淘寶內容體系。張勇在信中指出,過去一年,集團內一批年輕一代管理者快速成長,在新零售的拓展中,需要他們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張勇在信中進一步明確了淘寶天貓作為阿里新零售兩大柱石的發展方向和未來圖景。即淘寶作為社會的創新基地以及幫助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地方,將進一步升級成內容化、社區化、智能化平臺。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