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養生主》看莊子教你如何養生

2021-01-07 鄧方朔

古來十道九醫,道教重生,卻也不貪生,故道教講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恰似一片羽毛,浮遊於天地之間,了無所蹤。

《養生主》的養生之道

生而為人,我們共存天地之間,出生和死亡僅僅是一瞬間的事情,出生做不了主,男精女血,媾精而成,不想來也得來,死亡同樣如此,到了一定時候,不想撒手也得撒手。拿佛教和道教比較,二者同樣看到了人生的無常,卻走了不同的路子。佛教重來世,世事無常,看開放下,種下善因,希冀於來世求得善果。道教重今生,講的是我命由我,不屬天地。在出生和死亡的這個過程裡我要活出真我,活出自我,活出價值。

既是重生,則不得不談到養生。這個時代,人們溫飽都不成問題,比起舊社會吃不飽穿不暖,大家更重視養生,從食療到健身,從辟穀到氣功,養生方法層出不窮。歸根結底,人們之於養生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比較狹義的階段,認為養生就是吃點補品,或者說打打坐,練練氣功。實際上,道家所講的養生不僅僅是保持身體的健康,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在莊子的《養生主》一文中就闡釋的非常清楚了,我們不妨從中一窺究竟。

道教修行

《養生主》開篇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之文,看似汪洋恣意,無所歸旨,實則細緻入微,全無一點廢話。這段話有八個字就從宏觀的角度闡釋了什麼是養生。這八個字分別是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諸如食療,氣功皆可歸入保身的範疇,都是在保養自己的身體,使之達到一個身心健康和諧的狀態,這也是大眾意義上的養生,保身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無近名則無名利之累,無近刑則不為刑罰所傷,這都比較好理解。

《莊子》

人身難得,講的正是人所具備先天之靈性,也是人最初的自然屬性,而隨著涉世的深入,逐於外物,一點靈性被磨滅,消失殆盡。所謂全生,正是保全這一點靈性,保全自然賦予人的天性。有的人會說,這一點靈性不當吃,不當喝,要之何用。這話說的沒錯啊,就像一幅名畫,放到超市,可能換不來一顆大白菜。全這一點的靈根的價值在哪裡?先天靈性,無善無惡,無好無壞,而後天識神,有好惡,有善惡,有是非,《莊子》講有機事者有機心。人心像機器一樣,被外物所左右,得之則喜,弗得則悲。不少人養生之所以沒有效果,問題就出在這裡,靠外界的方法去保養自己的身體,身體好了,繼續追名逐利。做官的嫌官小,做生意的嫌錢少,自己的快樂,自己的人生都寄托在外物之上,把主動權交給對方,怎麼能不煩惱,名和利就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樣,是沒有盡頭的。人之所以受到命運的牽引,也正是源於此。所以我們講要養生,定要全生,能於紅塵之外,得方外之真我,全生就是一種自然的回歸,歸於先天本來的我。

「保身,全生,養親,盡年」的聯繫

為什麼把養生和養親聯繫到一起,仔細想想,很有意思,往往大家認為莊子的想法如空中樓閣,荒誕不經,實際上莊子很現實,伴隨著我們的出生,所面對的第一重關係是我們的父母,接下來還有親戚,朋友等等。養親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孝養父母雙親,還代表了我們不可避免要面對的整個世界,無可奈何的抉擇。在生與死的過程裡,我們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能如庖丁解牛一般,遊刃有餘的肢解整個世界,為自己贏得一片空間,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盡年是什麼?人生有趣的地方在於生命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可以賦予我們生命一切的意義。我們的價值觀,或許合於這個時代,或許不合於這個時代,或許能在現實中博得一片掌聲,或者碌碌無為。但我們能按照自我本來的面目去做,去生活,這就是盡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跟窮通壽夭無關,跟貧窮富貴無關,活出自我認同的價值,活出真我。這樣的生活才有質量可言。

從物質層面講,養親是保身的延續,保持身心的健康,才有養親的資本。從精神層面,盡年則是全生的引申,唯有全生,撥雲見日,看到自己先天的本來面目,才有可能盡年,活出真正的自我價值,活出人生的質量。

食物養生

反過來講,不能養親,不具備與世界周旋的能力,每日為瑣事煩惱,疲於奔命,保持身心的健康是非常困難的。不能盡年,即便是看到先天本來的那個真我,但發揮不出來,也會充滿遺憾。

這八個字又不乏矛盾之處,當你一心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的時候(養親),又不免受到俗念的侵襲,身非是我,深陷其中,從何處去見真我呢(全生)。當你投入到完成自我價值的使命中時(盡年),同樣不免受到現實問題的困擾(養親)。

所謂養生,實際上就是在運用我們的智慧,在「保身,全生,養親,盡年」中來回調節,來回平衡。故而莊子講「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歷朝歷代,都在研究這個「督」是何意思,其實很簡單,這個「督」,就是這個平衡點,當你把這個平衡點保持住了,並能夠運轉起來。就能達到個人身心的和諧,達到個人與外部空間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與道合真。

用比較現代的語言,十六個字:保重身體,關心自己,善待他人,活出質量。

這是我個人對養生的理解,借莊子祖師爺養生主一文,以抒己見,雜談而已。

相關焦點

  • 莊子《養生主》繼承了老子哪些養生思想
    《養生主》是《莊子》書中很著名的一篇文章,它包含了莊子的養生思想。莊子的養生思想和老子相似,都提倡順其自然,不強求。莊子筆者總結了莊子《養生主》中繼承自老子的五條養生思想。01,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說,對名利地位過於追求,會極大地勞累自己。
  • 「至誠專一」,莊子《養生主》思想,原來講的是這個道理
    莊子在寫《逍遙遊》之後有《齊物論》,這是應當的;那麼《齊物論》之後有《養生主》,那也肯定是理由的。所以,我認為,要正確的領會《養生主》的思想,那麼就要從前兩篇的思想開始。在解讀前兩篇文章時,我曾講過,《逍遙遊》的核心就是對「人類具有認知局限」這個狀態的發現和解決,《齊物論》則是在《逍遙遊》的基礎上,更精細的揭示「造成人類認知局限的原因」,以及提出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一、成語解釋編輯庖丁解牛  【成語解釋】庖丁解剖了全牛。二、成語典故【出處】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三、詞語辨析【正音】庖:不能讀作「pāo」或「bāo」。  【辨形】庖:不能寫作「皰」。
  • 莊子話養生:「達生」才是最終目的
    養身必須先有物質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有餘而身體卻沒能保養的人是有的;生命的存在必須先不離開身體,身體沒有離開而生命卻已死亡的人是有的。生命的來臨不能拒絕,生命的逝去不能阻止。悲哀啊!世人以為保養身體就足以保存生命;但保養身體真的不足以保存生命,那麼世人所做的又怎麼值得去做呢!」這是莊子此篇一開始所講的話。
  • 庖丁解牛,莊子的這個小故事,難道只是說養生嗎?
    庖丁解牛,這大概是我們最早了解莊子的一個成語。因為這個故事我們大部分人都在課本上學過。它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通過庖丁殺牛十九年,刀刃還如新的一樣,說明凡事若「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並且能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文化養生系列談 庖丁的刀為何總是鋒利如新? —讀《莊子》札記之一 無待
    後來又讀了歐陽修的《賣油翁》,發現歐陽修也是這麼認為的。歐陽修寫了一個同樣是熟能生巧的賣油翁:翁「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翁解釋道:「無他, 惟手熟爾」。可見莊子只是借題發揮,意在貶低聖人而非讚嘆輪扁的「手熟」。 「庖丁解牛」也不是「手熟」的故事。它是莊子《養生主》中的一個片段,莊子先是用篇名明明白白告訴你,我這裡談的是養生之道,接著在文中通過庖丁和梁惠王的對話也點了題。文惠君看了庖丁的表演後嘖嘖稱讚道:「善哉!
  • 幹國祥細讀《養生主》(1)詮庖丁解牛
    後面《莊子·內篇》各篇的核心思想,在《逍遙遊》裡都已經有所表達。《齊物論》,順著「磅礴萬物而為一」這一認識最高境界,進行了一番艱難的言說——文章核心思想之一,本就是指出語言的有限性;語言,是認識萬物的道路,但它最終只是指向,而未能通達。理解語言指明與遮蔽的二重性,就是理解《齊物論》的關鍵處。
  • 莊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為我們揭示了道家養生的五大秘訣
    莊子從《養生主》一篇,開始講解道家養生的奧妙。他用一句千古名言作為故事引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窮無盡的。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莊子提出來養生的概念。莊子說:既然如此,就不要不停的去追求所謂的知識了,因為這是十分危險的。非但追求知識危險,追求名聲,追求實際利益,都是危險的,對自身有害而無益。莊子提出,人要想養生惜命、頤養天年,就得遵循自然中道。什麼是自然中道?「莊子故事會」開場了,這個故事叫做「庖丁解牛」。
  • 管理者的「養生主」
    在《莊子》內七篇中,《養生主》最為短小,但在膾炙人口程度上,卻似乎最高。《逍遙遊》宏闊飄逸,《齊物論》深邃玄奧,《養生主》則精妙靈動,其中「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更是精彩絕倫。  《養生主》第一段是全章總綱,後面的文字,都是對它的注釋和演化。
  • 莊子講堂 | 養生主(三):緣督以為經
    每個點上都佛魔具在,每個點上都是天堂地獄一體,一言以蔽之,不要把它著實了,不要把它伎倆化,不要以為你找到了一個所謂的快捷方式可以速成,只要竊竊自喜,就有滅頂之災。這裡「緣」有因緣之義,一切都是耦合,都是假成,也是隨順。所謂隨緣,緣是緣起緣滅。
  • 人到中年須養生之深度揭秘生命密碼 【7a】《藝術醫療》為你揭開音樂養生的神秘面紗 教你開養生保健的「藝術處方」 !
    《藝術醫療》為你揭開音樂養生的神秘面紗 教你開養生保健的「藝術處方」  !主講課程包括:《哲學原理》、《音樂傳媒學》、《音樂評論寫作》、《老子莊子哲學》、《莎士比亞戲劇賞析》等。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探秘中國漢字》。經常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培訓班主講:《孔子精神》、《莊子智慧》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化中國》主講專家,主講過《漢字——中國文化的基因》。
  • 《莊子·養生主》篇二:養生之道,適時應務
    養生之法:緣督以為經—遵循中正自然之道。何為自然之道?莊子通過三則故事予以闡述。庖丁解牛文惠君驚嘆於庖丁解牛之高超技法,庖丁說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 莊子說的一句話,大家都聽過,但是90%都理解錯了
    很多人都知道莊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於是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當作勵志名言,認為應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盡的知識。但是莊子的本意真的是這樣嗎?
  • 讀《莊子 · 達生篇》
    同樣的,學道養生亦如此,但能忘遣,即是達生。那些賭博的人,所要愈重,則其心愈矜也。「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湣。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賭金越重,矜而惜之,心生恐懼,智慧昏亂,往往不中。以此觀之,津人以忘遣,故若神;射者以矜物,故昏亂。矜之則拙,忘之則巧。以此推之,夫欲養生全內者,其唯無所矜重也。祝腎說,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 金聖歎:《莊子》乃天下第一奇書
    以前散讀《莊子》,不求甚解,一邊看解析一邊囫圇吞棗,讀來頗覺費勁。只覺莊子的文字空靈,是個不喜體制,熱愛自由的灑脫之人,飄逸,不食人間煙火的得道之人,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之前聽老師說過,讀古原文才能與古人同頻共振,翻譯後作者的文氣消失殆盡,意思也有偏頗。吳鞠通寫書的特點就是,寫一段,自己解釋一下,怕別人誤會。
  • 莊子講解如何善於調養身心延年益壽
    莊子講解如何善於調養身心延年益壽《莊子諵譁》囈談—養生主之三(善於調養身心)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那麼莊子是用庖丁解牛來暗喻養生的道理,解數千頭牛,就像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所經歷的事何止百千,但是內心卻依然靜定,沒有煩惱,所謂纖塵不染,那麼形貌又豈會衰老!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 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養生教你看四季!
    冬季養生在我國早已是由來已久的民俗之一,其實對於身體的保養,最重要的還是身體五臟重要器官的保養,《黃帝內經》有云: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腎,即為四季五補之道。因此,把養生和季節變化結合起來,才能更精準的達到滋補養生效果。
  • 踵息法養生
    打通踵息法:一方面,讓養老穴、腕骨、後溪、外關穴等順時針旋轉,讓內關、列缺穴等逆時針旋轉,讓氣血正向、反向走小腸經、心經和心包經、三焦經、肺經各30分鐘;另一方面平臥,或者坐著,全身放鬆然後,將正逆腹式呼吸集中於神闕、丹田,吸氣引導下行一直慢慢下行至腳心;徹底呼出後,再重新將氣集中於神闕、丹田,吸氣──呼氣——息反覆循環漸漸,在這一呼一吸——一息當中,你的雙腳會有熱感
  • 冬季養生主在養腎-中醫教你養腎防寒
    雖然現在人們都對養生的概念越來越深,但是,養生也是需要知識的,不能亂補,中醫養生的理念告訴我們冬季養生主要養腎。 冬季為什麼要養腎? 按照《黃帝內經》理論,秋冬季節是進補的季節,現在已經是冬季,更是進補的zui好的季節,那冬季進補應該補哪?為什麼補?
  • 舌尖上的國珍美食:教你自製健康養生飲品
    而且,作為新時代人,選擇飲品也應該注重健康養生。 一年有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日常飲品也應該根據季節的更替而改變。 那麼我們如何通過四季的養生要點選擇合適的健康飲品呢? 本期的主講老師會親自教給大家四款國珍養生飲品,讓我們趕快掃描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一起來學習國珍學苑《養生學堂》課程之《舌尖上的國珍美食——四季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