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揉腹方法,調理慢性病(附:九轉揉腹法詳細步驟)

2021-02-12 綠色醫學

揉腹養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寫的《易筋經》中就有揉腹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唐代孫思邈也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益壽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攥《延年九轉法》便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揉腹的方法,並由顏偉繪圖說明。

 

方開,清代安徽新安(歙縣)人,是雍正年間著名養生家,他創編的「仙人揉腹法」,對保養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

堅持揉腹,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餘,消食之道,妙應無窮,有卻病延年實效耳」。

腹部: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揉腹為什麼能起到保健作用,這是因為腹部在人體有著重要作用。

 

中醫學認為,「背為陽,腹為陰」。人體的肚子上,包括了12正經中的任脈、胃經、腎經、肝經、脾經等重要經絡,甚至還有衝脈、帶脈等,可以說,肚臍周圍,就相當於人體的中心,相當於交通樞紐的環島。

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這個中心。

  

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布,因而在《釐正按摩要術》中,比喻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常說,「人活一口氣」,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離不開氣,離了氣,人的生命就會終結,但「氣能益人,也能害人」。

雖然人離不開氣,但窩氣成災。故治病先治氣,氣行病自無。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應的阻滯點。也就是說,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對應的蛛絲馬跡。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當我們的慢性病牽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的時候,那時您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您會發現您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

 

如果您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慢性病,但推腹時卻在某個部位有阻滯點,那您一定要趕緊將它推散揉開,因為那必是個將來的隱患。

 

摩腹——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升清降濁,氣化之司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 腸腦與顱腦同根。生理上五臟六腑、四肢的營養,均靠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來供養。

 

脾胃在腹部中焦,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它們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氣化才能正常。

 

如果我們身體經常感覺不舒服,出現脾胃不和的症狀,建議您可以嘗試一下推推肚子,您會很容易找到阻滯點,然後細心將它推散揉開。

 

這樣我們通過手的感知獲取對腹內臟器病變的感應,就能夠迅速調整臟腑經氣,幫助人體實現代謝平衡。

 

晉代醫家葛洪也強調:「若要衍生,腸胃要清」的理論,清代醫家陳飛霞在陳述腹部與長壽的關係中說:「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壽」。

 

總之,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

延年益壽九轉法又名九轉延年法、仙人揉腹。「摩腹之法,以動化靜,以靜運動,合乎陰陽,順乎五行,發其生機,神其變化。

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餘,消長之道,妙應無窮,何須借藥燒丹,自有卻病延年實效耳。」

◆ 揉腹法詳解:

第一式:兩手緩緩上提,在胸前兩手中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接並按在心窩部位(即胸骨下緣下柔軟的部位,俗稱心口窩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做圓周運動,按摩21圈。

第二式: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順摩而下,且摩且走,即一邊順時針轉動按摩一邊往下移,移至臍下恥骨聯合處(即小腹下部毛際處),共做21次。

第三式:以兩手中三指由恥骨處向兩邊分開,一邊按摩一邊向上走,兩手按摩回到心窩處,兩手交接而止。

第四式: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由下,直推至恥骨,共21次。

第五式:以右手由左繞摩臍腹21次。以右手由左→上→右→下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第六式:以左手由右繞摩臍腹21次。以左手由右→上→左→下按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

第七式:左手置左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輕捏定;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夾21次。

第八式:右手置右邊軟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輕捏定;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夾21次。

第九式:推畢盤坐,以兩手握固分按兩膝上。兩足十趾亦稍勾曲。將胸自左轉前,由右歸後,搖轉21次。畢,又照前自右向左搖轉21次。

如搖身向左,即將胸肩搖出左膝,向前即搖伏膝上,向右即搖出右膝,向前即弓腰後撤,總以搖轉滿足為妙。不可搖之過急,勿使著力。

◆  練習次序:

將一至八式依次做完為一遍,應連做7遍。

做完後,起身盤坐,按第九式搖轉,左右各21次。 

照這樣清晨睡醒時做功叫早課,中午做功叫午課,晚上臨睡時做功叫晚課。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適宜,只孕婦不可做。

◆ 注意事項:


1. 凡做此揉腹功夫,必須集中精力,排除雜念。在放矮枕臥具上平鋪蓆子端正身體仰臥在上面。雙腳並齊。足心少許彎曲,手指輕輕揉按,緩緩移動。

2. 練功前一般要求解開衣褲,以直接揉摩為宜。姿勢第一至第八節,以正身仰臥為主。 


3. 揉腹時必須凝神靜慮,動作輕鬆、柔軟、緩慢運動,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勻暢,切忌閉氣著力。搖轉上身時不可過快過急,練功後應自感輕鬆舒適、無疲勞感為度。 


4. 每次如認真做,大約需要三十分鐘,越慢越好。倘若有事,早晚兩次必不可少。 


5. 練功期間,由於胃腸臑動增強等生理功能的變化,常會出現腹內作響(腸鳴音)、噯氣、腹中溫熱或易飢餓等現象,這屬正常的練功效應,可順其自然,無須做任何處理。

6. 凡腹內患有惡性腫瘤、內臟出血、腹壁感染及婦女妊娠期間,均不宜練此功。

 THE  END —

⊙文章轉載自網絡,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及時刪除。

⊙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最簡單的揉腹方法,幾乎可以治療一切慢性病!(附:九轉揉腹法詳細步驟)
    揉腹養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寫的《易筋經》中就有揉腹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唐代孫思邈也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益壽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攥《延年九轉法》便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揉腹的方法,並由顏偉繪圖說明。
  • 九轉揉腹法——最簡單的揉腹方法,可以對付很多慢性病!
    揉腹養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寫的《易筋經》中就有揉腹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
  • 腹軟必長壽,一招輕鬆打開腹部硬結(附「九轉揉腹法」視頻)
    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寫的《易筋經》中就有揉腹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底部附視頻詳解) 在唐代孫思邈也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益壽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攥《延年九轉法》便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揉腹的方法,並由顏偉繪圖說明。
  • 一套完整的揉腹法——延年益壽九轉法詳解
    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寫的《易筋經》中就有揉腹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唐代孫思邈也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益壽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攥《延年九轉法》便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揉腹的方法,並由顏偉繪圖說明。
  • 佛醫神功《易筋經》的基本功:揉腹法
    而少林版的揉腹法則是最簡單的練氣功夫。明代天啟四年版的《易筋經》開篇就是這個,說揉腹用於「守中積氣」而達到「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的目的,最終達到筋膜騰起、內壯外勇的功效。  練功要由內而外,我們鍛鍊身體也是如此。
  • 揉腹、推腹——幾乎可以解決任何慢性病!(附腹部按摩操作手法視頻)
    也就是說,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對應的蛛絲馬跡。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好處:當我們的慢性病牽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的時候,那時您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您會發現您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
  • 揉腹1月:腰細了4、5釐米,灸腹1年:慢性病全不見 ​
    當慢性病牽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時,那時您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您會發現您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中裡巴人說推腹那這些氣結,硬塊都是從哪來的呢?老話說,生一次悶氣,肚子裡就多一個氣結。
  • 最簡單的疏通腹部的方法,幾乎可以調理一切慢性病!
    中裡巴人說推腹:「當慢性病牽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時,那時您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您會發現您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
  • 揉腹可以減肥嗎
    很多人都知道揉腹部對身體有好處,能促進消化功能,能改善便秘症狀,能改善睡眠質量等,那麼揉腹可以減肥嗎?今天就來具體說說相關問題。揉腹可以減肥嗎中醫認為,人體腹部是「五臟六腑的宮城,陰陽氣血之源」;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被胃接受的水谷精微,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 女人揉腹不斷,百病不犯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攥《延年九轉法》便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揉腹的方法,並由顏偉繪圖說明。 方開,清代安徽新安(歙縣)人,是雍正年間著名養生家,他創編的「仙人揉腹法」,對保養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堅持揉腹,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餘,消食之道,妙應無窮,有卻病延年實效耳」。
  • 揉腹不斷,百病不犯!(附腹部按摩操作手法視頻)
    腹部的經絡如果不通,氣血必然不能上通下達,形成氣滯,時間短就消化不良、便秘、脹氣的小毛病,時間長了胃下垂等慢性病就找來了。揉腹可以促進氣血運化,充實臟腑,調節陰陽,五臟充實了,上下通和,升清降濁,去舊生新,外感的各種邪氣也可以驅除體外。重點就是可以補不足,瀉有餘。就像澆花一樣,先要把阻塞的管道疏通,水才能通達各處。
  • 科學養生 ▏健康小知識;揉腹養生壽更長,它是最好的自我保健方法之...
    科學養生 ▏健康小知識;揉腹養生壽更長,它是最好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防病治病功效多!揉腹養生壽更長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黃帝內經》就有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曾經寫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揉腹不但可防治胃腸病,而且對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腎炎、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輔助治療作用。
  • 道家秘傳延年九轉法「仙人揉腹功」
    延年九轉法,又名九轉延年法、仙人揉腹。氣功按摩著作。清·方開撰。此法以轉摩腹脘為特色,共計九法,每法均有圖與圖解。
  • 揉腹,散走一肚子的淤堵、濁溼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推薦一個很適合脾胃不好的人做的功法:揉腹。腹部這個地方,分別有肝、腎、脾胃、大腸和小腸這5個臟器分布,在揉腹過程中,可以通過疼痛反應和部位,來幫忙判斷身體問題。上面這個是我們手繪的腹部臟腑圖,大家在揉腹的過程中,在相應的部位如果有摸到硬塊,或者有脹痛感,那麼對應的臟器就出現了問題。
  • 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減肥、失眠、慢性病,一招解決
    生命因你的分享而精彩。發現肚子裡的水泡和硬塊文/惜悟不久前,看到一篇博文,說是一位民間按摩師,就靠給揉肚臍,幫著不少人減了肥,調好了小腿涼、性功能障礙以及其他慢性病。他說:肚子軟如棉的客人,身體基本上都無大礙;而凡是肚子硬綁綁的,問題總是多多。
  • 揉腹記
    ,也不知道揉腹居然可以帶來這麼多好處。 揉腹前的問題:腹瀉,吃了冷的就拉肚子不能喝牛奶,喝了就拉肚子有時平躺在床上打噴嚏,肚子會痙攣偶爾小腹痛,查不出原因,不過也不是很嚴重。看著人比以前瘦;早晨揉腹會特別精神,晚上揉腹會特別困,想睡覺;學會了用揉腹的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比如積食,咳嗽等;給孩子樹立了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榜樣;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改善,我從客戶那獲得的改善反饋,除了以上都說明的外,對月經的調理最明顯,量變多了,準時了,而且不拖拖拉拉了。
  • 道家秘傳延年九轉法,強壯內氣的「仙人揉腹功」!
    延年九轉法,又名九轉延年法、仙人揉腹。氣功按摩著作。清·方開撰。此法以轉摩腹脘為特色,共計九法,每法均有圖與圖解。堅持揉腹,動作熟練後慢慢每次都會出現胃腸蠕動的感覺,有時甚至別人也能聽到你肚子「汩汩」的聲音,這是內氣匯聚後運行通暢的表現。認真作完揉腹保健法,會感到明顯的頭腦輕鬆,疲勞感一下子消失,因為揉腹可以使中焦氣健運,清氣上升,頭腦輕鬆。
  • 老人揉了助眠,小孩揉了長高,青壯年揉了減肥抗疲勞,太好用~
    揉腹養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古人認為,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黃帝內經》有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孫思邈也說:「腹宜常摩,可祛百病。」現代醫學則認為,揉腹可增加腹部肌肉的血流量及淋巴系統功能,不但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對許多慢性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
  • 每天揉腹3次,堅持一個月變化驚人!成人也受益
    揉腹其實在唐代就已經有了,據記載:孫思邈常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養生方法。揉腹可以促進氣血運化、充實臟腑、調節陰陽,達到陰陽調和的狀態。揉腹可以調理一些跟臟腑相關的疾病,如成人胃下垂、痔瘡、小兒疝氣.寶寶經常消化不良、腹瀉、便秘也不妨嘗試揉腹,一般堅持7天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
  • 推腹沒效果?試試這個改良版,輕鬆推走慢性病!
    我們以前曾經多次發送過推腹的文章,倡導大家多推腹。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升級版的,推腹也可以作為一門實修功夫來做,具體來看看吧!我們經常做一做推腹,就可以把身體裡的一些垃圾排出去。因為腹部是我們身體三濁(濁氣、濁水和宿便)堆積的大本營。而且人很多情緒上的鬱結,包括很多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應的阻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