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時期的蜀漢,朋友們是不是想起了智冠天下的諸葛亮,他雖然是一個文士卻可以洞察時局,輕易把曹操、孫權玩弄於股掌之中手,幫助劉備從一個蹉跎半生都一事無成的人,變成了三分天下的蜀漢開國皇帝。
同樣作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其白馬銀槍的形象早已定格在人們心中,特別是他七進七出曹營,漢水之戰時"一身是膽"的身影在後世有著極高的人氣,在眾多三國背景的遊戲中屬性參數也非常高。
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蜀漢不光有謀臣武將而且講話還很好聽!在那個時代有3句最著名的髒話,全部都是出自蜀漢人之口,現在還成為網絡流行語、口頭禪。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這句話出自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口,發生在諸葛亮北伐戰役時期。當時諸葛亮帶著蜀軍在隴西地區作戰,魏明帝派遣大將王雙和老臣王朗和諸葛亮交鋒。戰爭還沒開始,擅長嘴皮子的王朗就以大義的名義諷刺諸葛亮為賊寇,言語裡透露著無上的優越感,隨後又招攬諸葛亮,承諾憑藉諸葛亮的能力可以在魏國做一個縣令。諸葛亮是什麼身份?他可是蜀漢的丞相、蜀漢的實際掌權者,被無數士兵奉為神明。王朗這句話簡直是侮辱諸葛亮。
諸葛亮並沒有因為王朗的人身攻擊而動怒,只看見他"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先舉例王朗家族好幾代人都是漢室忠臣,家規家訓也是忠於漢室,而王朗本人卻背棄自己的家族的信仰投靠曹魏,是為不孝。
王朗年輕時曾經受漢室的恩賜,從一個文士變成一個縣令再變成一郡太守,甚至還做過漢獻帝的老師,但為了榮華富貴卻拋棄對他有無上恩情的大漢,是為不忠。明知道魏國老百姓在曹魏的統治下生活過得非常艱難,他身為重臣卻不會勸阻皇帝,是為不仁。而現在兩軍對陣,王朗不僅沒有排好陣勢激勵曹軍士氣,最大能力保護曹軍的安全,是為不義。
這種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不僅沒有找個地方苟延殘喘,反而出來大漢官軍面前丟人現眼,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諸葛亮話剛說完,氣急攻心的王朗當場口吐鮮血墜落馬下,原來是被諸葛亮罵死了!至此這句話就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平時相互間調侃。
三姓家奴
這句話出自猛張飛的口中,張飛每次見到呂布都會大罵呂布三姓家奴,呂布每次聽到後毛髮炸裂,提著方天畫戟就朝張飛殺來。這句話為何讓呂布有這樣的反應呢,其實是涉及到呂布的黑歷史。
眾所周知呂布成長在并州,因為勇武過人被并州牧丁原看重並用心栽培,後來還收做義子,兩人常以父子相稱。呂布在義父的關照下成為曲長、校尉、將軍,甚至被欽定為丁原的接班人。按理來說丁原對呂布這麼好,呂布應該投桃報李才對。但實際上並沒有,董卓用一匹赤兔馬就策反了呂布,而且呂布為了向董卓示好還殺死丁原後帶著并州歸降董卓,從此被千夫所指。
後來董卓又認呂布為義子,逼迫漢獻帝封呂布為溫候,在內做董卓的貼身保鏢,在外做西涼軍的大將。而呂布在董卓忙的時候就和董卓的侍妾通姦,後來又在王允的教唆下殺死董卓。呂布本以為董卓死後自己可以掌權,但沒想到董卓的部將聯合起來將他趕出長安。都說人不揭短,張飛的話不僅揭了呂布的老底,而且在那個奉行忠孝的時代裡簡直就是戳呂布的脊梁骨,所以呂布才會有如此反應。這句話在現在已經不是侮辱人的意思,而是網友們用來相互間打趣、調侃的口頭禪。
在某眼中如插標賣首
這句話出自於"武聖"關羽口中,發生在白馬城。當時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帶著2萬大軍把曹操圍困在白馬城,顏良有萬夫不當之勇,曹操的部將樂進、張遼、徐晃等人都被顏良擊敗,顏良甚至揚言要活捉曹操。此時的關羽正在曹營待命,曹操特意請關羽支援,承諾戰後放關羽離去。關羽得知消息後突然睜眼,提著青龍刀就要殺顏良。曹操擔心關羽輕敵,特意叮囑關羽要小心行事。而關羽很輕蔑地回了曹操一句:"顏良在某眼中如插標賣首。"騎上赤兔馬就衝出營門外。
顏良大老遠看見曹營衝出一個人但卻很眼生,還以為是曹營裡一個無名小輩,舉著大刀就向關羽奔去。關羽本來就是一位猛將,現在有了赤兔馬的加持更接近無敵般的存在,兩人剛剛交手顏良的大刀就被關羽震飛,還沒等顏良反應過來,關羽手起刀落就把顏良斬於馬下。
袁軍因為顏良被殺後頓時軍心大亂,曹操在主帳裡面看得真真切切,抓住這個機會指揮張遼領著騎兵接應關羽,然後命令徐晃領著輕騎兵從右路包抄袁軍。不明所以的袁軍以為是曹操的機動部隊前來支援,紛紛丟下武器四處逃竄。這一仗原本是必勝的局面但卻被關羽扭轉趨勢,至此關羽的聲望達到了巔峰,他說的這句話也被人記錄下來,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為自己、為隊友打氣。
小結
事後也證明羅貫中的做法極好,儘管蜀漢最後還是避免不了被殲滅的命運,但蜀漢的人氣、知名度一直穩穩壓制曹魏,甚至在後世引發一股"蜀漢熱"。這其中除了蜀漢權臣習慣於以弱勝強之外,和他們搞笑、內涵的段子也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