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文官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開國皇帝。自稱是前漢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個值得考究,因為中山靖王的後代有五萬之多),一心恢復漢室江山,師從大學者盧植,與公孫瓚是同門師兄,為人重義氣,手下集結了眾多有志青年。黃巾之亂時參加起義軍,開始嶄露頭角,三顧茅廬請得智囊諸葛亮出山,聽從諸葛亮建議聯合孫吳抗擊曹魏,經過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確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蜀國首席智囊,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致力於輔助蜀漢,官拜丞相、武侯。政治上,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軍事上,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多少北伐;戰略上,與劉備隆中決策,確定三分天下的戰略;外交上,外聯吳抗魏;著名作品有《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是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蔣琬,字公琰,「蜀漢四相」之一,初期不理政事而不被重用,且險些被賜死,經諸葛亮求情開始被重用別得到其悉心培養,後開始屢受提拔,歷任尚書郎、東曹掾、丞相長史。諸葛亮病逝後接任其職責,總攬蜀漢軍政,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的言行,安定了諸葛亮死後眾人的危懼之心。
董允,字休昭,「蜀漢四相」之一,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黃門侍郎;諸葛亮準備北伐後,擔心後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於是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當時,諸葛亮北伐在外,董允在宮中經常敢於匡正劉禪的不當行為,為保持蜀漢後方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屢次被東吳官員言辭刁難,而能據理以答,辭義兼備,被孫權所賞識。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增強了蜀漢國力。
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馬謖之兄,馬良共有兄弟五人,人稱「馬氏五常」,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因此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讚譽。馬良與諸葛亮關係友善,曾奉命出使東吳,受到孫權恭敬的接待。劉備稱帝後,任命馬良為侍中,隨同劉備東徵東吳,在夷陵之戰中遇害身亡。
楊儀,字威公,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一直跟隨諸葛亮戰鬥直到諸葛亮去世。亮生前定蔣琬繼任,楊儀僅拜中軍師,心生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但楊儀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後下獄,自殺身亡。
法正,字孝直,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在定軍山戰役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蜀國武將
關羽,字雲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隨後跟隨劉備徵戰各地。被人稱道的事跡有陣斬顏良,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然而最後被呂蒙打敗,敗走麥城,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張飛,字益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官拜蜀漢右將軍,劉備登基後,任車騎將軍,與馬超並列,不同的是張飛手握實權。三國演義中張飛勇猛、魯莽、嫉惡如仇,實際上張飛歷史上也是殘暴,喜鞭將士。
趙雲,字子龍,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蜀漢五虎大將之一。趙雲遂義軍投靠公孫瓚,期間結識了劉備,不久兄長死後離開,於7年後再次遇見劉備後,開始效力於蜀漢,著名事跡有長坂救主,桂陽拒婚、諫止分封、空營拒曹、諫阻伐吳等,被譽為常勝將軍。
馬超,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官拜左將軍,五虎大將之一,與張飛並列。實際上,馬超曾經集結割據一方,然有勇無謀,起兵發曹,一敗再敗,最後投靠劉備。雖然地位很高,實際上一直得不到劉備的重用,最後抑鬱而終。
黃忠,字漢升(《蜀志》中作「漢叔」),蜀漢三老將之一,也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初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投靠劉備後,在定軍山戰役中,面對夏侯淵的精兵良將,黃總推鋒必進,身先士卒,將夏侯淵斬殺於定軍山,從此聲名大噪。劉備稱漢中王后,黃總被封為后將軍,次年,黃忠病逝,諡曰剛侯。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他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嚴顏,字不詳,蜀漢三老將之一,初為劉璋部下,戰敗被張飛所俘,寧死不屈,」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不接受投降,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後續事跡史書未有記載,唐貞觀八年,朝廷諡嚴顏為「壯烈將軍」,並追封嚴顏為忠州刺史。忠州人為了紀念他,將其出生地取名將軍溪,所在地名將軍村。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蜀漢三老將之一,以勇敢果斷著稱,多次參與北伐活動,擊敗南安郡太守遊奕,射殺廣魏郡太守王贇,隨姜維防禦魏將鄧艾、鍾會伐蜀。廖化最初為關羽主簿,兵敗被吳國俘虜,但用計逃回,隨劉備伐吳。廖化是三國演義中經歷了魏、蜀、吳整個興衰過程極少數人中的一個,蜀國滅亡後,廖化被徙往洛陽,於半道病逝,享年七十餘歲。
魏延,字文長,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隨後又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然而因為多次向諸葛亮請求領兵未得到允許而心生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馬岱,字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馬岱追隨兄長馬超逆戰曹操於潼關。兵敗後隨馬超投奔漢中依附張魯,後歸附劉備。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爭權,馬岱奉楊儀命率軍斬殺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兵敗退還,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馬謖,字幼常,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然而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蜀國美女
黃月英,武侯諸葛亮的妻子,史稱其長相醜陋,黃頭髮,黑皮膚,但才華卻與諸葛亮相當,黃月英是東漢末年名士黃承彥的獨生女兒,從小耳濡目染,熟讀經史,正史上對她沒有詳細記載,但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成功她的存在功不可沒,像木牛流馬、羽扇成說、巧鑑夫情皆說明了她的才智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