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2020-12-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大眾網】;

7場重量級教育家最前沿的主旨發言,14場精彩紛呈、觀點鮮明的論壇報告,360分鐘碰撞與激發共探基於新技術的未來教育……當教育即將進入4.0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成為新常態,如何促進教與學的變革與創新?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未來教育常態

「學習的過程中要多動腦筋,要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是最主要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顧明遠在論壇致辭中談到,新的技術需要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在於思維的改變,思維可以改變世界。課堂教學要注重思維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發展思維。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教育部特聘教授李政濤也有同感,他在《走向雙向混融教學的新時代》主旨報告中介紹說,線上教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老師不能替代學生體驗與思考,而是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混融教學的變革,歸根到底是育人的變革,要提升育人的質量。

應對與挑戰並存

全面提升師資隊伍信息化教育素養

在教育大咖雲集的論壇中,專家們普遍認同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後,全國中小學已經全面複課復學,但是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將成為常態。相比傳統教學,線上教學有短板,同樣也有著明顯的優勢。不可否認的是,線上教育正在重塑學校教育形態。杭州市春暉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田冰冰在《全面謀劃師生共同成長的信息化新路徑》主旨報告中分享說,信息化時代催生著教育的巨大變革,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牽繫著教育的未來,學校非常關注教師的成長,在課程設置方面,建設雙線路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策略方面,多措並舉,探索可持續的在線教師教育課程,師生共同成長,才能共同站上課程改革新的成長舞臺。

「課程的核心是讓學習與生活深度連接,把學生置於開放的真實世界中解決真實性問題,其核心目標是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培養。」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唐曉勇在《互聯時代的課程統整:統整項目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的主題演講中分享說,「統整」「項目」「技術」是課程三大關鍵詞。統整是指用整合的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構,聚焦於學科融合和跨學科學習;項目是指課程形態,以項目學習的方式進行課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是學習的底層支撐,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網際網路+教育

中國教育正在快步邁進4.0時代

北京市東城區培新小學,北京市東城區永生小學書記兼校長張燕在《疫情之後,教研的深與淺和快與慢》的主題演講中強調,「網際網路+」時代,催促疫情下的中國教育快步邁進4.0時代。網際網路已經改變了教師的工作模式,也改變著教師的教研模式,老師要具備專業能力、轉化能力、引領能力和育人能力,並不斷在反思中慢慢深化提升。

武漢市光谷第二小學校長賀清文在《疫情催生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新樣態》的主旨演講中談到,當時武漢地處疫情中心,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學校開辦了雲學校,豐富了雲課堂,線上教學順勢而生,信息技術對未來教育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在探索線上教學的新路徑時,賀清文提出翻轉課堂讓線上教學「活」起來,課後答疑讓線上教學效果「好」起來,微課引領改變學習方式。

攜手共創未來

百校聯盟組建創新性學習項目群

據了解,去年10月,青島嶗山區麥島小學站在跨越百年的新起點上,向全國中小學發起了「課程星球」百校聯盟,以「信息化賦能學校發展」為主題,舉辦未來教育先鋒論壇,共享教育信息化成功經驗。今年聚集全國教育專家在雲端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當天上午在主論壇環節,來自全國著名的7名教育專家發表主旨報告。在下午的2個分論壇上,分別以「後疫情 新教育:誰動了線下教育的奶酪」「5G立方體:開啟教育新技術的各種可能」為專題,開啟14場論壇報告與討論。

青島市嶗山區麥島小學校長、「課程星球」百校聯盟秘書長楊屹在《「共創未來」——百校聯動創新型學習項目群》談到,《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特別提出,要「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為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核心素養,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課程與教學的創新改革,有力推動高位教育公平。百校聯盟擬組建「共創未來」創新性學習項目群,以「項目賽事」為抓手,以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的變革為目標,通過複製性較強的賽事,推動聯盟校的協同發展。

新理解新舉措

後疫情時代重塑學校教育新樣態

在「後疫情 新教育:誰動了線下教育的奶酪」的專題中,濟南市行知小學書記、校長王豔鳳擔任主持嘉賓,共有七名專家發表分論壇報告。他們分別是北京小學副校長於萍的《立足「三生」教育,構建在線教育新樣態》,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副校長葉萌的《後疫情時代學校德育機制創新實踐》,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馮偉的《融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東北師範大學西湖實驗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劉春煥的《空中課堂對後疫情時代教學管理的啟示》,北京師範大學卓越實驗學校副校長王善剛的《後疫情時期育人新舉措》,慈谿市文谷外國語小學教務主任華春丹的《小學低年級疫情環境下優化親子關係的「文谷稻田行動」》,青島市嶗山區麥島小學副校長江寧的《探索線上線下多樣態學習方式》,交流分享後疫情時代育人的新理解、新舉措。

特級教師,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先進工作者,深圳市坪山區碧嶺小學校長何瑩娟點評說,在教育的方式上,她非常強調「動」,教師靈動、學生主動、多元互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動腦、動口、動手、動心動情。圍繞「生動教育」展開的三個教育改革探索分別是,「網際網路+遊戲化智慧學習的策略研究」,三網融合背景下的習作研究和「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杭州市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在點評環節表示,如何從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管理機制運營,適應後疫情時代後的教育,現在線上、線下教育最大的難題,是評價的研究,比如如何評價學生成長、經歷,獨特的感受和經驗,這些如何學生的激發學習的興趣,這是非常有難度。此外,最緊迫的是,學校圍牆打破的時代已經來到了,如何實現學校、社會和家庭一體化的創新,探討學校如何發揮樞紐、引領、實踐的作用。

基於5G立方體

自主、合作探究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型

慈谿市文谷外國語小學校長吳剡芝擔任「5G立方體:開啟教育新技術的各種可能」專題的主持嘉賓,七名專家發表分論壇報告,他們分別是青島市嶗山區麥島小學教學研究部主任左蕾的《疏通閱讀路徑 讀轉線下線上》,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淮河小學副校長呂穆娜的《後疫情時期的課堂教學創新》,華南農業大學附屬小學辦公室主任楊瀚濤的《以賽促學以賽促訓——華農附小編程教育》,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毛輝的《基於雲平臺的小學英語表現形式評價研究》,深圳市坪山區碧嶺小學教師黃奕敏的《技術+,讓課堂更生動》,嶗山區第三實驗小學副校長王紅傑的《 「主題式」校本教研 成就教師專業自覺》,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導主任葉婉貞的《切準學習方式變革的契機——後疫情時代的課堂觀察》,分享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在線教學模式探索。

點評嘉賓,國家級骨幹教師,東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王顯才表示,要關注人的核心素養培養,最重要的是實現自主、合作和探究,今天七位專家的報告,看到課堂教學發生的變化,在人工智慧化時代實現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可見在新技術、新方法的助力下,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變革,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通過工具端,撬動了教師端、學生端的轉變,因此推動構建教師的新基本功,進一步探討課堂教學的新模型。

教育信息化再發力

青島大力推進教育深度融合與創新

青島市教科院院長柴清林在致辭中表示,山東青島作為全國首個連續三年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城市,編制起草了《青島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與創新。今年疫情之下,青島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統籌安排的「名師空中課堂」,集中各學段、各學科的名師名課堂,在雲端守護百萬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將成為教育的新常態,繼續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發展。

「麥島小學是嶗山區局屬優質學校,也是嶗山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青島市嶗山區教育工委副書記張青海表示,「課程星球聯盟」相聚雲端,共同探討立德樹人的新理念、新舉措;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集百校聯盟之力,互學互鑑,共同提升;分享實踐成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共商教育信息化的新風向。導向鮮明、意義深遠!相信,本次論壇必將促進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發展,必將更大提升教育的社會貢獻力。

相關焦點

  • 線上線下融合互補,構建實驗教學新模式
    山東科技大學第21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期間,學校對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實現教學模式的探索進行了報導,並將其作為本科教學優秀案例進行了分享,為我校實驗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在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將課堂教學搬到了網上。但對於特點鮮明的化學類實驗課程如何開展線上教學,一時間讓教師們手足無措。
  • 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教培機構如何開啟OMO教學模式?
    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的關係,不是顛覆,也不是對立,而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即OMO模式的發展過程。教育行業的 OMO 模式,從具體形式上,是指以提升教學效果與體驗為核心,通過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打通教育服務的各環節的數據,並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真實學習場景,去實現標準化的流程以及個性化的服務。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回望2020這特殊的一年,線上線下加快教育融合,湧現出未來教育改革的新圖景,新樣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將引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處長錢曉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十四五」將是教育信息化跨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在線教育新模式創新將成為推動學校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
  • 教育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原標題:教育產業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行業還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謝嵐即將過去的2020年,教育行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在衝擊下艱難求生,另一方面線上教育機構站上風口跑馬圈地。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教育產業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行業還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謝嵐即將過去的2020年,教育行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在衝擊下艱難求生,另一方面線上教育機構站上風口跑馬圈地。越來越多的教育企業開始思考疫情背景下行業發展方向,線上和線下、教育和技術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王大亮採用慕課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通過「融合式、混合式」創新的教學模式,力爭做到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一直以來,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教育研究者與教師們熱切討論並不斷突破嘗試的話題,而今年疫情的突然到來無疑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劇烈衝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是一個柳暗花明的絕佳契機。
  •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而現在受到底層基礎技術的迭代和5G等網際網路設施的不斷升級,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形態,整體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學習是未來趨勢未來的教學模式將打破班級、年齡甚至學校的限制,學生們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學習共同體,老師們亦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教學共同體。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獲官方認可,動因體育OMO交出滿意答卷
    近日,《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其中,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方式被放在了重點支持發展新行業業態中的第一個。疫情下,在線教育被按下快進鍵,而政策進一步做出了首肯,教育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吉林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未來教育模式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 OMO成主流 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導語今年,OMO無疑是教育行業最火的詞語之一。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停課,強大的線上能力成為教培機構贏得流量、維持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撐。經歷了一輪生死考驗後,如今,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不少學生選擇重新回歸線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正被更多教育企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傾斜。
  • 白城師範學院組織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專題網絡培訓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1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楊應)5月8日-10日,白城師範學院組織全校在崗教師參加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專題網絡培訓活動。本次網絡培訓共安排3場專題報告。西南大學吳能表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戰德臣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林旺教授分別作了題為《理念·策略·規範》《同步異步混合教學——一種改變傳統實體課堂的新模式》《從新鮮感到新常態——基於智慧教學系統改進課堂教學》的專題報告。
  • 竇桂梅談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直面挑戰,關注完整人的成長
    三是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初步探索。清華附小用了如ClassIn、雨課堂等平臺,對融合的學習方式變革實踐研究。 竇桂梅說,此次直播課塑造了新中國的教師新形象,但大家仍處於摸索階段,還存在著線下課堂移植到線上的現象,難免「水土不服」。線上教學的策略也不同於線下,仍然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而策略的缺失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效益。 這些實踐表明,清華附小正處於線下教學比較成熟,線上教學逐步成熟的階段。
  • 聚焦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變革「課程星球」百校聯盟給您寄出邀請函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國中小學延遲開學,線上教育成為「剛需」,信息化教學經歷了一場大考。作為在全國率先開展教育信息化的城市,青島自2015年以來,連續三年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編制起草了《青島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
  • 國家發改委: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部分學校先行先...
    多知網7月16日消息,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昨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公布了《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  具體來看,要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 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中福會供圖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 無人機加入護校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記者 陳靜)防控疫情、力行節約不浪費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成為上海中小學生開啟新學期的「關鍵詞」。1日,上海150餘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未來學習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線上、線下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混合在一起。」未來學習將通過內容與技術相互賦能與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而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方式將進一步拓展教育場景,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學習效率,逐漸積累並打通學習數據,滿足高層次個性化教育需求。
  • 圓桌論壇一: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融合是趨勢所向
    高寒:我是翼歐教育的高寒,剛才聽到林總講到相當於從校內走向線上。我們公司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疫情之前我們就是做在線直播上課的系統,今年也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算是從線上走進了校內,我們也會服務教育培訓企業的線上直播授課的功能,也會給中小學生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
  • 在線教育無法「一統天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新常態
    對於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俞敏洪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可能會是未來最大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從無形資產、成本優勢還是網絡效益、遷移成本來看,線下線上融合是最經濟的模式。對此松鼠Ai CEO兼聯合創始人周偉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線上線下開裂討論的局面最多還有兩年,未來一定是深度融合的。
  • 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專注英語教育 線上線下需融合發展
    2020年至今,疫情打亂了教育市場的發展節奏,相應的,也在迅速改變教育行業的市場格局。這一年,線下教育機構遇到挑戰,企業的生存能力、應變能力等承受前所未有的考驗。同時,在線教育站上風口,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在論壇現場表示:「作為一家頭部教培機構,我們體會比較深刻的就是兩個字『活著Surv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