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2020-12-21 新浪財經

原標題:教育產業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行業還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要邁太大」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謝嵐

即將過去的2020年,教育行業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在衝擊下艱難求生,另一方面線上教育機構站上風口跑馬圈地。越來越多的教育企業開始思考疫情背景下行業發展方向,線上和線下、教育和技術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12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京召開。當日舉行的圓桌論壇上,在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的主持下,包括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世紀海航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林水源、三好網總裁餘敏、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和翼歐教育副總裁高寒在內的教育產業大咖齊聚一堂,深入探討線上線下教育如何融合、高昂的獲客成本現狀如何破解等業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對明年行業前景充滿信心

面對波瀾起伏的行業大勢,嘉賓們首先各自選擇了自己的年度關鍵詞,表達對2020年整個行業的感受。

於大川表示,對於豌豆思維來說,2020年應該用三個詞來形容:年初的如履薄冰,年中的乘風破浪,現在的元氣滿滿。「年初的時候我們確實不知道這次疫情會有多大影響,所以當時非常緊張,不過大家還是充滿創業精神的進行自救。期間豌豆增長非常快,單月不斷創出新高,併購了行業非常大的同業機構。站在年末的時間點,感覺還是充滿希望的,2021年這個行業應該是有很大的機會。」

餘敏認為2020年是「冰」與「火」的一年。「冰」是疫情讓很多線下教育機構很痛苦,「火」是指線上教育燒錢。「整個教育行業在2020年都是不太踏實的一年,也是很忐忑的一年,但是整體來講,我個人對2021年還是充滿信心的。哪怕是有階段性的回落,未來還是會上漲,包括疫情結束之後,可能線下也會恢復元氣。」

孫鵬選擇了「活著」作為年度關鍵詞。「今年年初我們線下的學校基本上全部關閉,用了大概兩周的時間把線下所有學員轉移到了線上。疫情期間我們的內部效率在提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就是為了最終能夠堅持得更久。」

「要是我選一個詞的話,我會選『融合』這兩個字。」高寒表示,疫情不僅讓教育培訓企業開始大量做線上課程,中小學其實也都開始上在線課程。「過去的半年時間裡,我們也和很多學校一塊推進這件事情,現在逐漸看到有階段性結果出來。2020年應該是線上線下融合的一個元年或者是起點。」

線上線下融合內涵變豐富

談及疫情影響下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加速融合,與會嘉賓從自身企業的實踐出發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和建議。

高寒認為,這絕對不再是線下培訓機構額外去開一個線上的課程,其內涵會變得更為豐富和深刻,主要體現在幾個層面:一是教學資源變得融合;二是教學形式的融合;三是硬體平臺包括教學硬體線上線下的融合。

孫鵬介紹說,英孚其實從1996年開始就做了線上平臺,到了2005年開出了第一家線下學校,並堅定了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方向。「過去十五年,我們在線下的拓展比較大,原因是線下的體驗會好很多。當然,我們判斷5G到來後,隨著技術層面VR等虛擬技術出現,可能線上的體驗會更好,所以線上和線下最終還是會走向融合。」

林水源表示,編程教育是比較細分的領域,在中國的三四線乃至部分二線城市並沒有對應的人才供給。「所以我們進一步採用現在很火也很成熟的『在線雙師直播大課』方式,通過這種模式供給,滿足行業目前發展的需求。」

「問題的出發點一定不是我要融合以及如何融合,一定是家長需要什麼、用戶需要什麼。」餘敏強調,「三好網的主體教育形式完全是在線上完成的,原來我們開過線下的學校,確實是經營不過來。三好在線下的布局更多考慮的是招生,我們可能要降低獲客成本,進行本土化教研的布局,希望把我們的教學做得更加有針對性。」

於大川則笑言:「我們不是幹教育的,而是幹網際網路、體育和遊戲的。抱著對行業批判的態度進來以後,幹了很多迭代和創新,我們用遊戲、動畫、強互動和共享重構了整個教育體驗環節,發現原來教育還可以這麼做。這些事情很多機構壓根就沒有想過,所以就發現我們這幫機構突然崛起了。但我覺得這種崛起和衝擊對線下機構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些技術和體驗早晚會為他們所用。」

他也建議,短期內一個公司應該聚焦,先把線上做到極致再做體驗,或者先把線下做到極致,「不要著急做所謂的OMO,步子邁得不要太大」。

擴科破局獲客成本難題?

為了提升用戶留存率和降低獲客成本,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走上了提供更多教育類型產品的擴科之路。

「獲客類似於做品類,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就會想多做點什麼。做品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上下遊拓展;另一種是針對同一人群在不同需求上拓展。」餘敏表示,「其實我更欣賞同品類,圍繞同一個類別的同一個年齡層的用戶需求服務是相對來講更摸得清需求的。」

高寒表示,擴科需要非常好的團隊,尤其是在教研、老師和運營方面,都是很複雜的一套事情。所以翼歐現在和國內外各大出版機構合作,希望把教育資源電子化,形成一個資源中心,然後搭配一些課堂設計和教研服務,幫助機構提升自身拓客的能力。

對於在擴科方面應該選擇內部孵化還是外部整合併購的問題,與會嘉賓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建議。

「我們自認為很難去孵化出一個像樣的團隊。我不認為一個機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自身生長出來這麼多科目,尤其是重要的科目,不管是語文、數學、英語甚至編程都需要大量的教研、實踐、總結、用戶的體驗數據。」於大川表示,「基於這樣的條件,我們的擴科只能是不斷去找那些有夢想的團隊,然後大家一起做更大的事情,相信這個團隊足夠專業,足夠有累積,然後變成一種井噴的需求。」

「不妨整合那些從未接觸過市場的師資和教研團隊,因為可能會更加容易融合現有的組織基因。」對此,林水源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種人才還是蠻多的,一直專注於公立學校體系幾十年在做學科,沒有碰過任何市場。我們接觸過很多公立學校的優秀教師團隊,特別是離退休的,很多特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真的非常好。」

相關焦點

  • 教育產業大咖熱議線上線下融合:明年行業還有很大機會 但「步子不...
    12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京召開。當日舉行的圓桌論壇上,在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的主持下,包括豌豆思維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於大川、世紀海航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林水源、三好網總裁餘敏、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和翼歐教育副總裁高寒在內的教育產業大咖齊聚一堂,深入探討線上線下教育如何融合、高昂的獲客成本現狀如何破解等業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 圓桌論壇一: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融合是趨勢所向
    高寒:我是翼歐教育的高寒,剛才聽到林總講到相當於從校內走向線上。我們公司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疫情之前我們就是做在線直播上課的系統,今年也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算是從線上走進了校內,我們也會服務教育培訓企業的線上直播授課的功能,也會給中小學生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
  • 翼鷗教育副總裁高寒:今年是線上線下融合元年 二三線下沉市場有更...
    本報記者 王麗新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給教育普惠帶來新的機會和無限可能,偏遠山區的孩子在接觸外面世界的同時,也有機會通過ClassIn下一代教室等平臺實現與北京、上海等頂級中學學生異地同步上課,共享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 線上不可能取代線下!利瑪竇黃平:現在是擴張的好機會,明年是線下教...
    4、現在是一個擴張的好機會,我樂觀地認為明年會是線下教培大年,今年所有的工作布局都將為明年打一個紮實的基礎。 以上是竇教育董事長、江蘇雄孩子機器人董事長黃平的思考和判斷。
  • 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中福會供圖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 無人機加入護校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記者 陳靜)防控疫情、力行節約不浪費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成為上海中小學生開啟新學期的「關鍵詞」。1日,上海150餘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教育的方式也被迫發生變化。疫情期間,孩子們也不得不暫別喜愛的校園,迎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假期延長生活。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
  • 英孚教育孫鵬:線上線下必將走向融合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12月18日,《證券日報》以「破浪 融合」為主題,舉辦《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等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2020年疫情對教育行業市場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專注英語教育 線上線下需融合發展
    疫情暴發後,英孚中國迅速將25萬名學員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疫情期間英孚教育的內部效率也在不斷提升、優化,在保證學員的學習進度與體驗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並提升運營效率,就是為了能夠堅持得更久。」「英孚教育自1965年成立至今,主要致力於語言培訓、出國留學遊學、學位課程和文化交流等項目。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教學改革潮流中,國家督學、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民辦中小學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國順認為線上與線下融合,給校長們帶來更多跨文化、跨專業以及跨學科的融合教育理念。
  • 專家訪談: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同時,還能通過線上、線下合作共享優質師資資源,有效改善師資匱乏的問題,儘可能消弭地域、貧富等差異,讓孩子們有機會接受同等同質的教育,讓更多的人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周貴:如果能夠很好地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就能實現「1+1>2」的效果,這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
  •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新消費趨勢顯現
    央視網消息:今年以來,疫情限制了很多線下的消費場景,同時也加速了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在北京一家少兒編程教育機構,一堂線上的編程課正在進行。
  •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費蓬勃發展!美術教育市場未來或超千億……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今年以來,疫情限制了很多線下的消費場景,同時也加速了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在明年擴大消費的工作任務中,重點之一就是培育新型消費,推進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作為家庭消費的重點領域,教育領域線上線下的融合正在提速。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未來學習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線上、線下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混合在一起。」未來學習將通過內容與技術相互賦能與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而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方式將進一步拓展教育場景,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學習效率,逐漸積累並打通學習數據,滿足高層次個性化教育需求。
  •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而現在受到底層基礎技術的迭代和5G等網際網路設施的不斷升級,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形態,整體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學習是未來趨勢未來的教學模式將打破班級、年齡甚至學校的限制,學生們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學習共同體,老師們亦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教學共同體。
  • 瑞思OMO:線上線下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離不開瑞思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的探索與轉型。 隨著疫情穩定,線下課程恢復,但教育機構們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時代已經來臨, 「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往的純線下的教學模式。」梁健說,改變產品形態,既是當下的最佳選擇,也是主動擁抱大勢所趨,「OMO的形態與未來教育不謀而合。」
  • 線上與線下教育融合發展 KOOV探索機器人編程賽事新模式
    這是索尼連續第四屆在上海舉辦機器人編程賽事,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比賽進行了全新的嘗試——首次全程在線上舉行。主辦方將小選手們分別安排在各自的學校裡,並通過網絡即時下達比賽指令,使選手們同時開始製作。評委們則以直播的形式實時觀看小選手的賽場表現,並通過大屏幕遠程指導,最後綜合作品的完成度、創意度與小選手的表達能力進行線上打分。
  • 竇桂梅談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直面挑戰,關注完整人的成長
    竇桂梅說,有一位27年教齡的體育老師,操場上的硬漢上課很少用課件,大多是通過現場的口令來組織教學。「停課不停學」將課堂搬到了線上,這位老師竟然學會了11項線上教學新技能,疫情期間指導130餘名學生堅持體育鍛鍊打卡13000多次,線上視頻指導課50餘節。 這樣的故事給竇桂梅很大啟發和思考:一個人遇見了突如其來的事件會有怎樣的改變,以及我們在原有的線上教育基礎上又有怎樣的迭代發展。
  • 在線教育無法「一統天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新常態
    對於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俞敏洪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可能會是未來最大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從無形資產、成本優勢還是網絡效益、遷移成本來看,線下線上融合是最經濟的模式。對此松鼠Ai CEO兼聯合創始人周偉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線上線下開裂討論的局面最多還有兩年,未來一定是深度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