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2020-12-18 南方新聞網

月2日起,廣東開展線上教育,1606.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如此大規模地在家參加線上教育,對於廣東師生而言均屬首次。專家指出,這也是對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諸多啟發。

  南方網訊 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延遲開學的剛需。3月2日起,廣東開展線上教育,1606.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如此大規模地在家參加線上教育,對於廣東師生而言均屬首次。專家指出,這也是對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諸多啟發。

  「這段時間一直在家參加線上學習,回到學校上課反而有些不習慣。」5月底,廣州小學生劉同學返校,回歸線下學習,適應線上教育向線下教育的轉變。

  隨著各地返校複課,師生回歸線下教育主陣地,線上教育將何去何從?線上線下融合是否將成教育發展方向?這些問題備受關注。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錢冬明,卓越教育高級副總裁周貴,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校長孫凱進行探討。

  經驗:上網課的效果因人而異發揮線上線下各自優勢

  南方日報:停課不停學期間,學校、培訓機構在線上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嘗試?有哪些經驗?

  孫凱:疫情期間,我們將所有線下課程轉為線上,有些學生無法一下子適應。為了保障線上學習的效果,我們開發出語音問答、語音彈幕、拍照上牆、小組PK答題、作業互相批改等項目,增強課堂參與感,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將AI等技術應用其中,在課堂體驗和教學效果方面結合語音識別、智能批改、隨堂測驗等功能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周貴:目前,卓越教育已線下複課,但春季班課程還是繼續在線上開展。在線上教育期間,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線上教育的效果會因人而異:有些學生確實很好地適應了線上教育,並且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但線上教育缺乏線下教育的氛圍,而且有些學生自覺性不夠,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

  線上、線下教育各有其優缺點,線上教育可以實現數據化,能夠精準分析學生的個人情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提升計劃,但互動性較差;線下教育更有溫度,能夠實現面對面的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但針對性不如線上教育強,有些學生在已經熟悉掌握某個知識點的情況下仍需要聽老師講課。

  吳穎民:總體來說,學校經過這段時間的線上教育,也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廣大教育工作者認識到線上教育的可行性,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教師開展線上教育的能力還不夠,體現在對教學平臺功能不了解、軟體運用不熟練等方面。

  孫凱:網際網路和科技的發展,正在重新解構教育,未來的教育模式應當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線下融合能夠幫助老師從傳統的、低效率的教學工作中解脫出來,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同時,還能通過線上、線下合作共享優質師資資源,有效改善師資匱乏的問題,儘可能消弭地域、貧富等差異,讓孩子們有機會接受同等同質的教育,讓更多的人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周貴:如果能夠很好地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就能實現「1+1>2」的效果,這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現在我們的教學也以線上線下融合的形式在開展,課前的預習、課中的練習、課後的作業和報告都以線上的形式開展,課堂授課和小組討論等則主要以線下的形式開展,兩者結合,提升了學習效率和效果。

  挑戰:防線上線下融而不合從內容設計方面解決

  南方日報:目前,在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方面,是否有一些難點需要解決?

  錢冬明:線上線下融合,在教學模式上如何適應新教育技術也是一個挑戰。對於教師來說,要防止出現線上線下「融而不合」、技術和教學分離的兩張皮現象。何謂兩張皮?有些教師直接將線下課程做成PPT或視頻「搬」到線上,沒有發揮線上教育個性化輔導、數據統計分析等優勢,技術不能很好地服務於教學;有些教師沒有將線上教育融入線下教育,這些都是線上線下兩張皮的問題,需要直面和解決。

  吳穎民:線上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種體現,而教育信息化未來將成為常用的手段。但線上教育新形式並不能代替目前的學校形態,因為常規的學校教育可以給孩子們更為系統、完整的教育,這其中包含許多親身經歷的實踐體驗,是線上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教育發展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其實是一種混合式的教育,這是一個很豐富的概念。如何融合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融合的時機、融合的方式、融合的內容等,但是融合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最重要的是要解決教育資源配置和整合效能的問題,比如前置性學習可以用線上渠道,需要學生即時互動和反饋的環節可以用線下渠道。

  必須注意的是,線上線下教育要解決好銜接和互融的關係,兩者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開來。要從內容設計、進度銜接、形式互融、條件保障等方面將兩者有機結合。

  孫凱:如何讓學生在線上學習也能享有線下一樣的學習體驗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不斷創新,傳統的在線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越來越多的在線教育企業通過應用人工智慧、AR、VR等科技手段,使得線上教育在輔導個性化、數據可視化、效果可視化等方面優勢更加突出,從而顯著提升孩子互動感、專注力及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效果。

  以學而思培優為例,疫情期間,我們將所有線下課程全部轉為線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兩個普遍性難題。一個是面授班的學生需要調整、習慣在線學習方式。另一個是,線下業務要快速轉型成線上業務,包括教研、教務、管理等各個環節。針對前一個難題,我們通過技術手段和授課方式,加強線上教育的互動性、趣味性。針對後一個難題,在確定將線下課轉為線上課後,我們組織了多場針對不同內容的在線視頻培訓,幫助面授老師短時間內適應線上系統,熟悉授課平臺,改變課堂互動方式,並且組織老師重新進行適合線上交互的磨課、練課、備課,保障線上教育的效果。

  未來: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對課程研發要求更高

  南方日報:要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未來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吳穎民:我覺得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公辦學校要增強危機感,自覺運用線上教育手段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可以看到,在疫情防控期間,培訓機構等企業單位更有市場敏感性,對線上教學的嘗試更深入。公辦學校可能缺乏危機感,線上教學的步子邁得相對小些。但無論怎樣,公辦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也在此期間嘗試了線上教學,跨過了線上教學的門檻,接下來可以繼續深入探索這方面的試驗。

  周貴:做好線上線下融合,首先要提高數據化的能力,包括研發數據化、教學過程數據化、服務過程數據化、市場招生數據化和管理數據化,這是很重要的基礎。只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才能為學習者提供更為個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教育,而不是把線下課程通過一個軟體就「搬」到線上。

  其次,要提高教師線上教育的能力。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表現形式大不相同,有些線下教學水平很高的教師,在線上的表現力就一般,在如何和學生互動、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不如線下,這些老師需要強化線上教學能力的訓練。

  同時,教研能力也需要提高。線上線下融合後,教學會越來越以學習者為中心,會越來越碎片化,不一定像現在一樣有「完整的一學期」這樣的概念了,而是在學習者想要學習某個知識點時,就要提供相應課程。

  錢冬明:做好線上線下融合工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從全局視角來開展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建設,包括教育部和省市教育局,要及時開展多層次的、通用類的教學資源建設,比如基於知識圖譜的課程或者課件內容建設,並重視資源建設後的應用。要杜絕政府建的資源教師不用,教師用的資源政府沒建。

  同時,要重新構建學校教育信息化裝備,樹立從只是在學校內部使用或者教室內部使用,擴大到校內外一體化的觀念。比如能否給教室配置帶攝像頭的顯示大屏,能否給教師配置數字終端而不是臺機,比如能否真正建立學生數字終端的BYOD模式(指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用在課堂上指帶自己的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去上課),同時學校要提供公共服務的數字終端給弱勢學生,有條件的話應該提供給全體學生。

  此外,要重視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可能進一步拉大城鄉鴻溝的趨勢,關注薄弱學校、弱勢群體等的信息化裝備投入、應用和培訓等。

  南方日報記者 馬立敏

  統籌 邵一弘

相關焦點

  • 教育行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發展模式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授課教育模式深受打擊,逐漸興起線上教育。當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線下教育復甦,則開始流行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發展模式。但是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該如何融合呢?教育培訓機構該如何轉型?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編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 高林: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位化教學資源和學習環境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活動中,職業教育領域相關專家學者、職業教育院校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人才培養、辦學模式、未來發展等方面面臨的新契機和新考驗。「職業教育現代化是學校和企業的共同責任。」
  • 騰訊教育年度盛典科汛林文仲:教育線上線下融合OMO模式是必然趨勢...
    12月2日,2020「迴響中國」騰訊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活動以「共迎挑戰 共贏未來」為主題,邀請知名教育政策專家、傑出教育機構領導者、教育研究與教育投資機構、教育媒體人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教育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教育創新和變革出謀劃策。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而這次轉型線上,也使得他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過程中的磨合與掙紮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培訓教育行業狀況的調研報告》,不同模式的機構營收影響狀況不同,受衝擊最大的仍然是線下機構,其次為線上線下融合機構。
  •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費蓬勃發展!美術教育市場未來或超千億……
    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這種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育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接受。學生家長:也有一部分是線上的可能佔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學生家長:線上五分之二,線下五分之三。為了適應需求的變化,線下教育機構向線上轉型的趨勢也在提速。某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區域負責人郭德瑞:以單校區為例,我們去年是360個在讀生,今年已經到了580個在讀生。面向未來我們希望能夠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利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
  • 大鵬教育注重線上教育與線下實踐相結合 引領學員進步
    作為線上教育新平臺,大鵬教育所採用的「網際網路+教育」的教學模式受到廣大學員的青睞與喜愛。在精進線上教育的同時,大鵬教育同時注重學員的線下體驗。近期,大鵬教育成功舉辦「帶你去看展」活動,傳承文化藝術,豐富學員生活,引領學員進步。
  • 線上線下相結合,全資源共享商業運營模式
    在消費升級和新興技術推動下,新零售產業蓬勃發展,萬億市場規模加速形成。隨著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者對於場景的選擇也更加不確定,作為主力消費人群的80、90後既鍾情於線上消費的商品豐富、價格實惠、送貨上門,也享受線下消費的即到即買、現場體驗、質量可靠以及完善的服務。
  • 線上線下相結合 呵護心靈促成長
    武漢紡織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總共32學時共計2學分,其中線上16學時1學分、線下16學時1學分。為了提升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建設了「你好,大學新生」線上課程。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線下課程的前置課程,「你好,大學新生」線上課程與學校迎新網同時開通,意味著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課時間前移到開學之前。
  • 網絡教學有利有弊 專家稱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是未來趨勢
    【解說】眼前這位正在直播的不是主播而是一名教師,王光明是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高一物理教師,他採用這種線上教學已有2周了。疫情期間廣大學校都採用這種線上教學的模式,壓感筆代替粉筆,筆記本電腦代替黑板,上課都是通過電腦屏幕。老師和同學表示,這種線上教學的模式的優勢就是整合資源和回播。
  • 吉林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未來教育模式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 民企闖關記:俞敏洪:線上線下結合教學將是中國民辦教育未來主流趨勢
    (抗擊新冠肺炎)民企闖關記:俞敏洪:線上線下結合教學將是中國民辦教育未來主流趨勢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民營企業面對「大考」,匯入抗疫洪流,為海內外疫情防控貢獻力量,也在危機中探索破浪前行的路徑,展現韌性與擔當。當前,中國在常態化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亦迎來全球疫情「附加題」。
  • 「線下+線上」仍會成為大多數培訓機構選擇的教育模式
    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高品質的在線小班課已是不少學生家長的剛需,同時也成為了在線教育破局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的發生正給教培行業帶來一些深遠的影響。
  • 百餘個教育品牌淘寶「硬核直播」,線上教育的未來在哪裡?
    目前,很多巨頭機構在在線教育領域的探索上,都在嘗試結合前沿技術,致力於研發更加實用的在線技術,來幫助在線教育從本質上更上一層樓。在未來的幾年裡,「科技研發」將會是在線教育領頭機構們的主要重點之一。探索下沉市場,尋找新用戶流量將成為在線教育領域未來發展的主路徑之一。在國家「教育扶貧」與「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支持與鼓勵下,在線教育的發展將更加具有社會價值,也將會吸引更多的人予以關注和支持。
  • 線上線下結合,「舞極限」讓舞蹈藝術教育有更多可能
    作為上海市文教結合支持項目之一,藝術節中心與上海學生舞蹈聯盟共同組織和開展了本年度「舞極限」學生舞蹈實踐活動。活動總歷時半年,集編創作品、教學培訓、拍攝製作於一體,在線下和線上兩端為本市青少年兒童提供了藝術教育的創新載體。
  • 2021年數博會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會模式舉行
    2021年的數博會即將啟動,我們將聚焦國家戰略,響應企業需求、把握新興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會模式,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行業盛會。
  • 於浩:線上線下相結合過程中,商業模式轉變是首要面臨的問題
    理光軟體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於浩在「智能+」時代—新工業與新工作圓桌論壇上發表講話。於浩指出,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都是需要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今天北京小學的「神獸」也開始回歸。商業模式的轉變可能是首要面臨的問題,傳統的技術或者服務的角度出發,還是需要考慮商業模式的變化,可能這是目前疫情帶來的一個很大問題。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本文轉自【大眾網】;7場重量級教育家最前沿的主旨發言,14場精彩紛呈、觀點鮮明的論壇報告,360分鐘碰撞與激發共探基於新技術的未來教育……當教育即將進入4.0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成為新常態,如何促進教與學的變革與創新?
  • 裘楊:做好線上線下靈動結合的OMO模式
    央廣網北京9月10日消息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系統經歷了一次全面檢驗,全國教育系統通力合作、克服困難,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恢復。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業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後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近日,貝爾科教集團聯合創始人裘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線教育是替代不了線下教育的。
  • 白酒的銷售渠道是線下,未來的白酒銷售渠道是線上線下相融合
    同時該報告顯示2017年白酒電商平臺銷售份額,京東的市場份額佔比約達53%,佔據中國白酒銷售線上平臺的最大份額。這說明了中國線上白酒的增速是相當驚人的。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大膽預測在未來的某一天,白酒的線上零售份額會佔據白酒總零售的50%份額以上?這個問題也許有答案,可答案是「並不重要」!
  • 上汽奧迪填補上汽大眾高端車市場空白 新零售模式需線上線下相結合
    上汽奧迪則是將構建創新商業模式,順應時下新零售趨勢,圍繞消費者買車、用車、養車等動態消費情境,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實體電商的生態體驗」。 對此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表示,上汽這次的妥協換取了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方面的支持,同時利用新零售線上+線下的方式去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