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2020-12-09 網易教育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教育、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大勢所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衝擊,使傳統的課堂教育受到了根本挑戰,線上教育實現更為明顯的快速發展,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逐步成為一種教育新常態。

而現在受到底層基礎技術的迭代和5G等網際網路設施的不斷升級,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形態,整體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學習是未來趨勢

未來的教學模式將打破班級、年齡甚至學校的限制,學生們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學習共同體,老師們亦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教學共同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曾表示,高校秋季學期開學後,高校的教學模式將從上半年的線上教學為主,更多的轉變為線下教學為主,同時積極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並加快建立「網際網路+教學」、「智能+教學」新形態,深入推進教育觀念革命、課堂革命、技術革命、方法革命,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提高教學效率,激發教與學的活力。

5月14日,教育部《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新聞發布會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強調,要繼續鞏固深化線上教育的教學成果並進入常態化,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推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服務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

在這期間,更多學校選擇隨時隨地、數據可查、統一高效的在線教學平臺——ClassIn。

ClassIn 全球專業在線教育軟體

ClassIn是翼鷗教育研發的互動在線教室產品,在疫情期間為高校、中小學和教育培訓機構提供了在線授課平臺支持。發布於2017年的在線互動直播教室ClassIn,通過視頻、通訊及雲存儲等技術的應用,使得老師和學生能夠在遠程實現媲美線下場景的課堂教學。

目前ClassIn以絕對優勢榮登北大研究生最受歡迎在線教育平臺寶座,已被北京大學、中科大、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以及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四中等中小學作為常態化教學工具。疫情期間,北京大學等高校利用ClassIn,開始線上複課,教學進度與原計劃完全一致。

高互動性的在線教室也成為了海外學校、教育機構的剛需。據統計,不少海外國家的學校均採用了ClassIn,其中包括匈牙利羅蘭大學、西班牙阿爾卡拉大學、阿聯阿布達比大學等全球知名大學,均將ClassIn作為在線學習平臺。截止目前,ClassIn已擁有2000萬月活用戶,學生來自全球150個國家。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 師生對教育平臺提出智能化需求

在後疫情時代,還有不少海外教師或學生無法返校,無法正常線下教授或學習。而OMO(Online-Merge-Offline),這種線上與線下融合教育模式讓無法到校的師生完全解決了困擾。

ClassIn線上線下融合智慧教室,深度連接每一位師生,在傳統線下教育的基礎平臺上,融合線上教育的突出優勢,從而實現了線上線下全新融合的教學新理念。線上線下不再互相割裂,不再是簡單的教學線上化和單純的增加線下體驗,而是線上線下在時間上的重新分配、校內校外的空間重新組合、教學和教務雙管齊下,以及知識點、解題方法和學生情感價值觀的三位一體。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陳老師在運用ClassIn上了一節「線上線下融合教育」課後,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期待。「沒想到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模式對線上學生來說上課效果不僅沒有大打折扣,反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之前線下所書寫的板書,現在通過科技也能絲毫不差的使海外學生看到,上課傳導的內容他們也更能吸收和掌握,線上教室和線下教室的同學做到了完全同步一致。」

北京大學-線上線下結合的日語課

陳老師對ClassIn平臺也非常肯定,ClassIn對接學校所有數據與教務系統、LMS系統,使得考勤及課堂表現數據可查、可分析,教務監課一目了然。不僅單個教室可容納1000名學生,直播方案可支持上萬名學生,課程更是支持雲端錄製與回放,讓學習隨時隨地進行。


而北京師範大學探索了最大化學校資源和豐富教學的可能性,他們推出了兩門在線課程:

《設計與學習》通過ClassIn在線與11所大學聯合授課、《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與塞爾維亞大學、突尼西亞大學合作,培養國際創新人才,教授他們技能,運用設計思維為社會提供新的教育解決方案。讓教育真正形成了全球一體化,在線上裡能夠獲得更便捷的交互工具、更廣泛的信息源、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復旦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陸昉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正在成為一種「新常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開展個性化學習,電腦、手機等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並且音視頻等形式多樣,能夠在線討論、小組討論,小組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思辨能力等,並且能讓教和學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已是趨勢,是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融合,無疑將給學生提供優質便捷、更高品質的教育體驗和學習收穫。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都各有其優勢所在,兩種模式齊頭並進、不斷融合才是未來教育的發展之路。

ClassIn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在線教育軟體,更是肩負起未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重擔,ClassIn的願景是以教學上學生為中心提高教學質量,以教師為中心提高教學能力,以數據為中心智能互聯,以情感為紐帶連結師生,共同打造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綜合 責任編輯:鄭娟_NQ0738

相關焦點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 邁格森國際教育謝琴:線上線下的融合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現在的教育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無論是學習的趣味性還是學習效果,都難以脫離技術的輔助,所以線上線下的融合是時代的必然選擇。」網際網路+教育發展模式,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突破重圍從2015年網際網路+的概念提出開始,網際網路的應用將會逐漸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目前國民素質日益提高,家長對孩子個性化學習的訴求不斷提升,純線上或純線下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家庭與孩子的需求,線上與線下深度聯動的
  • 竇桂梅談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直面挑戰,關注完整人的成長
    由半月談雜誌社和瞭望東方周刊聯合主辦的「教育改革對話會:『十四五』規劃視野下的網際網路教育」近日在京舉行,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同志和中小學校長、教育專家、線上教育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的線上教育話題。
  • 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如何開闢新藍海?
    11月23日, 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在京開幕,大會以「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為主題,來自海內外的教育行業專家及從業者們從自身實際出發,並結合疫情帶來的影響,暢談了教育各細分領域的信心重塑與未來發展趨勢。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如何融合發展?素質教育怎樣能成為一種「剛需」?
  • 瑞思英語聚力線上線下教育渠道融合,為後疫情時代教育完成破局
    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教育機構紛紛開課。然而,在習慣線上教學之後,有兩成學員卻不願意回到線下學習了。這種情況下完成破局?而且,瑞思英語也計劃打造全場景學習,為學生提供各學科完整的線上教學,一門課程線上、線下都有對應教學,「學生甚至可以在線下和線上課程之間切換」。機構需具備線上、線下雙重能力在瑞思英語看來,未來,線下面對面的學習依然是教學主流,線上教學無法取代,只能互補。「大部分孩子尤其是低幼年齡段的孩子們,最終大概率會回到線下上課。」
  • OMO成主流 線上線下如何融合?
    導語今年,OMO無疑是教育行業最火的詞語之一。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停課,強大的線上能力成為教培機構贏得流量、維持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撐。經歷了一輪生死考驗後,如今,線下教學秩序逐步恢復,不少學生選擇重新回歸線下。如何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正被更多教育企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傾斜。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作為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體驗周的活動,本次大會針對疫情後學生回流線下等真實現狀,聚焦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和重構,在上海市智慧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遇挑戰而謀變,臨變局而思危,與眾多教育專家共謀前瞻。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民辦教育「民智計劃」、家輝培優、張堰文教科創園提供支持。
  • 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專注英語教育 線上線下需融合發展
    2020年至今,疫情打亂了教育市場的發展節奏,相應的,也在迅速改變教育行業的市場格局。這一年,線下教育機構遇到挑戰,企業的生存能力、應變能力等承受前所未有的考驗。同時,在線教育站上風口,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在論壇現場表示:「作為一家頭部教培機構,我們體會比較深刻的就是兩個字『活著Survive』。
  • 後疫情時代體育線上與線下教學方式「共生」的思考-中國教育新聞網
    基於此,只有在線上線下教學方式高度融合的前提下,在教育資源的使用上實行高度共享,才能建成高質量、高水平且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人們需要的教育教學。同時,提出了加快構建這一教育體系的具體措施、方法與步驟。然而,國內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以面對面的授課為主,對於線上體育教學模式的開發與運用缺乏關注,相比其他學科而言,體育學科在線課程相對較少。在疫情期間,體育教師通過反思特殊時期線上到線下教學方式轉變,深刻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融合學習將是未來體育教學的新常態。一是重新審視信息技術在教育特別是體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未來學習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線上、線下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混合在一起。」而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方式將進一步拓展教育場景,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學習效率,逐漸積累並打通學習數據,滿足高層次個性化教育需求。結合線上、線下的平臺型商業模式,即「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簡稱),也成為今年在線教育行業的一個熱詞。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教育的方式也被迫發生變化。疫情期間,孩子們也不得不暫別喜愛的校園,迎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假期延長生活。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
  • 吉林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未來教育模式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找準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結合點,滿足學生及家長課後服務需求,解決公立學校教師私自有償補課的社會問題,吉林市教育局通過創建吉林市網際網路學校,實施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
  • 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中福會供圖上海中小學生開學: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 無人機加入護校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記者 陳靜)防控疫情、力行節約不浪費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成為上海中小學生開啟新學期的「關鍵詞」。1日,上海150餘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
  • 英孚教育孫鵬:線上線下必將走向融合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12月18日,《證券日報》以「破浪 融合」為主題,舉辦《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等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2020年疫情對教育行業市場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 線上教育優勢明顯,山東和鳴教育攜AI蛙答答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
    自疫情爆發至今,K12教輔機構不斷適應新變化、接受新理念。縱觀2020年上半年,教育行業的教學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而OMO教學模式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教育趨勢。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即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全場景教學閉環。在實際運用當中,OMO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廣泛認可和追捧。而對於教輔機構來說,OMO也可以在教學的每個環節當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線下線上融合教育如何走得更遠?
    現在,全國早已經全面恢復線下教學,但是線上教育並未因此而淡出,並且就此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線教育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但如何乘勢而上,繼續保持線上教育的優勢,並大力促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把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事關宏旨。
  • 圓桌論壇一: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融合是趨勢所向
    高寒:我是翼歐教育的高寒,剛才聽到林總講到相當於從校內走向線上。我們公司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疫情之前我們就是做在線直播上課的系統,今年也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算是從線上走進了校內,我們也會服務教育培訓企業的線上直播授課的功能,也會給中小學生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獲官方認可,動因體育OMO交出滿意答卷
    近日,《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其中,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方式被放在了重點支持發展新行業業態中的第一個。疫情下,在線教育被按下快進鍵,而政策進一步做出了首肯,教育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宗慶後談電商: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將成為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能夠降低成本,二是維護原來的供應體系,三是收益更穩定,與企業的合作也更加持久。」開幕式現場,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以《電商賦能實體經濟 健康引領消費升級》為題發表演講。宗慶後表示,當前境外疫情快速蔓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市場萎縮,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及時切換到依靠內需為主的發展模式上來,重點挖掘國內消費市場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