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了電視劇《清平樂》,在播出十天之後,我還是放棄了。該電視劇正如它的片名,是一首清湯寡味、平平淡淡得讓人昏昏欲睡的催眠樂曲。可惜了精緻的服化道和一眾演員。
導演的心比較大,從各種預告和簡介來看確實象個正劇,希望通過宋仁宗的成長來展示北宋王朝的全貌。無論是朝堂和後宮,還有個人命運,都想面面俱到,但是掌控這種廣度慢節奏的劇情鋪陳需要深厚的功力,否則吸不住觀眾,更不要說得到觀眾的情感共鳴了。很可惜,張開宙導演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想展示宋仁宗的工作能力,那就好好拍他搞事業,遇到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可到了劇裡卻醉心於朝堂辨論,專注於言語的所謂時代還原等這類本屬於給湯加調料的細節,還樂此不疲地不斷炫耀那些背誦課文天團的各色文學人物,然而朝堂政事始終差幾口氣,調動不了觀眾的情緒,很平很平,根本無法吸引大家。
再來說說這後宮戲,對一個自詡的正劇,花大量的佔據一半的篇幅講後宮,合適麼?導演編劇目的是想通過後宮戲全面展示仁宗的個人生活,家國政事私人感情呼應交錯體現仁宗性格,燃鵝,結果是沒看出仁宗捨棄了作為普通人的情感和喜樂,倒是坐實了官家也和所有皇帝一樣,也是渣男一枚。歷史上的曹後始終得不到仁宗的一點點喜愛,電視劇裡卻硬要篡改強組帝後CP,說心裡對皇后是真愛,卻又忌憚她,通過睡別的女人希望得到皇后的心,想皇后做好後宮領導,又嫌她不照顧自己情緒。把個張貴妃入宮表現弄個好幾集,官家毫無理由的喜歡這個無腦的女人,編劇你是嫌仁宗形象太好,想把他搞渣了好讓大家進一步討厭他麼!
電視劇從開播至今一直在營銷服化道製作精良,我承認確實精良,可是再精良也是為內容服務,電視劇面對的是普通觀眾,故事講不好不吸引人那還叫什麼電視劇?所有的文章也好影視也好,都要有主次,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朝堂戲深度張力都不夠,吸引不了男性觀眾,後宮戲下筆過多卻又沒意思又趕跑了女性觀眾,不斷拿還原歷史的服化道當賣相當博眼球的點說白了就是偽高級,好比弄了個包裝精緻的月餅盒,盒裡的點心根本不好吃!該劇既不象歷史劇又不是宮鬥劇,也不是偶像劇,整出個四不象出來,大家吐槽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把這部電視劇僅僅作為一部宋代建築裝飾生活日常用品科普書來得瑟,那怎麼折騰幹什麼呢?何必呢?拍個紀錄片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