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見路不走

2020-12-22 微笑的鉛筆

《天幕紅塵》,看到這書本名的時候,直覺就是名字挺紅塵的,如果不是之前拜讀過《遙遠的救世主》我定不會有打開這本書的欲望。這本書由「見路不走」這四個字貫穿始終。「見路不走」,是我拜讀這本書之前從未知道的詞。「見路不走」,真的是看見路而不走的意思嗎?想必作者有更深的意喻,我尚不得解。葉子農是本書的主角,從書中的描述我在腦海中莫名的浮現出著名音樂人雪村老師的身影,貌似、神似、才氣、灑脫…… 幾乎在我拜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涉及葉子農的部分腦海中總是不由得浮現出雪村老師的形象,就像是我自己腦補的電影主角。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態度裡,都按自己的標準衡量各種關係,什麼關係承載什麼內容,核定多少擔當。有人要錢不要命,有人要心安不要命,有人連橫穿個馬路都可以不要命,形形色色,看人了,所以叫大千世界嘛。」大千世界,千人千面,我們在知己知彼或不知又揣測的心思中穿行,讓千念萬念的想法產生種種情緒的流動,接著演繹成了你、我、他的故事。有的人是主角,有的人是配角,有的人沉浸在角色中無法自拔和覺醒,有的人忽隱忽現不走心的游離於劇情的邊界......

利己是人的本性,亞當·斯密認為利己才是符合人性並有利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他的著作《國富論》一書中提出許多經典理論,在其闡述經濟行為背後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維。就是那隻神秘的看不見的手,操縱著我們所知道的一切。「一切人都要依賴交換而生活,或者說,在一定的程度上,一切人都稱為商人。」

有位同事,在公司工作一年後因為各種原因提出離職,離職後的一個月後又重回公司繼續上班,為什麼?回答:市場經濟,沒有做不成的買賣,只有談不攏的價格!顯然,這不符合我的價值觀,我雖可以直面但與他人,我已然在內心參了,如同商品,標了價!

《天幕紅塵》中布萊恩對葉子農的評價是:「這個人的心思不在錢上。這個人只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才去掙錢,掙到夠了他就停了。這是個矛盾,如果他的心思在錢上,他也就不太可能有思想了,有的只是知識,是生存技能。」看到這裡,我有種想走進書中和布萊恩握手的激動,只因強烈認同。

註: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作家豆豆《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悟不透
    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本書沒有《遙遠的救世主》那麼多精煉,一針見血的詞句,多了細碎閒聊般的親切口語,但也讓讀者更易領會那看似龐博艱深實則純粹質樸的原始自然規律。
  • 《天幕紅塵》:老九悟懂「見路不走」後賺大錢,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創業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們之前說到《遙遠的救世主》可以看作是一本「創業指南」,那麼《天幕紅塵》我們就可以看成一本「興業指南」。老九是《天幕紅塵》一書中的一個小人物,他在紐約開了一家手工麵館,但是生意一直不好,時刻在破產邊緣徘徊。直到他遇到了葉子農,聽說了「見路不走」四個字後,老九麵館開始興業了,甚至在短短半年時間裡開了二十幾家的加盟店。「見路不走」講的是什麼?《天幕紅塵》中的思維與馬克思哲學、佛教思維比較密切。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道法自然,路法天地
    天道當中,丁始終是一種置身局外的局外人,能夠撥雲見日,揮灑自如,做到的是覺者由心生律,悟道為明,但還是讓女人給上了一課,小丹是道的踐行者,用身體踐行愛情,用生命踐行本真,怎一個不簡單了得。天幕當中,葉始終是一個置身局內的局外人,也點了「紅塵」二字的題,在其中,觀其象,品其味,對世俗所有的東西都是居高臨下的包容,但唯一包不住的還是人性的本來,也正是這一點把他送到了佛祖身邊去參悟了。三部小說的主人公境界在逐步提升,妄猜這也是作者理解的逐步深刻。
  • 《天幕紅塵》:我做了我想做的,就受我該受的
    這本書和《遙遠的救世主》一脈相承,但我還是更喜歡前者一些,讀這本書,倒也有益於加深對《遙遠的救世主》的理解,我在讀完《天幕紅塵》後,又把《遙遠的救世主》讀了一遍,有新的收穫。以前一直覺得領悟不夠,所以一直沒有寫書評,現在倒覺得找到了切入點,可以抽時間寫出那本書的書評來了。
  • 《天幕紅塵》:見一面就愛上男人的女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天幕紅塵》裡的主人公葉子農,是一個「見路不走」的人。他的研究涉獵範圍有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宗教、哲學、西方政治、經濟學等。在葉子農的世界裡,沒有該不該,只有自己想不想,他有能力掙錢,但是他不羈放縱愛自由。他的學識他的能力為破產的企業家挽回了損失,名聲大噪。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大隱隱於世,內聖而外王
    既然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天幕紅塵》乾脆就不再討論救贖的事情,而是直接去拷問天幕,審視紅塵了,然後給出答案:馬克思主義,也就是事實求是、見路不走的思想方法。葉子農說:「實事求是是個很大的概念,很原則,很寬泛,只是你聽多了,不覺得它神道了。見路不走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執行和具體,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 《天幕紅塵》:暗戀的最高境界,成全愛人,約束自己
    很多人都有過暗戀,有些幸運的人,最後修成了正果,而更多不幸的人,暗戀成了他們心裏面一生都見不到陽光的小芽。不,也許不能用「不幸」來形容這些人,暗戀是一種未被發現的美好,是一朵在杳無人煙的荒原上努力綻放的玫瑰。
  • 《背叛》《天道》《天幕紅塵》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讓你醍醐灌頂!
    《天幕紅塵》:實事求是是個很大的概念,很原則,很寬泛,只是你聽多了,不覺得它神道了,不覺得神道並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好多人在說實事求是的時候,其實實事求是根本不關他的事,他那樣說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
  • 《天幕紅塵》:做成一件事都需要術與道,無道無方向,無術無實施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1見路不走,也要依著道與術的指導當隨著解讀的越來越深,會發覺連跟別人去爭辯的心情越來越淡了。可能很多人根本連道與術是什麼都沒有徹底分清楚,便在那裡扯著嗓子喊。
  • 有網友問:「天道」可以看下去,為何《天幕紅塵》完全看不下去?
    {不是看不下去,而是看不懂吧?因為《天幕紅塵》是豆豆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思想集大成之作!不是每個人看一遍就能看得下去,就能讀得懂的。}對於《天幕紅塵》這本書,筆者現在也僅僅只是追到了「葉子農應喬治之約剛來老九家裡下榻的情節。」為什麼讀得這樣慢?因為好書難求,時間有限,筆者又不願背負著一個又一個疑問繼續往下探尋更多的疑問!所以筆者看得挺慢的。
  • 《天幕紅塵》唯有真理不變,不變的一直在「變」
    《天幕紅塵》是由豆豆書寫的最後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是紅塵三部曲的最後一個,同樣也是最燒腦的小說之一,不是因為思辨燒腦,而是一定「悖論」,無法說出來對錯、是非、以及任何關於立場和角色的問題。,水到底是運動還是靜止的,無論你說靜止還是運動都是有漏的,不究竟,因為人看到水在往低處流,站的立場是自己,是以人為出發點的,那麼本位意識就是以自己為參照物,以自己的思維觀念,和自己見自己、見他人、見眾生的角度,而得出的結論,但對錯,只在這個立場有作用,超出這個立場,對錯就不存在了。
  •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
    見路不走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意思,跟『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一個道理。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的執行和具體,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經驗、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沒人走了。它管借鑑、模仿、參照的用。但是我們說它有漏,不究竟,因為成功者的經驗是他那個條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複製他的條件,完全複製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
  • 《天幕紅塵》葉子農帶給我們的智慧是什麼?
    電視劇《天幕紅塵》是由豆豆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擁有血色浪漫背景的「guan二代」葉子農,在追求自我幸福路上的點點滴滴,而且通過父母走過的路,完全理解父母信仰背後的邏輯,更深層次到解答了自己對於生命和人生價值的「困惑」。
  • 《天幕紅塵》:立場的本質,不管你品出什麼,都是真實,有根據的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天道》解析,每晚十點,公號——煤球青年全網首發《天道》如果是一本秘籍,那麼《天慕紅塵》即是《天道》的心法。看不懂《天道》,也就沒有辦法參透《天慕紅塵》說了什麼?
  • 《天幕紅塵》:道理作為果存在是有條件的,取決你的覺悟和認知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1所謂的見路不走,跟你有關係嗎?你沒有聽過很多道理,並不妨礙你當下生活,妨礙你自身條件的可能,去經營你想經營的生活狀態。可是你聽過了,見路不走,也不過是提個醒,告訴你還有這麼一條路可以走。
  • 《天幕紅塵》經典語錄:這世界,真他媽容不下一點美好的
    《天幕紅塵》與《天道》還不一樣,因為《天道》拍成了電視劇,並且臺詞都有到一定的深度,理解起來沒有那麼接地氣,但是《天幕紅塵》卻不一樣,她基本上以比較接地氣的對話,娓娓道來,給大家闡述另一種境界。以下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些對話摘抄,眾口難調,如果大家認為還有其他比較經典的對話和語錄的話,歡迎大家寫在評論區,供大家觀賞!
  • 神秘作家豆豆:為何《天幕紅塵》之後,再無作品?
    有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可能突然一下想不起來豆豆是誰,可是一提起她的三部小說,你可能就會有所耳聞了。她的著作有《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中兩部《背叛》和《遙遠的救世主》都改編成了電視劇,《天幕紅塵》因為其論述的內容太過於抽象。至今沒有任何一位導演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
  • 《天幕紅塵》:當你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時候,你有可能是個殺人犯
    《天幕紅塵》和豆豆的前兩部小說結局有點類似,以悲劇結尾。葉子農解決了羅家的債務危機,吸引很多人的關注,其中羅家債卷人布蘭迪想要邀請葉子農,拍攝一部政論片,慘遭葉子農拒絕,當時的總裁助理奧布萊恩決定教訓一下葉子農。
  • 經典電視劇《天道》原著作者豆豆《天幕紅塵》文章裡的主要思想
    天幕紅塵講的是葉子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礎,幫助朋友發家致富的故事,也同時通過和美國公司的矛盾為主線,闡述作者關於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態度。整個理論的引子是「見路不走」。路,可以理解為成功者的經驗和方法,見路不走,就是創新,就是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按規律辦事,不依經驗教條。總的來說,就是不拘於經驗,教條,如實觀照,按照當下的實際情況,走因果。見路不走四個字基本上形象概括了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所學習的是什麼?
  • 《天幕紅塵》葉子農經典語錄:另一個時空的覺者丁元英
    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經典語錄:1、奧布萊恩說:「這個人的心思不在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