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葉子農帶給我們的智慧是什麼?

2020-12-23 祁華勝

電視劇《天幕紅塵》是由豆豆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擁有血色浪漫背景的「guan二代」葉子農,在追求自我幸福路上的點點滴滴,而且通過父母走過的路,完全理解父母信仰背後的邏輯,更深層次到解答了自己對於生命和人生價值的「困惑」。

從宏觀上講,豆豆的小說,活生生給人們塑造了一個人設,精英階層的人設,以及可以形成個人崇拜和敬仰的人格出來,無論是宋一坤、葉子農、還是丁元英。

宋一坤從底層人民哪裡,完美詮釋社會達爾文主義,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接近動物本能的生存競爭,飢餓遊戲裡面沒有善惡,活著才是王道。

而丁元英要比宋一坤的層次高,完全可以看成已經完成階層躍遷後的宋一坤,解決了生存問題,接下來要解決生存之外的問題,如何更好得活下去,並保護既得利益和革命果實。所以才有得救之道的討論,才有了殺富濟貧和扶貧。丁元英可以說是入佛門六根清淨,進商道狼性十足了,這和凡人不一樣,凡人是兩頭都想要,兩頭都抓不到手裡。

葉子農更特殊,葉子農要解決的問題,丁元英都沒有解決,就是得「道」和自身價值的自洽和他恰。但是葉子農完美詮釋,名聞利養殺人的刀,知止守缺養人的寶。和解,只要是人,就得幹人幹的事,所以人性也好,反人性也好,都會不自然得被人當工具,借刀殺人,但是沒有人意識到他們「錯了」。

核心有一點,不說話悟道,言語道斷一說即錯。很多人研究理論窮極一生,洞中一日洞外千年,求道心切,無論證、還是求,都沒有結果,與道無緣,因為執念太重,心魔太大,沒有一顆強大的心,不昧因果,了無掛礙。

什麼是道緣,什麼是修緣,為什麼丁元英說隨緣惜緣不攀緣,因為很簡單,因緣際會,因緣和合,不是我們想就能做到,做到就能得到,中間還有時間、地點、空間。

也許現在的網際網路巨頭在前十年可以成功登頂,十年後的今天,給相同的人和資本,都不會再複製一個阿里巴巴,原因很簡單,要素和條件都變了,十年前的觀念和今天的觀念完全不同,十年前沒人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現在隱私和消費者畫像足以讓人知道這個人的全部,更別說國家層次的東西了。數據是真的強,危害是真嚴重。

其實大道至簡,殊途同歸,葉子農給我們的東西更晦澀,我們很容易把丁元英或者豆豆當高人和神,以為人家是救世主,但是非也,遙遠了。

同樣事物變化的狀態總是像一而二 二而一這樣的狀態,無法通過邏輯思維和科學驗證,證明它們存在,並且影響我們的思維和感知世界的能力。撼山易,撼心中神難,每個人心難免都有這樣的景象,大腦的意識都有一整套自欺欺人的話術,每天自我催眠,自我文化閹割,告訴自己,不走心,不修心,不修道,每個人都太忙了,不會坐下來思考,也不會付諸實踐,只會下意識的賺錢,賺到賺不懂,40歲想去守大門,50歲跑外賣,60歲撿垃圾,不是不能幹,是沒到哪個份上,大家都提前進入老年生活,20歲的姑娘在戀愛,30歲姑娘在蹦迪,40姑娘廣場舞,不應該是這樣(不是說不該幹,是時間不對,後延10年,剛剛好)。

和光同塵即同流不合汙,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不是不染,而是紮根,而是汲取能量,像胡汝珍一樣,嚴嵩的高徒,但不黨爭,一心為國為民,死而後已。

葉子農的見路不走主要思路是四個(總結不到位,評論區討論)

科學的方法論,見路不走,見經驗的路不走,見教條的路不走,見書本上的路不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路在腳下,路是走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也不是討論出來的,實事求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科學的本體論,修心修道,人們總在二元思維的世界不能自己,其實原始佛學也好,道學也好,是不分家的,一棵樹上三個瓜,修行方式不一樣,但本質是一樣的,是無極,是道,是造化,也是自然。

科學的意識論,道法自然、如來、無極、般若、如如不動。我們要承認我們主觀世界成長的規律,也要明白觀念、以及各種經典建立的護城河,儒釋道、老莊易、都是名,最主要是背後的智慧,是人能夠洞察一切的思維力、判斷力、以及想像力。

以及三位一體,可以說人修道也好,修佛也好,修什麼都好,起點是一樣的,終點是一樣的,學說都是指著你參透智慧的指頭,而不是神,絕大多數人信錯神,進錯廟、上錯香了,因為把所謂的覺悟當神,當救世主了,以為這就是得救之道。

世間通往自我解放的路有三條,最容易,也最難的就是缺少思想和格局,以及自我認知稀缺的那部分人,此路唯一,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不要想走捷徑,沒有捷徑可走)。

第二條,以佛入道,什麼意思,就是修心,怎麼修心,就是正確面對自己所思所想,所欲所求,修行未必在深山,紅塵亦是大道場,實際上和魯智深一樣,走入世的路線是最容易,也是最靠譜的一種修行。高僧大德都不信神,不信佛,不住佛相,他們信自己,信自己的心,是慈悲的,是平常的,是清靜的,毫無分別心而言,真正意義上的眾生平等。覺者也是眾生。

第三條,以道修真,就是通過修真的方式獲得自我精神和靈魂的解脫,人本能是懼怕死亡的,怕孤獨和寂寞,但人生來孤獨,很多事情不是你怕就能躲過去,不是因為你能趨利避害,權衡利弊這麼簡單的事。

就如同道家修道,修的是靈魂、身體、以及追求,三位一體,先要入定,然後抱元守一,就是心中無雜念、妄念,以及我和我執,道家通過呼吸、辟穀、以及打坐等方式開啟自己生命之光,《太乙金華宗旨》裡面呂洞賓提到,只會開玄關,守祖竅,天人合一,才是修道的開始,和佛家明心見性,如如不動一樣,是修行的境界和特殊狀態,是特殊能量和磁場。而不是思維維度,活著認知方法。

就像《金花的力量》裡面外國友人用心理學和邏輯分析來表達,來自東方古老的修真基礎理論知識的社會實踐。

智者自知,明者自明,很多東西當道理講很無聊,很空洞,但是你要是修行,你要是敢面對自己內心,敢戰勝自己,和自己賽跑,你就是強者,要不去變強的路上。

不要總在信不信,對錯、是非、善惡,自己要實踐,要實事求是得解決問題,才能成長。要是聽道理能成長和成熟,就不要教育、法律、道德了,交給道理好了,道理無用,用才有用。

把自己下定義和判斷事物能力訓練出來,不要看世界找對錯,對錯在心中,公平也是,葉子農最後死了,芮小丹死了,宋一坤還是死了,但是,有醒悟的,大多數人昏昏欲睡,不是叫不醒,而是睡習慣了,思維、意識、執行力、判斷力、想像力,任何一種能力不鍛鍊,不堅持,不修 不養同樣會老,會死,大家以為只要活著就不死。

我莫名想到一句詩,有些人活著,人卻死了,有人死了,但人卻活著。

相關焦點

  • 《天幕紅塵》:老九悟懂「見路不走」後賺大錢,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創業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們之前說到《遙遠的救世主》可以看作是一本「創業指南」,那麼《天幕紅塵》我們就可以看成一本「興業指南」。老九是《天幕紅塵》一書中的一個小人物,他在紐約開了一家手工麵館,但是生意一直不好,時刻在破產邊緣徘徊。直到他遇到了葉子農,聽說了「見路不走」四個字後,老九麵館開始興業了,甚至在短短半年時間裡開了二十幾家的加盟店。「見路不走」講的是什麼?《天幕紅塵》中的思維與馬克思哲學、佛教思維比較密切。
  • 《天幕紅塵》:暗戀的最高境界,成全愛人,約束自己
    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一個心中藏著暗戀的女人,而她所詮釋的暗戀,也許就是暗戀的最高境界,她就是《天幕紅塵》這部作品裡的方迪,作者豆豆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所以她筆下的很多人物都非常通透。方迪暗戀男人正是《天幕紅塵》的男主人公——葉子農,方迪的愛都是靜謐無聲的,直到故事的最後,葉子農因故去世,才慢慢展露出來。
  • 作家豆豆《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悟不透
    如果說《天道》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讓讀者領略到了天道的深邃和神奇,讓我們不禁感慨:人原來可以這樣活著。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
  • 《天幕紅塵》:見一面就愛上男人的女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天幕紅塵》裡的主人公葉子農,是一個「見路不走」的人。他的研究涉獵範圍有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宗教、哲學、西方政治、經濟學等。在葉子農的世界裡,沒有該不該,只有自己想不想,他有能力掙錢,但是他不羈放縱愛自由。他的學識他的能力為破產的企業家挽回了損失,名聲大噪。
  • 《天幕紅塵》:當你自以為是正義使者的時候,你有可能是個殺人犯
    《天幕紅塵》和豆豆的前兩部小說結局有點類似,以悲劇結尾。葉子農解決了羅家的債務危機,吸引很多人的關注,其中羅家債卷人布蘭迪想要邀請葉子農,拍攝一部政論片,慘遭葉子農拒絕,當時的總裁助理奧布萊恩決定教訓一下葉子農。
  • 天幕紅塵-見路不走
    《天幕紅塵》,看到這書本名的時候,直覺就是名字挺紅塵的,如果不是之前拜讀過《遙遠的救世主》我定不會有打開這本書的欲望。這本書由「見路不走」這四個字貫穿始終。「見路不走」,是我拜讀這本書之前從未知道的詞。「見路不走」,真的是看見路而不走的意思嗎?想必作者有更深的意喻,我尚不得解。
  • 《天幕紅塵》:我做了我想做的,就受我該受的
    這本書和《遙遠的救世主》一脈相承,但我還是更喜歡前者一些,讀這本書,倒也有益於加深對《遙遠的救世主》的理解,我在讀完《天幕紅塵》後,又把《遙遠的救世主》讀了一遍,有新的收穫。以前一直覺得領悟不夠,所以一直沒有寫書評,現在倒覺得找到了切入點,可以抽時間寫出那本書的書評來了。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大隱隱於世,內聖而外王
    既然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天幕紅塵》乾脆就不再討論救贖的事情,而是直接去拷問天幕,審視紅塵了,然後給出答案:馬克思主義,也就是事實求是、見路不走的思想方法。丁元英用一己之力去扶貧,葉子農則立行醒世,立言渡人,把「事實求是」化為更易理解和操作的「見路不走」,並將這個思想武器交予紅塵眾生,助其修身自救。葉子農的境界,絕非丁元英所能比擬。
  • 有網友問:「天道」可以看下去,為何《天幕紅塵》完全看不下去?
    因為《天幕紅塵》是豆豆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思想集大成之作!不是每個人看一遍就能看得下去,就能讀得懂的。}對於《天幕紅塵》這本書,筆者現在也僅僅只是追到了「葉子農應喬治之約剛來老九家裡下榻的情節。」為什麼讀得這樣慢?
  • 《天幕紅塵》唯有真理不變,不變的一直在「變」
    《天幕紅塵》是由豆豆書寫的最後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小說,是紅塵三部曲的最後一個,同樣也是最燒腦的小說之一,不是因為思辨燒腦,而是一定「悖論」,無法說出來對錯、是非、以及任何關於立場和角色的問題。真理是什麼,是最本質的東西,我們只有清楚底層邏輯,以及獨立判斷事物,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我們才能在大是大非,生活細節上把控自己,不是說不讓你說,而是要如實觀照,實事求是,很多人單純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了,就開始仇富,各種譏諷的段子和視頻就風靡網絡。這樣只能讓我們更浮躁。
  • 《天幕紅塵》:做成一件事都需要術與道,無道無方向,無術無實施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因果是不虛的,道法自然是如是的,沒有什麼高下,只有是在一條路上的風景。在看《天幕紅塵》的時候,看到老九與戴夢妍還有葉子農在巴黎的一段聚會上。老九非常關切地問了葉子農一句話,你覺得北京的店能成嗎?
  •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
    在天幕紅塵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九說:手擀麵比機器面好吃,這是不是路?葉子農:那我給你手擀一個試試。老就說:你這不是抬槓嗎?葉子農說:這不是抬槓,你不能說我的手就不是手。《天幕紅塵》是天道的進一步深化思考。是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提煉。中國文化注重一個修行,修行就是不斷突破自身認識的局限,提升自己的境界。我們都知道,天會下雨。如果要問,天為什麼會下雨呢?因為有雲層。再問,為什麼會有雲層呢?因為氣流帶著水蒸氣在運動。
  • 《天幕紅塵》經典語錄:這世界,真他媽容不下一點美好的
    《天幕紅塵》與《天道》還不一樣,因為《天道》拍成了電視劇,並且臺詞都有到一定的深度,理解起來沒有那麼接地氣,但是《天幕紅塵》卻不一樣,她基本上以比較接地氣的對話,娓娓道來,給大家闡述另一種境界。以下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些對話摘抄,眾口難調,如果大家認為還有其他比較經典的對話和語錄的話,歡迎大家寫在評論區,供大家觀賞!
  • 《天幕紅塵》:立場的本質,不管你品出什麼,都是真實,有根據的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天道》解析,每晚十點,公號——煤球青年全網首發《天道》如果是一本秘籍,那麼《天慕紅塵》即是《天道》的心法。看不懂《天道》,也就沒有辦法參透《天慕紅塵》說了什麼?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道法自然,路法天地
    宋一坤匪氣、丁元英霸氣、葉子農大氣。三部小說共同闡述了一個觀點,規律如來,不容思量。天幕當中,葉始終是一個置身局內的局外人,也點了「紅塵」二字的題,在其中,觀其象,品其味,對世俗所有的東西都是居高臨下的包容,但唯一包不住的還是人性的本來,也正是這一點把他送到了佛祖身邊去參悟了。三部小說的主人公境界在逐步提升,妄猜這也是作者理解的逐步深刻。
  • 神秘作家豆豆的三部曲:宋一坤匪氣,丁元英霸氣,葉子農大氣
    豆豆總共有三部小說,分別是《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中《背叛》改編成電視劇,《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電視劇《天道》(豆豆最火的作品),《天幕紅塵》因為涉及政治、文化的等層面的東西,還有論述太過抽象,至今未拍,估計也沒有導演敢下手。
  •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上)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上)豆豆有三本書,但我只看過這兩本,事實上,能高度體現豆豆思想的也是這兩本書。反覆看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將書中的觀點總結為以下幾點。一:不爭而爭。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說的什麼。在天道裡,只有丁元英能做到如實觀。而其它人則只能被表象迷惑,無從得知真相。
  • 經典電視劇《天道》原著作者豆豆《天幕紅塵》文章裡的主要思想
    天幕紅塵講的是葉子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礎,幫助朋友發家致富的故事,也同時通過和美國公司的矛盾為主線,闡述作者關於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理論的觀點和態度。整個理論的引子是「見路不走」。見路不走四個字基本上形象概括了我們所學習的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所學習的是什麼?我們所學習的就是實事求是,以辨別,證明的認識觀實事求是認識事物,是社會科學,是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和解釋,是認識事物的方法,是講因果和實事求是。它要求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著相。
  • 神秘作家豆豆:為何《天幕紅塵》之後,再無作品?
    她的著作有《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中兩部《背叛》和《遙遠的救世主》都改編成了電視劇,《天幕紅塵》因為其論述的內容太過於抽象。至今沒有任何一位導演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讀完她的《遙遠的救世主》原著再看了改編成的電視劇《天道》,我愈發覺得她是個神秘且令人捉摸不透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