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她們分別是貂蟬、西施、王昭君、楊貴妃。她們有沉魚落雁之姿和閉月羞花之貌。其實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代表著四大美人其中一個,那麼四大美人如何產生的呢?
那我們先說說貂蟬吧!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當時東漢王朝被大臣董卓所操縱,貂蟬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此時,天上的月神不忍心看到美麗的姑娘傷心,而自己又不及貂蟬姑娘的漂亮,於是悄悄地躲在雲彩的後面,於是就有了「閉月」的說法。
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遂設下連環計。首先王允把貂蟬暗地裡許給董卓的義子——能徵善戰的呂布,在後來又明著把貂蟬嫁給了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把呂布收為義子。兩人都是好色之徒。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兩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送董卓於嫵媚,把兩人撩撥的神魂跌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翌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望貂蟬,並邀請貂蟬赴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正好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以後,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了呂布剷除了董卓。京劇《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接著我們再談談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西施天生麗質,一日西施在太湖中浣紗,魚兒見其容貌豔麗,深深沉入湖底,於是就有了「沉魚」之說。
當時越國臣服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圖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相許,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西施把吳王迷惑的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到了很好的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之後,西施與範泛舟太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落雁所說的就是王昭君,關於她的故事我們在參觀昭君博物院時會知道很多,在此暫不表述。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18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年),楊玉環入宮,深得唐玄宗的寵愛,封為貴妃,相傳唐玄宗和她非常恩愛,有一次,他們去後花園散步時,當貴妃來到花邊時花朵凋謝了,所以楊貴妃有「羞花」之稱。
楊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執鞭。楊貴妃生活奢侈,楊貴妃的織繡工就有700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均被升了官,於是百官競相模仿。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就是古詩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因楊貴妃深受寵愛,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楊貴妃的堂兄)通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唐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都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被鎰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只成了唐玄宗腐敗政治的替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