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宣傳、超範圍手術屢禁不止 上海醫美套路調查

2020-12-07 環京津網

虛假宣傳、超範圍手術屢禁不止 上海醫美套路調查

李夢琪/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

「臉被毀之後,每一天都活在極大的痛苦與恐懼之中,人生被徹底扭轉。」如果時光能夠倒回至2年前,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的劉女士絕不會踏入上海市玫瑰醫療美容醫院(以下簡稱「玫瑰醫美」)的大門,因為一次失敗的面部注射,致使其至今仍走在維權的道路上。

連日來,《中國經營報》記者收到眾多醫美失敗消費者的投訴,這些「求美者」大多被醫院在第三方資訊平臺打出的廣告所迷惑,進行了注射肉毒素、抽脂隆胸、頜面手術等不同等級的醫美項目,最後手術難達預期。

記者調查後發現,消費者所投訴的醫美醫院均存在誇大宣傳的情況,甚至有部分多次被處罰。比如,玫瑰醫美截至目前共有59條司法風險,29次行政處罰。而上海李斌醫療美容外科診所存在超範圍經營的嫌疑,只具備一級醫美項目的執業資質,卻表示可以實施假體隆胸等二級項目手術。

針對上述情況,記者致電相關醫院進行求證,玫瑰醫美方面對此避而不談,表示需找相關投訴部門;上海李斌醫療負責人李斌則稱自己只在第二執業地點進行二級項目手術,不存在違規情況。

對於此類亂象,上海市健康委員會監督所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稱,接下來將會重點檢查監督虛假宣傳、超範圍經營等違規行為。消費者可憑藉醫療事故鑑定與醫院方面進行協調,或通過訴訟形式要求民事賠償。

包裝套路深

「當初就是衝著『三甲醫院』的名號才去的時光整形,跟我承諾百分之百能做好,結果現在我的下巴凹陷畸形,去醫院維權卻多次遭到醫院工作人員的攻擊。」受害者小晨向記者展示了其在醫院維權期間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的工作人員不僅對小晨進行言語上的辱罵,還多次做出了推搡、拉扯、搶奪手機的舉動。

根據小晨的敘述,2019年初,其在網絡上看到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宣傳的「三甲醫院」廣告,便輕信選擇了該院內某面部輪廓整形專家做了下頜骨修復手術,但手術後不僅未能修復成功,反而造成了明顯的凹陷畸形。「他們打著『三甲』的名號,作出『絕不失敗、絕不下垂、絕對安全』的承諾,當時不懂就被騙了。」

資料顯示,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有限公司於2002年登記成立,在國家衛健委官網上,該醫院級別為「未定級」。不過,當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其是否為「三甲」時,官方客服人員表示:「是的,我們是隸屬於上海曙光公立三甲醫院管理。」

事實上,此前上海時光整形就曾因涉嫌虛假宣傳遭到處罰。記者拿到的一份上海市黃浦區衛健委文件顯示,該醫院曾在大門口掛上「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三級甲等)集團」的招牌用以宣傳,因而被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

不過,對於消費者的投訴,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醫務科負責人認為是「醫鬧」行為,並堅稱「我們只是對消費者進行了勸阻,並沒有使用暴力。」

除了拔高自身的等級之外,更多的醫美機構對自己內部醫生的資質,以及案例成果進行了一番「包裝」。劉女士和小梨就是此類受害者。

劉女士告訴記者,經過上海市玫瑰醫美多名銷售人員一年多的電話和微信轟炸,其於2017年11月末前往該機構注射瘦臉針,第一次注射情況滿意,但在客服人員不斷的催促下,相隔4個月進行了第二次注射,卻造成全臉肌肉萎縮、部分神經壞死等情況。而當時為其注射的醫生實際畢業於某衛校,被醫院包裝成碩士、多個駐國大使夫人美容顧問等。

小梨則是通過第三方醫美資訊平臺的好評推薦,選擇了上海李斌醫療美容外科診所。「該機構在平臺上打廣告,發了很多的顧客案例,於是通過平臺下單了多個整形美容項目,做了隆胸手術、自體脂肪填充面部、大腿內側吸脂,但是最後三項手術全部失敗。其中胸部出現結節疼痛難忍,大腿內側凹凸不平,脂肪填充太陽穴嚴重不對稱。」

一位從事網際網路刷單工作的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少醫美機構會不定期求購醫美整形案例,用以發布在第三方平臺上進行宣傳。「如果想要獨家案例,價格在1000多元一份,可提供80張照片,非獨家案例價格僅需一半,照片數量不變。一般有點影響力的醫美機構都會選擇購買獨家案例。」

超範圍手術

與劉女士的經歷類似,同樣在滬工作的小梨(化名)反映稱,去年上半年在上海李斌醫療美容外科診所進行的三項整形手術失敗,如今飽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醫美機構都能開展同樣的醫美項目,醫美項目以及醫美機構都有分級。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根據手術難度和複雜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醫療意外和風險大小,將美容外科項目分為了四個級別:一級為操作過程不複雜,技術難度和風險不大的美容外科項目;二級為操作過程複雜程度一般,有一定技術難度和風險,需使用硬膜外腔阻滯麻醉、靜脈全身麻醉等完成的美容外科項目;三級為操作過程較複雜,技術難度和風險較大,因創傷大需術前備血,並需要氣管插管全麻的美容外科項目;四級為操作過程複雜,難度高、風險大的美容外科項目。

醫美機構同樣分為四級,根據衛生部制定的《美容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分為:美容醫院、醫療美容門診部、醫療美容診所、醫療美容科(室)。其中,設有醫療美容科的診所只能開展一級項目,設有麻醉科及醫療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門診部可以開展一、二級項目。

而根據小梨的描述,其在第三方醫美諮詢平臺上看過不少上海李斌醫療相關的整形日記,遂前去進行了抽脂和隆胸等多項手術,做手術前醫生曾詢問其是否要進行全身麻醉。但從記者獲取的上海李斌醫療美容外科診所的執業許可來看,該機構僅可進行一級醫美項目,且並不設有麻醉科,李斌本人的資質級別為主治醫師。

記者隨後登錄第三方醫美資訊平臺發現,在上海李斌醫療主頁,有不少求美者分享了自己在李斌醫療接受假體隆胸後的恢復情況。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諮詢時,亦得到客服人員明確回復,該機構可以為消費者進行假體隆胸等手術。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整形美容科徐醫生告訴記者,假體隆胸手術屬於二級到三級手術,需要有一名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的醫生才可以實施手術。因此,上海李斌醫療美容外科診所存在明顯的違規情況。

上海市健康委員會監督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去相關醫美機構進一步核實,重點檢查監督虛假宣傳、超範圍經營等違規行為。

消費維權難

「大多數人不明所以地被醫院的裝修、熱情、醫生的包裝和所謂的承諾給迷惑了,根本不知道要去核實醫生的身份,醫院的背景,我們受害人的這種痛苦常人很難理解。」劉女士透露,與其有相似經歷的受害者還有很多,合理維權反被醫院以「名譽侵權」告上法庭,但她不會放棄,正在考慮與其他受害者進行集體維權。

小晨表示,在上海時光整形手術失敗的消費者同樣有一個維權群,經常一起討論如何維權。「其實我們的訴求也不高,就是退還手術費,然後再去其他醫院修復。但是我們每次去醫院都被暴力對待,醫院甚至警告我們名譽侵權。」

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玫瑰醫美共有59條司法風險,其中有34起法律訴訟,另有29次行政處罰;上海時光整形有14條司法風險,其中4起為法律訴訟,另有6次行政處罰。

對於消費者反映的醫美維權難問題,上海市健康委員會監督所方面表示,若造成手術失敗屬實,消費者可先進行醫療事故鑑定,憑藉鑑定與醫院方面進行協調,協商賠償額度等。若協商失敗,可通過訴訟的形式要求民事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在記者的採訪過程中,不少消費者認為,自己是因為輕信了第三方平臺的虛假日記、推薦,從而通過平臺選擇了不合規的醫院,因此平臺方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對此,北京市中銀(蘇州)律師事務所王鍵認為,當消費者通過類似平臺獲取信息、購買整形服務過程中身體受到傷害,直接提供整形服務的醫美機構應承擔責任;平臺是否承擔責任,要看平臺的性質和經營方式。

相關焦點

  • 堡獅龍千金韓國整形身亡 千億元醫美市場行業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醫美機構良莠不齊,事故頻發,千億元醫美市場行業問題為何屢禁不止?近日,一則堡獅龍創始人孫女在韓整形身亡的消息,將公眾的視野再次拉向事故頻發的醫美行業。據央視網10月11日引述韓國MBC電視臺消息稱,堡獅龍創始人、香港富商羅邦定(已故)的孫女羅貝兒今年1月在韓國一家整形醫院接受抽脂和隆胸手術後身亡,年僅34歲。
  • 事故頻發,千億醫美市場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近日,一則堡獅龍創始人孫女在韓整形身亡的消息,將公眾的視野再次拉向事故頻發的醫美行業。據央視網10月11日引述韓國MBC電視臺消息稱,堡獅龍創始人、香港富商羅邦定(已故)的孫女羅貝兒今年1月在韓國一家整形醫院接受抽脂和隆胸手術後身亡,年僅34歲。警方調查發現,其在手術中因使用的麻醉藥物丙泊酚引發不良反應,而現場竟沒有麻醉醫生,屬於嚴重醫療事故。
  • 別讓醫美App淪為「美麗的陷阱」
    隨著「顏值經濟」不斷升溫,整形、醫美成為不少愛美人士的選擇,醫美App平臺應運而生。然而,不少用戶表示,一旦進入醫美App便成了商家「精準圍獵」的目標,所有瀏覽內容都與商業緊緊綁定。再加上平臺對入駐商家、發布內容審查把關不嚴,為不正規的從業者提供了生長溫床,消費者利益難以保障。
  • 中整協黑貓投訴公布醫美行業自律成果 新氧擔任技術支持
    中國網財經8月7日訊(記者 段思琦)「5月21日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啟動以來,新氧平臺累計攔截問題機構58家,疑似違規或超範圍執業醫生14685人次,涉嫌違規、違法醫美商品12099例,總處理違規內容29729條。此外,新氧還處理違規日記9180篇、處理未打碼日記1743篇、違規總封號351個。」
  • 與黑醫美鬥爭的這一年
    可是,直到手術失敗後,小玲才在朋友的幫助下了解到,為她手術的機構既沒有麻醉科,也不具備開展巨乳縮小術的資質。小玲所遭遇的機構超範圍開展全麻高等級手術項目現象,是醫美行業常見的亂象,也是行業發展的一大痛點。
  • 9家醫美機構被查,123人涉案!疫情後為何醫美套路貸會變本加厲?
    近日,北京警方通過對涉案團夥資金流進行調查,查明並打掉了10餘個由醫療美容機構和黑中介組成的「招工美容貸」詐騙團夥,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並對9個涉案醫療美容機構進行查處。今年的疫情加劇了很多醫美機構的生存壓力,一些飢不擇食的機構夥同非法分期機構,給求美者設下套路貸陷阱,進一步擾亂醫美市場。
  • 虛假宣傳、套路消費者……鮮花電商如何規範經營?
    日前,上海市消保委現代農業專業辦公室、上海市金山區消保委等進行的日常鮮花消費調查顯示,購買鮮花的消費者中,65.2%有過網上購買鮮花的經歷,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有網上包月訂購鮮花的經歷;但與此同時,網上包月鮮花商家也存在虛假宣傳、套路消費者的情況。上海是國內最大的鮮花消費市場之一。
  • 美團醫美一次講兩笑話
    與美團醫美積極發出正規倡議對應的是其平臺上的亂象叢生:部分機構上線違規項目、有些機構涉嫌超範圍經營、溶脂針等在平臺死灰復燃。畢竟,憑藉著一套流量打法,美團醫美僅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就從零開始成為了他自己"號稱"的國內規模最大的醫美平臺之一。但這背後到底有多少是正規醫美機構的正規服務?
  • 四大維度測評醫美規範程度 這些醫美機構「坑」多遭消費差評
    醫美行業系列調查之 測評南都推出「醫美亂象」系列調查報導後,很多讀者留言分享自己或者身邊人的整形故事,並希望可以了解哪些醫美機構值得信賴,哪些醫美機構需要「避坑」。為此,南都推出深圳醫美機構測評。其中,非手術抗初老項目以光電產品為主,光子嫩膚、皮秒雷射、熱拉提、熱瑪吉等非常受歡迎。頭面部手術消費量已超美國全境,隆鼻、面部脂肪填充、眼瞼手術、面部提升等項目排名前列。身體手術項目中,吸脂在中國最受歡迎,中國吸脂手術在總醫美消費中的佔比已經高於美國。結合大數據,記者實地調查了深圳各醫美機構給出的醫美項目價格,發現每家醫美機構在同個項目上價格差異大,同家醫美機構同類項目價格浮度也大。
  • 希斯曼微商:凡美日記存在虛假宣傳 多級代理涉嫌傳銷
    希斯曼品牌主做服裝,如瘦品牌主做食品,凡美日記主做化妝品。 第30類方便食品「如瘦」商標是由廈門市希斯曼貿易有限公司申請註冊的;第3類日化用品「凡美日記」商標是由上海希斯曼實業有限公司申請註冊的;「希斯曼」相關商標是由廈門市菲小妞貿易有限公司申請註冊的。
  • 聚焦315:醫美行業成虛假宣傳「重災區」,這家醫院被3位女明星告了
    而當「溫飽」已經不再是問題了,人們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整形美容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由於缺乏統一監管標準,醫美行業亂象頻生,成為了醫療糾紛、虛假宣傳「重災區」。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29,471家醫美企業。其中,2018年增速達到峰值,為29.6%。數據來源:天眼查專業版從全國分布來看,北京市的醫美企業數量最多,達到5,123家;其次是山東、廣東、河南、浙江。從成立時間來看,醫美企業大多都比較「年輕」。
  • 遼寧省整形美容質量控制中心落戶中國醫大一院;美唄與鼻祖聯手護求...
    該單位涉嫌非法行醫,衛生監督員對發現的物品給予證據先行登記保存,並下達監督意見書和接受調查通知單,給予立案調查。下一步,朝陽區衛生健康監督所將進一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醫療美容違法行為,規範醫療美容市場秩序,維護市民生命安全。
  • 醫美面膜真的醫用、安全?不法商家打著「械字號」幌子誇大宣傳
    探究方知,所謂「醫美面膜」,其實是一種醫用敷料,針對皮膚治療和美容手術術後的修復,可直接接觸創面,屬於醫療器械,註冊為「械字號」,主要在醫療機構銷售。市面上的普通面膜則屬於化妝品,註冊為「妝字號」。&nbsp&nbsp&nbsp&nbsp嚴格意義上說,並不存在所謂的「醫美面膜」,而是將這些「妝字號」面膜「改頭換面」,打著「械字號」幌子誇大宣傳,背後是商家偷換概念、有意誤導消費者。
  • 醫美平臺「黑度」大評測:誰是行業內的清流
    但是對於求美者來說,盲目的跟風卻不見得是適合自己的選擇。除了以明星帶熱度,平臺上的許多醫美機構為攬顧客和生意,經常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一些虛假誇大的案例,出現許多類似"無痛無痕手術"、"三天即可恢復"、"年輕十歲"等系列誇大描述,還有不少商家喜歡p圖來加強視覺衝擊,宣傳內容充斥著較多誇張言語。比如關於美團點評醫美通過運營引導刷量、刷好評的質疑之聲就一直不絕於耳。
  •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誰最「良心」?看看這個就知道
    除了以明星帶熱度,平臺上的許多醫美機構為攬顧客和生意,經常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一些虛假誇大的案例,出現許多類似"無痛無痕手術"、"三天即可恢復"、"年輕十歲"等系列誇大描述,還有不少商家喜歡p圖來加強視覺衝擊,宣傳內容充斥著較多誇張言語。比如關於美團點評醫美通過運營引導刷量、刷好評的質疑之聲就一直不絕於耳。
  • 數讀行業十年④丨醫療衛生篇:醫美行業成虛假宣傳「重災區」,這家...
    當「溫飽」不再是問題,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整形美容機構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由於缺乏統一監管標準,醫美行業一度亂象頻生,成為醫療糾紛、虛假宣傳的「重災區」。從成立時間來看,醫美企業大多都比較「年輕」,屬於「新手」,成立時間在「1-5年」和「1年以下的」的總佔比達到68.38%。與此同時,醫美行業存在的風險問題也比較突出。數據顯示,現有的近3萬家醫美企業中中,有3,827家受到過行政處罰,其中,超過兩成的醫美企業行政處罰達到3條及以上。
  • 醫美整容亂象調查:廣告裡的「公立整形醫院」,竟是失信民營機構
    在這些醫美者心理中,期望通過美麗的外型和容貌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是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她們卻不知道,早在踏入這條醫美之路的第一步,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裡就充滿了各種套路。而很多時候,這些不實、違規的宣傳信息,足以讓她們「顏財兩失」。
  • 【虛假宣傳】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微商品牌「極尚」爆紅朋友圈的背後 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近日,有網友張珂(化名)爆料,微商品牌極尚在朋友圈宣傳時涉嫌虛假宣傳,並宣傳「消炎、抑菌」等醫療作用,希望清揚君關注一下。
  • 濰坊天宏醫療美容醫院被指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中宏網山東8月28日電近日,濰坊市民楊女士向本網反映,濰坊天宏醫療美容醫院宣傳的專家醫生卻不在該院從醫,楊女士認為醫院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但當她決定要這家醫院就診時,卻被告知她選擇的這兩名醫生都不在這家醫院從醫,工作人員讓她選擇其他醫生做手術。楊女士認為醫院這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借用不在此院坐診的醫生來吸引消費者,屬於宣傳誤導,欺騙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