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孤獨者,都是孤獨,卻是不一樣的心情,有著不一樣的境界

2020-12-15 我從書中來

年輕人在房東老奶奶那裡租了一個房子,一開始老奶什麼都跟他算得一清二楚,他也沒在意,他有自己好多喜歡做卻一直做不完的事兒,以此也沒工夫去計較那些用錢可以解決的世俗雜務,老奶奶說電費漲價了,他就按照漲價後的價格給,老奶奶說水費長了他也一分不少的拿出來補上。

偶爾閒暇的雨天,老奶奶會跑到他屋裡來跟他搭搭話,他一開始也是有意無意的應付著。每逢在外面買水果,年輕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擇起兩個又大又好的留給老奶奶,不知為什麼,他眼裡的這個老奶奶雖然勢力,但看起來很可憐,幾個月過去,都沒有見她兒女回來陪她一次,中間接電話也只是聽到她那些兒女只一味的叫她打錢過去。

有一次,年輕人裝飾自己的屋子,買了很多好看的牆上壁紙,自己房裡貼滿了,剩下好多他就想著送給老奶奶,並且還主動幫老奶貼上了,沒想到老奶奶看了這煥然一新,繽紛多彩的牆面後,反而出乎意料地適應不過來,說連續幾天睡不好覺,到最後迫不得已年輕人還是幫她還原回曾經的那個老舊牆面,她才好起來了。

但每一個星期左右,年輕人又見有另一位老婆婆會過來跟老奶奶嘮嗑嘮嗑,那老婆婆的嘴裡全是對自家老頭子的不滿,她說她後悔嫁給老頭子,人們都說吵吵鬧鬧感情會越來越好,她說她跟他老頭子吵吵鬧鬧一輩子,到頭來兩人還是沒吵出真感情,總有一道看不見的牆擋在他們中間。沒有嫁給愛情的婚姻,都是以大半生為代價瞎折騰,她也恍悟到了自己當初的糊塗,且愚不可及,但事已至此,早已覆水難收。

無論是老奶奶,還是老婆婆,他們一面欣賞年輕人的為人,一面又替年輕人擔起心來,說他這麼大了怎麼不耍朋友,那樣豈不是很孤獨?對身心反而不好。年輕人聽後淡然道:「孤獨,也分好幾種。比如老奶奶的孤獨是一種心靈的傷,兒女不陪伴,而自己又找不到什麼東西來充實自己,以此時間長了人會變得越來越孤冷,不相信人間,害怕改變,明天在哪裡都不知道,這樣下去很危險,我真的替老奶奶感到擔憂。」聽年輕人這麼一說,老奶奶頓時就哽咽了,她說她完全同意她的孤獨是一種病,是不健康的,但也無可奈何,又說積重難返,還含淚道預測道「積羽成舟」是早晚的事。

眾人聽後,無不為之感到心酸。

「我難道也孤獨嗎?」過了一會兒,老婆婆也禁不住想要年輕人幫他分析一番。年輕人長舒一口氣,嘆道:「你有伴,伴兒也常在身邊,本來孤獨跟你沒有關係,但可惜的是,你和你老伴兒雖然兒孫滿堂,也有孩子孝敬你們,但你們倆人之間終究是心無法相照的,這個從當初您不是嫁給愛情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古人所講的白頭如新說的就是你和你老頭子。相處到老又怎樣?還是陌生的。以此,您那種孤獨只有您自己才感受得最確切。」老婆婆聽後,默然。

年輕人不等倆老人問他,便自道:「我呢,也是一種孤獨,只不過我是一種圓融的孤獨,在這種圓融的孤獨中,我是享受的,我有我自己喜歡的事,我的身心是圓滿的,沒有分裂,沒有被迫和演戲,我是完成了我自己的。我的自我沒有缺失,以此暫時我也不需要什麼人來彌補我,到哪一天,我可能遇到一個跟我一樣有著圓滿自我的她,那時我們是花開兩朵,幸福感由自心出,並不需要向對方或是外界乞求。我和她是那種彼此獨立,相處淡如水,卻又彼此足信,全真相吸的知心親人。」

相關焦點

  • 每一個孤獨的人都有著他們不同的孤獨
    我感覺孤獨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問題的本身不在於孤獨,而在於如何看待孤獨。孤獨有時候是只屬於自己的一道美麗的風景,世道都喧囂,行走在其中,被各種事,各樣人牽扯,有時候孤獨是只屬於自己的棲息地,這裡的風景只屬於自己,不必與人分享。
  • 陳果:願為孤獨者,不做寂寞人
    自我如羽毛一般飄起來,有一種無我兩忘皆忘的一種境界。)的那些人他們也是圓融的。所以,孤獨是一種完整的狀態,他沒有那種缺失的遺憾。然後百萬聊賴之後,像困獸一樣在自己的鬥室當中踱來踱去,踱來踱去,想看書看不進去,想看電影看不進去,想打遊戲沒心情。這種焦灼的狀態,好像要逃離凡籠一樣。這個時候,有一種無所適從的可憐,這樣的狀態稱作是寂寞。
  • 孤獨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
    01叔本華說:「孤獨對我們有著雙重的好處。首先,他使他與自己保持一致,也就是保持內在的和諧、內心的平靜;其次,他阻止他與別人意見相同,而後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有利之處。」很多人,總是對別人說三道四,但從來不敢討論自己,說到底就是害怕面對自己。
  • 孤獨是一種境界,一種享受,使靈魂安靜,不被世俗打擾
    孤獨是一種境界,一種享受,使靈魂安靜,不被世俗打擾。走過滄桑,保持一個人的清寂沉默。看俗世浮沉,不奢求自己的那抹蔚藍,塵埃中總有一朵花,為了你綻放,等待你低頭,等待你的微笑,等待你把故事變成一個多年的回憶,跳躍著生命的脈搏。時間就像一首歌。當今年夏天的花朵燦爛時,每朵花都有一種真實和溫暖的感覺。微風柔和,清澈的水的思緒在寧靜的下午慢慢流淌。
  • 林語堂最妙的一首打油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是孤獨的最高境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生來孤獨,但又有一種說法叫:孤獨是一種力量。關於孤獨,文壇有各種各樣的詮釋,詩人們也留下了不少描寫孤獨的名篇。似乎古人和今人一樣,飽受著孤獨的洗禮,但這一首首來自文壇的孤獨之作,卻總能讓人感受到一股來自千年前的力量。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孤獨的最高境界
    對很多人來說,孤獨是一個非常不友好的字眼。因為在他們心裡,孤獨就等於寂寞,等於失意,等於迷茫,等於消沉,等於人生低谷……即使從人的本性而言,也沒有人會願意主動去選擇孤獨。
  • 蓮光:20歲念佛人,不一樣的愛情、孤獨與慈悲!
    萬物皆可感知孤獨的悲涼,不論植物、動物還是人,孤獨都不言自明,只一味憔悴。試管裡提取不出來的感情,卻不能把它當作是一種虛構,該說可喜還是可悲呢?她成績很好,如今她上的應該是985大學,但我只是平平凡凡的打工仔,我也想證明自己不是個失敗者,可生活連最基本的尊重都不給我。因為防疫工作,一個多月沒回家,靠著微信電話匆匆給家人報聲平安,堆積滿滿的愁苦相思倍感悲涼,越想越冷清,越覺孤獨可笑。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僅僅20個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柳宗元作為唐代傑出的詩人和思想家,他寫下了大量的詩篇,至今保留了140餘首,看似詩詞樸素簡單,卻有著反諷的意味,讓人更直觀的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烘託了高遠的現實藝術。要說孤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那就不得不說《江雪》這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孤獨的最高境界:享受孤獨
    孤獨感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存在的開始可能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完美,可能來自親朋好友的冷嘲熱諷,可能來自身邊人的虛情假意。 其實,人從一懂事開始,孤獨就開始伴隨我們一生。
  • 這些詩句告訴你,孤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一、失去依戀的孤獨。 人與人之間都是有依戀的。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都屬於這種依戀。 二、沒有相通感 人生在世,這種孤獨是最平常的了。有時候覺得自己身邊有很多人,可真正的朋友沒有幾個。而古人,有這種孤獨感的非常多,大都是政治不如意時,有感而發。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孤獨的至高境界
    他的大部分哲學著作,例如《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偶像的黃昏》,以及他的大部分優秀詩作,都是他浪跡四方的隨感。與學院哲學家不同,他厭惡書齋生活,反對構造體系。他自己說,他寧願在空曠的地方,在山谷和海濱,在腳下的路也好像在深思的地方思考。當他在大自然中散步、跳躍、攀登的時候,思想像風一樣迎面撲來,他隨手記到筆記本上。
  • 孤獨的最高境界是:一個人吃火鍋
    8點場的電影,48塊的雙人套餐,兩杯可樂一個人喝,喝到的心情都有點喪喪的;第12次一個人輸液,200ml的藥水,一共2386滴,37分鐘滴完,但痛了很久;一個人過生日,8寸的蛋糕,顏色有5種。」想起去年在網上看到的一張「十級孤獨表」:一個人去逛超市、一個人去快餐廳、一個人去咖啡廳、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去吃火鍋、一個人去KTV、一個人去看海、一個人去遊樂園、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做手術。據說,孤獨的最高境界是獨孤求敗。你的孤獨,到哪一級了?02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之前的狀態,也曾這樣孤獨。
  • 林語堂六十歲寫下一詩,格調清新樂觀,卻詮釋了「孤獨」最高境界
    孤單常被視為人類痛苦的普遍來源之一,人生在世,有幾人不孤獨呢?事實上,孤獨才是人生最本質的常態,我們生時是一個人來,死時是一個人走,連生命的開端和結尾都是孤獨的,我們漫長而短暫的一生勢必要與孤獨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繫。
  • 「孤獨的雪」是「夢一樣的繽紛」,看近現代文人眼中不一樣的冬天
    所以冬天曆來被各個時期的文人所熱衷描摹,由於它的「觸摸歲月」的內涵,不同的文人筆下的冬是不一樣的。魯迅筆下的冬是孤獨而艱苦的。這篇散文中隱喻著革命仍需向北方的雪一樣,雖然艱苦、孤獨,但能撒向整個地面,只有通過這種北雪一樣卓絕艱苦的努力,才可能會成功,表露出作者一種殷切的嚮往。鬱達夫的冬天是於苦悶中尋得的一份自在悠閒的風景。
  • 這不是孤獨,而是一種境界
    我現在就不想和任何人說話、聯繫,家裡來人我都煩,哪怕是家裡的親人,希望他們快點走,每年朋友圈都會不斷地刪除、壓縮,外出散步只找人少的地方,有時常常冥想,找一處有山有水而沒有人煙的地方,蓋一小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青山綠水與孤獨中了卻殘生,未嘗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孤獨的最高境界—鐵路人
    一張十級孤獨表瞬間登上了熱搜,熱評也是如潮水一樣瘋狂的湧上,可是我們都不知道有一群人名字叫做鐵路人,他們的孤獨爆表,如果說孤獨有十級的話,那麼鐵路人的孤獨就在第十一級。
  • 張雲雷的毓貞費翔的雲 同樣的遊子吟找尋不一樣的孤獨
    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旅行是孤獨的人在尋找不孤獨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獨的人在尋找孤獨的方式。」詹老師爬過雪山,划過船,去剛炮彈炸過的峇里島度假,近距離看過野生動物,到印度買過好多沒用的東西,也參觀過印度的廚房……一系列的旅程,讓我又羨慕又仰望。我雖然沒有機會去那麼多的地方,但是這本書教會我最大的一點是用心感受。如果靜下心來,用心去體會你的旅程的話,那麼你的旅行將是獨一無二,因為每個人體驗和感悟都是不一樣的。
  • 文學創作感悟——孤獨的思想者(之三)
    凡是滿懷著愛與智慧去生活和工作的人,都能在他對自然和藝術的真誠中找到護身符,他將不被邪惡傷害。而創造的目的不是獲取功利。真正有創造力的人與創造融為一體;沒有創造力的人才站在創造的一旁,炫耀創造投射在他身上的浮光。世俗的美感是破碎的美感,創造者則尋求大真、大美與大善,因而他們激情張揚,內心卻十分寧靜。
  • 《百年孤獨》:生未百年,死不孤獨,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要享受孤獨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美國著名作家歐文·肖稱讚馬爾克斯:他是個強有力的作家,有著豐富的想像。他繼承了歐洲政治小說的偉大傳統,其結果是歷史劇與個人戲劇合二為一。餘華說:在那些剛出版就暢銷的文學作品裡,有些與世長存,比如《百年孤獨》;另一些則銷聲匿跡,也就沒有比如了。
  • 孑然一身,卻不孤獨
    青豆說:「就像西藏的轉經筒一樣。轉經筒旋轉時,位於外側的價值和感情就會忽上忽下,忽而閃光忽而黯淡。但真正的愛情始終固定在機軸上,永遠不會變化。」「太美了。」亞由美嘆道,「西藏的轉經筒。」書中的主要人物無一例外都是某種異於常人的存在,他們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獨居,各具天賦,秘密從事不尋常的活動。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巧合,他們都有著黯淡的童年。幸福的童年都是相同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1.青豆青豆全家都是「證人會」的信徒,她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