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級的下午茶,升級的喜茶,這家茶飲店其實是來賣茶葉的?

2021-01-08 騰訊網

作者:Wenky

編輯:Bobo

T9芮歐百貨店(一樓)

最近,新茶飲市場來了一位「高級玩家」——T9。專注於中高端零售茶葉的T9,8月23日在上海芮歐百貨新開了一家茶飲店,試營業首日日流水超3萬元。與茶飲店和零售茶不同,T9另闢出一套新的「打法」:下午茶之下、新茶飲之上的精品茶飲,首創了精品零售茶與精品茶飲結合的「零售+」商業模式。

T9繽紛精選系列

T9茶飲

T9為何選擇在高端百貨開店?僅30平米的店鋪,如何做到開業首日的流水超大部分茶飲店?並保持日均1萬+的業績?T9是如何定義精品茶的?又是怎麼找到「零售+」這種創新模式的?這種模式真的適合中國茶葉市場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T9的兩位創始人吳劍青、呂榮華聊了聊。

01、中國這麼多好茶,為什麼沒有一個全球茶品牌?

中國的茶文化可謂源遠流長,人們的飲茶傳統由來已久。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不同氣候下、土壤裡長出的茶葉各有特色,人們的制茶工藝也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差異化的飲茶習慣。雲南人喝普洱、黃山人喝毛峰、福建人喝鐵觀音,中國好茶種類豐富,人們對於茶葉的種類有不同的偏好。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的茶行業是什麼樣的?又存在哪些問題?

茶園 圖片來源:pixabay

首先從茶葉生產的過程來看,茶葉是怎麼到消費者手中的?從茶農種植茶樹到採摘茶葉,再到制茶者的手中製成茶葉,在這一系列的流程中存在著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往往缺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操作。很多地區的茶葉都是自產自銷,這樣類似「小農經濟」的模式就會導致茶的質量、產量都無法保證。

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是怎麼選購茶葉的?茶葉零售店、茶館或者當地的茶園,是傳統上消費者常購買茶葉的地方。雖然這三個途徑的銷售模式不大一樣,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區域化。區域化的形成,一方面是由於各地消費者對茶葉品種的偏好不同,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影響力較大的茶葉品牌不多,很多消費者選茶時主要看品種,而不是通過品牌挑選。

T9知更鳥

那麼中國消費者在挑選茶葉時是真的只認品種,不認品牌嗎?目前,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國人會出國旅遊,英國的Fortnum&Marson、法國的Marriage&Freres、日本的Lupicia等國外茶品牌被許多中國消費者青睞,Lupicia的白桃烏龍極品茶更是被稱為日本必買伴手禮。吳劍青告訴我們,T9創立前走訪了世界各地的知名茶品牌,最終發現科學的拼配、嚴格的質量把控是國外品牌的優勢。

對比國內市場。傳統的街邊零售店的茶葉質量層次不齊,店鋪也沒有格調;茶館的茶葉雖然有品質把控,但是品種繁雜,且翻臺率低,導致從飲茶到零售茶的轉化率也較低。而像小罐茶這樣的新興茶葉品牌,雖然走精品路線,但是由於沒有空間的提供,就成為了消費者眼中禮品茶的存在,而不會當做日常的消費品。

街邊零售店、茶館和小罐茶這樣的品牌茶代表了三種不同的零售模式,而在這三種模式下,都未能產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茶葉品牌。所以說,零售模式可能是中國茶品牌難以形成的最大阻礙。

02、降級的下午茶,升級的喜茶:T9找到了賣茶的新靈感

前面說到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茶葉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那麼中國茶葉是否可以學習國外的經驗,照搬國外的零售模式?

拿新加坡的TWG來說,TWG是2008年才創立的品牌,但目前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店,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模式是怎麼樣的呢?

TWG的目標消費者是有著較高消費力的年輕群體,因此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TWG的產品中調味茶佔比較高。調味茶的口味是關鍵,如何讓消費者相信茶葉的品質?TWG開設門店,通過下午茶的方式吸引消費者。下午茶就意味著不僅有現泡茶飲,還需要配合茶點,這樣一來茶葉的售賣模式就餐飲化了,隨之也帶來新的問題。首先,一桌客人點了一壺茶、幾份茶點,就可以在店裡坐一下午,翻臺率低。其次,整個店鋪的運營也比純零售複雜許多。小到配備什麼樣的茶具、服務人員如何服務,大到茶點的製作、店鋪的裝修布置,下午茶的模式讓茶葉零售的效率變低。

國外的這種下午茶模式,雖然比中國傳統的茶館更加精緻,但是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管理起來也不容易,很難複製和下沉。還有一個問題是,真正對茶葉有追求的中國消費者往往年齡在30歲以上,他們很少會去這種下午茶的店品茶;而對喜歡精緻體驗的年輕消費者來說,星巴克等咖啡店可能更合胃口。

但茶飲並不是沒有機會。新式茶飲在近年來異軍突起,側面說明了中國消費者對茶葉品質越來越重視,且這種重視群體的年齡呈下移趨勢。

喜茶是新式茶飲的代表,相比傳統的奶茶店鋪,其差異化在於使用了原葉茶做奶茶或水果茶的茶基底。用原葉茶做出來的茶基底,比傳統奶茶店所用的茶粉茶味更純正。從喜茶的消費群體來看,學生、年輕白領佔很大比重,但對商務人士的吸引力並不高。商務人士的消費能力更高,對茶的品質更重視,雖然部分新茶飲使用了原葉茶做茶基底,但對茶品質有要求的商務人士群體可能更希望知道茶飲使用什麼原料。

隨著茶葉客群的迭代、茶葉零售的迭代和新茶飲的迭代,中國茶行業的發展迎來了拐點。

T9盛夏西西里

大紅袍拿鐵

在這一大環境下,T9順勢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將精品茶飲與精品零售茶結合。首創以零售茶為基底,所見即所得的精品體驗。T9獨特的「零售+」模式,既是下午茶的降級,避免了餐飲化帶來的繁瑣,比下午茶更「輕」、更「快」,卻同樣擁有下午茶的精緻與空間。又是喜茶的升級,使用T9自己的零售茶做茶基底,消費者看得見也更了解,滿足了人們對茶基底的品質要求。同時T9的品牌格調也更契合新中產消費群體的喜好。

T9茶飲

據吳劍青介紹,T9的「零售+」模式,根據T9此前的開店經驗總結而來。2017年,T9的第一家店在上海尚嘉中心開業,這家店採用的是類似新加坡TWG的下午茶模式。後來T9發現下午茶模式難將茶飲與零售結合起來,於是2018年在芮歐百貨(五樓)開了一家純精品零售店。

T9芮歐百貨店(一樓)

T9通過前兩家門店,收穫了一批忠實的消費者,但很快也發現了純精品零售模式的問題—面臨流量的天花板。換句話說,影響力還不夠大。如何解決流量問題?T9從顧客上找到了思路。吳劍青告訴我們,T9發現不少顧客在門店挑選茶葉時,會要求先品嘗茶葉,或者乾脆買完零售茶直接在門店現泡一杯,邊逛商場邊喝茶。和慢悠悠的下午茶不同,顧客希望更快節奏地喝茶。至此,「零售+」模式的靈感誕生了。

也體現出了T9的「零售+」模式最大的意義:以年輕人喜愛的現調茶飲為流量入口,引導消費者購買零售茶,再通過零售茶的口碑推動茶飲的銷售,從而形成茶飲和茶葉相互促進的循環。

03、精品咖啡層出不窮,精品茶能否成為茶行業的新風口?

在一二線城市,咖啡的消費量逐年上升,隨著消費者對咖啡品質越來越重視,精品咖啡店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但轉眼茶飲市場,精品茶飲還很少,尤其做純茶的更少,所以T9開闢的是一片相對空白的市場。空白既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也意味著沒有前車之鑑,需要自己去探索。

T9創立以來堅持走精品路線,如今又找到了「零售+」的新模式,T9將如何把精品零售與精品茶飲結合起來?精品茶有多少可能?

1.所見即所得,視覺關聯是「零售+」的關鍵

T9芮歐百貨店(一樓)

T9創始人呂榮華說,將零售與茶飲結合,關鍵點在讓消費者形成視覺上和認知上的關聯。因此T9新開的店中,就設置了專門的區域陳列T9的零售茶,明亮的橙色包裝十分吸引人。在顧客點單時,菜單上的茶飲名字和零售茶是一樣的,店員也會告知消費者使用的茶葉品種。此外,還有店員在零售茶陳列區向顧客詳細介紹產品。

當消費者知道自己喝的茶飲使用了什麼茶葉,了解了製作的過程,就會對品牌產生信賴。如果消費者喝完覺得不錯,還會順手買一盒茶葉,就達到了以茶飲推動零售茶的目的。

2.品質是底氣:產品要做到90分再呈現出來

T9皇家精選系列

但是這一切,都要基於茶葉本身的質量過硬。吳劍青對我們說,他更推崇國外企業做品牌的路徑。因為許多國外企業會等產品做到90分以後,再把店鋪呈現出來。星巴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星巴克這麼多年來對硬廣的投入很少,卻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靠的就是品質。而很多中國企業是產品做到60分就推出,然後再慢慢修整。T9的初心是「發現全球好茶」,為此攜手德國183年茶研室,與世界各地茶園緊密合作,並通過了歐盟有機認證、瑞士SGS檢測認證。在三個系列的零售茶中,有多款茶被評選為世界茶博會冠軍茶。

在茶葉品種方面,T9經歷了幾次迭代。據吳劍青介紹,為了契合「發現全球好茶」的定位,T9最初選擇了不少國外流行的茶葉,但後來發現一些茶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偏好。最終呈現給消費者的,是在保留了英式紅茶的基礎上,推出更多亞洲茶,如日本玉露、臺灣大禹嶺高山烏龍、東方美人、正山小種、大紅袍、鳳凰單叢、白牡丹、野生古樹滇紅等。

3.品牌之路——用渠道定位,用設計吸睛

T9芮歐百貨店(一樓)

茶的品質是產品記憶點,而能夠促使復購的是品牌。用渠道建品牌,是T9特有的品牌思維,也是T9從創立之初就確定的事情。呂榮華說,當初計劃做茶葉零售時,就定下了選址中高端購物中心的目標。中高端購物中心為品牌提供了精品的氛圍,同時確保到達目標消費者。

T9LOGO

選址中高端購物中心奠定了T9高端的品牌格調。而當消費者走在購物中心,如何吸引他們走進門店?外觀是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直觀感受,T9通過獨特的品牌形象抓人眼球。典雅又復古的T9品牌LOGO,高貴又俏皮的知更鳥,以及無處不在的明亮橙色,構成了T9的品牌識別的三大要素。

T9傳奇精選系列

高顏值的包裝往往能讓消費者一見傾心,因此包裝也是讓消費者記住品牌的關鍵。T9是唯一囊括世界3大設計獎的茶品牌,繽紛系列獲得了2019年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傳奇系列攬獲德國國家設計大獎和義大利A設計大獎。值得一提的是,T9的每一款高顏值的包裝設計,都出自創始人呂榮華之手。

呂榮華說:「品牌做起來了,想像力是很大的。」不久前網上流傳的「七萬茶企不敵一家立頓」,其實揭示的就是中國茶品牌化不足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T9在努力成為讓消費者記住、認可的中國茶品牌。

04、結語

吳劍青說,T9遇到了一個好時機,可能三五年前這種「零售+」的模式不會有好的反饋,但下午茶和新茶飲的流行證明了精品茶零售和精品茶飲結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目前T9已經擁有三家門店,未來有什麼計劃?吳劍青介紹到,未來T9將開設50家集精品零售、茶飲和商務空間於一體的品牌形象店,300+家精品零售店和1000+精品茶飲店。以上海為起點,採用自營和城市合伙人的模式逐步布局更多的二三線城市。

這也詮釋了吳劍青對T9的期許:T9不想做一個呼嘯而過的網紅,而想成為一個帶中國消費者體驗全球好茶的,能夠沉澱下來的品牌。

T9是幸運的,但T9也是努力的,他們觀察到了中國茶行業的問題。高流量、高品質、高顏值是T9對當前中國茶行業提出的解決方案,這三點構成了一個三角,給中國茶葉的發展帶來堅實的支撐。我們期待中國茶行業慢慢變好。

提示:

*本文FBIF食品飲料創新(ID:FoodInnovation)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絡授權。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繫Bobo(ID:fbifmedia1)

相關焦點

  • 喜茶賣茶葉蛋 5元/個 「茶飲+」的無限可能
    從6月12號到9月28號,3個多月的時間,喜茶的茶葉蛋從快閃店中正式登陸門店,以5元一個的售價,買一送一的促銷方式與消費者見面。目前僅限北上廣深指定門店。 賣茶飲的喜茶,開賣茶葉蛋。有網友腦洞大開,如果再推包子、油條、豆漿、粥,完全可以創出一個全新的門店形態——喜茶快餐鋪。
  • 新式茶飲,不僅是茶
    編輯導讀:伴隨著消費升級,茶飲這個細分領域內催生出一個新的消費風口——新式茶飲,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都屬於新式茶飲的代表。本文作者以奈雪的茶為例,對新式茶飲的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了分析討論,與大家分享。在武漢,一場歷時超過8小時以上的排隊正在茶顏悅色的新店門外展開。
  • 喜茶同款草莓奶蓋 ...太原這家店居然都有!
    感覺上海寧都出動去排隊買它了那就是「喜茶」!買一杯奶茶要排6小時連黃牛都要來摻一腳20元的奶茶竟然被炒到了60元最終限購!限~購~了~!哼哼~估計你們很多人知道魔根茶吧,卻不知這家店居然賣這個!這家魔根茶吧是開在即將通地鐵,修路有點堵的長治路王村南街口往北一點點~叫做「魔根美式下午茶吧」!
  • 開茶飲店水有多深?全案解析喜茶、一點點、COCO、答案茶...為你...
    喜茶創始人聶雲宸曾表示,喜茶拿鋪租金普遍很低。 3、提高對上遊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更低價格拿到優質原材料 為了維持穩定的口感,茶飲店必須有質量穩定的貨源供應。據了解,喜茶擁有自己的茶園,還跟不少茶葉供應商有深度合作,不僅出資改善茶葉種植環境,還依據自身的產品需求,向供應商定製原料。
  • 新式茶飲暴利?深度解析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
    樂樂茶:外賣小哥等太久和店員爭執6月18日下午五點半,燃財經來到位於雙井富力城的樂樂茶,其店面設在富力商城的一樓南門入口處,六七十平的小型店內擠滿了排隊點單結帳和等候取飲品的顧客。吧檯和麵包之間只有不足一米的可供點單排隊的距離,靠窗戶邊的三個小桌6個座位全部滿座,大多數等候的顧客都站著。
  • 茶飲「網店時代」!喜茶、奈雪都在開,茶顏悅色、蜜雪冰城早已上線
    從店鋪介紹、企業資質看,這家茶顏悅色官方店鋪,開店時間為2019年5月7日。 店內售賣的產品包括零售包裝的茶葉、水杯、膠帶、冰箱貼、手機支架等,視覺風格也延續茶顏悅色的古風設計。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銷量最高的鐵罐茶,單價25.9元/罐,有5種茶葉種類可供選擇,月銷4652筆。
  • 開茶飲店水有多深?全案解析喜茶、一點點、COCO、答案茶...為你還原殘酷真相!
    樂樂茶曾對外公布了一組數據:品牌創建16個月後,樂樂茶訂單量已超200萬,日均訂單量超10000單。當時樂樂茶有10家門店,相當於平均每店家每天1000單。 除了茶飲店,麵包店也會嘗試這種模式,畢竟茶飲的利潤更高,麵包新語旗下的軟歐包品牌麥子倉庫就加入了水果茶元素。 據業內人士透露,以甜點順代賣茶飲的方式,更容易在商場拿到店鋪。
  • 喜茶新標準全新定義「新茶飲「
    新茶飲市場,潛力毋庸置疑,然而從目前來看,創新不足、食品安全、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正成為困擾行業和店鋪發展的關鍵。這個行業,應該有規範標準,也應該有企業來樹立行業標杆。近日,新茶飲行業開創者喜茶便提出了自己的標準。
  • 喜茶居然開始賣咖啡了, 讓我靜靜...
    後臺回復【喜茶】即可獲得:全部推文福利,每周統一發送至Uni會員郵箱昨日,喜茶官方公眾號發文宣稱賣咖啡,事件一出,整個茶飲界瞬間炸鍋,以往專注賣奶茶的喜茶如今要轉型賣咖啡?首批上線門店包括:深圳萬象城黑金店、廣州惠福東熱麥店、上海湖濱道熱麥店及北京君太百貨DP店四家門店。但事實上,喜茶並不是第一家涉足咖啡的茶飲品牌。早在17年,茶飲品牌CoCo便已開售咖啡,而喜茶對頭奈雪的茶更是在一月就推出3款咖啡飲品。連鎖咖啡不能說的秘密就是:在咖啡裡摻入25-40%的羅布斯塔咖啡豆。為什麼選擇羅布斯塔呢?
  • 喜茶之後,誰將成為新茶飲巨量主流品牌?
    從2012年江門的皇茶奶茶店開始,直到2016年分家創立喜茶,到2017年啟用HEYTEA新LOGO,喜茶跨越了從珍珠奶茶到新茶飲的完整產品世代
  • 喜茶提出「新茶飲」兩大標準 新茶飲告別非標時代
    8年來喜茶對天然、優質原料持續追求和不斷升級,截止2019年底,喜茶向全球超過100家有信譽的供應商採購新鮮優質原材料。同時,喜茶攜手本地近1000家供應商夥伴,在集採、配送、品控和產品研發方面,帶動茶園產業鏈發展,提升了中國產品走向新茶飲市場、走出國門的機會,同時,它還可以幫助喜茶持續增長。
  • 從喜茶、奈雪等茶飲品牌的定位,總結出這3點茶飲店經營策略!
    今天,我們從各茶飲品牌的定位來說起。各茶飲品牌的定位1、喜茶喜茶的受眾,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抓住年輕消費者的社交需求,聚焦「靈感之茶」,強調分享是一種很酷的喝茶體驗,對品牌進行了差異化定位。6、蜜雪冰城蜜雪冰城率先成為首個萬店茶飲品牌。縱觀整個菜單,個位數的奶茶佔十分之九,客單價6元左右的性價比依然一騎絕塵。當喜茶、奈雪在一、二線城市開疆拓土時,蜜雪冰城等品牌瞄準了各大高校和各小城市,在多年的市場沉澱中,積累了大量「糧草」。
  • 小罐茶聯合創始人「另立門戶」做茶飲,能幹過「喜茶們」嗎?
    小罐茶通過對大師技藝的數位化和智能化升級,提升茶行業生產效率、提高茶葉品質,大師實質上是「產品經理」。雖然小罐茶進行了聲明,但在此風波後,小罐茶一改往日高調,未再向外界公布銷量和盈利情況。與小罐茶的「低調」相比,新茶飲品牌發展可謂蒸蒸日上。
  • 喜茶成都開啟黑金實驗室 打造空間體驗能否鑄就茶飲王者?
    文 | 一鳴 作為中國新式茶飲代表品牌的喜茶,在深耕珠三角、拓展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後,終於開始進軍西南市場。9月29日,喜茶首家黑金實驗室店在成都核心商圈春熙路IFS正式亮相,這是喜茶旗下規格最高的門店,店內將售賣茶飲、歐包、周邊等多種品類。這家店的設立,也是喜茶在門店空間上的新探索。
  • 星巴克賣茶,網紅茶店賣咖啡
    自從被奉上「續命」神壇,網紅奶茶店就成了一道景觀:經常是門口擠滿了排隊的年輕顧客,她們坐在店裡自拍,或者乾脆晃掉整個下午。喜茶、奈雪の茶(以下簡稱奈雪)在新茶飲的領域裡打出名氣後,又「默契」地跨界一起賣咖啡。眼看著後輩烈火烹油,星巴克也坐不住了。最新的消息是,星巴克將在本月底推出8款茶飲,這些產品無論是外觀還是用料都更像上面兩家網紅品牌。
  • 揭榜10大茶飲品牌,喜茶第1名,有好幾個都沒見過,你愛喝哪個
    第一名,喜茶喜茶排在第一,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奇怪,因為這可是這兩年最火的茶飲品牌了,想喝一杯都得排隊很長時間。豆媽在杭州喜茶剛開店的時候去湊過一次熱鬧,想喝喜茶慕名而來的人擠滿店鋪,都是拿著號碼牌等待的人,豆媽那時候比較幸運,半小時就拿到了自己的點單,金鳳茶王真的挺好喝的。
  • 茶、咖不分家!喜茶與星巴克的成功有何共性?
    這家門店的場景空間看起來時尚大氣,卻又不失「鄰裡間」的溫情。將飲品打造成社交產品,圍繞「社交」意義打造空間體驗,也是各大茶飲頭部品牌正在做的事情。繼星巴克這樣的咖啡店後,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茶飲店也成為約會、議事,甚至人們辦公、寫作業的社交場所。年輕人們熱衷於在這樣的空間裡體驗質感生活。
  • 新式茶飲的2019:喜茶、奈雪不缺錢?
    來源: 投中網或許,下沉市場才是誰能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的關鍵。最近,北京君太商城天橋角的店鋪換成了樂樂茶,而樂樂茶的隔壁便是喜茶。據君太方面透露,這家店鋪一直是商城為網紅品牌準備的。樂樂茶與喜茶店鋪的對壘,透露出新式茶飲爭奪戰濃濃的火藥味。
  • 每月賣90萬杯茶,這家茶葉店卻沒打過廣告
    看上去花哨,其實還很有實力。現在這個茶葉品牌T2在澳洲及海外擁有超過60家連鎖店,每個月銷售的茶葉可以大約泡900萬杯茶!從店鋪裝修來說,每家店都以黑色木質牆面為基調,內部牆壁上貼滿了中文舊報紙做的牆紙,以此來表現茶文化的起源。
  • 鮮果氣泡茶、甜品杯裝化 從奈雪的茶看上半年新式茶飲產品創新
    每日簡報 7月15日 2020年過半,新式茶飲表現可圈可點,成為消費領域中最快恢復元氣的細分品類。其中,奈雪的茶、喜茶等頭部品牌尤為突出,業績穩步提升的同時持續拓店。如此蓬勃的賽道自然也引得資本關注,上半年多個茶飲品牌頻傳「融資」「上市」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