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選擇很有意思,比如你讀大學時選的專業,很多故事也就此發生了……
今年六月,金子為和所有的應屆畢業生一樣,走出大學,進入社會。不一樣的是,金子為和他的同學們可能是國內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男性內衣設計師。
我的大學:為女性設計內衣
西安工程大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設有內衣設計專業的大學。2016年,金子為、王晗光和他們的同學們大三這年,進入該專業,成為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男性內衣設計師。
內衣設計的設計內容包括是內衣褲、泳裝、瑜伽服和家居服,以女性為主要服務對象。這個專業對男生來說,門檻比女生高:幾乎算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進入這個專業之前,這群男孩子對「內衣」這個存在幾乎沒有概念:一件內衣由哪些結構組成、內衣的每一個碼數都代表什麼意思、哪些細節決定了一件內衣的舒適度這些對班上的女同學來說幾乎算得上生活常識的東西,對男生來說,都要重新學習。
只針對男生的「門檻」不止這些,更困難的是市場調研:十幾二十歲的大小夥子,跑到女士內衣的專櫃一件一件摸過去,像個什麼樣子。
他們不僅不會買,十有八九還會影響到其他顧客光顧,所以幾乎是去一次被營業員趕一次——也算不上什麼惡意,單純的尷尬已經足以讓大多數服務員把他們拒之門外。
更尷尬的是提到內衣設計,有人會本能地覺得這群男孩子有點娘,更有甚者會把他們和某種和色情有關的內容聯繫起來:你們是不是看女生首先看胸啊!
不過奇妙的是,這群男孩子自己,好像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尷尬的,他們喜歡自己的專業!
內衣設計:工科設計師
王晗光和我們說,入門之初因為性別帶來的那些「局限」確實會讓人有些沮喪,但是克服之後會發現,當初的那些局限,也許正是男性在這個領域的「優勢」。
恰恰是因為內衣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所以相對於女生,男生有更少的思維定式:第一次和這群男孩子交流有關內衣結構的東西,我們中有女生說:「那麼內衣就是兩根帶子和一對罩杯嘛!」王晗光立刻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非要有兩根帶子呀?一根?三根?或者沒有都可以的啊!」
對啊,為什麼一定要是什麼樣的呢?當固有的「使用場景」成為「設計理念」的束縛,設計也就不能被稱為設計了。
沒有體驗過使用場景,所以單純運用專業知識對話一件內衣對這些男孩來說成為可能。男孩子們和我們說,相對於服裝設計,內衣設計更像工科,在研究生的專業劃分裡,也確實屬於工科。相對於設計一件成衣,設計內衣的邏輯方式更像設計一把椅子——舒不舒服永遠應該被置於好不好看前面。
不說男人比女人更懂女人——到底誰更懂女人這個問題本身是無解的——但是男人可以從一個更新、更專業、更客觀的角度解答好的內衣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就已經足夠了。
男護士和女司機:選擇與性別無關
內衣設計這個行業需要男性,因為他們可以帶來不一樣的東西。無所謂好無所謂不好,對於一個行業,或者一件事情來說,有新的角度、新的解讀方式,本身就是極好的。
所以這個行業需要男人,就好像我們需要男護士、男幼師、女公交車司機。
女性性格相對男性細緻溫柔,更適合做護理之類的需要極大耐心的角色,但是任何一個性別都無法覆蓋一個行業的所有需求——如果我們的護士都是女性,病人需要翻身的時候怎麼辦呢?
性別會導致一部分的性格特質,性格特質會決定某種性別更適合某個行業,但是這只是「更」,而不是「只」。因為從前都是怎樣怎樣的,所以我們要一直如何如何這種觀念本身就是懶惰且傲慢的。
當我們已經習慣了幼兒園教師都是年輕女孩,突然有個男孩子加入了這個隊伍,我們往往會發現,他給整個團隊帶來的改變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就好像某路公交車新來了一個女司機,她溫柔細緻的模樣,對通勤來說,幾乎算得上是新的可能。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進入一個「不可思議」的行業:毛不易在成為歌手之前是做護士的,90後女孩高菲,是一個高空電力工作者,還有今天視頻裡的四個男孩和他們的同學們,是內衣設計師。
沒有哪一個行業只適合某種性別的人,也沒有某種性別的人只能做某個行業,選擇做什麼,只和喜不喜歡、能不能做好有關,和性別或者其它的什麼東西概不相關。
如果連性別都會成為一種束縛,人生喪失的可能性也太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