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絲刺繡出中國名畫(圖)

2021-01-13 網易新聞

  江西民間藝人花了近5個月時間,用

頭髮絲刺繡

出中國

名畫

《清明上河圖》,5月5日,記者親眼見到了這幅罕見的頭髮刺繡作品,據稱用頭髮絲刺繡而成的繡畫作品耐水性強,可永久保存。該畫長4米、寬50釐米,裡面有1000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無數的房屋樓閣、樹石、山水,以及諸多的船、馬車、牲口等。據該畫作者之一的贛繡傳承人陶永紅介紹,此畫是她和其他兩人花了近5個月的時間刺繡出來的。 (中新)

本文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花3年用「頭髮」繡出含12000人的名畫?她是中國發繡第一人
    而蘇繡中近乎滅跡的繡種——發繡,更是典雅精妙,立體勝過絲繡,觸感韌過錦緞。發繡是用髮絲作為原材料,而編繡成絕美的佛像經書,山水畫作。發繡可經歷千年歲月,依舊不腐不蛀不褪色,清秀淡雅,它自誕生以來便多了份精神雋永的含義,每一幅作品都是藝者注入的精魄。發繡的歷史很悠久,近代工藝美術家朱啟鈴曾在《女紅傳徵錄》中記載:宋有孝女朱貞觀用頭髮繡佛像、佛經,以示虔誠恭敬之心。
  • 一根頭髮0.04毫米,她用頭髮繡出12米長畫,3年繡出12000個人物
    發繡,是刺繡藝術裡面最「冷門」的細分繡種之一,其難度和材料要求都遠高於其他繡種,因此能掌握和傳承這門繡技的人非常稀少,故而「發繡」又有著刺繡中的「大熊貓」之稱。儘管發繡藝術在如今極為罕有,但它的傳承歷史卻至少可追溯到千年之前。
  • 她是中國發繡第一人,耗時三年用「頭髮」繡出了12000個人物
    在東環路一間不起眼的廠房裡,周瑩華正忙著飛針走「發」,她神情專注,目不斜視,拇指和中指巧拈細針一起一落,各色頭髮絲隨著針頭的牽引行如流水
  • 中國名畫《千裡江山圖》王希孟
    中國名畫《千裡江山圖》全圖畫芯展示千裡江山圖能入選中國名畫理由:⊙我國畫史上青綠山水的稀世傑作;⊙王希孟的一幅山水長卷中國名畫《千裡江山圖》全圖畫芯展示中國名畫《千裡江山圖》局部畫芯展示中國名畫《千裡江山圖》局部畫芯展示
  • 當刺繡遇上名畫,藝術的再創造!一隻手就能握住的世界名畫……
    刺繡藝術家Ira Pashkevych將世界著名的名畫用刺繡的方式再現了出來。Ira Pashkevych以小縫線製作出如'梵谷'及'莫奈'等藝術家的畫作。只是在將名畫刺繡時,Ira Pashkevych製作成比現有作品尺寸要小的多的作品,所以製作時要細緻和集中精力。
  • 中國名畫《漁村小雪圖》王詵
    中國名畫《漁村小雪圖》王詵全圖畫芯展漁村小雪圖 能入選中國名畫理由:⊙王詵師法李成的經典代表作品;⊙「詩畫一律」的典範作品;⊙反映出畫家嚮往山林隱逸的情致。中國名畫《漁村小雪圖》王詵 畫芯局部中國名畫《漁村小雪圖》王詵 畫芯局部
  • 80後姑娘,用刺繡融合兩大世界名畫,竟拿下刺繡奧斯卡?
    當梵谷的《星空》同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融合是一種怎樣的視覺盛宴,經過張曉和搭檔宋亞樵的「穿針引線」,會混搭出怎樣的效果呢?上圖名為《星夜浮世繪》,兩幅世界名畫的融合竟是這樣的浪漫,充滿夢幻色彩。溫州姑娘張曉星和搭檔參加了英國刺繡坊Hand&Lock舉行的比賽,這個比賽堪稱刺繡界的奧斯卡。他們在比賽中獲得了金獎,也是該屆比賽唯一獲獎的華人組合。對於法式刺繡,張曉星十分痴迷。不善交際的她平時喜歡獨自待在家中,但說起法式刺繡,她卻像換了一個人一樣,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 中國十大名畫之《唐宮仕女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
  • 唐朝女子的雍容典雅,藏在名畫裡.中國十大名畫之《唐宮仕女圖》
    一個弄青梅攀折短牆梢,一個蹴起鞦韆出林杪,一個折回羅袖把作扇兒搖。明代 女文學家 黃峨 在一首【南呂】罵玉郎帶感皇恩採茶歌·仕女圖 曲牌 書盡唐朝女子的姿容。近期一部國產唐裝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服化道很是精良,讓無數喜歡唐朝文化的人對唐朝女人的妝容,姿態有了更多探秘和了解。本文就中國十大名畫《唐宮仕女圖》中的唐朝女子妝容展示給大家看。
  •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顧愷之《洛神賦圖》畫作鑑賞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從古至今,一直被世人所珍視。《洛神賦圖》這一驚世之作再現了曹植和洛神之間朦朧而悽美的故事。紫色百合香為您品評這幅精品畫作,鑑賞畫家顧愷畫作的藝術之美。《洛神賦圖》是畫家顧愷之讀了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寫的《洛神賦》有感而畫的一幅經典名畫。曹植借美麗的洛神抒發了自己愛而不得的傷感情懷,其中也暗含了他宮鬥失敗且無法改變現狀的失落之感。畫家顧愷之以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表達能力,傳達出當時人物經歷的那種悽美意境,並使世人被這一惆悵的情景所感染。
  • 絕世名畫《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者仇英是「吳門畫派」四傑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唐寅齊名《漢宮春曉圖》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國重彩仕女畫中也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甚至成為當時仕女畫的時代典範仇英這副畫詳盡的記述了中國漢朝時期仕女漢宮景象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畫中人們各司其職一派和諧美好的模樣。
  • 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刺繡
    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分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繡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
  • 模仿世界名畫,我只服中國的小學生
    因為疫情嚴重 孩子不能到學校上課 各個學校都在想法線上授課 很多學校都搞起了模仿名畫活動 於是......
  • 用頭髮「繡」出來的畫?看完驚呆了!
    彩色發繡版 南宋 劉松年《鬥茶圖》發繡,江浙地區漢民族特有的傳統工藝品種之一,最早起源於唐朝上元年間,是以頭髮絲為原料,結合繪畫與刺繡製作的藝術品發繡是運用頭髮繡制的繡品。頭髮具有特殊性能,堅韌光滑,色澤經久不褪。發繡以發代線,利用頭髮黑、白,灰、黃和棕的自然色澤,以及細、柔、光、滑的特性,用接針、切針、纏針和滾針等不同針法刺繡。發繡白地黑線,適宜繡制摹線(白描)人物,山水和建築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較少。以質樸素淨取勝,繡品針跡細密,色彩柔和,風格獨特。
  • 走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是華夏文明的巨著。每一幅作品都展現了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皆為歷代不二至寶。《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今天我們便走進並了解來自東晉顧愷之的著名畫作《洛神賦圖》。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高清圖賞析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 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
  • 名畫鑑賞: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賞析
    《五牛圖》這幅《五牛圖》,是韓最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它問世後,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兆頁、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後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
  • 蘇繡精品驚豔2020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11月28日,以「文化引領、品牌塑造、產業發展、人才培育」為四大主題的2020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暨第四屆「蘇藝杯」工藝美術大賽在蘇州博覽中心隆重舉行,這是一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藝美術盛會。蘇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聞名全國的繡郎--沈德龍,他堅持傳承創新,致力發掘蘇繡藝術特徵,吸取各大繡種的藝術精華,將繪畫和刺繡相結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並創造了蘇繡『三散針法』。題材上,他主攻人物肖像、傳世名畫、動物花鳥等,並把原稿超凡的構思、意境與絲線完美結合,這也是他在刺繡藝術方面的一大創新。」
  •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五牛圖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沒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 宰相筆下的《五牛圖》
    其傳世作品僅一卷《五牛圖》,卻可與一眾大家之作並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韓滉筆下這五頭牛究竟妙在何處?畫面呈一字排開, 五頭牛形態各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舔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元代畫家趙孟頫盛讚:「五牛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