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養雞雖然在農村隨處可見,但是真正能把雞養出名堂的,卻沒幾個,中國的餐桌上也是少不了雞的存在,在中國雞的市場可以說非常大,但是養殖雞的人也很多,傅光明卻把自己的雞「出了國」通過養雞獲得了巨大成功。
一、皇天不負有心人
1953年傅光明出生在福建光澤縣的一個小村莊裡,上完小學之後的他,因為家中沒有多餘的錢來供他念書,13歲的傅光明就只能開始了賺錢養家的生活,他先後做夠裁縫、木匠、瓦匠等行業,1973年,村裡來徵兵,為了生存,傅光明選擇了軍裝。
1983年,30歲的傅光明的工資才21元每個月,他感覺這樣下去幹到退休,自己也沒錢娶媳婦,自己也不喜歡當官,於是他就有自己單幹的打算,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傅光明在報紙上看到,美國用50天1.5公斤飼料養出500克重的肉食雞,當時在中國是飼料很便宜,雞肉卻很貴,很多人都吃不起雞肉,他覺得在中國養雞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1983年,傅光明辭去了自己的工作,用2萬塊錢貸款,在湖南、上海、等各個地方,在當地人手中購買了600個種雞蛋,但是傅光明沒有什麼經驗,因為種雞蛋放的時間過長,600粒種雞蛋只孵出來一個雞,而且還是公雞,傅光明「蛋生雞,雞生蛋」的夢想破滅了。
自己雖然是農村人,但是他卻對這方面沒有什麼經驗,村裡的老人看到了,說蛋黃都散了,這怎麼可能孵出小雞,老人的一番話,道出了道理,這讓傅光明開始再一次嘗試養雞,這一次他從上海買來買了600粒種雞蛋。
這次不同的是,他還買了很多關於孵雞蛋、養雞的書學習,平日裡他在38度的屋子裡一呆就是一整天,3個小時就看一次溫度計,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600個雞蛋中有300個小雞破殼而出。
之後他在自己的家鄉建立起一個養雞場,這也是福建省第一家私營企業,198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讓很多很多雞場都死在了洪水中,雞的屍體也都漂浮在水中,但是傅光明的雞場建在了半山腰,他的雞場也因此躲過一劫。
洪水過後,雞肉迎來大漲,到了年底,傅光明賺了15萬元,他用這些錢又建了5個雞場,而且這些雞場都在山頭,到了1987年,傅光明的聖農實業正式成立了。
傅光明建廠的地方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預防自然災害的同時,在偏僻的地方,也不會汙染居民用水和生活,不會受外界影響,對於疾病的傳播也形成一個天然的屏障,防災又防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傅光明能獲得這樣的成就,靠著他自己對未來的認識,決定要靠自己創業,才能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自己的事業才能越來越好,也是自己在養殖過程中積累和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有很大的關係,有了這些知識加持未來的路也必定會暢通無堵。
二、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在1991年,肯德基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的餐飲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個食品巨頭,讓無數餐飲為之懼怕,像狼進了羊窩,隨時都可能危及生命,嗅覺敏銳的傅光明,感覺到肯德基到來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雞肉需求。
肯德基對於食品質量的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為了能更好的進入肯德基的市場,傅光明奔赴異國他鄉學習知識,幾個月之後,他從丹麥引進了先進的屠宰生產線,以及國外的質量循環管理體系,這樣才能達到肯德基的標準。
1992年,肯德基進入了福州市場,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生產成本,肯德基在開店之前,找到了雞肉供應商,找了數家都達不到要求,但是聽說武夷山偏僻的山溝裡有一家不錯的養雞場,肯德基的團隊原本就是想去探個究竟,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山溝裡居然還有全自動化生產、包裝的流產線,而且經過肯德基鑑定之後,也是與傅光明籤訂了合同。
有了肯德基在前面打頭陣,幾年之後,福州的麥當勞、德克士等餐飲品牌也都找到傅光明合作,這讓他一時間雞肉銷路一下子豐富起來,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現在,肯德基在中國南方城市賣的雞塊中,每4塊就有一塊是聖農提供的。
2004年,禽流感肆虐世界各地,人人都是對家禽都遠而避之,很多養雞者也都因為這次疫情不得不退出,但是傅光明卻非常看好這次禽流感過後的市場,他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從養殖儲存量300萬到了500萬,為了讓自己的養殖業不受影響,傅光明成立了衛生防疫小組,制定了一系列規定,讓員工不再外面吃雞、鴨、鵝這類食品。
公司的銷售量也增加了24.5%, 此次禽流感過後,傅光明帶領著聖農上市,同行的人都稱他為「江南雞王」,他的身價也隨著上市,不斷的獲得財富,上市之後的聖農,似乎更受歡迎,讓他成為養雞界,頂峰的男人。
傅光明能獲得如此成功,首先與禽流感有關,很多小型的養雞場倒閉,讓養雞界的元氣大傷,人們對於養雞肯定有一定的顧慮,養雞這個行業短期內非常難恢復,為傅光明騰出來巨大的市場。
禽流感讓很多人「談雞色變」對於雞肉製品,挑選肯定也是十分謹慎,傅光明的正好登上市場,不僅給自己的雞打了一波廣告,同類產品中也不會有太多的競爭對手。
另外一點就是,肯德基作為國際食品品牌,雞肉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有了這一個客戶,傅光明的雞肉就不愁銷路了,能給肯德基供應,自身的質量和產量都要達到標準,趁著肯德基這個東風,也能讓傅光明的企業,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其次,傅光明本身的建設就不會受到此次禽流感的波及,因為養殖場都是在偏僻的地方,沒有太多人流,只要把控好員工,就不會受到禽流感的影響,加上傅光明及時的對員工的控制,一系列規則的制定,把產品質量提升上去,獲得市場青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一舉成名天下知
過了近8年左右,傅光明的養殖業都非常順利,這期間傅光明的企業也在不斷發展,積累了很多財富,但是8年後,因為「藥殘雞」事件讓養殖業遭到了寒冬,很多養殖企業都出現虧損的情況。
肯德基這類快餐行業的雞肉,使用了「藥殘雞」一時間在社會上的影響非常大,養殖企業用藥物來刺激雞的生長,來謀求利益,並供給肯德基等快餐行業,這些「藥殘雞」會讓人慢性中毒,加上「H7N9」爆發,更讓養殖業受到重創,聖農自然也不例外。
為了度過行業寒冬,傅光明和國際合作,找來了一大批投資人,出資了4億美元,其中就包括KKR這個著名投資企業,KKR獲取聖農的18%份額,傅光明也希望他能藉助KKR的資源對整個養殖行業進行收購和整合,
同時在寒冬期間,傅光明也開始琢磨養雞之外的事情,養的雞多了,雞糞、雞毛、內臟堆積成山,傅光明都認為這是非常好的資源,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傅光明把雞身上的剩下來的東西,製作成飼料,賣給其他養殖戶。 這些剩下的「寶藏」經過傅光明的加工和提煉,每年都能給自己的企業帶來上千萬的產值。
傅光明還用雞糞作為新能源來發電,傅光明企業周圍的居民用電,都少不了傅光明的新能源,正是因為這樣發展聖農集團一年的營收入達到202億,傅光明的身價也已經超過103億。
一部分就是,市場環境的變化,養殖行業本身就周期就比較長,前前後後幾次市場洗牌,讓一些標準不達標的養殖企業,都談出了市場,傅光明把同行併購過來。
傅光明也是抓住了市場機會,抓緊讓企業發展,同行業中企業的衰敗,都給傅光明的企業讓出了發展道路,傅光明的企業才能發展的這麼好。
傅光明的企業能達到現在這個地步,其中有一部分是,傅光明在每一次危機前,都能從容應對,採取正確的措施,來讓企業損失達到最小,或者謀求更大的利益,作為一個企業家而言,傅光明算是非常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