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提起深圳和香港,我們總喜歡唱雙城記。這兩年,由於深圳的GDP已經趕超香港,且香港的局勢出現波動,我們越來越少地將深圳與香港進行比較,深圳的對標城市早已變成了南洋新加坡。
其實,深港兩個地方雖然僅有一河之隔,但是人口特徵、經濟產業結構以及教育的發展水平均差距很大。今天我們就以兩地的幼稚園為例,來看一下兩地的學前教育的發展情況。
香港幼稚園數量變化緩慢
根據中教投研之前發布的《香港及全球學前教育行業研究報告2017年》,不同於大陸的幼兒園有各種各樣的辦園體制,香港所有幼稚園都是私立幼兒園,只分為牟利幼兒園和非牟利幼兒園。在統計局的材料中,香港將幼稚園分為本地幼兒園和非本地幼稚園。其中,本地幼稚園指的是那些採納香港課程發展議會頒布的最新幼稚園課程指引,不採納的則為非本地幼稚園。據香港教育局披露的數據,2019-2020學年,香港共有幼稚園1049所,較上一學年的1033所增加了16所,其中本地幼稚園894所,非本地幼稚園155所。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整體上看,香港幼稚園的數量變化不大。這一點完全不同於河對岸的深圳,深圳的幼兒園數量變化曲線是一條斜率在10%以內的略微向上的斜線。
深港兩地幼稚園不同的變化曲線是由背後的人口因素造成的。我們知道深圳是一個新生人口以及外來人口快速增長的城市。在2019年深圳新生戶籍人口數量達到了10.58萬人,出生率達到21.58‰。
反觀香港,由於人口老齡化,其新生人口數也比較低。在2019年香港活產嬰兒數僅為52856人,大概相當於深圳的一半,較2018年的53716人減少了860人,較2009年的82095人更是大幅度下降了近3萬人。
香港幼稚園在園兒童持續下滑
就幼兒園在園人數來看,香港的在園人數近幾年處於下滑態勢。
統計顯示,在2019-2020學年,香港在園幼兒合計為174297人,較上一學年的174402人減少了100多人,其中,幼兒班、低班和高班分別有58710人、58534人和57053,三個年級在園人數差距不大,這一點不同於大陸。在中國內地很多地方,由於普遍患有教育焦慮症,加上對學前教育的認識不足,家長們總是在幼兒上大班時選擇去校外輔導機構進行幼小銜接教育,這導致,幼兒園小班的學位非常緊張,而大班的學位則出現大量空餘。
根據中教投研《深圳幼兒園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19-2022年)》,在2019年深圳幼兒園在園兒童數達到了54.5萬人,這個數量大概相當於香港幼稚園人數的三倍。考慮到,二胎政策完全放開以後出生的孩童將於近幾年陸續入園,且深圳新生人口仍處於高位,我們預計深圳在園兒童的數量將進一步上升。
備註:如需獲取深圳、香港 幼兒園報告,請私信諮詢購買。
至於香港,由於社會動蕩,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其主要產業旅遊、酒店、零售等持續受到衝擊,而在這機構就業的人群又多屬於年輕人,經濟前景的不明朗或進一步遏制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根據香港統計局今年9月份發布的人口推算報告,今後的香港新生人口將進一步下降,至2025年新生人口將下降至4.8萬人,至2030年則下降至4.18萬人。鑑於幼兒園的在園人數跟新生人口數強烈相關,且幼兒園的師資配備又跟在園兒童數掛鈎,我們預計未來的香港幼稚園無論園所數量還是從業人員都將進一步萎縮。
香港幼稚園教師流失率高達12%
幼兒園的教師素質以及生師比會影響幼稚園的教育質量。2013年,中國教育部發布《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標準指出,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1:5至1:7,其中保教人員(保育員與專任教師)與幼兒的比例應介於1:7至1:9之間,師生比(專任教師與幼兒)的比例(師生比)應介於1:10-1:17.5之間。
那麼深圳幼兒園的生師比如何?
根據中教投研發布的《深圳幼兒園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9-2020》,2018年深圳共有幼兒園教職工7.89萬人,而在園兒童與教職工的比例變化情況如下:
我們也統計了一下深圳幼兒園專任教師的負擔狀況,整體看是在加重。
統計顯示,在2001年的深圳幼兒園,平均每7.1個孩子配備一個教職工,這一數據在2008年降至最低6.6,此後又迅速攀升,至2018年平均每6.6個孩子配備一個教職工,顯示幼兒園教職工負擔較2001年有所減輕。
在2001年的深圳幼兒園,平均每13.4個小朋友才配備一個專任教師,這一情況在此後的七年得以大幅改善,至2008年深圳平均每11.8個小朋友即配備一個專任教師,不過,2008年之後,專任教師的負擔進一步加重。統計顯示,在2018年,深圳平均13.6個小朋友才配備一個專任教師。
與深圳相比,香港幼兒園專任教師的負擔明顯較輕。
據香港教育局披露的數據,2014-2015學年香港本地幼稚園在園學生與教師的比例為9.1:1,也就是說一個老師僅負責9.1個小朋友,此後教師的比例進一步下降,至2019-2020學年,香港本地幼稚園教師的負擔進一步減輕,下降為每位教師只需負擔8.3個孩童。
儘管如此,香港幼稚園教師的流失率仍居高不下。香港的教師流失率是指流失教師數目佔上一學年9月中在本地幼稚園持有相關師資訓練類別的教師總數的百分率。「流失教師」是指上一學年9月中,曾在本地幼稚園任教,但在有關學年9月中已不再在任何一所幼稚園任教的教師。
統計顯示,在香港幼稚園中,未受訓練的教師流失率最大,平均在三成左右,獲得其他訓練的師資流失率在20%-30%之間,而獲得正規幼兒教育證書人員的流失率在10%左右,近年齡有所提高。這說明,幼兒教師受的專業訓練越多,其流失率越低。
整體上看,從2014-2015學年至2019-2020學年,在香港幼稚園,無論是持有幼兒教育證書的教師,還是未受訓練以及受過其他相關訓練的教師流失率都在上升。
香港幼稚園教師流失率日漸升高,跟其工作量和薪資待遇有關。
香港的幼兒教育體系一直分離在中小學之外,和資助中小學的教師薪水由政府提供,會根據通貨膨脹指數等,起薪每年都會加5%左右,有一套完整的薪資表。以18/19年度為例,學位教師起薪可達14點,即28725港幣。部分中學校長、主任甚至可以月入10萬。
這個收入在香港是什麼水平呢?18年香港首季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8000,有10.5%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為5萬港元或以上。這樣看中小學老師不用幾年就可以邁入頭1/10的收入人群了。
但幼兒園教師就沒有那麼好了。以16/17年度為例,幼教起薪才1萬7左右,平均薪水不到2萬1。17/18年度香港開始實行15年免費教育,把幼稚園涵蓋在免費教育範疇。這意味著幼稚園的基本開銷由政府提供。政府終於出臺了建議薪酬範圍,其中證書教師的起薪為20770港元,比16/17學年多了3000塊。
備註:我們沒有找到深圳以及全國幼兒園教師流失的數據,因此沒法進行比較。
香港財政在幼稚園領域的投入遠超深圳
根據香港教育局披露的報告,由二零一七一八學年開始,新的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政策會取代學券計劃。政策目標是提供負擔的優質幼稚園教育,以及提高學童按其所需接受不同模式幼稚園教育的機會。
二零一七一八學年,按基本半日制單位資助的款額計算,參加計劃的幼稚園每名學生的每年學費上限,半日制為9960元,全日制或長全日制則為25890元。
根據香港統計年鑑最新披露的數據,在2019-2020學年,香港在幼稚園上投入的教育經費達到了67.7億港幣。
我們按照香港各學年在園人數,計算了一下香港財政的生均經費情況,具體如下:
在2014-2015學年,香港幼稚園生均經費僅為1.91萬港幣,在2017-2018學年開始實施免費幼稚園計劃後,生均經費迅速上升,至2019-2020年達到了3.88萬港幣。
香港實行全部幼兒園免費計劃是香港的教育財政佔GDP比重較高所致嗎?
還真不是這樣。我們的統計顯示,在2018-2019學年之前,香港的教育經費總投入佔本地GDP的比重還不超過4%,大部分年份維持在3.3%,在2018-2019年度達到了3.8%,在2019-2020學年才達到了4%。
那麼,深圳在學前教育領域的經費投入如何?據深圳特區報的報導——深圳:答好實現「幼有善育「民生考題——提供的數據:
「近兩年來,深圳全市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已從2018年年初的20.79億元,增長至2020年年初的72.14億元,學前教育公共投入年均增長率達86.28%。」
按照2019年深圳在園幼兒園54萬人計算,平均每個孩童分擔的經費為1.34萬元人民幣,遠低於香港2014-2015學年的生均經費,而2014-2015學年香港教育總開支佔本地GDP的比重僅為3.3%。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教育經費佔本地GDP比重不足4%的香港早已實現全民免費的幼稚園教育,而教育經費佔GDP比重已連續8年超過4%的中國大陸,連發達的一線城市離實現一年免費的學前教育還很遙遠?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IPS:關於香港學前教育的更多數據,您可加入中教投研的知識星球-教育資料庫,資料類型如下:
教育行業研究報告(券商報告、擇校報告、諮詢公司、第三方機構報告);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相關報告;全國各地政策、入學、規劃、辦學標準等;學校名錄、培訓機構名錄(幼兒園、小初高大學、職業院校)、人口數據、教育統計公報、教育年鑑;其他(臺灣、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等教育周刊、教育類優秀演講、優秀文章、招投標方案等等)。國際教育資訊(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各國等)
以下為學前教育行業相關報告(每周一次合集,平時不定時更新)
> 截圖 一 <
> 截圖二 <
> 截圖三】 <
> 截圖四 <
> OECD:世界各國幼兒教育質量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