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到春節的時候,都會看到很多春聯,春聯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春聯對仗工整,朗朗上口,是傳統文學的一種形式。春聯有很多種書體,唯獨瘦金體卻很少見,這是為什麼呢?
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在當時獨步天下,在書壇的影響力也很大,後世書家也很推崇,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卻很少見,尤其是春聯上的字體,瘦金體更是不常見。
首先這與人們的書寫春聯的習慣有關係,常見的春聯字體肥厚飽滿,符合人們的審美,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用瘦金體寫春聯。瘦金體的書法具有一種瘦硬之感,鋒芒畢露,在運筆上輕落重收,墨色對比鮮明,藝術性很強。
春聯更注重雅俗共賞,瘦金體的藝術性則強一些,瘦金體在書寫的時候,宜小不宜大,如果把瘦金體放大書寫,在筆畫上就會略顯單薄,有失精巧風韻。春聯的字體略大,用瘦金體就會失去原有的風韻。
其次是瘦金體書寫難度大,很多人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瘦金體,所以不會用瘦金體寫春聯。宋徽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和薛稷,有著黃庭堅筆畫舒展的書風,又有著薛稷嚴謹的結字風格,後來又融合眾家之所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瘦金體給人一種瘦硬剛勁之感,在起筆和收筆上可以看出以露鋒居多,起到了筆畫間相互呼應的關係。每一筆都顯得挺勁犀利,灑脫明快,氣韻脫俗,並不是一般書家所能達到的境界。
宋徽宗的瘦金體是一種個性的書體,並不是書壇的主流書體,後世很多書法家學習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趙子昂等等這些名家書體,而瘦金體卻很少有人去深入學習,所以用瘦金體寫春聯的人少之又少。
瘦金體輪廓分明,瘦勁中帶有豐腴之美,筆畫細長而內斂,張力十足又富有個性,提高了線條的表現力,將線條的裝飾性和藝術性相融合,一氣呵成,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學過瘦金體的人,更不敢盲目的用瘦金體書寫春聯。
宋徽宗以畫入書,開闢了書壇新風,雖然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對宋朝的書畫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後世書畫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他創造的瘦金體,在當時的書壇獨步天下,只是後世很多書法家學瘦金體的很少,所以春聯中很少用瘦金體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