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皇帝寫書法,很多人會想到乾隆,因為他的傳世書法之多是其他皇帝不能比擬的,但是論書法造詣,乾隆的書法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算不上最好的。如果說古代皇帝書法誰是首屈一指,那麼宋徽宗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
宋徽宗獨創瘦金體,這在書壇上是很少見的,雖然很多皇帝的書法造詣很高,獨創書體的唯有宋徽宗一人而已。這種書體在當時的書壇獨步天下,但是後世卻很少有人學習,沒有得到充分普及,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宋徽宗的書法屬於御書,雖然瘦金體在書壇的評價很高,卻沒有人敢於練習,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直到宋朝之後,瘦金體才漸漸有人練習,但是能學到瘦金體精髓者少之又少,這讓瘦金體的普及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第二點是瘦金體運筆瘦硬,八面出鋒,在勁挺中有著雋秀之感,在筆法上取法王羲之,勁挺爽利,在書寫上有著一定的難度。要想把瘦金體練到一定境界,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練習,並不是一日之功。所以很多書法家知難而退,不願意繼承和發揚瘦金體,這讓瘦金體逐步走向了頹勢。
第三點是瘦金體有著自身的局限性,曾有書法家評價瘦金體在書寫上有著程式化,在書寫的時候篇幅宜少不宜多,多了會給人一種單調的感受。如果把瘦金體放大寫,會有蕭散之感,筆畫之間呼應不夠緊密,有失精巧的神韻。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瘦金體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春聯中的運用更是稀少。常見的春聯多以顏體和柳體居多,或者以行書最為常見,而瘦金體在春聯上的運用並不多,正是瘦金體不適宜放大書寫的原因,這讓很多書法家喜歡它而不去學習它的原因之一。
在各種印刷體中,瘦金體的出現還是很多的,但是在實際書寫中卻沒有人願意書寫,導致了練習瘦金體的人越來越少。
第四個原因就是瘦金體曾有一段時間被認為是美術字,受到很多人的貶低,這讓瘦金體的練習者又少了一部分。經過時間的洗禮,瘦金體終於再次被書壇接受,並且把瘦金體稱為書壇的一種獨創書法,影響深遠。
宋徽宗在位二十多年,雖然算不上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是他對書畫上的貢獻是很大的。尤其是他推動了當時的書畫發展,為書畫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創瘦金體在當時名噪一時,後世卻很少有人練習,除了以上四個原因,你認為還有哪些原因導致瘦金體走向頹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