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瘦金體十幾年上不了國展,改學繪畫成畫家,瘦金體為啥不上展?

2021-01-14 不二齋孫賓旭

學瘦金體十幾年上不了國展,改學繪畫成畫家,瘦金體為啥不上展,我總結了一下,原因有3個。

我一個朋友是學習瘦金體的,從高中到現在也學了十幾年了,每年他都隔三差五的投上幾次稿,但最後都是石沉大海,他也很納悶,為什麼瘦金體這麼漂亮的字體,卻偏偏上不了國展,一氣之下改學了繪畫,堅持了幾年,竟然成了職業畫家。

瘦金體不能夠上國展也並不是絕對的,有一些中書協舉辦的展覽還是能夠看到瘦金體的影子的,比如剛剛在濟南會展中心舉辦完的全國第八屆楹聯書法作品展,我去現場看了,裡面就有幾幅瘦金體的對聯作品,很是顯眼。

但是總的來說,國展上面瘦金體的數量還是非常的少的,不僅僅是瘦金體,就連唐代的楷書也不常見。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有3個:

1、當下全國書法的主流就是以二王書法為主的小行草書,你去看展覽,一般整個展廳都是清一色的二王和米芾,中間夾雜著黃庭堅和蘇東坡,隸書、楷書、篆書都比較少,楷書一般就是褚遂良或者魏碑,幾乎是見不到瘦金體的。

總結到底層原因,還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更喜歡瀟灑率意一點的東西,喜歡自由的書寫,不喜歡被太多的法度吸引,可以說宋代的尚意書風在當今又開始興起了。

而瘦金體這種書體不被大多數人喜歡,主要是因為他的法度也很嚴謹,必須要這樣寫,很難寫出自己的個性和面貌,應書法術語說就是寫不出來。

2、參賽者的自身選擇也很重要,因為往屆展覽,並沒有出現太多的瘦金體,說明這種字體並不好入展,入展的機率非常的小,除非有真水平,要不一般都會故意的規避這種書體。

加入中書協突然在一次展覽裡面選了10幅瘦金體,那麼下一次展覽必然會冒出大量的瘦金體,投稿者都會研究展覽,跟著流行走。

3、中書協也會有意的規避,畢竟瘦金體只是一種很小眾的書體,寫的人也少,寫得好的更少,要是展覽上瘦金體太多了,也會顯得千人一面,畢竟這種書體是很難寫出自己的人個性的。

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保安大爺「瘦金體」告示,為何能勝過書法國展的作品?
    保安大爺寫牌子,用的是瘦金體。宋徽宗創瘦金體,除了留下一些書法作品外,還通常用在繪畫上的題款。瘦金體線條剛勁爽利,結構瘦挺修長,自帶一種富貴之氣。雖然後人也有學瘦金體的,但終歸是少數。保安大爺能寫一手漂亮的瘦金體,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正是這種身份與書法水準之間的差異,讓人讚譽保安大爺是隱藏民間的書法「掃地僧」。 書法國展上的「瘦金體」
  • 瘦金體在當時獨步天下,因為這3個原因,讓很多人不願意學瘦金體
    說到瘦金體,大家並不陌生,瘦金體是宋徽宗的獨創,在當時的書壇獨步天下。直到現在,我們常見各種印刷的瘦金體,卻很少看到手寫的瘦金體,這是為什麼呢?瘦金體八面出鋒,力道十足,受到了很多文人雅士的稱讚,之所以練習瘦金體的人變少,主要有三個原因。
  • 宋徽宗的瘦金體有多美,為什麼瘦金體不適合學習?
    在外交上,由於他的軟弱無能,屢屢喪權辱國,金兵南下攻早已無力抵抗的北宋,趙佶被俘,最終客死他鄉。一是他在書法、繪畫等上取得很大成就。因此,後世學界對趙佶的評價就很複雜。元朝宰相脫脫寫《宋史》時就感慨「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可見,趙佶非紈絝子弟,繼位前也算得上勤奮好學。
  • 瘦金體和工筆畫,簡直就是絕配!
    他的瘦金體,用筆細勁、瘦硬有神,至瘦而不失其肉,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當他的工筆畫與瘦金體結合,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光緒十五年(1889年)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出生。吳冠中曾言:「美術界大部分畫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因此他們的作品情懷和境界上不來。」此現象自近代以來便成頑疾,這是多數畫家止於進步的主要原因。于非闇中年學畫,卻能脫穎而出,是在於其畫外功夫。
  • 瘦金體在當時名震天下,卻很少有人學瘦金體,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說到宋徽宗就不得不說他的瘦金體,宋徽宗雖然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但是他在書畫藝術上是值得稱讚的,他重用書畫人才,推動了宋朝書畫藝術的發展,也為後世的書畫繁榮奠定了基礎,尤其是他所創的瘦金體,八面出鋒獨步天下,但是這種字體在後世並不普及,這是為什麼呢?
  • 瘦金體獨步天下,但很少有人用瘦金體寫對聯,主要因為這個原因!
    說到皇帝的#傳世書畫#很多人會想到乾隆的書法,其實在歷代的皇帝之中,乾隆的書法算不上一等書法,其中宋徽宗的書法造詣遠在乾隆之上。宋徽宗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是他是一位合格藝術家,他獨創瘦金體,在當時獨步天下。曾有人說,如果說乾隆是一位書法愛好者,那麼宋徽宗就是一位專業的書法家。
  • 瘦金體,瘦的是字,那金是指什麼?
    上回咱們講宋徽宗,說了說他的宣和裝,但是要評價他這個人的藝術文化水準,一定繞不開他的一個創造:瘦金體。元朝宰相脫脫說他:「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施耐庵寫《水滸傳》借旁白之口展開來講了講這「諸事皆能」的意思:「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 他的瘦金體遇上工筆畫,怎一個「美」字了得!
    >他的瘦金體,用筆細勁、瘦硬有神,至瘦而不失其肉,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當他的工筆畫與瘦金體結合,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光緒十五年(1889年)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出生。吳冠中曾言:「美術界大部分畫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因此他們的作品情懷和境界上不來。」此現象自近代以來便成頑疾,這是多數畫家止於進步的主要原因。于非闇中年學畫,卻能脫穎而出,是在於其畫外功夫。
  • 瘦金體的「金」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施耐庵寫《水滸傳》借旁白之口展開來講了講這「諸事皆能」的意思:「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這樣看來,這一大串才是主業似的,當皇帝反而成了興趣愛好。
  • 瘦金體書法凌厲飄逸,堪稱最有特色的書體,為何練的人卻不多?
    瘦金體書法凌厲飄逸,堪稱最有特色的書體,為何練的人卻不多?書法傳承千年,能夠傳世的書法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書體,王羲之的行草飄逸,歐陽詢的楷書端莊大氣,懷素的草書豪放,米芾的行書氣韻十足,而在眾多書法大家裡面,要說最有特色的應該還是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
  • 宋徽宗瘦金體,為何不適合學習?
    《聽琴圖》中的宋徽宗(彈琴者)徽宗的審美好得明明白白當然,這並不妨礙趙佶在今天會在更大層面上成為「網紅」:因為他「好」得明明白白,不用見識到趙佶同樣「美」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還有他的「瘦金體」。明白到什麼程度呢?不止一次見到還沒有入門的書法愛好者,尤其是年輕人,一上手便立志要學瘦金體,聽不進任何勸阻,於是一條道走到黑,練成了一手美術字。
  • 宋徽宗寫「瘦金體」,其實就是畫畫兒!
    趙佶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了各種宮廷書畫院,在他執政期間,甚至將書畫作為考試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書畫方面,宋徽宗利用皇帝權利,推動了書畫藝術的前向發展
  • 《鶴唳華亭》中蕭定權的金錯刀書法,原來是宋徽宗瘦金體!
    2019年11月11日,由羅晉、李一桐主演的古裝劇《鶴唳華亭》中出現了瘦金體,瘦金體書法手替為邱金生。電視劇中介紹出場人物的瘦金體書法及其他瘦金體書信、手稿均由邱金生所書。我們知道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創的一種字體,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
  • 瘦金體方法技巧教程
    NO2.書家簡介及擅長書體邱金生,江西銅鼓縣人,自幼苦練書法,極為擅長瘦金體書法,對於怎樣學習瘦金體以及關於瘦金體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一番獨到的見解。NO3.瘦金體為何難練同時他還告訴我們,瘦金體最為明顯的特點,無外乎就是運筆快捷迅速,同時筆跡瘦勁爽利,側鋒如蘭竹,學習瘦金體,必須要有極高的書法功力與藝術涵養
  • 瘦金體在當時獨步天下,因為這4個原因,練習瘦金體的人很少!
    宋徽宗獨創瘦金體,這在書壇上是很少見的,雖然很多皇帝的書法造詣很高,獨創書體的唯有宋徽宗一人而已。這種書體在當時的書壇獨步天下,但是後世卻很少有人學習,沒有得到充分普及,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宋徽宗的書法屬於御書,雖然瘦金體在書壇的評價很高,卻沒有人敢於練習,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 美國教授上課寫書法,「瘦金體」引學生歡呼,強過多數國人?
    宋徽宗夏日清和帖宋徽宗的「瘦金體」在書法史上是獨特的,也由於個人面貌太過突出,所以歷代書法家學習模仿的並不多。雖然書法家學習「瘦金體」的不多,但「瘦金體」在民間還是又很多擁躉的,尤其是到了當代,由於出版、傳媒的發達,大家能見到的「瘦金體」資料越來越多,學習「瘦金體」的也越來越多。
  • 為何「瘦金體」沒進「宋四家」?
    所以瘦金體的典型形態直接來自所用毛筆,他用最方便的工具最自然的書寫造就了他具有獨特視覺形態的瘦金體。但做到這一點本身也並非輕而易舉,皇家過眼雖皆上上珍品,亦需天資勤奮才能有所成就,趙佶無愧於此。但放眼整個書法史來看,瘦金體在過去的九百年間一直是個冷門,關於瘦金體的普及程度遠不及王羲之,顏真卿,箇中緣由,有關學者做了一下幾點推測:
  • 瘦金體的筆畫特徵
    瘦金體的鉤和捺又是極具誇張的寫法,與細筆構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十分醒目,這是剛硬筆畫在轉折時的體現。瘦金體的筆畫在起筆、收筆和轉折處稜角分明,有方筆的特徵,但在筆畫之間又顧盼牽繞,弧形穿插,使整個字達到了「方圓肥瘦適中……方而有圓筆,圓而有方意,瘦而不枯,肥而不濁」的特點。
  • 瘦金體在當時人盡皆知,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練習,是因為這些原因
    說到宋徽宗,大家並不陌生,他是一位被皇位耽誤的藝術家,尤其是他獨創的瘦金體,在當時獨步天下,被後世書法家稱讚不已,然而這種字體卻很少有人學,這是為什麼呢?瘦金體在書壇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也代表著宋徽宗的書法水平,至於為什麼沒有普及,這是後世書壇爭議比較大的一點。
  • 「瘦金體」看起來賞心悅目,卻沒能成為主流書法,為何沒人願學?
    「瘦金體」看起來賞心悅目,卻沒能成為主流書法,為何沒人願學?喜愛書法的人,一般都從顏真情和歐陽詢的書法入手,繼而學習兩王的行書,再到懷素的草書,即使往後再形成自己的書法特色,也基本都是遵從這些大家的風骨,大氣厚重,那麼宋徽宗的「瘦金體」也很有特色,為何學這種書法的人卻很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