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症患者一般是年過七旬的孤寡老人,身旁的伴侶或離世或分居或感情不佳,身旁的子女居家在外、工作繁忙很少回家。長久以往與家人的言語少了,漸漸失去溝通能力。與同胞兄弟姐妹感情不佳,居家較遠很少來往,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已經離世,使人情關係變得疏淡、淺薄。與以往的友人漸漸失去聯繫來往,變得孤獨、悲觀、不喜言辭、心態失去平衡,造成孤僻症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多加注意老人的心態,多聆聽他們的心聲,多和他們進行語言的溝通,多抽時間陪伴在他們身邊。
陪伴:多抽時間陪伴在年邁的父母身邊,經常帶小孩看望父母,年邁的老人不但需要子女的陪伴,也需要孫女和孫子的陪伴。此外讓他們多出門行走,與朋友親戚多加往來。
悉心照料:年邁的父母身體吸收營養不均衡,體內鈣質減少,體質逐漸失去健康失去抵抗能力。由於年齡和心態的變化,導致性格孤僻,喜怒無常,容易焦急焦躁,心態失去平衡、敏感、無安全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得多加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適當的給他們補充營養與鈣質,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
用心觀察:年邁的老人情緒變化既微妙又明顯,微妙的表情變化,如不用心觀察是察覺不到的。他們的情緒是由於年齡、心態、子女、生活、以及人物決定。在日常生活中應妥善處理,與老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用聊天的形式為他們分解壓力、排除憂慮、調整他們的心態。
聊天:適當與老人溝通交流,你會發現他們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心態不穩容易急躁,處事隨性固執。而這些因素的由來,同樣是因為年齡和生活性質等造成。日常生活中應該與年邁的父母,多加交流情感,多和他們談話。給他們評判事物的機會,讓他重視自身於家庭的價值,更好的發展自己。
用笑容面對父母:微笑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禮儀形式,而在生活中與朋友親人處理關係,或是緩和情感、調節氣氛時,一個人最基本的禮貌表情行為。經常用笑容面對父母是子女應盡的責任,也是一種孝順的體現。年邁者內心無安全感,對事物、人群感觀敏感,應適當調節其心態,督促其積極向上,適當對父母的行為言談進行讚美,益於舒緩情緒,調節精神壓力,平和心態。
體諒理解: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相互體諒,才能讓人在一個和諧的範疇內建立健全社會交際能力,人文情感交流能力,發展自我人格魅力,滿足精神需求對立足於社會起到決定性因素。年邁者的言談與情感抒發能力逐漸減少,一些行為舉措偏向個人化,性格執著不好糾正與調解。這個時候作為子女和晚輩,應該儘量理解,體諒其過失,耐心的疏導開解其心態。
陪同出遊行走:經常出門行走有益身心健康,適當的出遊可以排解壓力、舒緩心情。年邁者的身體素質,各項身體器官與基本能力逐漸衰退,人體腸胃對於食物的消化能力減弱,不能更好地吸收與消化,造成肥胖型體質。也因為年齡、生活習性、個人心態、體質等原因,長時間不運動不出門行走,造成肢體血液循環不暢通,心性鬱結和一些老年病患的觸發。作為子女或晚輩,適當陪同老人出門散心,有益情感交流和老人的身心健康。
買一隻寵物送給他們:父母年紀大了,而子女晚輩因為工作等原因,不能經常陪伴在其左右。買一隻寵物送給他們,能使年邁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免於獨處和孤獨,對於孤僻症患者能紓解壓力、調和心態。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