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二胎政策放開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父母只願意生一個,因為他們害怕多生一個孩子,會分掉老大的愛,為了不委屈老大,所以寧願只要一個孩子。
但很多時候,父母再多的愛也無法替代孩子同伴關係帶來的關愛。所以家有獨生子女的父母,要警惕孩子患上「孤僻症「。
獨生子女的「孤僻症」表現在這些方面:
1、表面冷漠自私
很多獨生子女因為從小獨享一切好東西,再加上有些父母不注重教育孩子分享,所以這些獨生子女就會變得霸道自私,不懂分享。
我曾在醫院碰到一個4歲半的小女孩,她父母就是雙獨子女,所以到了她這一輩,就是四個老人,兩個大人,加上一個孩子。
所以家裡人對這個女孩百般寵愛,要什麼給什麼,所以在醫院住院時,她總是無法融入小朋友圈子裡,因為她不肯和別人分享玩具,又太自私,所以沒有小朋友願意跟她玩。
而被拒絕的她會裝作不在意地說:「我有什麼什麼,我不跟你們玩。」
但其實孩子的這種表面冷漠,掩飾的是內心的孤獨脆弱。
2、內心脆弱渴望愛
就像我在醫院碰到的女孩,看似冷漠自私,實則內心缺愛。但這種缺愛不是指的父母之愛,而是同伴的關愛。
當孩子到了3歲時,他們就會從依戀父母慢慢開始渴望與小朋友交往。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對同伴極其熱情,這是孩子社交的萌芽,也是孩子性格的發展。
但很多獨生子女,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比如霸道自私不愛分享等,往往在小朋友的圈子裡會遭到排斥。遭到排斥的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排解與引導,他們與同伴的關係就會繼續惡化,從而變得越發孤僻。
那麼,這些獨生子女的「孤僻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往往對孩子保護過度。比如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後,父母不是幫著孩子分析事情原委,或者引導孩子學會與人交往,而是一味護短「咱們以後不跟他們玩,爸媽陪你玩,」
在父母護短心態影響下,孩子自然會覺得其他人不好,從而更加不願意與人交往,變得孤僻起來。
2、環境的影響
家有兩個孩子的話,只要年紀相差不大,兩個孩子都可以互為玩伴,但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那孩子的玩伴只能是父母家人。
雖然可以外出,但外出的時間畢竟有限,這樣就限制了孩子的社交場合和時間。因為社交的單一封閉,從而使孩子變得不合群。
那麼,父母要如何幫助患有「孤僻症」的孩子呢?
1、鼓勵孩子多串門
雖然說二胎可能是孩子最好的同伴,但生二胎並非每個家庭都能承受起,所以父母可以為孩子尋找其他玩伴,比如鄰居、同樓的孩子。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串門,串門是社交的一種形式,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合群開朗。
另外通過串門,孩子還可以交到更多的同齡小夥伴,從而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不過在孩子串門交友前,父母要教會孩子上門做客的禮儀。
2、邀請小夥伴來家裡做客
為了鼓勵孩子更好發展社交關係,父母可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
在孩子的朋友來家裡做客前,父母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準備工作裡,比如幫忙布置房間收拾屋子,或者清洗水果,準備食物。
在小朋友來到家裡後,父母要熱情款待,給孩子留下熱情好客的榜樣。
3、教導孩子學會分享
很多「孤僻症」的孩子,往往是因為他們過於自私不愛分享,這一點在獨生子女身上體現的比較多。
因而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分享,友好待人,才能贏來友誼。
當然父母也要告訴孩子,不要一味委屈齊全,如果合不來可以不來往,如果遇到不合理請求,可以婉言拒絕。
4、父母熱情交友
有些時候孩子之所以孤僻,其實原因在於父母。父母太宅,不愛交際,孩子自然也不愛交往。
因而父母要開展良好的社交活動,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著如何交友,如何贏得友誼。
獨生子女固然好,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愛,但父母再多的愛,也無法替代社交小夥伴的關愛,因而如果你家有獨生子女,你要警惕孩子患上「孤僻症」,多帶孩子出去玩耍,結識更多小夥伴,並教給他們更多的社交技巧,這樣孩子才能交到更多朋友,擁有更多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