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小軒改造前的房間,雜亂昏暗。 (下圖)改造後,整潔美觀的房間。
「我也想和姐姐一起看書。」8月6日,家住奎文區的軒軒打開一本書坐在姐姐小軒旁邊輕聲說。而一個月前,這間小屋裡的書桌前還坐不開兩姐妹。共青團奎文區委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小軒姐妹倆改造房間,打造了屬於她們的小天地。據了解,這是共青團濰坊市委於6月15日啟動的「希望小屋」項目,旨在改善貧困家庭兒童的生活與學習環境。
新房間整潔漂亮,書桌、壁櫥、雙層床設施齊全
8月6日,記者來到奎文區大虞街道小軒的家裡看到,小軒姐妹的「新房間」嶄新整潔,潔白的牆面、木質地板、寬敞的書桌、漂亮的實木雙層床、大大的白色壁櫥和鮮豔的窗簾。
小軒說,她很喜歡自己的「新房間」。她和妹妹把書桌收拾得乾淨整齊,妹妹過了這個月也要上小學了,非常渴望和她一起在這張漂亮的書桌上寫作業。
長約一米半的書桌共有四層,左側一列擺放著水杯和玩具,右側從上到下分別是筆記本、課外書,還有小軒的榮譽證書。最上面一層放著一個大大的紅色存錢罐,裡面已經存了不少硬幣。「等存滿了錢,就去買新的故事書。」小軒說,她特別喜歡看故事書。
書桌前有兩把椅子,一把藍色的,一把黃色的。「我最喜歡的顏色是黃色,代表著溫暖。」小軒說。
散發著松木香味的雙層床就在書桌對面,上層寬1米,下層寬1.2米。小軒把大床讓給了妹妹,自己睡上層的小床,「我怕妹妹爬不上去,我睡上面吧」。
一家五口蝸居在老房,姐妹倆的房間堆滿雜物
小軒姐妹和媽媽、姥爺、姥姥一家五口,蝸居在不到75平方米的小房子裡,東西堆得到處都是,雜亂無章。小小的客廳裡光線昏暗,站著五個人就滿滿當當「無處落腳」,牆邊還放著一個發黃的洗衣機,旁邊的臥室門只能勉強打開;頭頂的煙囪管道,讓人感覺很壓抑。另一個房間既是臥室又是餐廳,床尾的旁邊放著不大的餐桌和冰箱,想打開冰箱門還要挪動餐桌;衣柜上和冰箱上塞滿了雜物,非常擁擠。
改造前,小軒和妹妹的房間只有10平方米,一半的面積堆滿了雜物,大衣櫥上面放了幾個大大的袋子,看起來搖搖欲墜。一張不大的床放在屋中間,媽媽和兩姐妹睡在上面。書桌上堆滿了書本、玩具和雜物,書桌下也塞了滿滿的東西。房間裡光線昏暗、設施簡陋,生活學習環境差。
線上線下募捐籌資,為姐妹倆打造一方小天地
小軒上小學四年級,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2019年6月,小軒的父親因病去世,小軒的母親由於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患上了重度貧血,一度只能臥床。小軒和妹妹只能借住在舅舅家,靠姥姥、姥爺照顧。為了撫養姐妹倆,媽媽拖著生病的身體到臨朐打零工賺錢,月收入只有2600元。
共青團奎文區委了解該情況後,經過現場調研,發現小軒姐妹擠在一間堆滿雜物的房間裡,僅有一塊不足3平方米的學習空間。根據她的實際情況,決定幫助小軒改造房間,打造屬於她的「希望小屋」。6月底,確定了改造方案及預算後,利用暑假時間進行改造。
共青團奎文區委通過對接美生公益組織、裝修公司和愛心企業等多方資源為「希望小屋」助力,同時通過網際網路募捐以及線下海報募捐等形式籌措資金,保證「希望小屋」項目順利推進,嚴格監督設計、施工、用料的每一個環節,確保做到安全、環保、實用的標準。
7月29日,屬於小軒姐妹的「希望小屋」完成了整體改造,她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這是奎文區建設的首個「希望小屋」。
已募資160萬元今年要建成200間
「每間『希望小屋』的預算在12000元左右,費用面向社會募捐而來,改造計劃和募捐同時實施。」共青團濰坊市委宣傳部長周密告訴記者,「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主要針對貧困家庭中獨立居住和學習的8至14歲兒童,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為主。依託原有住房打造獨立空間,進行規劃、設計、裝修、配備必要家居和學習生活用品,建成「希望小屋」,改善生活與學習環境。小屋建成後,配套提供愛心志願者結對跟蹤陪伴,促進良好習慣養成和自立能力提高。
我市於6月15日啟動「希望小屋」項目,目前已籌集資金160萬元,參與援建單位70餘家,建成「希望小屋」近70個,總認領數達182個。計劃在2020年建成「希望小屋」200間,三年時間內建成350間。
據了解,奎文區作為濰坊市中心城區,沒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但需要幫扶救助的困境兒童不在少數。共青團奎文區委主動融入「希望小屋」項目,已建成「希望小屋」1處,未來將繼續運用「團幹部+社工+志願者」模式,擴大摸排範圍,並延伸實施「希望書桌」項目,確保更多困境兒童得到幫扶。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希望小屋」,為困境兒童獻出一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