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一個「戀童癖」的病相報告

2020-12-11 雨中行走的樹

文:雨中行走的樹

·

毫無疑問,《洛麗塔》讓納博科夫出了大名。就連他本人都承認,能留給後世的大概只有這本《洛麗塔》了。

《洛麗塔》中文版封面,主萬 譯

《洛麗塔》的故事一點也不複雜。亨伯特·亨伯特是一個中年知識分子。在他十三歲時,認識了比他小三個月的混血兒安娜貝爾。「突然之間,我們彼此瘋狂、笨拙、不顧體面、萬分痛苦地相愛了」。遺憾的是,「四個月後,她(安娜貝爾)在科孚(希臘西北海岸外的一個大島嶼)死於斑疹傷寒」。自此,在亨伯特心裡埋下了對少女近乎瘋狂、病態迷戀的病根。

.

納博科夫把這個死去的少女命名為安娜貝爾絕非偶然,這跟愛倫·坡的那首太過著名的詩《安娜貝爾·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愛倫坡寫到:在很久以前,在一個濱海的國度裡,住著一位少女你或許認得,她的名字叫安娜貝爾·李。

.

直到小說主人公――十二歲少女洛麗塔――出現,她的形象也沒有逃出安娜貝爾的廓定。而此時的亨伯特已經是一位「有知識」的三十六歲的中年男人。他和洛麗塔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在此我不想像講故事那樣娓娓道來,我只想從一個成年男人逐漸患上「戀童癖」的過程來窺探一下那個見不得陽光的陰暗角落。

.

對於亨伯特,洛麗塔究竟意味著什麼?小說開篇寫到:

.

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洛麗塔》電影海報截圖

事實上亨伯特也曾竭力想安分守己,他確實這麼做了。儘管他對那些純潔、幼稚、軟弱的普通兒童表現得十分尊重,但作為一種一直曾潛伏在亨伯特潛意識裡的「症」,最終還是無可避免地表現出來。當他看到低頭繫鞋帶的女孩;在地鐵上一不留神看到少女淡淡的腋毛,都會讓他「一連激動了好幾個星期」。這個最初「癔症」的出現竟使得他把在鏡子前換衣服的男子幻想成一個妙齡少女。他為此感到沮喪,心靈開始忍受難以言喻的折磨。

.

於是,「讓她們永遠在我四周玩耍,永遠也不要長大。」在一廂情願的幻念中,開始相信自己的胡思亂想會影響到她們,甚至能影響(左右)她們的命運。至此,病態心理完全形成。

.

為了擺脫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的折磨,亨伯特甚至不惜去妓院尋找他心目中的「安娜貝爾」。直到落入賣淫集團的陷阱被訛詐。他無奈地選擇了用「結婚」來擺脫這場夢靨。此時的亨伯特依然是個正常的人,因為他深知自己胡思亂想絕對得不到社會的接納與護佑。

.

可是婚姻並沒有將他拯救。當他發覺新娘真正吸引他的「卻是她模仿小女孩的那種神態」時,他幾乎站在了懸崖邊緣。在接下來的婚姻生活中,他仍然被對面雜貨鋪老闆的小女兒所吸引,甚至耿耿於懷,「她的倩影都快把我逼瘋了」。他總是對小姑娘們懷有一種病態的痴迷,甚至連他同學的妹妹都不放過(當然這一切尚處在幻想階段)。

.

亨伯特的心裡無時不在注意著「小女孩」。甚至《兒童百科全書》裡面穿短褲的金髮女童子軍的照片都會讓他浮想聯翩、坐臥不安。毫無疑問,亨伯特的「病情」在不斷升級。儘管他也曾努力想忘掉這一切。

.

直到亨伯特在黑茲(亨伯特的女房東,後來的妻子,死於一場車禍)家遇見洛麗塔(洛麗塔是黑茲的獨生女,母親去世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亨伯特的養女),這部小說才真正地進入了「情節」。他毫不猶豫地把眼前的洛麗塔和曾經的安娜貝爾完全重疊,並且讓洛麗塔最終戰勝了安娜貝爾。

亨伯特對洛麗塔「心理上」的關懷與依戀已完全超出了一個三十六歲男人對一個十四歲少女的正常範圍與程度。他的「非正常」行為幾乎染上了一層猥瑣甚至淫邪的意味。「她是否由母性指引,對月經期的奧秘已略知一二?」都成了亨伯特顯然多此一舉的「掛念」。不難看出,亨伯特的病情在逐漸加重。

.

因為在一份學生名單中發現「洛麗塔」這三個字而「興奮得幾乎落淚」的亨伯特究竟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態?多數讀者會為此感到不屑、噁心。但亨伯特已經把洛麗塔(包括這個名字的手寫體和發音)完全融化在自己浴火中燒的內心深處。別再指望道德會給他有效的警醒。他一任病態的情緒逐漸蔓延成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了他的一切。他已別無選擇,更無力擺脫與拒絕。他在迷失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知道深淵的存在,但他仍舊義無反顧地往下滑落、墜落直到墮落。除非用精神病理學來解釋這一切,別無它法。

.

當亨伯特如願成為洛麗塔的養父,他的「戀童癖」開始爆發。他甚至肆無忌憚地給洛麗塔的飲料裡下麻醉藥以便對其實施見不得人的猥褻行為。由於藥量不足,他的行為並未得以掩蓋。相反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令他「喜憂參半」――洛麗塔竟然開始主動地挑逗、誘惑他。由此可見,一個失去人身保護的少女將處在一種多麼危險的境地啊!

.

一段時間過後,洛麗塔突然覺得「即使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狀況好。」於是她決定離開亨伯特。她開始跟年齡相當的男孩交朋友。終於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旅行中成功擺脫了亨伯特的控制。但她並非一個人,而是跟給她們劇社寫劇本的具有東方哲學家氣質的劇作家奎迪一起,並最終跟奎迪結婚(後來的結果卻是由於洛麗塔沒能滿足奎迪要她拍色情照而被奎迪拋棄)。

.

三年後,一直苦苦尋找洛麗塔的亨伯特知道了這件事。他給了洛麗塔一大筆錢,要她說出丈夫的名字。於是,亨伯特開始了一場瘋狂的追殺,目標鎖定奎迪。

.

最終奎迪死於亨伯特的槍口之下;亨伯特被捕後,因突發腦溢血斃命於監獄;洛麗塔也因難產隕命於1950年聖誕節。

.

至此,《洛麗塔》以悲劇的結尾收場。

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講,《洛麗塔》都不是一本色情小說。它勇敢地進入了一個從未浮出水面的領域。儘管不神秘,但多少有些難以啟齒的尷尬。同樣它也不是一本二流小說,只是它的命運不濟,沒能獲得更高的榮譽。

.

《洛麗塔》有著詩一般的語言。它結構上的不同凡響讓作者獲得「文體家」的美譽一點也不為過。並非離奇的故事卻異常地引人入勝。書中偶爾會顯出一面小鏡子,它映出了「我」的容貌,真實又模糊。

.

我堅信納博科夫是真誠的。《洛麗塔》是一本「小眾」的「大眾」讀物。關於這一點,每個讀過它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

在我讀完《洛麗塔》的前三分之一、也就是日記那部分時,有好幾次感到厭惡,甚至想扔掉書去幹點別的。但我不能在自我面前顯得如此虛偽。我承認我放不下洛麗塔。我對她的未來充滿好奇和擔心。更有對納博科夫語言與敘述方式的著迷,最終讓我讀完了這本書。說實話,能讀完它真是我的幸運。

.

寫到這裡我都沒把《洛麗塔》的故事梗概完整講一遍,我承認這是故意的。因為我希望但凡遇到這本書的人都去讀一讀它。我想,它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

納博科夫曾說:「作為一份病例,《洛麗塔》無疑回成為精神病學界的一本經典之作。作為一部藝術作品,它超越了贖罪的各個方面;而在我們看來,比科學意義和文學價值更為重要的,就是這部書對嚴肅的讀者所應具有的道德影響,因為在這項深刻的個人研究中,暗含著一個普遍的教訓……《洛麗塔》應該使我們大家――父母、社會服務人員、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警覺和遠見,為在一個更安全的世界上培養出更為優秀的一代人而作出努力。」

.

我想這就是納博科夫寫《洛麗塔》的初衷!絕對沒錯。

《洛麗塔》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相關焦點

  • 《洛麗塔》:戀童癖,別玷汙了愛情
    戀童癖,顧名思義,指的是成年人以未成年人為性對象,對青春期前的孩子表現出性需求。洛麗塔(97版)電影截圖影片中的女主洛是位年僅十四歲的少女。洛麗塔(97版)電影截圖亨伯特第一眼看中了趴在草地上看書的洛,洛姣好的面容和被水打溼的身形騷動著他的心。
  • 洛麗塔背後的黑暗|戀童癖可怕,戀父癖就不可怕了?
    1997版《洛麗塔》截圖如果說《洛麗塔》這部電影講的是「不倫戀引發的悲劇」,那麼這部作品的真實原型就和「不倫戀」的「戀」沒有半毛錢關係,是一個實實在在發生在戀童癖身上的犯罪故事。1997版《洛麗塔》截圖這個案件一直被媒體追蹤,從最初的女童失蹤案,到真相大白後的戀童癖綁架案,受到社會的強烈關注。
  • 圓桌|揭開「洛麗塔」迷思③:戀童癖、強姦文化與未盡的保護
    在關於未成年人性侵的有限討論中,有一種十分耐人尋味的現象,即對《洛麗塔》這個文本的反覆召喚。這種召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種誤讀,即將其作為被侵害的少女並不無辜的證明,「洛麗塔迷思」和納博科夫的這部文學經典同樣經久不衰。
  • 《洛麗塔》:撕開鮑毓明們的戀童偽裝
    明明就是個齷齪的戀童癖,卻還要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等她長大的深情好男人。這些人渣把自己的骯髒意圖藏得有多深,現實中就有多難分辨。今天我要分享的書籍——《洛麗塔》,恰好寫的就是戀童癖的全心理過程和作案手法,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了解戀童癖的內心世界,現實中更容易辨別這種變態。
  • 不熟112|將洛麗塔 還給洛麗塔
    洛麗塔以她的死亡將碎裂音樂盒的小齒輪擺到人們面前,營銷號熱熱鬧鬧敲敲打打肆意消費一番後,幕布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被緩緩拉上。戀童於心理學和病理學中,常稱作戀童癖和戀童症。Lolicon與Shotacon是戀童癖精神疾病鑑定的專有詞彙,流傳到日本,霓虹國強大的衍生能力帶給我們兩個詞「蘿莉控」和「正太控」。
  • 洛麗塔
    在喜馬拉雅的聽書軟體的《洛麗塔》區裡,有讀者留言到:淚奔,可憐的亨伯特!很感慨。一本寫戀童癖和不倫之戀的書,其男主竟然能獲得讀者的同情和理解。看來,真正的文學,是可以站在佛的高度來看待罪惡的。的確,這是一本借著色情的外衣,用無比慈悲的態度,來描述人類精神困境的好書。
  • 《水果硬糖》告訴你,14歲女孩是如何報復戀童癖的
    而《水果硬糖》其實是從悲慟中反其道而為之,它反轉了弱者的身份,將一個14歲的女孩詮釋為復仇者,從臺詞到劇情都是對"戀童癖"的一次暴擊。為何導演大衛·斯雷德想要拍攝反社會常態的"戀童癖"題材?因為他曾看到日本的一則案例,一些女學生在網上搜尋試圖與未成年少女戀愛的男人,隨後將對方約出來進行伏擊。獵手與獵物的調轉,恰如最快意人心的黑暗童話。
  • 洛麗塔?蘿娘?原來是這個意思!
    洛麗塔作為一個舶來詞很多的網友們對它的含義都是一知半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下「洛麗塔」這個詞的各種具體含義。 說起洛麗塔,在當今使用更多的含義為來自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非常萌、非常可愛的小女孩」。
  • 禁書《洛麗塔》:在爭議中成為經典,由情色到嚴肅文學的華麗轉變
    《洛麗塔》或《一個白人鰥夫的自白》是20世紀最受爭議也是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中年男子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行為卻逾越道德範疇的歐洲移民亨伯特,與一個可愛卻又危險無情的未成年女孩洛麗塔之間的複雜情感糾葛。
  • 洛麗塔、JK制服、漢服,你了解嗎?
    洛麗塔洛麗塔是什麼?洛麗塔是一部小說的名字,這部小說講的是關於戀童癖的故事,是反應西方社會現實的題材小說,洛麗塔在西方代表著少女穿成熟裝扮,而當它來到了日本,日本人認為是可愛少女的意思,於是出現了成熟女人穿少女裝,因此也就有了我們今天的洛麗塔。
  • 洛麗塔,你真的知道這個名字背後的故事嗎?變態、扭曲、畸形的愛
    拍攝於1998年的影片洛麗塔,在美國上映時就曾造成很大的轟動,1999年傳入國內,被取名為《一樹梨花壓海棠》隱喻了影片主角的身份。影片的男主角是一個中年教授,因為青少年時期親眼看到自己的初戀死在了自己眼前,而導致了性心理障礙,他的愛欲對象在那之後就一直變成了12—14歲的性感少女。
  •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
    《洛麗塔》(Lolita),是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戀童癖中年男子與一個十二歲少女的戀愛故事
  • 高管鮑某明涉性侵養女,超越《洛麗塔》的小說臆想的醜惡
    《洛麗塔》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敘述了中年男子亨·亨伯特又迷戀上女房東的12歲女兒洛麗塔。為了得到洛麗塔,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以繼父的身份與洛麗塔親近。最終如願以償,與洛麗塔發生了性關係。高管鮑某明似乎把這個套路運用到了真實生活中。現在因性侵養女李星星(化名),引起大眾譁然。
  • 為什麼《洛麗塔》是一部非常道德的小說
    這是一個非常受爭議的小說,1954年剛完稿的時候,美國的好幾家出版社覺得這部小說令人厭惡,拒絕出版;後來的幾十年間,也曾經被各個國家的出版社拒絕,拒絕的原因很簡單:這是一部太挑戰我們作為讀者的道德的一本書。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個戀童癖。整本小說是以主角亨伯特的第一人稱敘述的,在小說的開頭,他已經作為犯罪分子被抓起來了,整個小說就是他的自我辯護書。
  • 《洛麗塔》,是主人公亨伯特,關於初戀情結的一份病例
    這段話,是主人公亨伯特的內心獨白,因為洛麗塔的出現,打破了他生活的軌跡,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的內心由於種種原因,放不下對初戀的執著,所以狂熱「性感少女」,年齡段集中於10歲到14歲,接近於「戀童癖」。在亨伯特住進還在上學的洛麗塔家後,把洛麗塔的一舉一動都寫進了自己的日記中。
  • 圓桌|揭開「洛麗塔」迷思①:亨伯特·亨伯特必須去死
    然而「戀童癖」題材的小說並不一定是「戀童癖小說」,納博科夫精心編織的小說世界細緻入微地描摹了男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病態心理,反而有著道德教化的意義,而其中展示的不可能從現實案件中獲得的複雜性以及問世幾十年來累積的讀者反饋,恰好可能填補就事論事的公共討論所缺乏的豐富性。而臺灣作家林奕含根據自己未成年時被性侵的經歷寫成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更是給出了一個受害者視角的細膩、真誠、痛苦的文學文本。
  • 世紀禁書《洛麗塔》:亨伯特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
    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得由上顎向下移動三次,到第三次再輕輕貼在牙齒上:洛—麗—塔。1955年,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出版。《洛麗塔》一共兩次改編成電影, 1962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英國版本,黑白版本,片名為「洛麗塔」。1997年由亞德裡安·林恩執導的美國版,片名「洛麗塔」(Lolita)也被稱為「一樹梨花壓海棠」。電影和原著都是以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視角展開。單方面的獨白必然是主觀的且不完整的。
  • 盤點10部關於「戀童癖」而令人髮指的電影
    所以今天新新就給大家盤點10部關於「戀童癖」的電影。熔爐 豆瓣9.3 推薦★★★★★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仁浩(孔宥 飾)來到霧津,應聘慈愛聾啞人學校。天降大霧,他意外撞車,維修時邂逅了人權組織成員柔珍(鄭有美 飾)。
  • 不要再拿《洛麗塔》來為戀童癖洗地
    但洛麗塔真的是「洛麗塔」嗎?我們不知道,因為書中所有關於洛麗塔的故事,她的外貌、她的性格、她的欲望和要求,都來源於亨伯特的自述。我們沒有別的信源。在精神病患者、戀童癖亨伯特眼中,他12歲的繼女才是「洛麗塔」,別人認識的洛麗塔卻未必跟他口中的一個樣子。
  • 鮑毓明性侵未成年養女案:《洛麗塔》敘事仍在繼續
    整部小說以罪犯亨伯特的第一人稱敘述,通過自白與回憶,講述他與未成年繼女洛麗塔之間的悲愛故事。在亨伯特的口中,所有一切源於童年的悲傷經歷。13歲的亨伯特,第一次愛上一個女孩,她叫安娜貝爾。但安娜貝爾在不久之後死於風寒,亨伯特的初戀也隨之埋葬。從此以後,他在世間尋找安娜貝爾的身影,只鍾情於9歲到14歲之間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