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大類資產配置的新趨勢

2021-01-14 環球網

本文節選編譯自尋寶圖Baomap的「金融矮大緊」老師在某國有四大行金融市場部的關於「全球視野下的大類資產配置」系列培訓演講之二。

金融科技降低投資顧問服務門檻

大類資產配置「新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投資者不滿足於傳統另類資產和貝塔收益,轉而越來越多地去追求阿爾法收益已經成為趨勢。伴隨而來的現象是:當政府擴大貨幣投放,實施量化寬鬆時,投資者可以更容易、以更低成本獲取槓桿,而當資產價格被普遍推升後,產生的增值收益更多是被高淨值投資人獲取了——高淨值人群更容易獲得廉價槓桿和較好的投資信息,與普通散戶投資人之間有很大的信息不對稱。另外很多投資品類的門檻很高,如我們上次說的傳統另類資產中的商業不動產以及很多私募基金策略,它們都是高起投門檻。

這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即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不是白領階層、中產階級這些買不了對衝基金的人,或者進入不了其它傳統另類投資來補充個人整體資產組合的人就不應該做投資組合的分析呢?不應該做資產配置?是不是普通大眾就沒有資產配置的需求?作為小散,他們只能在股票、房地產、各類基於信用的「貸款類理財」泡沫吹起的時候,狂熱地做一棵棵隨風搖擺的韭菜?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我們看到了這種趨勢已經出現。一直以來,在海外市場上就有一種服務——投顧服務,根據投資人的收入、家庭情況、稅負、支出、養老、遺產及投資市場的具體情況,為投資者提供量身定製的投資諮詢和資產配置顧問服務,並向投資人收費。這種模式在超高淨值個人投資者群體中被稱為家族辦公室,稍低一些門檻的則是私人銀行。在過去,這種模式由於其專業性方面的要求、高成本的運營模式、定製服務本身的非標準化特性以及服務的客群難以下沉,很難為大眾投資者享有。

隨著科技和金融的深入結合、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化,新技術和依託移動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降低了傳統服務的運營成本,繼而降低了的門檻。從前在美國,個人約個律師,諮詢費用很貴,現在利用金融大數據來做分析, 比如說問答機器人會分析你所遇到的情況,把他歸入其中某一類:可能很多人會有同樣的問題。過去500美元1一小時才能獲得的專業諮詢,現在把100個同樣的提問匯聚在一起,每個人只需要付5美元就可以獲得解答,就符合很多普通大眾的支付意願了——機器的手段降低了業務門檻。對於資產配置,也是一樣的道理:通過智能化的手段,可大大降低資產配置業務的門檻,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看到的一個新趨勢。

智能資產配置系統:指數化分類與藉助智能模型的個性化投資

我們尋寶圖Baomap做了一張圖,這張圖是我們智能資產配置模型裡反映出來的。

我們剔除了紅酒、郵票、藝術品等沒有流動性、價格不透明的資產標的,把全球相對容易投資的資產放進去(主要是可以證券化的資產)進行分類,如美股、發達國家股票、新興市場股票、貨幣、美國利率(包括美國國債以及美國政府擔保債券,通貨膨脹指數等),發達國家信用、新興國家信用、貴金屬、能源、大宗商品、另類投資(如房地產的REITS或美國以有限合夥制公司上市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做空工具。我們把這些可投標的分成了十幾類,並且對每一類分別編製成了指數。對每一類資產從金融危機後到現在為止,它們之間呈現的以季度為單位的波動性和相關性均值做了分析,紅色代表相關性高,綠的代表相關性低。

圖片來源:尋寶圖baomap

我們做的是事情是:設計一套模型,把我們做FoF基金要運用的一整套關於大類資產配置的分析機理,針對那些沒有錢請家族辦公室、也不想花幾百萬買私募以獲取另類資產,但是願意出5k、10k的那些人的投資本金做到一個合理的資產配置。

我們大致的做法是:先根據投資者的具體情況,分成四種風格類型,也可以說是對投資組合本身風險vs收益的分類,分別是激進、進取、穩健、保守四大類型。通過運用於量化私募的選股模型,把美國和發達國家的上市的所有ETF,根據流動性和風險指標進行篩選,保留一個可以投資的樣本池,以後每支組合就從這樣本池裡面挑,並定期對樣本池進行複查更新。

為什麼挑ETF作為標的呢?管理費用低;對市場的追蹤複製誤差小;人為因素少!一方面,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只是追蹤大盤的表現或某個行業的表現,實踐中ETF應該是最低準入及最便宜的投資工具;另一方面,從實證的角度來說,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那些以戰勝大盤或者Benchmark指數為目標的共同基金,大概率的情況都跑不過大盤,同時又收取了更高的管理費率(關於這一點,金融矮大緊老師的專欄分析《道聽圖說|根據排名選擇購買基金的方式到底可不可靠(上)》、《道聽圖說|根據排名選擇購買基金的方式到底可不可靠(下)》上有更為詳細地分析)。所以我們只選擇ETF,獲取大盤的收益,然後通過進階的辦法在不同大盤的收益之間作配置和選擇。我們再自己用底層樣本池的ETF,按照大類資產的類別編制了12個指數。把馬科維茨的理論、資產組合理論,結合我們自營的選股策略,用過去10年的歷史數據反覆測試,找到最優的調倉時間和頻率,並確定每個組合最終選定投資的ETF。結合馬克維茨投資組合理論,把一類相關性和其他的都相對獨立但收益相對較高的資產組合起來,理論上是可以提高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也需要大量的數據運算才能得出)。

我們對四種不同風格設了不同倉位的限制,從2010年初做到現在為止,四個倉位模型每個月會作一次調倉,截止目前,激進型年化收益43%,最大回撤8%,年化波動率17% ;進取型年化收益28%,最大回撤8%,年化波動率11.1%。第三種是穩健型,年化收益16% ,最大回撤6%,年化波動率是7.5% ; 最保守型的年化收益是7% ,最大回撤是2%, 年化波動率3.8%,這個就比較接近債券投資。我們還把我們整個倉位的情況展示出來,公布具體倉位在每個大類資產裡的權重配比,這種權重配比我們每個月會調整一次。我們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實盤,實盤出來的結果比回測的還要更好一些。

讓更多的中產人群享受到理性投資和策略化資產配置服務

我們利用智能化手段降低資產配置的門檻,讓更多的大眾富裕階層享受到理性投資和策略化的資產配置的服務。我們提供的是資產配置的諮詢服務,但不是銷售理財產品,也不是在推銷基金,我們更不會收取所投基金的返點。我們會幫助客戶在券商開立客戶自己的投資帳戶,通過這種模式讓客戶可以選擇,客戶可以自己借鑑參考我們的智能資產配置風向標和雷達來操作這個投資帳戶,也可以授權我們來替他們操作,客戶的資金還是放在自己的帳戶裡,我們的角色更像是一個資產配置的指南針或者說是對機構的技術引擎。

剛才有聽眾提問尋寶圖Baomap具體是幹嘛的?除了做對衝基金,為什麼還要做這個事?

BAOMAP尋寶圖是一家另類資產管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專注於金融科技研發和數據技術,為機構和中高淨值個人客戶提供高效的智能化資產管理服務和解決方案。旗下擁有尋寶圖資產管理、匯啦科技、尋寶圖數據等業務單元,核心業務包括境內外多策略量化私募基金管理、智能資產配置引擎、程序化交易平臺以及金融大數據平臺。

事實上,我們尋寶圖Baomap重點有兩塊業務,一是對衝基金,我們是私募管理人,同時我們在海外也有美元的對衝基金和投顧專戶。這類基金和專戶主要針對機構投資人和高淨值個人客戶。我們還有一家數據公司,幫我們收集各種行情數據和爬蟲數據,我們的程序化交易平臺依賴我們自己的大數據平臺的支持,向交易所發單的接口、發單模塊也都是自己寫的。我們在國內的私募基金,在海外的交易,依託的也是我們的程序化交易和大數據平臺。

而第二塊業務,智能資產配置,也許更有點個人的情懷使然。親歷的幾輪金融危機促使我們對整個金融市場進行反思,我們認為未來市場中,千禧一代和中等富裕階層會成為主力群體。儘管我們現在觀察到財富是越來越往最富的那幫人集中,但隨著我國的城市化加快和居民財產性收入越來越高,新興的中等富裕階層會越來越多。我們常常習慣以二維看待這個世界:普羅大眾和頂端的富裕人群,而往往忽視了中間的階層——中產階級和中等富裕人群,他們也有很多財富管理需求。

我們想做的這件事情,即除了自己在私募下發產品、做交易外,基於我們已有的大數據平臺和量化模型,把我們的東西拿出來,做了這麼一套能覆蓋到更多人群的智能資產配置,一方面是做理性投資和策略化資產配置的科普工作;另一方面是我們確實也認為資產配置的觀念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我們不希望看到普通大眾都瘋狂地進行股票或期貨投機,我們不希望我國大眾投資人被貼上盲從、貪婪的標籤。

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投資組合,每個人就有一張個人資產負債表,每一筆投資怎麼樣,負債有多少錢等等應該得到監控和計算。我們不是反對投資人承擔風險,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我們反對的是投資人胡亂承擔沒有經過計算和考量的風險。

我們不是要賣產品,而是希望倡導一個理念,呼籲投資人建立一個理性的標尺。

個人投資人可以用理性的標尺來打理好個人投資組合,認真對待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如果不會,那麼可以借鑑處於中立位置的專業投顧建議,自己做出判斷。包括企業客戶,個人投資者,都應該有這樣的工具。很多朋友沒有資產配置的觀念,或是沒有理性的對待投資,隨隨便便就相信了一些常識上完全不合理的超高保本保收益的東西,最後被騙。讓我覺得很詫異。

我覺得我們對待個人投資也應該多一些科學的認知,少聽一些市場上那些專門迎合人性弱點的東西(作為個人投資人來說,可能天然的會有一種傾向,低估投資的專業性和難度,常常會把過去自己閉著眼睛買房或者牛市炒股賺了錢的經驗帶入所有的投資中,認為可以很容易的發掘到市場上別人看不到的超額收益,一點小小的懶惰加一點點小小的貪婪,造成了很多聽起來仿若是「吃了白蓮教的藥就不怕洋人的子彈」這種荒唐的有違常理的投資悲劇)。

我們希望大眾投資人理性一些,打理好自己的投資——這就是我們尋寶圖Baomap做智能資產配置的初衷。

相關焦點

  • 也論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兼評中行《2021年個人全球資產...
    2020年12月中國銀行投資策略研究中心正式發布《2021年中國銀行家族財富管理暨個人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該報告對於2021年宏觀經濟和大類資產配置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主要結論是2021年全球經濟共振復甦,建議超配中國A股、港股,標配商品、債券,低配美債。
  • 全球資產配置下的稅務考量!
    從眾多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妥善高明的全球資產配置能夠帶來更多的投資收益:這裡的資產配置不僅指投資資產的品種,也包含了投資國別、期限等;而投資收益,也不僅僅是帳面上看得見的盈利,可能還有一些附加的增值。但無論如何,投資全周期中,稅務是繞不開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對當下一些熱門的資產配置過程中的稅務問題進行淺析,希望以此拋磚引玉。
  • 8大機構展望大類資產配置
    8大機構展望大類資產配置 看到貴金屬一飛從天,不少投資者開始心動,此時還能不能入手?目前情況下,如何來做我們的資產配置? Wind梳理顯示,機構對於A股市場繼續看好,同時對債券市場保持謹慎態度。
  • 精彩重溫國安信銀尊享下午茶 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大類資產配置探討
    通過一場場豐富多彩的主題財富沙龍活動,帶領客戶好友們了解財富管理、走近國安信銀,在體驗悠享活動的同時,共話財富新趨勢!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卻又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市場徘徊跌宕、政策多變不明,資產該如何安放配置?時代的不確定性迫使我們需要一個正確的嚮導和一套安全的打法!國安信銀產品中心投資顧問謝奡就當下的投資環境和理財趨勢等問題從疫情後的大類資產、辨音識雷、資產配置和產品案例四個方面做了詳盡的分析與解讀。
  • 恆天財富劉可:後疫情時代,「B-S-W」全新資產配置策略應運而生
    近日,GAAS 2020年全球資產配置峰會線上成功舉辦,本次峰會以「共築2021:聚信·聚新·聚力」為主題,匯聚全球財經領袖洞見,解析全球經濟機遇挑戰,在不確定的格局中,尋求投資機會。在分論壇「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中,恆天財富助理總裁、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與貨幣商務副總裁Ciara Sun,和豐家族辦公室合伙人劉洋作為圓桌特邀嘉賓,就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全球宏觀:歐洲股市佔優,聚焦兩類資產後疫情時代對大類的資產配置有哪些影響,可以給投資者帶來哪些建議?
  • 廣發宏觀:未來5-8年全球進入大類資產均衡配置時代 美國地產與A股...
    16種小經濟周期下的大類資產輪動:「弱庫茲涅茨+弱資本開支」階段地產在四個大周期中表現最差;「弱庫茲涅茨+強資本開支」階段股、債、商品、地產四類資產在四個大周期中表現最為均衡。周期切換過程的大類資產輪動有四點規律:第一,各周期組合下領漲資產各有不同,表現出一定輪動特徵。
  • 世界金融論壇與匯中財富合作,北京峰會聚焦全球資產配置新格局
    (原標題:世界金融論壇與匯中財富合作,北京峰會聚焦全球資產配置新格局)
  • 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後疫情時代,「B-S-W」全新資產配置策略應運而生
    近日,GAAS 2020年全球資產配置峰會線上成功舉辦,本次峰會以「共築2021:聚信·聚新·聚力」為主題,匯聚全球財經領袖洞見,解析全球經濟機遇挑戰,在不確定的格局中,尋求投資機會。分論壇——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在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集團大中華區CEO汪弘彬的主持下拉開了序幕。恆天財富助理總裁、恆天研究院院長劉可與海銀財富首席投資策略官惠曉川、貨幣商務副總裁Ciara Sun和豐家族辦公室合伙人劉洋作為圓桌特邀嘉賓,就後疫情時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
  • 疫情下的防禦型資產配置攻略
    04PART防禦型資產配置建議目前,在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下,我們的投資策略可以歸結為: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尤其是新興市場),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面,長期取決於全球化進程和結構化調整。儘管中國的醫藥和信息行業,以及美國生物醫藥行業都在上漲,但我們還是建議投資者近期關注一些防禦型資產,包括黃金和債券和防禦性股票ETF。另外,在股債雙殺的行情下,固定收益投資者可以配置一些信貸私募產品,分散風險、保證資產收益。1、黃金冠狀病毒引發了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
  • 東方港灣但斌:未來權益類資產會成為中國資產配置的主流
    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在本次年會上做主題演講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衝擊的背景下,2020年事實上是踐行價值投資、逆向投資最好的一年。以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全球經濟金融走向來看,從2020年之後的12年,導致中國居民財富出現巨大差異的主要領域,很可能是權益類的資產,未來權益類資產大概率會成為中國資產配置的主流。
  • 2020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
    幾乎所有人都了解,疫情依然在我們身邊,經濟距離正常化和強勢還差很遠,但這對金融資產價格走勢的重要性在減弱。由於3-4月份全球經濟因為疫情大封鎖,已經構成了基本面的深坑,經濟不可能變得更差,講不出更糟的故事。相反,3-4月份後,以中國為代表的大國開始解除經濟封鎖,全球經濟邊際改善,實際開始復甦。不管這種復甦的性質如何,持續性如何。
  • 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小軍:不是所有資管機構都適合做大類資產配置
    來源:《財經》「現在有一定規模的資產管理機構都在講大類資產配置,也在做大類資產配置。我認為不是所有的信託公司都要去做,因為大類資產配置要求你必須熟悉各類產品,不能聽起來好,沒有研究就去配置。」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劉小軍9月6日在由《財經》、《財經智庫》、北京資產管理協會主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
  • 大摩華鑫基金張雪:「固收+」重在大類資產配置追求風險調整後的...
    摘要 【大摩華鑫基金張雪:「固收+」重在大類資產配置追求風險調整後的長期回報】大摩靈動優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張雪認為,在理財剛兌逐步打破、無風險利率逐漸下移的大背景下
  • 嘉實基金張丹華:股票資產在大類資產中吸引力增強
    其中,由科技股投資專家張丹華和醫藥健康女神顏媛兩大投資高手共同管理的嘉實創新先鋒混合型基金(基金代碼:A類009994,C類009995)目前正在各大渠道熱銷。市場預期在流動性寬鬆、居民權益資產配置較低背景下,未來公募基金市場提升空間較大。
  • 中行發布家族財富管理白皮書和個人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
    12月18日,中國銀行家族財富管理暨個人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銀行副行長鄭國雨、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徵、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二級巡視員鄒世斌出席,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武漢、鄭州八地同步連線。中國銀行發布《中國企業家家族財富管理白皮書》和《2021年個人金融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
  • 怎麼做好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
    歷史經驗顯示,在紙幣時代貨幣超發是長期現象,股票和房產是長期表現最好的兩類資產,所以要儘量遠離現金。我的看法是,對於投資者來說,雖然流動性寬鬆,但是在零利率和低利率環境下,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是個大考題。尤其是,未來幾個季度內的現金和債券收益率下降,使得主要國家的國債無法提供傳統上在投資組合中的兩項功能,即穩定的利息收入和對衝經濟危機和風險。
  • 大類理財產品發生了什麼?該如何配置?
    1.非標固收:持續配置,重信用並拉長久期產品配置策略:長期來看在破剛兌、淨值化的大環境下,非標固收產品整體面臨著總量逐漸萎縮、產品風險收益特徵從「低風險高收益」變成「低風險低收益
  • 重磅報告:企業家全球資產配置偏好於房產!哪個國家是穩健之選?
    根據中國銀行私人銀行發布《中國企業家家族財富管理白皮書》顯示,中國企業家們有一定的境外資產配置意識,但在投資標的選擇上更優先看重外匯與房產。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摘要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2002-2008年弱美元背景下的全球金融擴張推動國內經濟迎來黃金時代,這一階段中國經歷了兩次庫存周期和一次朱格拉周期的上行階段
  • 恆天財富阿爾法計劃:充分發揮大類資產研究的專業能力 為客戶及時...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的爆發和蔓延,加劇了投資者恐慌情緒,掀動全球金融市場波瀾。有專家認為,短期內疫情仍可能不斷攪動市場,但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較低。然而,對於專業投資人來說,資本市場的波動行情,是長期投資難得的介入機會,恆天財富判斷,權益資產的最佳時「機」往往隱藏在大「危」之下,中國權益資產將是未來中期最有價值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