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美帝指責我們不尊重語言文化,我們堅哥立刻懟了回去,我們人民幣上印有5種文字,反觀美帝,處理英語還有別的文字嗎?
大家一定有種感覺,美帝為啥恨不得我們徹徹底底廢了才甘心,難道我們現在對他們威脅真這麼大嗎?
其實很多國家是否有實力,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現在我們的工業製造到底是什麼情況。
01讀懂何為規模優勢,了解什麼是工業崛起。
先講個事情,我最近剛剛開了一個電力調度自動化項目評審會,很多專家、工程師、經濟師都一起討論,有位經濟師也懂一些原理,所以對技術實施的可靠性和成熟度提出質疑。
結果項目的總工隨口回了一句"無需質疑,這個技術我們是世界第一,什麼歐標美標都沒我們國標嚴格,況且現在我們自己的行標比國標還更加嚴格"
全場居然沒一個人表示驚訝,因為習以為常了,就像目前我們5G等通訊技術世界第一一樣,沒什麼好懷疑的。為啥我們的技術能有這麼大的優勢?
有個東西叫"規模優勢",啥意思?
就是我們的市場全球最大,我們的需求全球最大,我們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全球最大,一旦技術瓶頸被攻克,到了一定的時間自然就是全球第一了,這就是"規模優勢"。
我就用鍋頭舉個例子,現在某寶有一個手工制的鍋頭賣得很火,是一個百年制鍋的山東村子製作的,據說做的菜非常好吃,但缺點就是產量又少,時間又久,所以只有小部分人買。
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工業制鍋已經流程化,隨便一個廠生產的鍋頭都是按成百上千計算,一個鍋頭利潤很低,但是每天產量大,總體利潤非常可觀。
我們的生意,起步都是按平民路線,然後根據大多數人的需求,走量產路線,佔有大市場,一旦市場佔有,這個產業必定天下無敵。有了這些錢,廠家就可以繼續開發新的生產線、產業鏈,然後拉動上下遊產業一起發展。
這個原理其實就是華為的戰略線,從單一的程控交換機起步,一直到現在5G產品,不但傲視全球,還養活了全國上下遊無數供應鏈企業。
我們市場太大了,需求太大了,倒逼出巨量的產能,以至於很多劣勢最終都轉為優勢,一旦形成優勢,對手自然被打趴,然後一家獨大。
"世界工廠"沒什麼秘訣,靠的就是"量大"、"便宜"、"更新快",只要能進入產業門檻,早晚成為全球第一,全球第一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產能,全球第一低價。。。。
"規模優勢":只要我的出貨量夠大,我的利潤再低,我也能幹翻對手,而且慢慢的質量和工藝也會越來越強,直到對手被打趴下。
在我們這裡,只要是正常的商品,不愁銷量,而一旦做出了優秀的品質,是一定會把西方國家市場和產業鏈給往死裡擠壓。
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我們一代一代人奮發圖強,幫助後人剷平大山,讓他們走到世界巔峰。
02禁止出口——陸地印表機!
我們有一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的東西——陸地印表機,真實的名稱是我們自己研發生產的大型挖泥船,這是我們獨有的技術,別說出口,就是租借都不行。
它的效果如何?我們來看一下南海永暑礁,原始的永暑礁高潮時只有一塊小礁石露出水面。
經過陸地印表機的列印,面積已經達到2.8平米,連機場都有了,大家看看下圖,和上圖對比一下。
官方的說法是:改善駐島人員生活條件。
最近生產大型挖泥船的幾家企業,例如中交集團,居然登上了美帝的負面清單,美帝有點得不到就要滅了你的意思,但是我們100%自主可控,懶得理你。
但我們在掌握大型重工設備技術之前,設備都是進口,價格呢?更是天價!
說個例子,盾構機。
在08年以前,盾構機不能國產,從德國購買一臺價格3億元起步,但是現在呢?我們掌握生產技術以後就是白菜價,如果經營不善還會虧錢。
真實的事情是這樣,我們在建珠港澳大橋時候,找到德國威爾特公司,想購買一臺盾構機,結果對方認為吃定我們,開出7億元天價,我們想了想,這麼貴,直接自己搞算了。兩年後,我們自研的盾構機順利投產,但威爾特的盾構機業務因為經營不善,最終被瀋陽重工收購。
正如上面我說的鍋頭基本原理一樣,只要我們掌握了技術,都會被我們給打扒。
其實這些成就背後正是千萬個勞動者用辛勤的汗水鑄就,是一家家公司用微薄的利潤甚至是政府補貼來支撐起來的強大行業。
據統計振華重工近十年淨利潤總和2.2億,對於一家公司來說,財務報表非常難看,甚至不如深圳一家小型公司淨利潤。正是有了這種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國之重器企業,才有了今天的行業優勢。
今年以來,美帝和世界上好幾家上市鑽井公司宣布破產,接下來就會導致一系列多米諾牌反應,很多上下遊企業跟著沒有飯吃,最典型的就是三星重工,已經連續11個季度營業虧損。
現在舊的價格體系崩盤,新的價格體系重建,很多老牌國際重工企業相繼破產,我們的企業機會自然就越來越多。
畢竟很多行業都有"卡脖子"現象,但是我們總是能突破封鎖,這顆星球上,沒有什麼東西,其他人可以造出來,我們卻造不出來,無非就是多點耐心,多點時間而已。
03從全局來看我們處在製造業什麼地位。
我們看問題,要有大局觀,要全面的看到問題的全貌,所以要真正了解我們製造業的地位,還要從全球貿易來看。
我們的很多精英在反駁美帝,關於中美貿易順差過大時,必定會說這是美帝自己搞的,並不是單純我們和美帝之間的貿易差。
這是為啥?
美帝專注於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所以美帝一直都是從東亞進口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品。
而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專注於生產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品,全球最好的,沒有之一。
這麼多年來,美帝對東亞貿易差佔比超80%,有時候甚至達到了100%!,而目前我們在美帝逆差佔比為50%,但是美帝對東亞貿易差佔比降到了60%!因為全東亞經濟體都轉移到了我們這裡,我們成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向美國出口的唯一渠道。
我換個通俗易懂的方式講一下結論,但是結論前先明白個紅包原理:打個比方我們買美帝iPhone手機要1000元,但是量不大,也就一臺,美帝賺我們800元。但美帝要造多多的iphone手機,就要從我們這裡買電子零件,量很大100個,每個電子元件賺10元,我們賺了1000元,比美帝還多賺了200元,這就是美帝發紅包的原理。
簡單來講,以前美帝對整個東亞發紅包,因為搶紅包人很多,所以發紅包總額很大,而且我們搶到紅包額度有限,結果現在只對我們一個人發紅包,我們得到的紅包額度提高了,但是美帝發的紅包總額卻少了!
所以這就是看問題要看全局,不能只看兩個人。
結果就是從特不靠譜對中、日、韓、歐洲徵收高關稅,但是發紅包總額卻仍然增加了12.1%,我們搶到的紅包總額一樣增加了11.7%,所以意味著美帝在和一個錯誤的敵人作戰!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美帝自己的經濟結構!
知道了看問題要看整體,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製造業處於什麼地位。
數據我就不貼了,因為很長,我直接說結論:我們製造業主要發紅包給東亞三強(臺、日、韓),歐洲四國(德國+瑞士+愛爾蘭+奧地利),馬來西亞總共8個地區)。
我們從上述地區和國家發紅包,進口自然資源和製造業零部件材料。
然後呢?
我們就開始搶紅包了,是哪些人給我們發紅包呢?
紅包主要來自於北美三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
歐洲10國(荷蘭,英國,波蘭,西班牙,土耳其,比利時,義大利,法國,捷克,希臘)。
東南亞4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柬埔寨)。
南亞三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非洲2國(奈及利亞,埃及)。
其他還有兩個孤立的紅包點:阿聯和巴拿馬(可以算入北美)
所以結論就是由於對北美的出口順差依賴太高,如果加上歐洲10國就更高,所以對經濟蓬勃發展的東南亞+南亞兩大地區的發展是我們拓展出口的重點,尤其是距離更近的東南亞。
我想簡單來說就是:當美帝說我們對他們的出口順差太大了,貿易嚴重不平衡,背後的原因是我們只是世界貿易中的"中間商"。
具體來說就是:
我們從大洋洲,拉美,海灣國家等十幾個國家進口自然資源,從9個強制造業地區進口零部件和上遊設備材料,進行生產加工成成品後再向歐美出口。
像是澳大利亞是我國第一大逆差來源國,從澳大利亞進口自然資源進行加工後用於了對美國出口,再比如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iphone手機生產國,但是裡面的晶片,存儲器,電子元器件,顯示面板大量從中國臺灣,韓國,日本進口,加上中國大陸自產的零部件組裝加工成蘋果手機成品後,再空運出口到美國,這裡面的順差收益實際上是被多個地區分享了。
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中心只是在統計上擁有了最後交易的全部順差。
想了解什麼是貿易順差的可以買這本書,價格不貴,但是卻可以了解很多知識。
04總結
有個說法,就是我們一直處於低端製造業,知道為什麼嗎?
原因就是:我們的製造業技術一直都在攀升,但那些被我們製造業超越的國家,很快喪失了製造業,而對於被我們超越製造業的國家從此以後絕對不會淪為低端製造業,因為製造業根本不存在了,所以全球實際市場上並不存在比我們製造業更低端的製造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是,我們製造業長期處於製造業低端水平。
但是背後的邏輯就是:兩個家長在聊天"哎呀,我家小孩沒考好,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但是其他考得比我家小孩差的小孩都轉學了!"
又或者是,比我低端的都完蛋了,我永遠都是低端的。
說真話,我們這群偉大的勞動人民,拿著微薄的工資,數十年來任勞任怨,做出整個工業體系所有工業分支上的全部產品。
我們的工人,是全球最好的工人,有組織、有紀律、肯學習、聽指揮、接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而他們的需求,比起美帝那些全天開空調大排量汽車每天扔食物的"工薪階層",少太多太多了。
我們的人民,是真正的"有德之人",我們配得上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國際地位。
我們這群人,聽得懂道理,明白大局,一道命令,就能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兩個月裡不聲不響,不但有效控制了疫情,還保證了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有效運行。國外說我們"停擺",其實我們自己知道,大機器一直在運轉啊。
西方世界,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奇觀。
我們對美帝最大的威脅,其實就是我們這群讀過書、肯幹活、肯進步、愛上網、不迷信、能共情、有理智、學過兩句"實事求是"、能解二元方程、追求美好生活的十來億人民。
我們理應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現有工業體系細分的情況下,要想具備全品類生產能力人口基數必須超過10億。全世界只有中國和印度具備這個條件。
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時代,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工程師紅利,中國每年畢業幾百萬理工科學生,為工程師儲備大量人才。下一篇,我將會講什麼是工程師紅利!
今天說了比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歡就為這篇文章點個讚,謝謝。
以上,互勉!
我是@匠心鑫先生,10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獻給每一個不想混日子的人。本人為成長,收集了800M的書籍,裡面包含了很多職場道理。想破解成蝶,一路逆風翻盤的你請關注我「提升」,將會獲得驚喜!很多職場升遷的方法裡面都有了,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