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的製造業處於世界什麼水平?

2020-12-13 匠心鑫先生

剛剛美帝指責我們不尊重語言文化,我們堅哥立刻懟了回去,我們人民幣上印有5種文字,反觀美帝,處理英語還有別的文字嗎?

大家一定有種感覺,美帝為啥恨不得我們徹徹底底廢了才甘心,難道我們現在對他們威脅真這麼大嗎?

其實很多國家是否有實力,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現在我們的工業製造到底是什麼情況。

01讀懂何為規模優勢,了解什麼是工業崛起。

先講個事情,我最近剛剛開了一個電力調度自動化項目評審會,很多專家、工程師、經濟師都一起討論,有位經濟師也懂一些原理,所以對技術實施的可靠性和成熟度提出質疑。

結果項目的總工隨口回了一句"無需質疑,這個技術我們是世界第一,什麼歐標美標都沒我們國標嚴格,況且現在我們自己的行標比國標還更加嚴格"

全場居然沒一個人表示驚訝,因為習以為常了,就像目前我們5G等通訊技術世界第一一樣,沒什麼好懷疑的。為啥我們的技術能有這麼大的優勢?

有個東西叫"規模優勢",啥意思?

就是我們的市場全球最大,我們的需求全球最大,我們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全球最大,一旦技術瓶頸被攻克,到了一定的時間自然就是全球第一了,這就是"規模優勢"。

我就用鍋頭舉個例子,現在某寶有一個手工制的鍋頭賣得很火,是一個百年制鍋的山東村子製作的,據說做的菜非常好吃,但缺點就是產量又少,時間又久,所以只有小部分人買。

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工業制鍋已經流程化,隨便一個廠生產的鍋頭都是按成百上千計算,一個鍋頭利潤很低,但是每天產量大,總體利潤非常可觀。

我們的生意,起步都是按平民路線,然後根據大多數人的需求,走量產路線,佔有大市場,一旦市場佔有,這個產業必定天下無敵。有了這些錢,廠家就可以繼續開發新的生產線、產業鏈,然後拉動上下遊產業一起發展。

這個原理其實就是華為的戰略線,從單一的程控交換機起步,一直到現在5G產品,不但傲視全球,還養活了全國上下遊無數供應鏈企業。

我們市場太大了,需求太大了,倒逼出巨量的產能,以至於很多劣勢最終都轉為優勢,一旦形成優勢,對手自然被打趴,然後一家獨大。

"世界工廠"沒什麼秘訣,靠的就是"量大"、"便宜"、"更新快",只要能進入產業門檻,早晚成為全球第一,全球第一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產能,全球第一低價。。。。

"規模優勢":只要我的出貨量夠大,我的利潤再低,我也能幹翻對手,而且慢慢的質量和工藝也會越來越強,直到對手被打趴下。

在我們這裡,只要是正常的商品,不愁銷量,而一旦做出了優秀的品質,是一定會把西方國家市場和產業鏈給往死裡擠壓。

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我們一代一代人奮發圖強,幫助後人剷平大山,讓他們走到世界巔峰。

02禁止出口——陸地印表機!

我們有一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的東西——陸地印表機,真實的名稱是我們自己研發生產的大型挖泥船,這是我們獨有的技術,別說出口,就是租借都不行。

它的效果如何?我們來看一下南海永暑礁,原始的永暑礁高潮時只有一塊小礁石露出水面。

經過陸地印表機的列印,面積已經達到2.8平米,連機場都有了,大家看看下圖,和上圖對比一下。

官方的說法是:改善駐島人員生活條件。

最近生產大型挖泥船的幾家企業,例如中交集團,居然登上了美帝的負面清單,美帝有點得不到就要滅了你的意思,但是我們100%自主可控,懶得理你。

但我們在掌握大型重工設備技術之前,設備都是進口,價格呢?更是天價!

說個例子,盾構機。

在08年以前,盾構機不能國產,從德國購買一臺價格3億元起步,但是現在呢?我們掌握生產技術以後就是白菜價,如果經營不善還會虧錢。

真實的事情是這樣,我們在建珠港澳大橋時候,找到德國威爾特公司,想購買一臺盾構機,結果對方認為吃定我們,開出7億元天價,我們想了想,這麼貴,直接自己搞算了。兩年後,我們自研的盾構機順利投產,但威爾特的盾構機業務因為經營不善,最終被瀋陽重工收購。

正如上面我說的鍋頭基本原理一樣,只要我們掌握了技術,都會被我們給打扒。

其實這些成就背後正是千萬個勞動者用辛勤的汗水鑄就,是一家家公司用微薄的利潤甚至是政府補貼來支撐起來的強大行業。

據統計振華重工近十年淨利潤總和2.2億,對於一家公司來說,財務報表非常難看,甚至不如深圳一家小型公司淨利潤。正是有了這種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國之重器企業,才有了今天的行業優勢。

今年以來,美帝和世界上好幾家上市鑽井公司宣布破產,接下來就會導致一系列多米諾牌反應,很多上下遊企業跟著沒有飯吃,最典型的就是三星重工,已經連續11個季度營業虧損。

現在舊的價格體系崩盤,新的價格體系重建,很多老牌國際重工企業相繼破產,我們的企業機會自然就越來越多。

畢竟很多行業都有"卡脖子"現象,但是我們總是能突破封鎖,這顆星球上,沒有什麼東西,其他人可以造出來,我們卻造不出來,無非就是多點耐心,多點時間而已。

03從全局來看我們處在製造業什麼地位。

我們看問題,要有大局觀,要全面的看到問題的全貌,所以要真正了解我們製造業的地位,還要從全球貿易來看。

我們的很多精英在反駁美帝,關於中美貿易順差過大時,必定會說這是美帝自己搞的,並不是單純我們和美帝之間的貿易差。

這是為啥?

美帝專注於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所以美帝一直都是從東亞進口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品。

而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專注於生產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品,全球最好的,沒有之一。

這麼多年來,美帝對東亞貿易差佔比超80%,有時候甚至達到了100%!,而目前我們在美帝逆差佔比為50%,但是美帝對東亞貿易差佔比降到了60%!因為全東亞經濟體都轉移到了我們這裡,我們成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向美國出口的唯一渠道。

我換個通俗易懂的方式講一下結論,但是結論前先明白個紅包原理:打個比方我們買美帝iPhone手機要1000元,但是量不大,也就一臺,美帝賺我們800元。但美帝要造多多的iphone手機,就要從我們這裡買電子零件,量很大100個,每個電子元件賺10元,我們賺了1000元,比美帝還多賺了200元,這就是美帝發紅包的原理。

簡單來講,以前美帝對整個東亞發紅包,因為搶紅包人很多,所以發紅包總額很大,而且我們搶到紅包額度有限,結果現在只對我們一個人發紅包,我們得到的紅包額度提高了,但是美帝發的紅包總額卻少了!

所以這就是看問題要看全局,不能只看兩個人。

結果就是從特不靠譜對中、日、韓、歐洲徵收高關稅,但是發紅包總額卻仍然增加了12.1%,我們搶到的紅包總額一樣增加了11.7%,所以意味著美帝在和一個錯誤的敵人作戰!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美帝自己的經濟結構!

知道了看問題要看整體,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製造業處於什麼地位。

數據我就不貼了,因為很長,我直接說結論:我們製造業主要發紅包給東亞三強(臺、日、韓),歐洲四國(德國+瑞士+愛爾蘭+奧地利),馬來西亞總共8個地區)。

我們從上述地區和國家發紅包,進口自然資源和製造業零部件材料。

然後呢?

我們就開始搶紅包了,是哪些人給我們發紅包呢?

紅包主要來自於北美三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

歐洲10國(荷蘭,英國,波蘭,西班牙,土耳其,比利時,義大利,法國,捷克,希臘)。

東南亞4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柬埔寨)。

南亞三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非洲2國(奈及利亞,埃及)。

其他還有兩個孤立的紅包點:阿聯和巴拿馬(可以算入北美)

所以結論就是由於對北美的出口順差依賴太高,如果加上歐洲10國就更高,所以對經濟蓬勃發展的東南亞+南亞兩大地區的發展是我們拓展出口的重點,尤其是距離更近的東南亞。

我想簡單來說就是:當美帝說我們對他們的出口順差太大了,貿易嚴重不平衡,背後的原因是我們只是世界貿易中的"中間商"。

具體來說就是:

我們從大洋洲,拉美,海灣國家等十幾個國家進口自然資源,從9個強制造業地區進口零部件和上遊設備材料,進行生產加工成成品後再向歐美出口。

像是澳大利亞是我國第一大逆差來源國,從澳大利亞進口自然資源進行加工後用於了對美國出口,再比如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iphone手機生產國,但是裡面的晶片,存儲器,電子元器件,顯示面板大量從中國臺灣,韓國,日本進口,加上中國大陸自產的零部件組裝加工成蘋果手機成品後,再空運出口到美國,這裡面的順差收益實際上是被多個地區分享了。

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中心只是在統計上擁有了最後交易的全部順差。

想了解什麼是貿易順差的可以買這本書,價格不貴,但是卻可以了解很多知識。

04總結

有個說法,就是我們一直處於低端製造業,知道為什麼嗎?

原因就是:我們的製造業技術一直都在攀升,但那些被我們製造業超越的國家,很快喪失了製造業,而對於被我們超越製造業的國家從此以後絕對不會淪為低端製造業,因為製造業根本不存在了,所以全球實際市場上並不存在比我們製造業更低端的製造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是,我們製造業長期處於製造業低端水平。

但是背後的邏輯就是:兩個家長在聊天"哎呀,我家小孩沒考好,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但是其他考得比我家小孩差的小孩都轉學了!"

又或者是,比我低端的都完蛋了,我永遠都是低端的。

說真話,我們這群偉大的勞動人民,拿著微薄的工資,數十年來任勞任怨,做出整個工業體系所有工業分支上的全部產品。

我們的工人,是全球最好的工人,有組織、有紀律、肯學習、聽指揮、接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而他們的需求,比起美帝那些全天開空調大排量汽車每天扔食物的"工薪階層",少太多太多了。

我們的人民,是真正的"有德之人",我們配得上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國際地位。

我們這群人,聽得懂道理,明白大局,一道命令,就能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兩個月裡不聲不響,不但有效控制了疫情,還保證了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有效運行。國外說我們"停擺",其實我們自己知道,大機器一直在運轉啊。

西方世界,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奇觀。

我們對美帝最大的威脅,其實就是我們這群讀過書、肯幹活、肯進步、愛上網、不迷信、能共情、有理智、學過兩句"實事求是"、能解二元方程、追求美好生活的十來億人民。

我們理應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現有工業體系細分的情況下,要想具備全品類生產能力人口基數必須超過10億。全世界只有中國和印度具備這個條件。

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時代,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工程師紅利,中國每年畢業幾百萬理工科學生,為工程師儲備大量人才。下一篇,我將會講什麼是工程師紅利!

今天說了比較多,希望大家能慢慢看完。

喜歡就為這篇文章點個讚,謝謝。

以上,互勉!

我是@匠心鑫先生,10多年的職場老司機。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獻給每一個不想混日子的人。本人為成長,收集了800M的書籍,裡面包含了很多職場道理。想破解成蝶,一路逆風翻盤的你請關注我「提升」,將會獲得驚喜!很多職場升遷的方法裡面都有了,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臺灣製造業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
    一是臺灣擁有世界最大的電子製造業企業群體,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富士康,最大的筆記本製造商廣達都來自臺灣,但是另一方面,這些企業的產品組裝基本都是在大陸地區完成,反而是臺灣本土陷入了製造空心化。二是臺灣擁有臺積電,聯電等世界著名的半導體製造商,不過同樣,這些企業只是專業的Fabless,沒有自己的品牌,與韓國的半導體製造規模相比始終稍遜一籌。
  • 臺灣省製造業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能躋身前三強嗎?
    那麼臺灣製造業整體實力到底如何?放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能躋身國內前三強嗎?首先從製造業產值來看,2018年臺灣省製造業總產值14.391萬億新臺幣,約合34264億元人民幣。而按照全國各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收入來看,這個數據大概可以排到第13名,略低於湖南省的34850億元。當然主要原因是臺灣整體經濟規模有限,拉低了製造業產值。
  • 臺灣省的經濟在世界上大概處於什麼的水平?
    但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臺灣仍然有自己的一些基礎和優勢,所以目前臺灣的經濟從整體來說還是算比較強的,至於臺灣的經濟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可以通過幾項數據來對比一下。3、製造業產值2018年臺灣實現製造業產值為14.39萬億新臺幣,大約是4790億美元,這個製造業產值在全球當中可以排進前15的位置。
  • 全球九個製造強國,中國處於什麼水平?距離美國還有多大差距?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業規模在全球首屈一指。2018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約為4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總量28.2%;而同期的美國製造業增加值約為2.17萬億美元,日本為1.01萬億美元。我國晶片的自給率目前僅為33.%,依然嚴重依賴進口。因此,我國目前還算不上製造強國,那麼中國的製造業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 月薪稅前2.8萬,在深圳處於什麼水平?
    月薪稅前2.8萬,在深圳處於什麼水平? 現在的市場比較浮躁,哪怕同一行業,不同公司在同等崗位上給的薪資也不一樣,月薪2.8w,如果按照薪資基數繳納社保,稅後薪資大概是21000。這是一個什麼水平?
  • 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十年之變的關鍵節點 行業格局悄然轉變
    摘要製造業處於十年之變關鍵節點在9月發布《結構之光:製造業的十年之變》以來,我們發現經濟修復已從逆周期調控到內生動能迸發,製造業是市場關注焦點。格局優化:製造業的三條重塑之路(1)行業需求低迷,由於盈利水平過於低而自發出清,自2000年起營收增速不及製造業整體的行業共11個,這些「拖後腿」的行業中大多數出現了虧損的蔓延,但在虧損之中行業逐步出清,紡織服裝、運輸設備形成了更加穩固的競爭格局,而輕工(造紙、包裝印刷)、電氣儀表則處於周期性底部
  • 第二名出人意料,我國處於什麼水平
    根據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城鎮化率大約在55.5%,在六個有常住人口的大洲中,北美洲的城鎮化水平最高,大約82%;排在第二名的是南美洲,大約81%;歐洲第三,約為74%;大洋洲第四大,為68%;亞洲第五,剛好為50%;非洲最低,只有43%。我國現在城鎮化為60.6%,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於亞洲和非洲平均水平,但目前還低於南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
  • 這家券商高呼: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十年之變的關鍵節點,行業格局悄然...
    摘要1 製造業處於十年之變關鍵節點在9月發布《結構之光:製造業的十年之變》以來,我們發現經濟修復已從逆周期調控到內生動能迸發,製造業是市場關注焦點。疫情下供需錯配帶來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脫穎而出的機會,表現為出口強勢復甦,出現「小比大好」的情景。
  • 這家券商高呼: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十年之變的關鍵節點 行業格局悄然...
    原標題:這家券商高呼: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十年之變的關鍵節點 行業格局悄然轉變 摘要 【這家券商高呼: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十年之變的關鍵節點 行業格局悄然轉變】疫情下供需錯配帶來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脫穎而出的機會
  • 咱們的製造業到底什麼水平?看完西方國家的歷史影像……不得不沉默
    身處變革的時代,每天都感受著祖國的巨大變化,這是一件興奮的事情,然而下沉到製造業,多少有一些感慨,畢竟見得多一些,聽得多一點,你會發現我們的製造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不樂觀! 100年前的英國是什麼水平?
  • 都2020年了,iPhone8Plus目前處於什麼水平,還能再戰幾年?
    那麼問題來了,都2020年了,iPhone8 Plus目前處於什麼水平,還能再戰幾年?iPhone8 Plus搭載蘋果A11處理器,這也是蘋果首款10nm工藝製成的處理器,而與A11處理器同期的正是高通驍龍845。雖然是同一時期的晶片,但蘋果的晶片向來比高通領先一代。因此,iPhone8 Plus的A11處理器完全可以媲美驍龍855。
  • 製造業全球前十大是哪些國家?其中製造業強國又有幾個?我國呢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能夠長期發展及強大的重要基礎,人類進入工業革命以後,英國和美國能夠分別稱霸世界數百年,一個重要的背後支撐就是他們當年的製造業都達到了全世界的40%以上,當今世界,已經沒有一個國家的製造業能夠佔比世界40%以上,根據聯合國統計司的數據,2018年世界製造業的增加值為14.17
  • 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
    編輯:簡易財經從全世界來看,臺灣經濟達到了什麼水平?我國臺灣省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之後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歐洲、日本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亞洲四小龍」由此出現,經濟實現迅猛發展,順利跨入發達經濟體門檻。
  • 臺灣人均GDP多達17.88萬元,放在歐洲是什麼水平?
    經濟實力如此強勁的臺灣,放在歐洲會是什麼水平?歐洲有著全球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其中,盧森堡2019年人均GDP達到歐洲最高水平,為11.44萬美元,是臺灣的4.4倍;曾被稱為歐盟「三駕馬車」的德英法則分別為4.63萬美元、4.23萬美元、4.04萬美元。從經濟體量和人均GDP來看,臺灣在歐洲屬於中等水平。
  • 中國製造業強大到什麼程度
    工業門類齊全、製造業規模遙遙領先、眾多領域已經進入世界前沿的中國製造,還差一道關口方可成為製造業強國。口罩產能擴張創造了奇蹟,證明了實力中國製造業已很強大,我們先來看一個最直接的例子。2019年,前三的排名再度發生了變化,中國工業增加值約為5.59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遙遙領先、呈一騎絕塵之勢。美國工業增加值約為3.55萬億美元,歐盟約為3.53萬億美元。從上述數據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工業規模在二十年時間裡增長速度飛快,目前工業增加值佔比已經達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 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大家好,這一期我們來說說,世界各國坦克的火力,以及中國99式坦克在世界各國坦克中處於什麼位置。 首先從火力上來說,由於我國99式坦克,在設計時就將火力打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強調坦克的火力打擊力度,明顯要超過美國的M1A2坦克,德國的豹2A6坦克。
  • 以「兩業」融合推動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因此,「十四五」時期要更大力度發展我國的製造業。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也需要承認,要成為製造業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你處於什麼水平呢?
    深圳平均月薪破萬,連續8年居於榜首,深圳一市平均薪酬就達到了10213元/月;其中,廣州的平均薪酬水平增幅最大,同比增長4.38%。隨後是深圳(3.27%)、珠海(8100元/月,3.04%)、中山(6991元/月,2.78%)、佛山(7621元/月,2.01%)。 而肇慶(6073元/月)、江門(6015元/月)的薪酬水平相對較低。
  • 中國人英語水平處於歷史最佳階段
    原標題:中國人英語水平處於歷史最佳階段   近日,
  • 臺灣最「繁華」的城市,目前處於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隨著兩岸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提高,很多人選擇去臺灣旅遊,但是回來後發現,臺北的發展還不如內陸二線甚至是三線的水平呢?或許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有輝煌的時候就有沒落的時候,那麼,如今,臺北這裡的發展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