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一年!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見習記者 杜曉彤

「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

年內罰金倍增

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以罰單生成日期為準),第三方支付機構至少已收到100張罰單,罰金總額接近3.03億元,高於去年全年的1.66億元,創下歷年之最。尤其在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步入復甦階段後,監管部門開罰單的頻次有所增加,第三季度支付機構收到罰單數量約佔前11個月的一半。

與往年相比,今年支付機構收到的罰單數量並未增多,罰金總額大增的主要原因在於大額罰單的增加。其中,4月29日,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銀信」)收到1.16億元「天價」罰單,成為支付機構首張超億元罰單。罰單顯示,商銀信涉16項違規行為,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5009.10萬元、罰款6588.69萬元。往年罕見的千萬元級別罰單也頻頻出現,涉及深圳瑞銀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聯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從違規行為來看,違反銀行卡收單、反洗錢規定兩類行為最為突出。其中,「客戶身份識別」、「為身份不明客戶提供服務或發生交易」是最頻繁出現的處罰名目。

此外,年內監管部門向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中,涉及機構與相關責任人「雙罰」的佔比近半,如商銀信被罰案例中,其董事長、風險管理部總監/高級風控經理也分別被處罰款45萬元、20萬元。

有分析人士透露,部分寄望於監管今年「手下留情」的機構已然落空。「從罰單情況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嚴監管的態度沒有絲毫放鬆,『雙罰』趨勢顯著,大額罰單頻出,處罰力度甚至較往年更上一個臺階。」該人士指出,「隨著監管部門慢慢摸清支付業務脈絡,未來恐怕只會越來越嚴格,靶向越來越精準」。

疫情雪上加霜

支付百科首席評論員寇向濤表示,現在行業已經進入嚴監管階段,並且監管部門已經摸清套路,開始有針對、有技巧、有策略的監管,例如打擊二清、套碼、斷直聯、備付金統一管理等,監管部門設立的邊界和紅線圍欄抑制了這個領域的無序增長,也產生了一定業務約束。

「甚至一些支付機構的一把手也會覺得,現在行業裡可拓展的業務已經很少了。」他指出,與此同時,支付行業格局固化,難以打破,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有限。

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年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兩大巨頭壟斷格局穩定,佔94%的市場規模。各集團體系內發展的支付業務佔2.6%,快錢、聯動優勢、易寶支付、銀聯商務等頭部支付機構佔2%,剩下1.4%的市場供其他百家中小支付機構「分食」。

「然而,今年支付機構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行業走向嚴監管、早期的監管紅利消失等老問題,還有疫情帶來的『雪上加霜』。」寇向濤指出,今年上半年,支付行業交易量大減,甚至有多家機構只能通過裁員、壓降成本求生。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進一步解釋,構成支付機構收入來源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基於交易量收取的手續費收入。由此可知,支付是與經濟活躍程度強相關的行業,經濟越活躍,交易量越高,支付機構獲得的手續費收入就越高;反之,「今年疫情重創經濟,尤其是消費零售行業,這一行業又是支付機構服務的重頭,這也就導致不少支付機構收入大降」。

牌照不再吃香?

在經營受壓下,不少支付機構選擇了退出。就退出渠道而言,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想上市很難,好一點的是被收購,牌照變現,要麼就是註銷牌照」。

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支付機構牌照的買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希望通過支付牌照搭建生態閉環的網際網路平臺。例如今年9月,攜程集團宣布收購上海東方匯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匯融」)100%股權。攜程集團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與東方匯融的合作,改善文旅產業支付便利性。

另一類買家是計劃進軍國內市場的境外機構或從事跨境業務的跨境金融服務機構。2019年末,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向支付寶、財付通、匯付天下等十餘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發放跨境業務的展業許可,意味著監管已定調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有支付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國內多家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以及境外支付機構為滿足許可申請資格,已經在收購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標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3月以來,央行收緊第三方支付牌照新發審批,企業要獲得支付業務合法資質幾乎只剩下收購一條路可選。從牌照交易案例看,一張經營範圍為網際網路支付的牌照市場價格約5億元,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兩項經營業務牌照超過6億元,擁有網際網路支付+行動支付+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牌照價值超過10億元。

然而,隨著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基本都已配齊支付牌照,以億元計的牌照變現難度越來越高。近日,央行公布新增4家支付機構註銷牌照註銷信息。其中,手握網際網路支付牌照的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首家註銷這一牌照的支付機構。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38張支付牌照被註銷,支付牌照數量降至233張。

「現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其實是過剩的,牌照的市場價格也從前幾年的十幾億元,到現在的幾億元,以後或許還會下降。」黃大智表示,從近年的趨勢來看,已經有不少支付機構出現牌照不予續展或被註銷的情況,這反映了支付行業正處於一個動態清退的過程,未來那些空有一個牌照,但沒有業務或是業務規模過小,甚至有一些違法違規犯罪案例的機構,可能會逐漸退出這個市場。

求索生存之道

面對終端消費者(C端)市場難以打破的壟斷局面,開拓跨境市場和耕耘小商家、服務場景方等B端市場成為中小支付機構探索的主要發展方向。有支付機構人士表示,目前國內支付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國內很多的支付機構也開始注重跨境業務,未來跨境支付業務的市場競爭也將加劇。

上述人士認為,儘管不少支付機構提出金融科技轉型,也就是為B端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但是大部分支付機構受限於其自身技術和經濟實力,要走金融科技轉型的路其實也很難,更多支付機構還是在原有業務基礎上,通過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來增收,方能得以生存。

寇向濤也表示,支付其實是一項價格透明、利潤稀薄的業務,單純只做支付業務已經很難維持機構運營。因此,對大部分支付機構而言,圍繞核心競爭優勢,提供垂直附加服務才是未來長遠的發展方向。

黃大智則認為,從支付行業當前的局面看,C端市場格局難以打破,跨境市場中,第三方支付機構並非主角,可獲取的份額也有限,因此,中小支付機構更多的機會可能在於伴隨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B端市場。

「現在支付行業是一個具有強規模效應特徵的市場,但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這一情況或將發生改變。」黃大智舉例,「企業在進行數位化升級後,大量現金流水也需要在數位化系統中過帳,中小支付機構可以通過為行業、企業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獲得大量交易流水產生的手續費。儘管目前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數位化的推進還不足以到達這樣的深度,但這一前景仍具有較大的想像空間。」

相關焦點

  • 罰金倍增 疫情雪上加霜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原標題:雪上加霜的一年!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見習記者 杜曉彤「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 中小支付機構2020年「雪上加霜」 C端業務難破壟斷堅冰求索B端突破
    「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
  • 漫道金服子公司寶付榮登「2020年支付機構TOP100百強榜」
    日前,2020年支付機構TOP100百強榜發布,寶付名列百強榜單。同期登榜的還有支付寶、騰訊支付、銀聯商務等支付機構。  據悉,此次榜單由「TOP100組委會」聯合「支付百科」基於體量和業務數據採集、收集,品牌輿情、口碑調研的方式,綜合梳理2020年支付行業成員機構表現得出。
  • 持牌支付機構再減員 今年有4張支付牌照註銷
    從牌照業務類型來看,江蘇CA業務類型為網際網路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御嘉支付、艾登瑞德、華夏通支付的業務類型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CA的註銷性質是「被註銷」,但監管部門並未公布註銷的原因;其餘3家均為「主動註銷」。央行信息顯示,江蘇CA於2012年6月份獲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註銷時間為2020年11月3日。
  • 壹錢包旗下平安付2020成績單:穩居行動支付、網際網路支付頭部陣營
    近日,由知名支付行業媒體支付百科與TOP100排行榜組委會發起的「2020年中國支付機構TOP綜合指數榜」評選正式公布上榜名單,平安壹錢包(下稱「壹錢包」)榮登「2020年行動支付機構TOP10強榜」第三及「2020年網際網路支付機構TOP20強榜」第五。在疫情與市場的雙重挑戰下,壹錢包保持了穩定的市場地位。
  • 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
    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  作者:虒僮  回顧2020年,很多臺灣民眾在感慨,沒想到今年會這麼難。有多難?且細聽分說。資料圖為臺灣一家商超內的豬肉貨架。資料圖:臺灣滷肉飯  「錢包」掏空 賺錢「難」  要說2020年哪個字可以代表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應該會是「疫」。再加一個字呢?那可能就是「悶」。這一年,疫情下的「悶」經濟讓人感嘆——賺錢,好難。  新冠肺炎疫情擾動全球,臺灣這個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受到萬點暴擊。
  • 「斷直連」後,第三方支付機構日子難過,收小貸牌照找出路
    近期,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開始收購小貸牌照,前有連連支付收購網易小貸牌照,後有拉卡拉支付重新收購廣州拉卡拉小貸公司。業內人士認為,支付公司收購小貸牌照,是業績承壓下多元布局尋找突圍的表現,而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第三方支付機構雪上加霜,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小,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 壹錢包旗下平安付榮登行動支付機構TOP3、網際網路支付機構TOP5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由知名支付行業媒體支付百科與TOP100排行榜組委會發起的「2020年中國支付機構TOP綜合指數榜」評選正式公布上榜名單,平安壹錢包(下稱「壹錢包」)攜旗下平安付科技、平安付電子(統稱「平安付」)兩家公司摘得「2020年行動支付機構TOP10強榜」第三及「2020
  • 第三方支付市場洗牌進一步加劇 央行再公示4家已註銷機構
    12月16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央行官網「已註銷許可機構」名單再新增4家支付機構,分別是御嘉支付有限公司、艾登瑞德(中國)有限公司、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蘇CA」)、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
  • 代銷新規之下 私募股權募資難或將「雪上加霜」
    政策背景和描述2020年股權投資市場募資難的情況持續。在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領域,募資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一趨勢在2020年還在延續。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並迅速在全球蔓延,給全球經濟和我國實體經濟都造成了明顯的階段性負面影響。
  • 臺灣民眾的2020太難了:「豬」事不順 「錢包」掏空
    來源:中新社臺灣民眾的2020:我太難了作者:虒僮回顧2020年,很多臺灣民眾在感慨,沒想到今年會這麼難。有多難?且細聽分說。「錢包」掏空 賺錢「難」要說2020年哪個字可以代表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應該會是「疫」。再加一個字呢?那可能就是「悶」。這一年,疫情下的「悶」經濟讓人感嘆——賺錢,好難。新冠肺炎疫情擾動全球,臺灣這個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受到萬點暴擊。
  • 疫情下的中小塗企如何渡困
    生意社02月11日訊   2020年新春佳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淹沒了假期盛宴。往年動輒千萬億規模的餐飲、文娛影院幾乎顆粒無收,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公開發聲稱「春節一個月損失營收7-8億元」「最多只能再發3個月工資」。
  • 第三方支付分化加劇:頭部機構擬上市 巨頭加緊攬入牌照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 2020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分化在進一步加劇。有些中小支付公司今年「賣身」於巨頭平臺,如今年以來拼多多、字節跳動、攜程已經攬入支付牌照並應用到自己的業務場景之中,計劃上市的快手也正意圖收購一張支付牌照。
  • 校外培訓機構查處通報,學生和家長叫好!培訓機構:日子太難了
    過去的2020年對於眾多教育培訓機構來說不是友好的一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大半年時間無法正常開門營業,經營活動嚴重受阻,面對高額的租金,絕大多數培訓機構直接辭退了所有員工並選擇關門。
  • 2020年電子支付項目市場分析報告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提出支持移動智能終端、 行動支付發展,構建產業生態,逐步形成軟體、硬體、應用和服務一體的安全可 靠關鍵軟硬體產業生態等有利於智能終端及行業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提出利用人工智慧、支付標 記化、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優化行動支付技術架構體系;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 通;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等有利於新興支付技術發展的政策
  • 央行嚴查支付機構違法違規:今年6機構被罰,開首個億元罰單
    其中,對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銀信」)開出針對支付機構的史上最大罰單,罰款達近1.16億元,對新浪支付罰款1884.33萬元,對裕福支付罰款1453.59萬元,有力震懾了支付機構違法違規行為。今年以來,央行多次表態將繼續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嚴格監管,並強調要強化精準打擊,全力打擊跨境賭博和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守資金安全底線,抓好支付領域風險防控。
  • 疫期企業觀察|條碼支付互聯互通之下牌照收購無果 盒子科技合規...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見習記者 陳奇 深圳報導避開疫情影響的因素不談,2020年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本身來說就是充滿著不確定性的一年。今年年初,在央行的力推下,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實現破冰。
  • 線下線上融合加速 支付機構將迎「商戶服務」紅利時代
    而為線下商戶提供支付基礎服務、深入其交易場景的支付機構,則開始通過SaaS產品、線上開店、資金管理等,加速其數位化進程。  業務人士指出,為線下商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成為支付機構未來增量市場的保障,而龐大的大中小型商戶規模,則蘊含著更多元垂直的機會。
  • 【新鮮】第二批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名單出爐 聚合支付機構0增長
    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公布第二批通過備案的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名單,共有374家機構成功通過備案,截至目前共有434家機構獲得該資質。所謂聚合支付服務是指外包機構為特約商戶提供的融合多個支付渠道並實現一站式對帳的技術服務。簡而言之,就是將多個第三方支付方式入口聚合為一個,既能夠滿足商戶更多的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提供便利。
  • 傳化支付、便利通等支付機構吃罰單 有公司違規變更信息未獲批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近10家支付機構被央行公開處罰,合計罰沒超5000萬元又一批第三方支付機構被罰。日前,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發布的罰單顯示,傳化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傳化支付」)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23.2萬元,處罰款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