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直連」後,第三方支付機構日子難過,收小貸牌照找出路

2020-12-26 騰訊網

近期,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開始收購小貸牌照,前有連連支付收購網易小貸牌照,後有拉卡拉支付重新收購廣州拉卡拉小貸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支付公司收購小貸牌照,是業績承壓下多元布局尋找突圍的表現,而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第三方支付機構雪上加霜,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小,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

收購小貸牌照多元布局

「支付機構連接產業鏈上下遊,掌握大量的商戶、資金等信息,擁有真實的資料庫,對於支付機構來說,獲得小貸牌照後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流量開展信貸業務。」業內人士小風對消金時代表示。

據消金時代不完全統計,已有近40家支付機構直接擁有或其母公司擁有小貸牌照,下圖為支付業務佔比較大的機構。

(據公開報導整理,上圖為支付業務佔比較大的機構)

實際上,連連支付早已涉足放貸業務,消金時代此前報導,連連支付旗下浙江貝連科技有限公司有一款助貸產品有貝錢包,巔峰時月放款達6億元。新流財經報導,連連支付此次收購小貸牌照將會開展現金分期、商品分期、供應鏈金融等業務。

拉卡拉早在2015年就已涉足放貸業務,旗下擁有「替你還」、「易分期」及「員工貸」等產品,為小微企業主及個人提供消費信貸等服務。

2016年,拉卡拉集團成立拉卡拉金融,同年,拉卡拉上市主體對小貸等業務進行剝離。此次拉卡拉對小貸業務重新回購,也被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說明本次收購是否存在監管套利。

拉卡拉曾是個人支付的霸主,但2018年年底在行動支付市場份額不足1%。雖然2019年拉卡拉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6億元,同比增長34.5%,但其營業收入48.99億元,已同比下滑13.73%。

小風對消金時代分析稱,「多家支付機構收購小貸牌照或許是在尋找突破口。『斷直連』後很多支付機構進入瓶頸期,業績承壓,越來越難以僅通過提供支付通道而獲得利潤。」

或因「斷直連」後支付機構承壓

「通過客戶備付金賺利息,基本上是旱澇保收,穩賺不賠的生意。」回想起當年支付機構躺著賺利差的日子,小風仍忍不住感嘆那是最幸福的時期。

但好景不長,支付機構躺著賺利差的日子在2018年被「斷直連」打破。

據人民銀行2018年發布的《關於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2019年1月實現客戶備付金100%集中交存。小風對消金時代表示,「斷直連後,支付機構失去了重要的利潤來源,大家產品差異不大,空間有限,只能拓展多元業務來增加利潤。」

小風稱,「單純支付通道業務已經大部分被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支付等頭部平臺霸佔,留給中小支付機構的市場空間很小。為了提高利潤,一些支付機構選擇了與現金貸、貸超合作,更有甚者為賭博提供結算服務等違法服務。」

支付機構有多種業務模式,在入款方面有網銀支付、快捷支付、代扣或者協議支付、匯款支付產品;在出款方面有代付產品;在入款和出款結合方面有信用卡還款;還有預付費卡和帳戶產品。

支付機構與現金貸合作模式主要為代扣,支付機構可以通過現金貸平臺的放貸筆數和金額進行收費。此前現金貸瘋狂賺取利潤的時候,也帶動了支付機構的發展,支付機構與現金貸、貸超等利潤高的平臺合作也賺得盆滿缽滿。

據新流財經報導,支付機構為超利貸、博彩類商戶做代扣,費率通常在千分之6左右,而一般消費金融公司對接第三方支付機構,代扣費率通常在千分之2或者千分之3。一些支付機構鋌而走險,選取此種方式賺取高額利潤。

「斷直聯」後,支付機構的協議支付費率平均成本接近千分之2,一般收費都在千分之2.5以上,支付通道成本越來越高。

通聯支付副總裁陳玉明去年4月曾在文章中分析,「當前以支付手續費及相關增值服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實現盈利的不超過行業總量的30%。如果剔除掉業界熟知的套現、手刷等業務,能夠保持主營業務盈利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更是寥寥無幾。以筆者熟悉的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例,2018年該機構全年交易金額幾萬億元,手續費等收入超過30億元,利潤率卻只有5%左右。支付業務之艱難、行業之危機由此可見一斑。」

逐漸趨嚴的監管政策不斷擠壓支付機構曾有的套利空間。網聯成立後,央行要求支付公司斷掉和銀行直連的代扣接口。

2019年,甬易支付、銀盛支付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因為給非法交易提供支付服務等被罰,據多位業內人士反應,做代扣的風險比較大,所以現在大部分支付機構已經沒有代扣產品,另尋出路。此前對接現金貸比較多的通聯支付年前也對消金時代表示,由於監管趨嚴,已經不再對接現金貸平臺。

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或擠壓支付市場

近日,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推出也引起業內人士關注。

有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實際應用場景,和支付寶、微信沒有太大區別。就C端用戶能明顯感受到的不同之處,僅在於支付通道存在差異。」比如現在的支付方式是通過支付寶或微信或NFC(近場支付),在央行數字貨幣落地後,會以「數字錢包」作為支付通道。

央行的數字錢包可作為支付通道,這也意味著,支付機構也會面臨來自央行數字貨幣擠壓市場的壓力。

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對消金時代表示,從市場上來講,對於三方支付而言,一旦數字貨幣產生,勢必會引起整個行業的生態變化。更為重要的是,三方支付賴以生存的業務支付模式即通道模式將會被數字貨幣的點對點傳輸或分布式記帳模式徹底打垮。從目前數字貨幣內測中來看,採用的是數字錢包為載體,儲存數字貨幣。數字錢包與各大支付公司的支付錢包相類似,所以數字貨幣的推出肯定會影響到支付行業。但是,這個過程不會短時間內就顯現,畢竟,數字貨幣推出需要一定的時間,就算是完全推出到應用落地還需要一個過程。未來,數字貨幣與紙幣共存是不爭的事實。

監管常態化,再加上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支付機構也不得不考慮如何創新形式、豐富支付場景、尋找新的出路,保持市場競爭力。

也有業內人士對消金時代表示,上述支付機構收購小貸牌照只是個別現象,目前收購小貸牌照很難落地,監管對買家要求較高,註冊資本需在5億以上。已經有很多支付機構選擇出海做跨境支付。

據不完全統計,財付通、支付寶、拉卡拉、寶付、匯付天下、通聯支付、銀聯電子支付、快錢、富友支付等24家支付機構獲得了跨境電商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許可,通過海淘、商戶跨境支付等形式,進軍海外支付市場。

相關焦點

  • 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值多少錢?答案是……
    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值多少錢?國美告訴我們:可能是7.2億。近日,國美控股旗下港股子公司公告稱,以7.2億元收購目標公司天津冠創美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股權,該公司旗下有全資子公司、具有網際網路支付資質牌照的銀盈通支付。早在2017年初起就有的國美補課金融,謀劃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傳聞落了地。
  • 第三方支付分化加劇:頭部機構擬上市 巨頭加緊攬入牌照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 2020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分化在進一步加劇。有些中小支付公司今年「賣身」於巨頭平臺,如今年以來拼多多、字節跳動、攜程已經攬入支付牌照並應用到自己的業務場景之中,計劃上市的快手也正意圖收購一張支付牌照。
  • 火龍果財經:由「斷直連」看支付行業痛點 DCEP或完成「大一統」
    「斷直連」前第三方支付:「斷直連」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可繞開監管直連商業銀行,在多個銀行開立備付金帳戶。備付金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戶委託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資金。「斷直連」前第三方支付中的資金流向:用戶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餘額,本質是QU (I Owe You),不計付利息;用戶在第三方支付機構充值和提現涉及的法定貨幣, 實際上是他們在商業銀行的存款。關注:"斷直連''前的一個現象級產品是餘額寶。
  • 2020年,獨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市場出清的元年
    在一份針對三方支付的研究報告中,沙利文公司指出,從第三方支付的運營模式來看,可以分為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和非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兩種類型。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是指非金融機構或大型電商平臺等企業集團擁有或控制的支付服務提供商。
  • 探索央行數字貨幣:第三方支付產業新變量
    2015年8月,央行註銷了3張支付牌照,結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發不撤」的歷史。2016年4月,央行下發文件對支付機構分級分類監管,且5年期滿之後續展從嚴。根據央行官網,截至2019年4月底,市面上剩餘237家持牌支付機構正常運營,共擁有523張支付牌照。
  • 持牌支付機構再減員 今年有4張支付牌照註銷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從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續展和註銷情況看,未來支付牌照被註銷的名單仍會持續擴大,牌照數量將進入一個動態出清的過程,不論是預付卡、網際網路支付還是銀行卡收單等支付資格,如果業務量極小或涉及重大違法違規,都將面臨不予續展或註銷的局面。
  • 第三方支付市場洗牌進一步加劇 央行再公示4家已註銷機構
    根據央行披露,4家支付機構均涉及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不過,罕見的是,被註銷的江蘇CA公司還手握網際網路支付牌照,而這也是已註銷許可機構中的首張網際網路支付牌照。根據天眼查,江蘇CA公司是2003年批准成立的江蘇省唯一的第三方數字證書認證機構,於2012年6月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旗下運營品牌「行付天下」,法定代表人蔡明,大股東為江蘇省國信集團有限公司。
  • 14家支付機構變更牌照信息:9家變更法人,5家變更營業場所
    來源:柒財經近日,央行審批通過了多家支付機構牌照信息變更。除正式註銷4張支付牌照,還審核通過了9家支付機構涉及法人變更及5家涉及營業場所變更。其中,涉及法人變更的支付機構包括銀盛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盛支付」)、廣東合利寶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合利寶」)、開聯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聯通」)、南京蘇寧易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蘇寧易付寶」)。
  • 支付科技公司上市潮來?樂刷母公司登陸港交所
    更為大眾所知曉的是移卡的支付產品,比如樂刷收銀通(線下小微商戶聚合支付工具)、樂刷收款寶(綜合服務收單)、刷寶(線下小微商戶收單工具)、HAPPY PAY(線下小微商戶POS收單業務工具);此外,在商戶服務上,有商戶SaaS服務產品,智掌柜、樂售;以及營銷產品,聚量、銀行營銷平臺等。
  • 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對手來了!首家國際巨頭100%控股第三方支付機構...
    央行稱國付寶公司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對境內網絡特約商戶的交易情況進行檢查,客觀上為非法交易提供了網絡支付服務。此外,國付寶公司還存在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與其進行交易、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照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未按規定披露相關事項、未按規定存放和使用客戶備付金、未留存商戶檔案等違法違規行為。先被開罰單,後又「涉賭」。
  • 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已到下半場,產業服務商成為升級方向
    2010年,央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確立了第三方支付相關的配套管理辦法和細則;2011年,央行正式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拉卡拉等公司成為首批持牌展業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我國的第三方支付行業開始正式進入合規化發展階段。
  • 美團旗下支付公司錢袋寶被罰26萬 此前已多次被處罰
    天眼查資料顯示,錢袋寶是北京國通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100%控股子公司,股權穿透後,美團創始人王興持有公司95%的股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錢袋寶支付作為美團旗下重要的網際網路支付平臺,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實施認證等等。
  • 市場大事件丨拼多多上線「多多錢包」,7億人都可以用的第三方支付
    36氪獲悉,拼多多已在App端上線其第三方支付產品「多多錢包」,該功能位於訂單流程下方,進入後點擊「免費開通」,輸入姓名及身份證信息即可綁定銀行卡。第三方支付早已不是暗戰,尤其對於存在大量交易數據的電商平臺,支付是能助其完成商業閉環不可或缺的一步。但自2017年起,第三方支付不再被允許與銀行直連,清算業務會由網聯平臺統一完成。這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就此暫停,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成為了「香餑餑」。
  • 曾經的「香餑餑」或成「累贅」 海聯金匯子公司聯動優勢因斷直連...
    其中,金融科技板塊主要從事第三方支付服務、數字科技服務、移動信息服務、跨境電商服務及移動運營商計費結算服務業務;智能製造板塊主要從事汽車及配件、家電配件、模具及電機業務。其中,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營業收入為3.78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下滑近4個百分點。2019年,海聯金匯的智能製造板塊實現淨利潤1942.38萬元。顯然,海聯金匯的金融科技板塊業務發展並不理想,而且成了公司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轉型金融科技甚至「拖累」了海聯金匯的發展。相比之下,海聯金匯的製造業務一定程度上還減少了虧損的幅度。
  •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見習記者 杜曉彤「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
  • 行動支付後時代,收單平臺的「三國殺」
    來源:時刻頭條中國電子支付行業起源於淘寶,2003年淘寶推出支付寶服務,解決了消費者網購的信用難題,2009年,支付寶用戶突破2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時任支付寶總裁的邵曉鋒接受採訪時雄心勃勃:雖然支付寶在絕對交易金額上低於PayPal,但預計3年內公司從絕對交易金額上也將超過PayPal。
  • 支付清算:什麼是信息流與資金流?
    在一個完整的支付過程中,交易動作或者說是支付動作,代表的就是信息流,而清算則代表資金流。本文將以「POS機線下收單、第三方支付機構線上收單」為例,讓大家了解信息流與資金流是怎麼在一個完整的交易流程中體現出來的,希望能幫助你理解這兩個概念。
  • ...PayPal全資控股這家第三方支付,要衝擊微信支付寶?外來和尚念啥...
    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第三方支付機構正式誕生!近日,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付寶」)工商信息發生變更,原本持股30%的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退出,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下稱 「美銀寶」)補位。
  • 樂刷科技獲「年度卓越第三方支付...
    2020年10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公布「2020中國金鼎獎」評選結果,移卡(09923.HK)作為第三方支付的領軍企業,旗下樂刷科技榮獲「年度卓越第三方支付平臺」獎項。
  • 坐擁7張金融牌照 新浪旗下網貸轉型小貸公司
    新浪在金融領域布局廣泛,《華夏時報》記者向新浪方面了解到,新浪現在共擁有7張金融牌照,分別為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銷、消費金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融資擔保、保險經紀。新浪金融官網顯示,目前新浪金融旗下有微聚未來、得令智選、倉石基金、理財平臺等業務條線,覆蓋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兩大類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