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日三餐變為一日兩餐會更好嗎?這個還真的是因人而異

2020-12-17 江一魚

雖說人離不開「一日三餐」,但是很多人也有著一日少食多餐或者一日兩餐等習慣,通常堅持不吃晚飯通常有幾個原因,首先,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我老家的一個我叫她老姑的人,在吃飯上非常注意,每餐只吃8分飽,一天只吃兩餐,晚上不吃,吃飯絕不吃多,吃餃子的時候也必須數著個數,你要想讓她多吃一個都難,她說吃得少了腸胃舒服,今年89歲還非常健康,耳聰目明。

相信還有很多跟老姑飲食習慣很像的人,但是像我這種必須一日三餐的人來說,晚上不吃飯會餓得睡不著。記得前年跟朋友約定一起減肥,就是晚上不吃飯,體重下降得非常快,但是也是真痛苦,但是堅持了一個星期之後身體逐漸適應了就不會很餓了。現在晚餐又開始吃了,但是維持在7分飽,不但維持了體重,身體也感覺很輕盈。也可能也是很多人不吃晚飯的另一原因。

假如不是有一日兩餐習慣的人,也不要為了減肥等目的減掉一餐,盲目的減一餐,首先受到影響的會是腸胃,因為身體已經習慣了固定的時間分泌胃液,盲目減餐極有可能會引發腸胃不適,除此,有些人還會因為盲目減少一餐而造成營養不良、降低了身體的基礎代謝等問題。假如想減肥,還是要配合運動,晚飯逐漸減少攝入量為最好。

(本文由「江一魚」原創製作,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抄襲,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江一魚,用心寫好每一篇文章,與你分享更多的烹飪技巧和美食知識,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來關注我,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轉發、收藏,謝謝大家的喜歡和支持。

相關焦點

  • 一日三餐,一日兩餐,哪種方法更科學?
    這句話相信有不少人都聽說過,也是關於一日三餐的養生之道,其意思是早上必須要吃的豐盛,營養全面,午餐可以吃的平淡一些,但是要吃飽,晚上就儘量少吃一些,七八成飽就可以了,但事實上,一日三餐還不過是近代的說法而已,古時候,甚至還不止是中國,像古希臘,印度,等地區都只是一日兩餐的說法,基本上也就是日出一餐,黃昏一餐而已。
  • 一日兩餐和一日三餐有什麼區別?中老年人更適合怎麼吃?
    如何吃飯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畢竟吃的是否正確也影響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對於怎麼吃這方面,形成了很多流派,有些人覺得要每頓飯少吃點,也有人會認為飯要正常吃,不然會影響到人體吸收營養,而在生活中,也有了一日兩餐的出現,那麼這種飲食習慣好不好呢?和一日三餐有什麼區別?堅持一日兩餐,到底對身體好不好?
  • 一日兩餐飲食法
    一日兩餐可以和一日三餐交替,根據自己的體質每一個月或兩個月自由調整,儘可能將一日三餐和一日兩餐逐漸調整至一比二和一比三的比例。
  • 我們現在的一日三餐,若是改成一日兩餐會如何?答案被說出
    我們現在養成的「一日三餐」的飲食概念,其實並非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中國古代大多數朝代其實講求的是「一日兩餐」,徹底改為現在的「一日三餐」其實歷史並不長,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從史料看,先秦時期開始,基本上吃飯就是早晚餐,戰國開始才有王公貴族和富家才有了一日三餐吃法。每天一頓飯,別說餓不死,反倒活的更長。病都是吃出來的,七分飽是最好的飲食習慣。如果一天只吃一頓,習慣了也能堅持,但人活世上,早餐、午飯、晚飯、一日三餐,也是享受生活。三餐合一起,只吃一頓,省了時間,缺了煙火。
  • 古人一日兩餐是有生理道理的!
    一日兩餐的由來  據史料記載, ,在原始時期並無「一日三餐」概念,而是
  • 專家說,將餐飲制度改為一日兩餐,有益於身心健康,你能接受嗎?
    如果一天吃兩餐,你覺得哪一餐可以去掉呢,晚上嘛,還是皇帝般的早餐?還是補充體力和腦力的午餐?勞動一天回到家裡,飢腸轆轆的,你還睡得著嗎?所以說,老祖宗留下來的習慣,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關鍵是,不要強行改變別人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健康習慣,好嗎?隨著時代的進步,物質的豐富,「一日兩餐」變為現在的「一日三餐」,這裡面都是有原因的,現在為何回到幾千年前?民以食為天,不論古今,吃飯對人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
  • 說,將餐飲制改為一日兩餐,有利於身心健康,你能接受嗎?
    回家一天工作,餓了,你還能睡嗎?因此老祖宗的習慣有一定的道理。當然,也有很多人一起吃早餐和午餐,他們習慣一日兩餐,而且還能堅持下去,當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說什麼樣的習慣對國家有益時,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習慣對我們的國家有益。
  • 為何古人一日兩餐?有錢人和窮人高度一致,真實原因卻大相逕庭
    所謂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保障,人們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今的人們是一日三餐,缺一不可,不僅要吃夠次數,還要注重質量,隨時時代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穩步的提升,早餐吃多少,午餐吃什麼,晚餐什麼時候吃,這些都有科學合理的搭配,除了一些對自己身材有所顧忌的人,很少有人會主動減餐
  • 一日兩餐是節約糧食的最好方法,還能提高健康水平,值得推廣
    佛教是追求養生的宗教,和尚一天只能吃兩餐。佛教的八戒當中的第八條:奉法,時過中不食。意思也就是過午不食。也就是說,在中午到次日黎明這一段時間,不允許吃東西。佛教認為早上和中午才是人最佳的吃飯時間。過午不食的好處很多,首先能讓腸胃得到適當的休息。人體的推陳出新從清晨4點開端加快,而在下午16點抵達最高峰,晚上睡覺時人體處於休眠狀態,各個器官也需要休息。
  • 據說有專家提議將餐飲制度改為一日兩餐,這樣有益於身心健康?
    對於這個提議小編本人完全不能接受啊!!!因為我不止一天三餐,夜裡十一二點沒睡的話,還要吃頓宵夜呢,你讓我改吃兩餐,這不是要我命嗎?!古人是雞鳴而起,日落而息!所以專家們啊,你要一日兩餐,請問你體會過我們吃貨的感受嗎,體會過我們這些夜生活豐富的年輕人的感受嗎?哈哈哈哈哈哈哈,話回正題,一日兩餐的餐飲制度據說在宋朝之前如此,因為糧食有限,農業以及經濟問題,而且很多地方晚上是有宵禁的,所以普通的百姓們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的,只有皇室是四餐,諸侯三餐。
  • 陝北人的一日兩餐文化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一口吃食嗎,這話不錯,我們作為一個高等動物,吃飯是最基本的,是維持我們生命得以繼續的基礎。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發現一個問題,原來人是可以每天吃三頓飯的,因為是第一次來到縣城讀書,班主任總是勸說要吃早餐,我也意識到在陝北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人們是一日三餐的。
  • 為了減脂飲食不吃晚飯,改為一日兩餐,好還是不好呢?
    無論是一日三餐還是一日兩餐,只要自己身體覺得舒服,就沒有什麼不好。很多人可以適應一日三餐改為兩餐,但是有些人卻適應不了,覺得會有餓的感覺,腸胃難受,而且有些人會因為突然的餐食習慣改變而營養不良造成爆瘦,這樣的話是不建議突然由三餐改為兩餐的,假如就想改為兩餐,可以慢慢的改,先把三餐的食量降低,再慢慢改為兩餐。
  • 一日三餐和一日兩餐,哪種飲食方法更好?只有身體說了算!
    提要:一天吃兩頓飯,真的就不符合飲食規律嗎?這得看身體怎麼說!常理說一日三餐才是符合正常的進食規律,而有些人每天只吃兩頓飯,認為這也是一種正確的做法,但有些人就認為一天兩餐不符合正常的進食規律,會容易讓身體造成傷害,那到底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一些呢?
  • 古代的「一日兩餐」何時演變成「一日三餐」的?原來這源於楚漢爭霸
    漢代以前,人們一日只吃兩餐,當時人們認為,只要是一日用過兩餐,便意味著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這也是由於當時農業不發達而導致的。所以,古時候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會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那麼,什麼時候又由「一日兩餐」演變為「一日三餐」的呢?
  • 堅持每天吃兩餐和三餐,有什麼區別?不同年齡人群選擇不同!
    傳統觀點認為,身體飢餓是氣化的一種表現,適當飢餓能夠讓身體更好地消化和清理掉垃圾;夜裡睡覺之前,身體正好在進行這種改變,胃部能夠得到很好的休息,從而為第二天的飲食進行準備,顯然檢查一日兩餐對身體是有益無害的。
  • 一天吃兩頓還是三頓更好?根據這幾點「因人而異」!
    親 ,你一天吃幾餐呢?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
  • 一天吃兩餐還是三餐?哪種方式更健康?
    隨著近幾年各類養生概念的興起,很多人開始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各種新奇的飲食習慣概念開始進入大眾視線,但不管是將一日三餐集中在8小時內的「8小時飲食法",還是和僧人一樣的「過午不食」。這些論其本質,都是在倡導每天只吃兩頓飯。
  • 防疫宅家期間 不妨順天應時 學學古人一日兩餐制
    我一日三餐,一頓也不能少。其實啊,不客氣地講,各位這種兩餐制是悖天害身的做法。古代勞動人民的兩餐制才是順天應時的科學方法。有的專家說,兩餐制源於食物匱乏。也許有些道理。但這種說法回答不了下面的幾個問題。清朝的皇帝富有四海,衣食無憂,可他們也是一日兩餐。
  • 古人一日兩餐變三餐,期間經歷了什麼,飲食博導姚偉鈞給出了答案
    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標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王室功勳都日食兩餐,只吃早飯和晚飯,沒有吃中餐的習慣。那麼一日兩餐變三餐的原因究竟何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吃三餐的習慣,其實要到隋唐時期才有,這時老百姓們基本一天都是吃三頓飯,和現代人差不多,像午飯這個說法,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的,並且把午飯當成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