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班秀文:青春期粉刺總離不開熱,相火怫鬱者多

2021-02-07 杏林墨香

青春粉刺


粉刺,又名酒刺,現代醫學叫做痤瘡。多發生於顏面,以鼻翼為密集,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故名粉刺。是由於心、肺、胃蘊熱,上燻於顏面,血熱鬱滯而成,是青春期男女常見的皮膚病。



婦女到了「二七」「三七」之年,由於腎氣的充盛,肝氣的生發,天癸發育成熟,相火內動,免不了時有懷春之念,但欲而不達,求而不遂,以致相火怫鬱,久而上煽,波及心、肺,旁則克伐陽明胃土。面為心之外華,是陽明之所主,鼻為肺之所屬,心、肺、胃蘊熱燻蒸於面,影響面部經絡血液的運行,熱與血淤結為患,粉刺乃成,輕則發於顏面,甚則延及前胸、肩背,皮疹如粟,色白或黑頭,或淡黃,或色赤腫痛,擠破可出白色汁。


本病的形成,總的不離於火熱之患,與心、肺、胃蘊熱有關,其中又以心為主要、蓋青春發育期,相火過旺,鬱而不能發,波及心火而致之。所謂「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確是明哲之論。當然,除了相火內鬱而導致心、肺、胃蘊熱之外,也不要忽視外界的致病因素,正如《醫宗金鑑·外科·面部》:「由火鬱於孫絡之血分,風邪外搏」。既指出火鬱於面部孫絡血分,又指出風邪外搏。風為陽邪,內外合邪,則病情較重。臨床所見,以單純相火怫鬱的為多。




本病的治療,要分清虛火、實火的不同。如面上痤瘡成片,腫痛色赤明顯者,此屬相火內動,怫鬱不能外發而為病,是屬於邪實之火,治宜瀉心肝之火,可用芩連四物湯(當歸、川芎、生地、白芍、黃芩、黃連)加山梔子、凌霄花、鮮荷葉、鮮白茅根、甘草治之;


如痤瘡腫痛不明顯,或色黑者,多屬水虧火鬱之變,可宗六味地黃丸(熟地、澤瀉、淮山、茯苓、山芋肉、丹皮)加白茅根、當歸、赤芍、生地治之。不論是實火或虛火之患,如紅腫而癢痛,多夾風邪為患,可酌加風藥治之,如白蒺藜、秦艽、防風、蟬衣之類。


除了藥物內服治療之外,還可以針刺大椎、曲池、合谷、三陰交、血海等俞穴,取強刺激瀉法,以清血中之熱。同時,還應該用清熱解毒之品如金銀花、野菊花、草鞋根、火炭母之類,煎水乘熱燻洗,或以面巾蘸水外敷2~3分鐘,以促進面部孫絡血脈的通行,則能通脈解毒,療效較捷。


面部既為心之外榮,又是陽明經之所主,因此對本病的預防或治療,都必須注意飲食的宜忌。宜多食富於營養而清淡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腎、黃豆、黑豆、鮮淮山、鮮水果、鮮蔬菜等,既能營養生化氣血,扶助正氣,又不動火助邪。凡是油膩或難於消化的食物,如含脂肪過多的肥肉,粘膩之糯飯,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如辣椒、生薑、胡椒、五香粉、生蒜、生蔥、酒等,宜少食或不食。


《內經》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說。相火之所以妄動,多由於心神不安而起。因此,必須注意精神的調節。凡是不可為之事,不要胡思亂想,正確對待一切客觀事物,泰然處之,則心火安寧,相火潛藏,水火相濟,心腎相交,痤瘡之治,療效可期。



楊某,女,18歲,未婚,學生,1978年6月10日初診。

自16歲起,顏面開始發生痤瘡,丘疹或疏或密,呈圓椎形,色澤淡紅,或紅腫,或黑頭,以手擠壓可見乳白色汁。經行超前,量多,色紅,夾紫塊,經將行胸脅、乳房、少腹,小腹脹疼,心煩易躁,口苦咽幹,夜難入寐,經行之後則略舒。脈弦細數,舌苔薄黃,舌邊尖紅。證屬肝失疏洩,鬱久化火之變。鬱火上燻於心、肺,火熱與血互結於心之外華,則顏面痤瘡,紅腫痛癢;煽動於下,則胞宮血熱而經行超前量多。治宜瀉肝清熱,涼血解毒之法,以龍膽瀉肝湯加減。


處方: 龍膽草9克,黃芩6克,梔子6克,澤瀉6克,通草3克,車前草9克,當歸身3克,生地6克,柴胡3克,野菊花9克,凌霄花9克,生甘草3克。每天清水煎服1劑,連服3劑。


6月15日二診:上方服後,顏面痤瘡大減,脈弦細,舌苔薄白,舌質尖紅。藥已中肯,仍遵上法出入治之。


處方:雞血藤20克,生地黃15克,野菊花10克,凌霄花9克,赤芍藥9克,川紅花2克,北荊芥2克,生甘草6克。


6月20日三診:上方每天煎水服1劑,連服6劑,面部痤瘡消退,經行周期正常。再以當歸芍藥散加生地15克,紅花1克,甘草6克治之。每天清水煎服1劑,連服3劑。觀察半年,病不再發。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選自《班秀文婦科奇難病論治》,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訂閱號獨家發布。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全國新華書店

醫藥專業書店 

天貓 , 京東 , 噹噹 , 亞馬遜等各大網站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鄧鐵濤關於「少火生氣」的詮釋與運用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相火為病的治療,分清君火和相火!
    少陽相火為天之氣,其令炎暑,遊行天地,育萬物; 若「非其時而有其氣」,即不在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四節,就是失位。六氣之相火轉化成六淫相火,並有至而不至、不至而至、太過、不及等分別。這樣五運六氣不相濟,勝與不勝的關係即發生某種變化,機體感相火則生疾病。
  • 論相火
    值得指出的是,張子和認為「相火猶龍火也」,為病急猛,治療時雖用涼藥,不可冷服,應「使藥常極熱」,方能防其扞格。張子和援物比類,以龍火喻相火。這種認識至朱震亨時即肯定下來,《格致餘論》曰『相火,天火也」「見於天者,出於龍雷,則木之氣;出於海者,則水之氣也」,後世遂以相火為龍雷之火。
  • 國醫大師盧芳和他的傳人
    中醫傳承了幾千年,至今興盛不衰,歷史上那些國醫聖手手到病除的神奇,在國人眼中儼然就是神仙再世。雖然西醫技術進步越來越快,但中醫的道法自然的天然屬性和辨證施治治病治本的理念,依然深受國人信賴,名中醫尤其受到人們的追捧。國醫大師——就是名中醫裡的明星。 4月24日第三批國醫大師入選名單公布,在30人的名單裡,黑龍江省唯一入選者是盧芳。
  • 來聽聽這位國醫大師「解密」!
    來聽聽國醫大師薛伯壽的中醫理論分析吧~△薛伯壽,國醫大師。1936年生,江蘇泰興人,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師從當代傑出中醫學家蒲輔周,曾參與中醫藥防治傳染性疾病相關工作。新冠肺炎,流行之廣已勝非典,感染者甚多。作為一名醫生,特別是專業與疫病更緊密,我一直在關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
  • 國醫大師雷忠義教授與他的「孩子」
    近日,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開展的第三屆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授予雷忠義教授等30位同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30位第三屆「國醫大師」獲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親自表彰,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傅興國
  • 為中醫而生的國醫大師!
    錚錚鐵骨立傳世豐碑曜曜精神引時代前行2021年1月10日,是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離開兩周年的日子。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東省中醫院在二沙島醫院舉行緬懷鄧老活動。躬耕杏林不知倦矢志岐黃濟蒼生鄧鐵濤,祖籍江門,是全國首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國醫大師雷忠義:杏林耕耘六十六載
    有一個小兒患者,在多處診治都不湊效,薛成老先生沉吟了一會兒,開出『二陳湯』的藥方。這是我能背誦的800多首『湯頭歌』之一呀,最普通不過的一劑藥方,能治好嗎?……兩三天後,藥到病除。那段時間,我眼看著薛成、李紫瑩等老中醫時常用普通湯藥,治癒了許多患者的疑難雜症,讓我感受到了中醫的神奇,深深地迷上了中醫。」
  • 來聽聽國醫大師薛伯壽解方!
    隨小編一起來聽聽國醫大師薛伯壽的中醫理論分析吧~1936年生,江蘇泰興人,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師從當代傑出中醫學家蒲輔周,曾參與中醫藥防治傳染性疾病相關工作。新冠肺炎,流行之廣已勝非典,感染者甚多。作為一名醫生,特別是專業與疫病更緊密,我一直在關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
  • 國醫大師鄧老妙用補氣藥五爪龍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國醫大師臨證秘法7:膝痛用風府穴
    一.膝痛的症狀《張氏醫通·膝痛》說:「膝為筋之府……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則風寒溼氣襲之。」因為膝關節是人體下肢重要關節,擔當著支撐人的站立和行走的重要任務,如果經常處在風寒潮溼的環境中,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外邪不去,膝蓋就會疼痛了。
  •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傳承工作室落戶石家莊市中醫院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任學光 通訊員段曉晶)12月24日,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傳承工作室落戶石家莊市中醫院。當天,石學敏院士在該院公開收徒,五位中醫骨幹拜石學敏院士為師。
  • 「坐著不動」也是養生!3位國醫大師推薦,延年益壽能防病!
    國醫大師這麼「坐」中國古代文人就有靜坐養生的傳統。靜坐冥想不僅可以改善機能狀態,還有助於抗壓,消解不適等諸多功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腦部的功能狀態,對於老年群體尤其適合。翻看國醫大師的養生心得,就有3位都推崇「靜坐養生」!
  • 國醫大師治療痛風經典驗方——五味絡石藤丸正式上市
    由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提供的經典驗方「五味絡石藤丸」,目前已由日照華方中醫醫院全國名老中醫經典藥方院內製劑研發中心生產並通過了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局審批,即日起將通過日照華方中醫醫院服務全市人民,並通過企鵝華方網際網路醫院服務全國患者。
  • 國醫大師雷忠義榮獲「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10月2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醫藥大會上,陝西省中醫研究院、陝西省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第三屆國醫大師雷忠義榮獲「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該獎項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共同評選。
  • 羅大倫:冬季養生指南,斂藏相火,防寒保暖!
    「立」和「至」共八節,凡是「節」都不容易通過,氣機變化明顯,很多人容易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發病或病情加重。一年中的大氣,秋降冬沉,春升夏浮,此是自然之道。升浮降沉的,其實是太陽提供的陽熱之氣,在立冬時收降而下的陽熱開始沉潛於地下深層的水中。自立冬開始,天氣之間陽氣由收變斂,由降變藏。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
  • 「坐著不動」也是養生!3位國醫大師推薦,延年益壽能防病!西醫也說...
    國醫大師這麼「坐」中國古代文人就有靜坐養生的傳統。靜坐冥想不僅可以改善機能狀態,還有助於抗壓,消解不適等諸多功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腦部的功能狀態,對於老年群體尤其適合。翻看國醫大師的養生心得,就有3位都推崇「靜坐養生」!
  • 京津冀中醫:專訪國醫大師鄧鐵濤的弟子中醫衛士曹東義
    生於中醫世家,成為國醫大師鄧鐵濤弟子京津冀在線網綜合(劉傑)曹東義教授出生於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年輕時被村裡選為赤腳醫生學徒,到了衛生所幫忙,參加了培訓,自此開始學醫。在工作和實踐中,見證了太多太多的生存和死亡,越來越覺得中醫的實用性和正確性、以及無可代替的優勢,遂逐漸轉向中醫方向,慢慢地給人用中醫理論給人看病,並拜了鄧鐵濤大師、朱良春大師為師。1985年曹東義在讀了研究生以後,開始踏踏實實地進入中醫專業。一開始做中醫,不好幹,當時好多人下崗,急性病人不吃中藥,慢性病人吃不起中藥。
  • 咳嗽窮追不捨,國醫大師教你如何搞定!
    天氣越來越暖和,早晚溫差漸漸拉大,多風的天氣,加上肆無忌憚的的花粉、塵埃,讓很多人感覺不舒服,甚至一不小心就感冒咳嗽了。尤其在近期,很多人都無辜中招,且遷延難愈。咳嗽窮追不捨,如何搞定?且聽國醫大師顏正華有何妙計!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發出咳聲、或咳吐痰液的一種肺系病證。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一個主要症狀,又是一種獨立性的疾患。
  • 補氣第一方:四君子湯的神奇,國醫大師來解說!
    在中醫的方劑中,有一個風度翩翩的方劑,它就是四君子湯啦~這個連名字都帶有君子風度的方劑,在國醫大師方和謙的眼裡,又能幻化出什麼神奇呢?一起來看看吧!本方甘溫,甘合中焦之味,溫助中焦之氣,藥性柔和,功效可靠,補而不烈,培本扶中,具有不偏不倚謙正衝和之德,故以「四君子」名之。本方加陳皮以理氣開胃,名五味異功散,調理脾胃的效能更好。既能補氣,又可免除一些人服補氣藥所致的胸悶、中滿、少食等不良反應。常用於病後調理,益氣健脾。在補氣方中稍加理氣藥,則更能充分地發揮補氣藥的作用。